学术投稿

宫颈上皮内瘤变p16及Ki-67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汪玉;冯晓冬;南进军;徐炜;付小国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 p16, Ki-67,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p16及Ki-67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自2014年3~12月选取连州市人民医院48例,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3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CINⅠ 28例,CINⅡ 29例,CINⅢ23例,选择同期30例确诊为慢性宫颈炎或正常的标本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对所有宫颈组织中的p16及Ki-67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CINⅠ、CINⅡ、CINⅢ p16阳性率分别为14.29%、48.28%、91.3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0%(P<0.05).CINⅠ、CINⅡ、CINⅢ Ki-67阳性率分别为82.14%、93.10%、95.6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另外,p16、Ki-67阳性表达随CIN等级增高而上升.结论:p16、Ki-67表达可能参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发展,两者联合测定可作为CIN分级诊断辅助手段.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APE1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构建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 (APE1)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构建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通过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广州市南沙区灵山医院收治的125例肺癌患者和125例健康体检者,收集所有人员的血清样本,构建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结果:肺癌组的APE1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化疗前后总有效率46.67%(39/84),患者化疗前后APE1抗体水平进行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E1抗体能够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形成,且持续时间较长,是临床早期肺癌诊断中的敏感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何毅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降压治疗对老年高血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降压治疗对老年高血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汕头市潮阳区人民医院老年保健查体中行动态血压监测者353例,分为对照组、高血压组和脑卒中组;高血压组又分为高血压未治疗组、高血压无效治疗组和高血压有效治疗组;脑卒中组又分为脑卒中未治疗组、脑卒中无效治疗组和脑卒中有效治疗组.应用动态血压仪对各组患者24 h的动态血压和心率进行监测.结果:高血压未治疗组和高血压无效治疗组患者的动态血压指标与对照组和高血压有效治疗组相比均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卒中未治疗组和脑卒中无效治疗组患者的全部或大部分动态血压指标与对照组或脑卒中有效治疗组相比均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降压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及脑卒中的再发生.

    作者:彭鹏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绿色通道”急救流程对提高重型颅脑外伤抢救率的影响

    目的:重点探索绿色通道急救流程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抢救的价值.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东莞市樟木头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其中43例患者应用绿色通道急救流程,是为观察组,另外43例患者没有应用绿色通道急救流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抢救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仅仅达到65.12%,显著低于观察组的的88.37%(P<0.05).对照组的医院处理时间、急救处理时间均比观察组长.对照组的满意度仅可达到76.74%,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7.67%(P<0.05),两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疗效、满意度、医院处理时间、急救处理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绿色通道急救流程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抢救的价值较高,提高了抢救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谢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血液透析患者情绪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对血液析患者情绪障碍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4年4月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1例),一组为针对性护理组,一组为常规护理组.结果:针对性护理组患者护理后抑郁发生率25.81%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54.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性护理组患者护理后体质量控制良好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且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济条件越差、越缺乏社会支持和性格越内向,其抑郁发生率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济因素、社会支持因素和性格因素等因素均为血液透析患者出现情绪障碍的常见因素,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具体心理状况实施富含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少患者抑郁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肖祖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家庭病床脑卒中患者的中西医康复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家庭病床中西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化龙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式,包括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营养脑细胞,预防感染,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情志调护、并发症防护、生活起居护理等;观察组25例患者采用家庭病床中西医康复护理干预方式,包括针灸、按摩、推拿、康复训练及控制血压等,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独立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平衡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家庭病床中西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可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牙刷刷牙结合温开水冲洗在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析牙刷刷牙结合温开水冲洗在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ICU监护病房2011年3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92例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及棉球进行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则采取牙刷刷牙结合温开水冲洗方法比较两组口腔异味程度及口腔清洁度.结果 观察组38例患者住院期间未出现口腔异味情况,所占百分率为80.9%,显著高于对照组3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口腔清洁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口腔清洁评分为(11.4±0.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为(18.6±2.7)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刷刷牙结合温开水冲洗在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中应用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并清除细菌、防止细菌移位,提高口腔清洁度,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操作简便.

    作者:李小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将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患者90例分为2组.干预组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0例,对照组为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50例.通过脉搏血氧定量法监测睡眠中动脉血氧饱和度平均数和4%氧减饱和度指数.(也就是指在睡觉的每个小时中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幅度>4%的合计次数)对两组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当4%氧减饱和度指数>5次/h,就可以诊断为睡眠障碍性呼吸.结果: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30%的患者、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6%的患者被诊断为睡眠障碍性呼吸.对照组的睡眠障碍性呼吸发病率和4%氧减饱和度指数值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睡眠障碍性呼吸影响到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晚间的低氧和再氧合化,这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也有关.

    作者:梁金花;梁金玲;林俊琼;郭行端;叶志东;黄蕙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06月-2015年01月阳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100例,均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入路,实验组行改良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65.23±10.32) min,切口长度为(9.22±1.23)cm,失血量为(275.62±41.21)mL,功能锻炼开始时间为(2.63±1.23)d,术后Harris评分为(90.23±3.21)分,并发症发生率为6.0%,以上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李远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部分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的超声心动图分析

    目的:探讨部分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的超声心动图改变表现.方法:对黑河市第二人医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20例部分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的超声改变进行分析.结果:超声正确诊断15例,漏诊5例,确诊率75%,漏诊率25%.结论:由于部分异常连接以心内回流为主,既往即使是术中意外发现也对患者无重大影响,但由于有相当的房间隔缺损病例选择经导管封堵,因此正确诊断对决策外科手术,封堵还是进行镶嵌治疗介入与手术结合有重要价值.

    作者:谢爱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可视化麻醉在全麻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可视化麻醉在全麻手术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2月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收治的136例非头部及颅腔全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分组法,将13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观察组采用基于NI监测的可视化麻醉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麻醉方法.结果:观察组在术中清醒、术中疼痛、记忆力下降、术后清醒时间四项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综合评价分数相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化麻醉临床效果优于传统麻醉方法.

    作者:梁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6月-2013年12月在东莞市中医院治疗的10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6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以钙剂及活性维生素D治疗,中药组加用补肾益气活血中药汤剂治疗,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后腰背疼痛缓解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腰背疼痛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总1型原胶原N-延长肽(P1NP)和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骨密度.结果:中药组治疗后腰背疼痛缓解率为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5%;中药组治疗后腰背疼痛中医证候积分、β-CTX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1NP、ALP、骨密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补肾益气活血治疗骨质疏松可有效缓解骨质疏松的疼痛症状,并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对治疗骨质疏松症发生有一定疗效.

    作者:周宇清;麦敏;陈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项核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6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随机分为电刺激小脑治疗+常规康复组即观察组(13例)和常规康复观察组即对照组(13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情况,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标准(FMA)治疗后评测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电刺激小脑顸核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观察组前后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神经功能及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作者:徐丰;吕英;尹明慧;刘泽晶;杨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江门市中心医院80例围手术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亲情护理服务,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的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并发症的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作者:潘惠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自制中药三伏贴防治小儿冬病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自制中药三伏贴防治小儿冬病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广州市萝岗区中医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冬病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自制三伏贴治疗,其中支气管炎患者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3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30例.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及治疗总有效率;同时,在患者出院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及随诊,了解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之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于治疗前,支气管炎患者、支气管哮喘患者、喘息性支气管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97.5%、93.3%、96.7%;通过电话随访得知,支气管炎患者、支气管哮喘患者、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复发例数分别为2例、1例、1例.结论:在小儿冬病呼吸道感染防治中运用自制中药三伏贴的效果非常好,并且安全、可靠.

    作者:廖培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通量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不宁腿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高通量透析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可行性.方法:于2012年12月1日-2013年12月1日期间,选取东源县人民医院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6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患者28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低通量透析,研究组则接受高通量透析,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尿素氮、甲状旁腺激素、血清肌酐以及β2-微球蛋白等指标进行测定.同时使用相应的调查问卷,对不宁腿综合征的程度进行判定.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之后的β2-微球蛋白以及甲状旁腺激素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可以有效的提升中分子毒素的清除率.

    作者:林建华;邹振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过敏性鼻炎患者过敏原皮肤试验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患者过敏原皮肤试验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茂名市中医院皮肤五官科门诊的246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使用过敏原检测试剂盒进行吸入组、食入组过敏原皮肤试验,筛选出患者的过敏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患者的主要过敏原为屋尘螨、粉尘螨、花粉、蟑螂,给予相应护理后,患者增强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246例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7.0%.过敏性鼻炎患者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通过过敏性鼻炎患者过敏原皮肤试验可筛选出患者的过敏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黄晓芳;崔云江;吴委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对全身性感染治疗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对全身性感染治疗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于2013年9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00例重症监护病房(ICU)全身感染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予以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记录治疗前(T0)、治疗后6h(T1)及24h (T2)等时段血乳酸及血乳酸清除率变化情况;根据入组患者并发院内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A组,n=48)和正常组(B组,n=152)两组,对比其上述三时段血乳酸及血乳酸清除率变化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在接受EGDT后,血乳酸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乳酸清除率则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各时段内血乳酸指标均明显高于B组,B组在T1及T2时段内血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将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及血乳酸水平检测作为评估全身性感染患者预后质量的重要指标,以提升治疗针对性及有效性.

    作者:丘文凤;罗伟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两种检测方法测定总胆红素的比较

    目的:比较透射比色法(湿化学)和反射分光测定法(干化学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差别.方法:在贝克曼DXC 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强生Vitros 350上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方法学评价指标包括精密度、线性范围、方法学对比及偏倚分析.结果:湿化学法检测Tbil的正常、病理质控血清的批内变异系数(CV)为2.77%和1.89%,批间CV为3.69%和2.43%;干化学法检测Tbil的批内CV分别为3.65%和2.41%,批间CV为4.88%和3.87%.两者方法的线性范围上限均可达到560.0 μmol/L;80份血样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良好(r=0.991).线性回归分析经Cusum检验显示两种方法的偏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land-Altman曲线显示干化学法相对湿化学法的平均偏倚为3.46 μmol/L.结论:两种方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法的精密度、线性范围符合要求;虽然干化学法存在少量的正偏倚,但仍符合临床检测要求.

    作者:田峰;齐素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串联质谱技术在东莞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初步了解东莞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发病情况,探讨在本地区广泛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串联质谱检测技术,通过分析28 897例新生儿滤纸干血斑中多种氨基酸、酰基肉碱的浓度水平及其浓度比值进行对多种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代谢性疾病的筛查,对筛查阳性者召回进行进一步确诊.结果:筛查阳性358例,确诊6例,分别为氨基酸代谢病4例、脂肪酸代谢病2例,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8.78%,阳性率为1/4816,阳性预测值为1.68%.结论:串联质谱技术准确可靠,高效、价廉,适宜广泛用于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

    作者:叶立新;袁晃堆;陈锦国;黄小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马来酸桂哌齐特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近两年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新会医院诊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马来酸桂哌齐特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马来酸桂哌齐特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马来酸桂哌齐特.结果:马来酸桂哌齐特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的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均显著降低,一氧化氮(NO)水平均显著升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马来酸桂哌齐特组患者二者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白细胞、肝功能、血糖以及血肌酐等均无显著变化.马来酸桂哌齐特组1例患者出现皮疹.结论: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副作用少.

    作者:刘杰强;谭晓晖;罗翊芝;梁转合;朱可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