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剑云;林伟清;岑中祯;谢学智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近两年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新会医院诊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马来酸桂哌齐特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马来酸桂哌齐特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马来酸桂哌齐特.结果:马来酸桂哌齐特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的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均显著降低,一氧化氮(NO)水平均显著升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马来酸桂哌齐特组患者二者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白细胞、肝功能、血糖以及血肌酐等均无显著变化.马来酸桂哌齐特组1例患者出现皮疹.结论: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副作用少.
作者:刘杰强;谭晓晖;罗翊芝;梁转合;朱可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中药各类毒性成分内的毒机制和炮制减毒原理.方法:选取4种常见含毒性成分的中药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各100 g进行称取,平均分为2份,分别称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将药材进行炮制减毒.结果:对照组山慈菇、草乌、吕宋果、白花曼陀罗中毒性成分的含量(μg/g)分别为:0.57、0.72、0.76、0.64;观察组经过炮制减毒后各成分对应下降为:0.22、0.37、0.28、0.34.观察组山慈菇、草乌、吕宋果、白花曼陀罗中毒性成分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炮制减毒法能有效减少药物毒性.结论:依据中药内毒性成分的中毒机制,给予针对性的炮制减毒法效果非常显著,可有效减少中药内毒性成分.
作者:赖日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讨论护理干预在疝气术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2月大庆市第四医院进行疝气手术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疝气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疝气术后改良护理.采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程度为观察指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疝气手术术后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对照组(9.3±1.9)d,观察组(5.4±2.0)d,观察组疝气手术术后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疝气手术术后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对照组轻度疼痛占70.00%、中度疼痛占24.00%、重度疼痛占6.00%,观察组轻度疼痛占40.00%、中度疼痛占45.00%、重度疼痛占15.00%,观察组疝气手术术后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疝气手术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对照组14.1%,观察组5.0%,观察组疝气手术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疝气术后改良护理对于疝气术后患者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袁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外周血T细胞各亚群细胞活性的变化,以及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在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68例,其中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36例(观察组),未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32例(单纯高血压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检测各组外周血Th1、Th2、Th17细胞比例、IFN-g、IL-4、IL-17以及AngⅡ水平.结果:观察组Th1和Th17细胞比例分别为(18.03±3.16)%和(2.41±0.74)%,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Th2细胞比例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ngⅡ、IFN-g和IL-17分别为(67.49±13.91)pmol/mL、(29.91±4.02)pg/mL和(16.04±4.17)pg/mL,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IL-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gⅡ与Th1、Th17细胞比例以及IFN-g和IL-17水平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AngⅡ水平增高,Th1、Th17细胞活性升高,这种改变可能与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梁嘉晖;胡经航;梁裕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医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6月-2013年12月在东莞市中医院治疗的10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6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以钙剂及活性维生素D治疗,中药组加用补肾益气活血中药汤剂治疗,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后腰背疼痛缓解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腰背疼痛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总1型原胶原N-延长肽(P1NP)和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骨密度.结果:中药组治疗后腰背疼痛缓解率为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5%;中药组治疗后腰背疼痛中医证候积分、β-CTX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1NP、ALP、骨密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补肾益气活血治疗骨质疏松可有效缓解骨质疏松的疼痛症状,并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对治疗骨质疏松症发生有一定疗效.
作者:周宇清;麦敏;陈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在基层医院开展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广州开发区医院在2012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369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197例和对照组172例.对照组入住普通护理服务病区,观察组入住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对比两组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在基层医院开展可有效地杜绝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并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马东晔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对照组3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及VAS评分及血沉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3.94%,对照组为7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SR、CRP、R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ESR、CRP、RF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数、晨僵比较,握力及VAS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数、晨僵及VAS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握力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刘剑芬;陈文伟;潘略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护理分层管理对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0月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实施护理分层管理的护理人员5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规范化程序实施护理分层管理,观察实施分层管理前以及实施分层管理之后的护理质量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分层管理之后的医院患者护理满意率、医院医生满意率以及医院护理人员的满意率都明显高于实施护理分层管理之前,护理质量评分情况、护理人员被表扬情况以及投诉情况也明显好于实施护理分层管理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分层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医生以及医院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临床护理质量水平提升,效果显著.
作者:张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重点探索绿色通道急救流程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抢救的价值.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东莞市樟木头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其中43例患者应用绿色通道急救流程,是为观察组,另外43例患者没有应用绿色通道急救流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抢救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仅仅达到65.12%,显著低于观察组的的88.37%(P<0.05).对照组的医院处理时间、急救处理时间均比观察组长.对照组的满意度仅可达到76.74%,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7.67%(P<0.05),两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疗效、满意度、医院处理时间、急救处理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绿色通道急救流程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抢救的价值较高,提高了抢救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谢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连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120例母婴同室产妇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对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的健康宣教,对观察组产妇给予反馈式健康宣教,观察分析两组产妇的产后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母婴同室产妇的产后恢复良好和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95.0%和9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76.7%和7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母婴同室产妇进行反馈式健康宣教方式的产后护理临床效果较好,有助于产妇的产后恢复,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艳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自制中药三伏贴防治小儿冬病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广州市萝岗区中医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冬病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自制三伏贴治疗,其中支气管炎患者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3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30例.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及治疗总有效率;同时,在患者出院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及随诊,了解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之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于治疗前,支气管炎患者、支气管哮喘患者、喘息性支气管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97.5%、93.3%、96.7%;通过电话随访得知,支气管炎患者、支气管哮喘患者、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复发例数分别为2例、1例、1例.结论:在小儿冬病呼吸道感染防治中运用自制中药三伏贴的效果非常好,并且安全、可靠.
作者:廖培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可视化麻醉在全麻手术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2月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收治的136例非头部及颅腔全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分组法,将13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观察组采用基于NI监测的可视化麻醉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麻醉方法.结果:观察组在术中清醒、术中疼痛、记忆力下降、术后清醒时间四项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综合评价分数相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化麻醉临床效果优于传统麻醉方法.
作者:梁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短波联合维D2果糖酸钙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4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治疗的85例支气管肺炎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肺炎的常规疗法,对照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在再给予患儿单纯的超短波辅助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患儿维D2果糖酸钙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支气管肺炎患儿咳嗽症状消失<5d的患儿有25例(59.52%),而对照组仅有11例(25.58%),观察组患儿在咳嗽症状的消失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支气管肺炎患儿啰音消失时间<5d的患儿有19例(45.24%),而对照组仅有7例(16.28%),观察组惠儿在啰音的消失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而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仅为83.72%,两组患儿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短波联合维D2果糖酸钙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
作者:张欢;邹伟;张秀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究针对加快急性重型胰腺炎患者痊愈速度的治疗中给予持续床边血液净化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共76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给予对照组传统性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持续床边血液净化的治疗措施,对比观察和分析两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复发率为0.26%,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加快急性重型胰腺炎患者痊愈速度的治疗中给予持续床边血液净化的措施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治疗后复发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蔡必林;黎焯基;陈大勇;林桂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探讨酒依赖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收治的酒依赖患者28例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生理依赖症状完全消失23例,生理依赖症状好转5例,心理依赖症状好转10例,无患者死亡.结论:根据病情选择戒酒进度,轻者可一次性戒酒,重者采用递减戒酒法,也可采用厌恶疗法(如使用戒酒硫).戒酒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在戒酒初期.在戒酒和支持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及认知治疗,其对戒酒和预防复发能起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金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将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患者90例分为2组.干预组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0例,对照组为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50例.通过脉搏血氧定量法监测睡眠中动脉血氧饱和度平均数和4%氧减饱和度指数.(也就是指在睡觉的每个小时中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幅度>4%的合计次数)对两组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当4%氧减饱和度指数>5次/h,就可以诊断为睡眠障碍性呼吸.结果: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30%的患者、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6%的患者被诊断为睡眠障碍性呼吸.对照组的睡眠障碍性呼吸发病率和4%氧减饱和度指数值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睡眠障碍性呼吸影响到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晚间的低氧和再氧合化,这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也有关.
作者:梁金花;梁金玲;林俊琼;郭行端;叶志东;黄蕙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项核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6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随机分为电刺激小脑治疗+常规康复组即观察组(13例)和常规康复观察组即对照组(13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情况,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标准(FMA)治疗后评测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电刺激小脑顸核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观察组前后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神经功能及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作者:徐丰;吕英;尹明慧;刘泽晶;杨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无创辅助呼吸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东莞市仁康医院就诊的急性期COPD患者32例,视患者病情分别采用无创辅助自主吸氧法、带有面罩的辅助呼吸法及气管插管配合辅助呼吸机的辅助呼吸法.观察3种不同治疗方案下的抢救成功率,计算无创辅助呼吸的总抢救成功率.结果:无创辅助呼吸在COPD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抢救总有效率87.5%.结论:无创辅助呼吸在COPD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抢救总有效率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唐荣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患者过敏原皮肤试验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茂名市中医院皮肤五官科门诊的246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使用过敏原检测试剂盒进行吸入组、食入组过敏原皮肤试验,筛选出患者的过敏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患者的主要过敏原为屋尘螨、粉尘螨、花粉、蟑螂,给予相应护理后,患者增强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246例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7.0%.过敏性鼻炎患者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通过过敏性鼻炎患者过敏原皮肤试验可筛选出患者的过敏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黄晓芳;崔云江;吴委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06月-2015年01月阳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100例,均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入路,实验组行改良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65.23±10.32) min,切口长度为(9.22±1.23)cm,失血量为(275.62±41.21)mL,功能锻炼开始时间为(2.63±1.23)d,术后Harris评分为(90.23±3.21)分,并发症发生率为6.0%,以上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李远志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