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外周血效应T细胞各亚群细胞活性变化与Ang Ⅱ水平的相关性

梁嘉晖;胡经航;梁裕聪

关键词: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T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外周血T细胞各亚群细胞活性的变化,以及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在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68例,其中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36例(观察组),未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32例(单纯高血压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检测各组外周血Th1、Th2、Th17细胞比例、IFN-g、IL-4、IL-17以及AngⅡ水平.结果:观察组Th1和Th17细胞比例分别为(18.03±3.16)%和(2.41±0.74)%,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Th2细胞比例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ngⅡ、IFN-g和IL-17分别为(67.49±13.91)pmol/mL、(29.91±4.02)pg/mL和(16.04±4.17)pg/mL,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IL-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gⅡ与Th1、Th17细胞比例以及IFN-g和IL-17水平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AngⅡ水平增高,Th1、Th17细胞活性升高,这种改变可能与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发生发展有关.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炎性继发不孕的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产妇年龄、孕周、产次、多次人工流产术、羊水浑浊及相关因素致盆腔炎及输卵管炎性继发不孕的研究.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月阳江市中医院收治的分娩中羊水浑浊的127例患者作为盆腔炎及输卵管炎组,以盆腔炎及输卵管炎调查表的形式,其高危因素进行调查,选择同期分娩的产妇127例作对照组.结果:致盆腔炎及输卵管炎组孕妇中的刮宫史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致盆腔炎及输卵管炎组孕妇中的羊水浑浊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孕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此同时,产后盆腔炎及输卵管炎组孕妇的平均年龄、孕周以及产次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致盆腔炎及输卵管炎的继发不孕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次人工流产术和羊水浑浊是致盆腔炎及输卵管炎可导致继发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高龄多产和过期妊娠也易导致盆腔炎及输卵管炎.因此,应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尽力做到首次妊娠分娩,以防止产后盆腔炎及输卵管炎.

    作者:程喜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CT、MRI在扶正抗癌方联合深部热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核磁共振成像(MRI)在扶正抗癌方联合深部热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4年12月于广宁县人民医院60例需要接受扶正抗癌方联合深部热疗治疗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CT组和MRI组,每组30例,在治疗前分别应用CT和MRI进行分期诊断,观察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对低于IB1期的宫颈癌,CT组的诊断准确率为50.0%,MR1组为72.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于在ⅠB2至ⅡA期的宫颈癌,两组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6%和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于ⅡB期的宫颈癌,CT组的诊断准确率为85.7%,MRI组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行扶正抗癌方联合深部热疗治疗前,进行CT和MRI检查对肿瘤分期和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对低于ⅠB1期和在ⅠB2至ⅡA期的宫颈癌行MRI检查的价值高于CT检查,而对高于ⅡB期的宫颈癌行CT检查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剑云;林伟清;岑中祯;谢学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6月-2013年12月在东莞市中医院治疗的10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6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以钙剂及活性维生素D治疗,中药组加用补肾益气活血中药汤剂治疗,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后腰背疼痛缓解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腰背疼痛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总1型原胶原N-延长肽(P1NP)和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骨密度.结果:中药组治疗后腰背疼痛缓解率为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5%;中药组治疗后腰背疼痛中医证候积分、β-CTX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1NP、ALP、骨密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补肾益气活血治疗骨质疏松可有效缓解骨质疏松的疼痛症状,并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对治疗骨质疏松症发生有一定疗效.

    作者:周宇清;麦敏;陈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安儿宁颗粒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安儿宁颗粒以及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2013年期间紫金县蓝塘中心卫生院收治的124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儿通过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安儿宁颗粒展开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的发热症状的改善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使用安儿宁颗粒以及喜炎平注射液对小儿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其效果比单独使用喜炎平注射液要好,特别是对患儿发热症状的缓解效果十分明显.

    作者:练子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新生儿低血糖引起脑损伤的基本特点及危险原因探析

    目的:探究分析新生儿低血糖引起脑损伤的基本特点及危险原因.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广州市荔湾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6例新生儿低血糖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发生脑损伤现象的患儿作为研究组,未发生脑损伤现象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血糖检查结果、围产期相关因素以及临床症状表现等进行总结性的对比分析.结果:Logistic分析显示,脑电图异常、低血糖维持的时间在24 h以上、血糖水平在1.5 mmol/L及其以下都和新生儿低血糖引起脑损伤密切相关;单因素研究显示,惊厥、胎龄、血糖水平、低血糖的维持时间、脑电图异常等与新生儿低血糖引起脑损伤有明显的联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惊厥、低血糖维持的时间在24 h以上、脑电图异常、血糖水平在1.5 mmol/L及以下都是新生儿低血糖引起脑损伤的重要危险原因,应尽早干预治疗.

    作者:吴琦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脑苷肌肽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苷肌肽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110例患者均为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在2013年2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实施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血塞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8%,并发症发生率为3.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3%,并发症发生率为1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苷肌肽治疗脑梗死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作者:叶红;杜果;李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108例疝气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讨论护理干预在疝气术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2月大庆市第四医院进行疝气手术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疝气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疝气术后改良护理.采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程度为观察指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疝气手术术后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对照组(9.3±1.9)d,观察组(5.4±2.0)d,观察组疝气手术术后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疝气手术术后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对照组轻度疼痛占70.00%、中度疼痛占24.00%、重度疼痛占6.00%,观察组轻度疼痛占40.00%、中度疼痛占45.00%、重度疼痛占15.00%,观察组疝气手术术后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疝气手术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对照组14.1%,观察组5.0%,观察组疝气手术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疝气术后改良护理对于疝气术后患者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袁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项核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6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随机分为电刺激小脑治疗+常规康复组即观察组(13例)和常规康复观察组即对照组(13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情况,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标准(FMA)治疗后评测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电刺激小脑顸核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观察组前后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神经功能及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作者:徐丰;吕英;尹明慧;刘泽晶;杨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外周血效应T细胞各亚群细胞活性变化与Ang Ⅱ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外周血T细胞各亚群细胞活性的变化,以及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在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68例,其中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36例(观察组),未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32例(单纯高血压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检测各组外周血Th1、Th2、Th17细胞比例、IFN-g、IL-4、IL-17以及AngⅡ水平.结果:观察组Th1和Th17细胞比例分别为(18.03±3.16)%和(2.41±0.74)%,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Th2细胞比例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ngⅡ、IFN-g和IL-17分别为(67.49±13.91)pmol/mL、(29.91±4.02)pg/mL和(16.04±4.17)pg/mL,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IL-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gⅡ与Th1、Th17细胞比例以及IFN-g和IL-17水平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AngⅡ水平增高,Th1、Th17细胞活性升高,这种改变可能与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梁嘉晖;胡经航;梁裕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型血清学特征及输血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型血清学特征以及输血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含特发性22例,继发性18例,对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以及在输血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式分析,评价输血治疗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中有单独IgM类冷自身抗体5例,占12.5%,单独IgG类温自身抗体24例,占60%,IgG冷自身抗体联合IgG温自身抗体11例,占27.5%,按患者自身抗体类型分为IgM冷自身抗体组和IgC温自身抗体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有20例患者进行不相合红细胞输注100次,总有效率56%(56/100),部分有效30%,无效14%,有20例患者进行ABO血型非洗涤输注,总有效率为55%,部分有效27,无效1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在排除相同抗体干扰的情况下,采用同型非洗涤红细胞或O型洗涤细胞输注都是相对安全的,但采用同型非洗涤红细胞能够避免过度使用O型红细胞.

    作者:马永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单脐动脉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单脐动脉对胎儿出生体重及身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6月在广东省阳春市妇幼保健院分娩,产前诊断为单脐动脉的单胎妊娠胎儿,且分娩后证实为单脐动脉胎儿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观察组(n=70).选取同期在我院分娩的70例正常单胎妊娠胎儿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两组胎儿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出生前胎儿的身高及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脐动脉胎儿较正常胎儿出生身高偏矮、体重偏轻.

    作者:柯坚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06月-2015年01月阳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100例,均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入路,实验组行改良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65.23±10.32) min,切口长度为(9.22±1.23)cm,失血量为(275.62±41.21)mL,功能锻炼开始时间为(2.63±1.23)d,术后Harris评分为(90.23±3.21)分,并发症发生率为6.0%,以上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李远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佛山市高明区孕产妇尿碘含量调查及碘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对佛山市高明区孕产妇尿碘含量进行调查,并分析这些孕产妇的碘营养状况.方法:收集我区2011-2012年门诊及住院病人尿液标本,通过酸消化砷-铈接触法对451名高明区孕产妇尿碘含量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在检测的451名高明区孕产妇中有110名孕妇,其中有13名孕妇的尿碘含量比100 g/L低,所占比例为11.82%,有2名孕妇尿碘含量比50 g/L低,所占比例为1.82%,有8名孕妇尿碘含量比800 g/L高,所占比例为7.30%,这些孕产妇的平均尿碘含量为279.8 g/L.结论:高明区地处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翼,接近沿海地区,含碘食物丰富,使得孕产妇尿碘含量比较高,但是碘营养均衡,可以满足孕产妇自身以及胎儿生理需要.目前的食盐加碘水平比较适宜孕产妇这一特殊群体.

    作者:吴惠强;陈惠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东莞市莞城医院2012年4月-2015年3月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90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中西医联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每组45例.中西医联合治疗组采用常规西药联合中药方剂治疗,西医治疗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现象发生率.结果:中西医联合治疗组干预总疗效明显高于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联合治疗组不良现象发生率跟西医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ALT、AST等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西药联合中药方剂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疗效显著,跟单用常规西药对比,干预总疗效高,有利于促进临床指标改善,且用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周怀兵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超短波联合维D2果糖酸钙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超短波联合维D2果糖酸钙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4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治疗的85例支气管肺炎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肺炎的常规疗法,对照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在再给予患儿单纯的超短波辅助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患儿维D2果糖酸钙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支气管肺炎患儿咳嗽症状消失<5d的患儿有25例(59.52%),而对照组仅有11例(25.58%),观察组患儿在咳嗽症状的消失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支气管肺炎患儿啰音消失时间<5d的患儿有19例(45.24%),而对照组仅有7例(16.28%),观察组惠儿在啰音的消失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而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仅为83.72%,两组患儿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短波联合维D2果糖酸钙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

    作者:张欢;邹伟;张秀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磁共振弥散成像用于短暂性脑缺血疾病诊断的意义

    目的:探讨在短暂性脑缺血疾病中使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的临床诊断价值与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观察组41例使用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对比两组检出率及观察脑出血直径.结果:观察组阳性率为90.2%,显著高于对照组5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缺血直径为(9.7±2.9)mm,对照组为(6.7±1.6)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采用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阳性率高,且脑缺血直径大,可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严梓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改良保留灌肠法在慢性结肠病变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改良保留灌肠法在慢性结肠病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住院确诊慢性结肠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保留灌肠法,实验组使用改良保留灌肠法.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药物停留时间长短、灌肠液外溢次数、大便性状改变及便意的时间.结果:实验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明显缩短,便意、药物停留时间明显延长,药液外溢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患者耐受性及舒适度明显提高.

    作者:陈月华;余惠兰;李国虹;陈业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二甲双胍格列吡嗪复合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格列吡嗪复合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下蓬医院收治的5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口服0.5 g二甲双胍,3次/d;观察组给予0.5 g二甲双胍,5 mg格列吡嗪,口服3次/d.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FPG)以及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二甲双胍格列吡嗪复合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林晓芬;肖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研究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5年2月广州市花都区花山卫生院收治的36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参与本次研究的3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均为1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切开挂线术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进行临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效果.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采用统计学软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术后疼病情况以及复发率等指标,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显著,相较于切开挂线术而言,其术后创口愈合速度以及康复速度更快、且并发症发生几率以及病症复发率较低,因此可将其作为临床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首选手术方式.

    作者:欧阳可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老年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老年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重庆市三峡中心医院平湖分院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行护理,观察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康复疗效评分情况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康复疗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康复疗效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采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康复疗效评分情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期恢复,护理效果良好.

    作者:崔太秀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