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月华;余惠兰;李国虹;陈业令
目的: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对全身性感染治疗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于2013年9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00例重症监护病房(ICU)全身感染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予以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记录治疗前(T0)、治疗后6h(T1)及24h (T2)等时段血乳酸及血乳酸清除率变化情况;根据入组患者并发院内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A组,n=48)和正常组(B组,n=152)两组,对比其上述三时段血乳酸及血乳酸清除率变化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在接受EGDT后,血乳酸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乳酸清除率则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各时段内血乳酸指标均明显高于B组,B组在T1及T2时段内血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将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及血乳酸水平检测作为评估全身性感染患者预后质量的重要指标,以提升治疗针对性及有效性.
作者:丘文凤;罗伟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医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6月-2013年12月在东莞市中医院治疗的10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6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以钙剂及活性维生素D治疗,中药组加用补肾益气活血中药汤剂治疗,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后腰背疼痛缓解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腰背疼痛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总1型原胶原N-延长肽(P1NP)和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骨密度.结果:中药组治疗后腰背疼痛缓解率为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5%;中药组治疗后腰背疼痛中医证候积分、β-CTX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1NP、ALP、骨密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补肾益气活血治疗骨质疏松可有效缓解骨质疏松的疼痛症状,并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对治疗骨质疏松症发生有一定疗效.
作者:周宇清;麦敏;陈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中药各类毒性成分内的毒机制和炮制减毒原理.方法:选取4种常见含毒性成分的中药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各100 g进行称取,平均分为2份,分别称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将药材进行炮制减毒.结果:对照组山慈菇、草乌、吕宋果、白花曼陀罗中毒性成分的含量(μg/g)分别为:0.57、0.72、0.76、0.64;观察组经过炮制减毒后各成分对应下降为:0.22、0.37、0.28、0.34.观察组山慈菇、草乌、吕宋果、白花曼陀罗中毒性成分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炮制减毒法能有效减少药物毒性.结论:依据中药内毒性成分的中毒机制,给予针对性的炮制减毒法效果非常显著,可有效减少中药内毒性成分.
作者:赖日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探讨阿加曲班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汕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肝素钠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加曲班治疗,疗程为7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比治疗前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疗效,它能有效抑制凝血酶的活性,溶解血栓,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照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究针对加快急性重型胰腺炎患者痊愈速度的治疗中给予持续床边血液净化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共76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给予对照组传统性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持续床边血液净化的治疗措施,对比观察和分析两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复发率为0.26%,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加快急性重型胰腺炎患者痊愈速度的治疗中给予持续床边血液净化的措施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治疗后复发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蔡必林;黎焯基;陈大勇;林桂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骨质疏松的中医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七台河市中医医院2013年1月-12月间经门诊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20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经治疗16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患者有明显好转.其余2例患者病情较重,中医治疗无效,另手术治疗.结论:中医治疗骨质疏松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并从根本上进行治疗,提高了该病的治愈率.
作者:孙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方法与体会.方法:对2013年1~9月威海市文登区宋村中心卫生院收治的48例酒精性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48例患者在经过严格的戒酒及对症治疗后,显效27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对酒精性肝病患者的治疗中,应戒酒及适当的护肝,减少肝脏负担,加强教育宣传,改变生活方式能减少复发率.
作者:王岩岩;张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讨论护理干预在疝气术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2月大庆市第四医院进行疝气手术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疝气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疝气术后改良护理.采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程度为观察指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疝气手术术后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对照组(9.3±1.9)d,观察组(5.4±2.0)d,观察组疝气手术术后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疝气手术术后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对照组轻度疼痛占70.00%、中度疼痛占24.00%、重度疼痛占6.00%,观察组轻度疼痛占40.00%、中度疼痛占45.00%、重度疼痛占15.00%,观察组疝气手术术后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疝气手术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对照组14.1%,观察组5.0%,观察组疝气手术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疝气术后改良护理对于疝气术后患者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袁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办法.方法:选取七台河市中医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全髋置换手术的患者4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0例患者经随访得知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且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生活可自理,从事轻体力劳动无压力.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杨春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流产妇女在知情选择的基础上及时落实适宜的避孕措施,避免发生非意愿性再次妊娠,以降低重复流产率.方法:选取2013年3月~9月290例在我院做普通流产术的女性为对照组,选取同期410名做人流术且接受流产后关爱(PAC)服务的女性为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进行随访观察,比较两组避孕效果.结果:观察组92.1%妇女能够正确掌握避孕方法;对照组50.3%妇女能够正确掌握避孕方法.结论:PAC服务对指导妇女术后避孕起到很有效的作用,明显降低再次怀孕率,为女性的生殖健康和身心健康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作者:崔雪梅;黄铭儿;钟樱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卵泡及子宫内膜在不孕症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东莞市第三民医院收治的98例不孕症患者不孕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两组均给予克罗米芬口服以及人类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肌注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观察组采用基础体温和尿中雌激素半定量检查来指导HMG和HCG的使用时机和药物调整,对照组采用超声监测卵泡和子宫内膜厚度来指导HMG和HCG的使用时机和药物调整.治疗结束后,采用超声诊断仪统计两组卵泡直径和子宫内膜厚度,并统计两组妊娠率以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HSS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81,P<0.05;x2=4.404,P<0.05).卵巢直径和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04,P<0.01;t=9.658,P<0.01).结论:对于不孕症女性来说,在治疗期间给予超声监测,对于提高用药的合理性以及把握用药时机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临床治疗和检验的融合,值得临床考虑.
作者:袁秀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护理分层管理对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0月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实施护理分层管理的护理人员5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规范化程序实施护理分层管理,观察实施分层管理前以及实施分层管理之后的护理质量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分层管理之后的医院患者护理满意率、医院医生满意率以及医院护理人员的满意率都明显高于实施护理分层管理之前,护理质量评分情况、护理人员被表扬情况以及投诉情况也明显好于实施护理分层管理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分层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医生以及医院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临床护理质量水平提升,效果显著.
作者:张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深入探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临床应用状况.采取措施来制定老年高血压疾病的防治策略,充分发挥药物在高血压防治治疗以及保护方面的长处.方法:进行全面调查,搜集近两年相关住院病例,筛选出800余份病例,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后对相关指标处理分析.结果:用ACEI来治疗老年高血压可更有效地缓解心脏压力,降低心率;ARB因为较低的不良反应率和耐受性好,因此比ACEI更能改善原发性高血压人治疗依从性.结论:增加ACEI/ARB类药物的使用率和靶剂量达标率;以长期服用ACEI/ARB类药物为基础,联合用药改善老年高血压的流行趋势.
作者:王娓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慢性扁桃体炎的治疗体会.方法:对2014年2月-5月大庆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7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进行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慢性扁桃体患者在经过治疗以后均痊愈.结论:针对患者病症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患者痛苦小,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董云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多平面重建(MPR)、VR成像(3D)后处理功能在骨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13例骨关节损伤患者行MSCT螺旋扫描后采用MPR和VR后处理并与平片进行比较.结果:MSCT横断位可发现细微骨折,MPR、VR能准确显示骨关节损伤部位、类型、严重程度、骨折和脱位的空间位置关系,MPR能显示软组织损伤情况.结论:MSCT横断位结合MPR、VR可提高骨关节损伤诊断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帮助.
作者:龙平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低剂量螺旋CT用于肺结核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云浮市人民医院的90例肺结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30例,A组患者使用X线片检查,B组使用常规剂量的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C组使用低剂量螺旋CT检查,比较3组的检出阳性率和诊断准确率,并观察患者肺结核的各种病灶和征象.结果:A组的阳性检出率为93.3%、诊断准确率为66.7%,B组分别为100%,C组为93.3%,B组和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者的各种病灶和征象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和A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可以代替常规剂量的螺旋CT检查,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因此在肺结核的诊断中可行性更大.
作者:刘金全;朱志嫦;瞿长春;文海忠;郭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红系、粒系、巨核系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急性髓白血病(AML)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珠海市金湾区红旗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80例作为AML组,另外选取60例患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作为MDS组,选取6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比较3主要患者的骨髓细胞造血涂片形态.结果:发现在MDS组为红系>粒系>巨核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分为巨核系<红系<粒系.正常健康对照组无异常病态表现.结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和MDS患者中原始细胞增多是具有诊断价值的病态造血表现,应用细胞形态学及免疫学等综合判断,可提高其诊断率.
作者:刘统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清气凉营汤治疗登革热的效果.方法 选取入医院治疗的登革热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清气凉营汤治疗,记录两组退热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78.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退热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分别为(2.40±0.86)d、(4.16±1.10)d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天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分别为(6.69±2.17)×109/L、(186.35±26.31)×109/L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气凉营汤方联合西药治疗登革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发热、疼痛等,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陈兆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近两年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新会医院诊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马来酸桂哌齐特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马来酸桂哌齐特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马来酸桂哌齐特.结果:马来酸桂哌齐特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的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均显著降低,一氧化氮(NO)水平均显著升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马来酸桂哌齐特组患者二者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白细胞、肝功能、血糖以及血肌酐等均无显著变化.马来酸桂哌齐特组1例患者出现皮疹.结论: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副作用少.
作者:刘杰强;谭晓晖;罗翊芝;梁转合;朱可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单脐动脉对胎儿出生体重及身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6月在广东省阳春市妇幼保健院分娩,产前诊断为单脐动脉的单胎妊娠胎儿,且分娩后证实为单脐动脉胎儿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观察组(n=70).选取同期在我院分娩的70例正常单胎妊娠胎儿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两组胎儿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出生前胎儿的身高及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脐动脉胎儿较正常胎儿出生身高偏矮、体重偏轻.
作者:柯坚真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