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脑超声诊断对提高新生儿颅内出血准确率的意义

郑少茹

关键词:颅脑超声, 新生儿, 颅内出血
摘要:目的:分析颅脑超声诊断对提高新生儿颅内出血准确率产生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5月在汕头市潮阳区妇幼保健院接受诊治的120例疑有颅内出血的新生儿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总结.结果:87例颅内出血患儿接受颅脑超声检查后,有76例被测出,检出率为87.36%,漏诊患儿为11例,所占比例为12.64%.脑室、脑实质、硬膜下出血所占比例分别为72.50%、7.50%、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颅脑超声对新生儿颅内出血进行早期诊断,诊断准确性较高.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1368名深圳市7~16岁中小学生对比度视力状况分析

    目的:探讨深圳市7~16岁中小学生对比度视力状况,为制定预防近视相关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深圳市一所包含小学及初中学校的学生,使用标准视力表检测视力和使用MFVA-200检查对比度视力.所有学生进行初次屈光度检测,并对标准视力表视力≥1.0者再行3个月及6个月屈光度检测.按每3个年级为一组将学生分为低、中、高年3个年级组.采用x2检验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标准视力表视力≥1.0者对应对比度视力状况分别为良好、预警和强力预警.对比度视力为差的学生近视患病率达93.2%.对比度视力状况与年级组递增存在线性趋势(P<0.05).结论:随着年级组的增高,对比度视力状况逐渐变差,对比度视力状况可作为视力发展和近视发生的方向性指标.

    作者:谢静;金守梅;冯运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能谱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中的价值

    目的:观察能谱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7月-2015年1月接收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良性结节患者为组1,另40例恶性结节患者为组2.另以同时期40例甲状腺正常者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比较3组能谱CT不同期相的碘浓度值、碘浓度比、能谱衰减曲线斜率.结果:对照组平扫期、动脉期与静脉期的相碘浓度分别为(20.11±6.74)100 μg/mL、(25.88±10.03)100 μg/mL、(40.01±7.97)100 μg/mL,能谱衰减曲线斜率分别为(-1.27±0.61)%、(-2.35±0.79)%、(-2.93±0.64)%,组1平扫期、动脉期与静脉期的相碘浓度分别为(10.70±4.35)100 μg/mL、(16.51±6.67)100 μg/mL、(28.97±11.34)100 μg/mL,能谱衰减曲线斜率分别为(-0.79±0.37)%、(-1.30±0.48)%、(-1.93±0.56)%;组2平扫期、动脉期与静脉期的相碘浓度分别为(6.23±3.07)100 μg/mL、(7.79±4.72)100 μg/mL、(17.03±7.95)100 μg/mL,能谱衰减曲线斜率分别为(-0.45±0.32)%、(-0.79±0.35)%、(-1.16±0.39)%.3组动脉期、静脉期的碘浓度值和能谱衰减曲线斜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动脉期、静脉期的碘浓度比分别为(0.70±0.43)%、(1.08±0.27)%,组1动脉期、静脉期的碘浓度比分别为(0.33±0.17)%、(0.70±0.19)%,组2动脉期、静脉期的碘浓度比分别为(0.25±0.18)%、(0.54±0.15)%;3组静脉期的碘浓度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林裕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导尿术配合艾灸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尿潴留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导尿术配合艾灸中极穴、膀胱俞、三阴交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50例前列腺增生合并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口服竹林胺治疗,拔除尿管后鼓励患者多饮水,并遵医嘱继续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实施同样护理及治疗,在留置导尿管同时使用温灸器同时对中极穴、膀胱俞、三阴交进行艾灸,拔尿管后B超检查残余尿量,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拔尿管后B超检查残余尿量少于100 mL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尿潴留的再次发生率为9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2%(P<0.05).结论:导尿术配合艾灸中极穴、膀胱俞、三阴交能够有效提高前列腺增生合并尿潴留的导尿效果,降低其再发率.

    作者:纪敏;叶永秀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抑制期预防肛周感染的护理对策

    目的:研究和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抑制期预防肛周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4年12月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护理指导),对比两组患者在骨髓抑制期预防肛周感染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肛周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细心的护理指导,在骨髓抑制期减少了肛周感染的发生,生活质量较前提高,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

    作者:龚燕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MSCT后处理技术在骨关节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多平面重建(MPR)、VR成像(3D)后处理功能在骨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13例骨关节损伤患者行MSCT螺旋扫描后采用MPR和VR后处理并与平片进行比较.结果:MSCT横断位可发现细微骨折,MPR、VR能准确显示骨关节损伤部位、类型、严重程度、骨折和脱位的空间位置关系,MPR能显示软组织损伤情况.结论:MSCT横断位结合MPR、VR可提高骨关节损伤诊断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帮助.

    作者:龙平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对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治疗对于骨密度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对连州市人民医院于2012年3月-2014年10月间所收治的90例OVCF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成3组,保守治疗组(保守组)、椎体成形手术组(PVP组)、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手术组(PKP组)各30例.对比3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3、6、12及18个月的骨密度情况.结果:PVP组与PKP组在治疗3个月后骨密度比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治疗3个月与6个月后有明显骨量丢失(P< 0.05) PKP组与PVP组治疗3个月与6个月骨密度比保守组高(P<0.05)治疗12个月与18个月3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组与PVP组对OVCF治疗效果明显,可减少骨量的丢失与避免骨折加重,值得临床普及.

    作者:安玉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降压治疗对老年高血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降压治疗对老年高血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汕头市潮阳区人民医院老年保健查体中行动态血压监测者353例,分为对照组、高血压组和脑卒中组;高血压组又分为高血压未治疗组、高血压无效治疗组和高血压有效治疗组;脑卒中组又分为脑卒中未治疗组、脑卒中无效治疗组和脑卒中有效治疗组.应用动态血压仪对各组患者24 h的动态血压和心率进行监测.结果:高血压未治疗组和高血压无效治疗组患者的动态血压指标与对照组和高血压有效治疗组相比均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卒中未治疗组和脑卒中无效治疗组患者的全部或大部分动态血压指标与对照组或脑卒中有效治疗组相比均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降压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及脑卒中的再发生.

    作者:彭鹏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新生儿败血症117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和病原菌分布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诊治新生儿败血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在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7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有精神食欲欠佳、喂养不耐受或腹胀、发热、黄疸、呼吸暂停、硬肿、循环欠佳;血培养结果显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46例(39.31%),主要为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感染21例(17.95%),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早发型败血症患儿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率显著高于晚发型败血症患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无典型的临床表现,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是导致本地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的主要病原菌,以血培养药敏试验选择的抗生素为临床上治疗新生儿败血症提供了有效依据.

    作者:吴伟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阿加曲班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72例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阿加曲班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汕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肝素钠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加曲班治疗,疗程为7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比治疗前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疗效,它能有效抑制凝血酶的活性,溶解血栓,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照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持续床边血液净化对加快急性重型胰腺炎痊愈速度的影响

    目的:探究针对加快急性重型胰腺炎患者痊愈速度的治疗中给予持续床边血液净化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共76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给予对照组传统性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持续床边血液净化的治疗措施,对比观察和分析两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复发率为0.26%,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加快急性重型胰腺炎患者痊愈速度的治疗中给予持续床边血液净化的措施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治疗后复发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蔡必林;黎焯基;陈大勇;林桂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以及窒息后并发多脏器损害的发生率及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潮州市中心医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36例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查找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并将新生儿窒息分为轻度窒息组(98例)和重度窒息组(38例),对其多脏器损害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应用x2检验和回归分析找出新生儿窒息程度与多脏器损害的相关性.结果:羊水混浊为新生儿窒息的首要原因,其次为脐带绕颈.重度窒息组中多脏器损害的发生率为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且窒息后多脏器损害的发生与窒息程度、合理复苏、羊水混浊、脐带绕颈明显相关.结论:找到适于减少新生儿窒息的措施,加强对新生儿窒息病因及相关治疗的研究,进一步加强监护及产、儿科的合作,对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病死率及致残率,防止多脏器损害的发生,提高对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抢救和治疗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马裕斌;曾虹;李建东;王伟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慢性扁桃体炎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扁桃体炎的治疗体会.方法:对2014年2月-5月大庆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7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进行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慢性扁桃体患者在经过治疗以后均痊愈.结论:针对患者病症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患者痛苦小,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董云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各项血糖指标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各项血糖指标异常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期间于东莞市虎门医院产检并分娩的孕妇1 200例,均对其进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按照检测结果将空腹血糖、服糖后1h、2h血糖3项均正常的孕妇分为正常组,任意一项异常或合并两项及多项异常孕妇分为GDM组.GDM组中单纯空腹血糖值异常为GDM甲组,空腹血糖值异常合并任意其他时间点血糖值异常为GDM乙组,空腹血糖正常而任意其他时间点血糖值异常为GDM丙组.参照75 g OGTT检测结果按照血糖值异常的时间点,1项异常血糖值为Ⅰ组,2项为Ⅱ组,3项为Ⅲ组.观察各组血糖指标异常情况对于妊娠结果的影响.结果:(1) GDM组中早产、大于胎龄儿(LGA)及剖宫产发生率与正常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乙组LGA、巨大儿发生情况与丙组相比,相对较为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甲组与丙组和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Ⅲ组与正常组比较,LGA、剖宫产及巨大儿发生率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中仅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孕妇血糖异常指标≥1项或75 g OGTT检测3项时间点血糖值均异常时,不良妊娠率较高,应加强重视并给予干预措施.

    作者:陈小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CT、MRI在扶正抗癌方联合深部热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核磁共振成像(MRI)在扶正抗癌方联合深部热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4年12月于广宁县人民医院60例需要接受扶正抗癌方联合深部热疗治疗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CT组和MRI组,每组30例,在治疗前分别应用CT和MRI进行分期诊断,观察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对低于IB1期的宫颈癌,CT组的诊断准确率为50.0%,MR1组为72.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于在ⅠB2至ⅡA期的宫颈癌,两组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6%和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于ⅡB期的宫颈癌,CT组的诊断准确率为85.7%,MRI组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行扶正抗癌方联合深部热疗治疗前,进行CT和MRI检查对肿瘤分期和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对低于ⅠB1期和在ⅠB2至ⅡA期的宫颈癌行MRI检查的价值高于CT检查,而对高于ⅡB期的宫颈癌行CT检查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剑云;林伟清;岑中祯;谢学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X线和CT检查消化道穿孔的比较分析

    目的:探究消化道穿孔使用X线与CT等检查方式的不同影像学表现特征与诊断准确率.方法:随机抽取东莞市沙田医院院2013年4月-2014年11月入院接受治疗的80例消化道穿孔患者,将80例患者分成A组和B组,分别对其使用X线检查与CT检查的诊断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A组使用CT诊断的方式,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2.5%,B组使用X线检查的方式,诊断准确率为70%,两组诊断准确率对比,A组明显高于B组,显示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比X线检查的准确率更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诊断,CT诊断方式的准确率从相比X线诊断的准确率更高,临床应用过程中积极作用明显.

    作者:郝志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佛山市高明区孕产妇尿碘含量调查及碘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对佛山市高明区孕产妇尿碘含量进行调查,并分析这些孕产妇的碘营养状况.方法:收集我区2011-2012年门诊及住院病人尿液标本,通过酸消化砷-铈接触法对451名高明区孕产妇尿碘含量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在检测的451名高明区孕产妇中有110名孕妇,其中有13名孕妇的尿碘含量比100 g/L低,所占比例为11.82%,有2名孕妇尿碘含量比50 g/L低,所占比例为1.82%,有8名孕妇尿碘含量比800 g/L高,所占比例为7.30%,这些孕产妇的平均尿碘含量为279.8 g/L.结论:高明区地处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翼,接近沿海地区,含碘食物丰富,使得孕产妇尿碘含量比较高,但是碘营养均衡,可以满足孕产妇自身以及胎儿生理需要.目前的食盐加碘水平比较适宜孕产妇这一特殊群体.

    作者:吴惠强;陈惠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鼻内镜治疗上颌窦囊肿的手术方法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鼻内镜治疗上颌窦囊肿的手术方法.方法:从本院所收治的上颌窦囊肿患者当中选取108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计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6例.A组行鼻内镜下上颌窦窦口扩大术治疗,B组行下鼻道开窗术治疗,C组行尖牙窝穿刺治疗,分析探讨这3种鼻内镜治疗的效果.结果:3组患者治疗效率按照x2检验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牙根麻木发生率,面部肿胀发生率,以及鼻腔粘连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上颌窦囊肿的位置类型选择合适的鼻内镜手术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傅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在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在基层医院开展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广州开发区医院在2012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369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197例和对照组172例.对照组入住普通护理服务病区,观察组入住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对比两组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在基层医院开展可有效地杜绝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并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马东晔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过敏性鼻炎患者过敏原皮肤试验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患者过敏原皮肤试验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茂名市中医院皮肤五官科门诊的246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使用过敏原检测试剂盒进行吸入组、食入组过敏原皮肤试验,筛选出患者的过敏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患者的主要过敏原为屋尘螨、粉尘螨、花粉、蟑螂,给予相应护理后,患者增强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246例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7.0%.过敏性鼻炎患者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通过过敏性鼻炎患者过敏原皮肤试验可筛选出患者的过敏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黄晓芳;崔云江;吴委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对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合并患有心力衰竭的心肌梗死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医院就诊的合并患有心力衰竭的心肌梗死疾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常规心梗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循证护理服务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疾病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P<0.05);在心肌梗死疾病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心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治疗护理服务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合并患有心力衰竭的心肌梗死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莫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