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燕亭;张勤峰;孙玲玲;任清涛
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循着静脉走向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为需要中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患者提供静脉通道。 PICC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应用于美国新生儿科临床[1],于1996年在我国新生儿临床开展[2],PICC技术在新生儿科临床中的开展为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成功救治开辟了循环通路[3],PICC在新生儿静脉输液中具有许多优势[4],是抢救极低出生体重儿不可缺少的技术。如今,PICC已广泛应用于新生儿科临床,但由于新生儿的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大量研究表明PICC在新生儿科临床使用中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及并发症[5],因此如何进行高质量的新生儿PICC置管及维护,降低PICC存在的风险及并发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综述旨在了解国内外新生儿科临床中PICC的应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以期为新生儿PICC置管进一步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陈晓春;贾玉双;张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PBL )教学法在临床护生人文关怀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实习护生96名,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名。研究组采取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人文关怀教学方法,采用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调查表比较两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差异。结果进科时两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科前研究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165.80±4.20)分,对照组为(148.60±5.29)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1,P<0.05);两组护生人文关怀量表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运用于护生人文关怀教育中能够让护生真正领悟人文关怀的内涵,转变服务理念,培养人文关怀的能力,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寇红艳;侯华芳;花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据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统一管理的要求,《中华现代护理杂志》于2013年6月1日起采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远程稿件处理系统。该系统根据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稿件处理流程、编辑加工规范、审稿制度、管理规范等业务需求设计,功能更完善。本刊原Email:cjmn@cjmn.net不再接收新投稿件。作者投稿请登录本刊网址http://www.cjmn.net,点击“网上投稿”进入中华医学会门户网站“业务中心”,在该页面上有“投稿作者操作说明下载”,可按照其具体要求进行操作。投稿过程若仍有问题,也可咨询本刊编辑部。编辑部联系方式:010-83191170,010-83191171。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时间治疗学在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合并高血压的骨科择期手术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手术前对照组予常规抗高血压治疗方法控制血压,研究组采用时间治疗学控制血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压控制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分别为(130±9) mmHg,(70±6)mmHg,(80±5)次/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73,4.21,2.19;P<0.05);血压控制情况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1,P<0.05)。结论运用时间治疗学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调控效果良好,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傅建英;李建红;吴盼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商品名称:明可欣,Esseti Farmaceutici S.r.l生产,执行标准:H20120159),剂量为0.75 g/支,主要成分为头孢呋辛钠,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感染、耳鼻喉科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骨和关节感染、女性生殖系统感染及其他感染。长春西丁注射液(商品名称:润坦,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10467),剂量为10 mg/支,为无色澄明液体,主要适用于改善脑梗死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脑动脉硬化症等诱发的各种症状。经查阅《临床常用药物静脉注射剂配伍变化检索表》及药品说明书,未提及两者间存在配伍禁忌。笔者于2013年7月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长春西丁注射液序贯输注时,输液器管道内出现白色浑浊,提示两种药物间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凤霞;李洪艳;冯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在综合ICU中的应用效果,以对综合性ICU危重护理流程的创新模式进行探索和效果验证。方法选择入住综合性ICU的危重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按照常规ICU危重护理流程进行护理,观察组施行以临床路径、再造流程为基础,以持续质量改进( CQI)为质量监控的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早期异常病情发现率,患者、家属、主治医生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为0.00%,护士早期异常病情发现率为60.71%,均优于对照组(14.29%,3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393,20.346;P<0.05)。观察组患者、患者家属、主治医生满意率分为别82.14%,96.43%,71.4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004,17.096,8.631;P<0.05);两组患者抢救准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新的ICU危重护理流程模式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者意外危险的发生率,提高满意度。
作者:李洪静;凌淑芳;何金;李晶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坚强概念在护理干预中的应用对卵巢癌手术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确诊为卵巢癌并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依据坚强概念结构中的认知调整、情感调整、行为调整3方面,分阶段、分主次地进行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及抑郁状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前无焦虑、轻度焦虑、中度焦虑、重度焦虑的例数分别为0,10,17,23例,对照组分别为0,11,16,2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5,P>0.05);干预后观察组分别为13,18,12,7例,对照组分别为0,16,21,1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99,P<0.05)。观察组干预前无抑郁、轻度抑郁、中度抑郁、重度抑郁的例数分别为0,9,22,19例,对照组分别为0,8,22,2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9,P>0.05);干预后观察组分别为12,17,11,10例,对照组分别为0,16,17,1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P<0.05)。结论坚强概念的应用减轻了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疗,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对疾病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作者:陈美玉;蒋维连;陈晓阳;杨清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吸烟/戒烟知识掌握情况,分析2型糖尿病吸烟者戒烟依从性与吸烟/戒烟知识的关系,以及戒烟依从性与空腹血糖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吸烟/戒烟知识、戒烟依从性;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纵向观察受调查对象12个月的空腹血糖平均值变化;通过统计学分析了解其中的关系。结果受访的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193例患者完成全部的随访研究,其中吸烟者100例,非吸烟者93例;所有患者的“吸烟对糖尿病危害知识”得分(18.30±6.07),显著低于“戒烟知识”得分(19.81±4.94)和吸烟对身体危害知识得分(20.4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吸烟组与非吸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和非吸烟组就诊后1个月的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29)。吸烟组在就诊后1个月的戒烟依从性得分为(2.14±0.88)分,优于就诊后6个月(2.52±1.04)分和12个月(2.68±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组戒烟依从性得分与“吸烟/戒烟相关知识”得分无相关性(P>0.05);与就诊前吸烟量、就诊后月平均空腹血糖有相关性(P<0.01);“吸烟/戒烟相关知识”得分与“吸烟史”得分有相关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吸烟患者可能存在对戒烟知识的掌握不足;吸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空腹血糖控制水平,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吸烟/戒烟知识与吸烟/戒烟行为存在分离,可通过利用行为决策的相关心理学机制指导今后的健康教育内容、模式,加强对行为的训练,积极引导家属和其他监督力量的参与,进一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戒烟依从性。
作者:唐瑶;董颖越;张京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术前心理护理对局麻下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前护理,实验组实施针对性术前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状况、术中不适及手术满意度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SAS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实验组SAS得分为(46.3±5.32)分,低于对照组(57.6±6.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98,P<0.01);术中对照组患者出现心慌、胸闷14例(28.0%),恶心症状8例(16.0%),均高于实验组(6.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575,4.002;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得分为(74.5±7.25)分,低于实验组(82.6±8.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192,P<0.01)。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患者术前血压及心率的波动,并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
作者:彭叶叶;杨丽;陈海燕;李竹青;丁青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群组看病管理模式在社区乙型肝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HBeAg阴性出院的乙肝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法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按自我管理模式,不给予任何形式的社区医护干预。研究组实施群组看病管理模式,干预时间为1年。于干预前和干预3,6,9,12个月,采用慢性肝病症状评分标准、肝功能指标和慢性肝病问卷( CLDQ)评价两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研究组慢性肝病症状评分和CLDQ总评分分别为(4.62±2.45),(105.79±13.54)分,对照组分别为(5.74±2.54),(105.61±13.48)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4,0.14;P>0.05);两组肝功能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9,12个月,研究组慢性肝病症状总评分分别为(6.68±3.21),(7.70±3.33),(7.19±3.12)分,对照组评分分别为(9.05±3.52),(10.10±3.27),(11.15±3.22)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2,2.82,4.84;P<0.05);研究组CLDQ总评分分别为(146.62±15.62),(162.30±16.87),(176.76±18.12)分,对照组分别为(118.91±15.51),(124.52±16.33),(131.25±17.42)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89,9.05,9.92;P<0.01);两组患者不同时段慢性肝病症状各项评分及CLDQ问卷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肝功能各项指标及HBV-DN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乙肝患者实施群组看病管理能够较好地维持患者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薛红;李遵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内压( IAP )监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监测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ICU 8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动态监测腹腔内压力变化,分析腹腔内压升高对呼呼吸功能、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等方面变化的影响,并行早期干预。结果常规监测8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首次测量腹腔内压前后患者心率、血压、末梢血氧饱和度、呼吸等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54例腹内压升高患者,干预前 CVP、HR、氧合指数、MAP、IAP 分别为(17±5) cmH2 O,(132±18)次/min,(240±60),(45±12)mmHg,(22±8)mmHg,干预后分别为(13±4)cmH2O,(118±12)次/min,(320±80),(65±8)mmHg,(12±6)mmHg,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4.59,5.58,5.88,10.19,7.35;P<0.01)。结论腹腔内压升高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与预后有密切关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进行常规腹腔内压监测有助于对病情的评估和预后的判断,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可以预防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发生与发展,而且可协助判断重症胰腺炎的手术时机。
作者:黄雪琴;林玫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将PBL结合角色扮演的行动研究引入护理专业精神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分析其实施效果。方法将88名护理专业本科生分为9个小组,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发现精神患者的问题;教师通过分析问题,自我反思,制订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剖析和自学探究,同时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比较这项教学改革与传统教学方法之间的效果差异。结果课程结束后实验组护生理论考试成绩(87.24±5.23)分,对照组(70.12±6.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P<0.05);实验组护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92.71%,对照组8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P<0.05);实验组护生对教学评价平均(90.27±0.68)分,对照组(85.15±0.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8,P<0.05)。结论基于PBL结合角色扮演的精神科护理教学实践能有效提高护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这种教学方法改革在今后具有很好的实施前景。
作者:赵阿勐;齐丽;孙正海;齐金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留置导尿可预防术后尿潴留及有利于术后伤口的愈合,是泌尿外科围手术期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病情需要,泌尿外科很多患者都需要留置尿管。常规的患者裤对于留置导尿的患者存在较多弊端:如容易因患者下床活动时引起尿管内尿液的反流而导致逆行感染的发生;不能很好的保护留置尿管患者的隐私;同时易造成因尿管固定不妥当而致尿管拖地,引起交叉感染;并且固定于常规患者裤上的别针有引起患者被刺伤的危险。笔者设计了一种新型尿管裤,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玉婷;王斐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 PS)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NMAS)合并肺动脉高压( PPH)患儿治疗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60例NMAS合并PPH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高频振荡辅助通气、合适补液、抗生素等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气管内滴入PS,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西地那非;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氧合指数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值及治疗后肺动脉压( PAP)。结果治疗后4,12 h两组患者氧合指数( OI)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A-aD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36 h后,观察组患儿 OI 为(11.7±2.8),对照组为(19.1±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02,P<0.01);观察组A-aDO2为(12.1±3.2)mmHg,对照组为(27.6±5.5)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42,P<0.01)。治疗24~36 h后,观察组与对照组PAP分别为(40.4±10.7) mmHg和(49.3±13.4) mmHg,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43,P<0.01)。两组均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西地那非联合PS,同时做好呼吸道护理及高频振荡辅助通气时气道护理,能进一步提高对NMAS伴PPH的治疗效果。
作者:林丽君;毛伟君;娄昭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伴胸腰椎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80例老年骨质疏松伴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采取观察组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椎体前后壁比值、后凸Cobbs角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为(1.5±0.3)分、后凸Cobbs角为(9.0±4.0)°,均低于对照组;椎体前后壁比值为(81.0±3.0),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9,2.38,2.82;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椎体前后壁比值、后凸Cobbs角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5.0%,对照组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5)。结论围术期给予舒适护理,能够提高老年骨质疏松伴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玉芳;许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的主要家庭照顾者所承受的负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Zarit护理负担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特质应对问卷评估113例腹膜透析患者家庭照顾者的负担、社会支持状况、面对困难挫折时的态度和行为特征,对家庭照顾者的负担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03名腹膜透析患者照顾者总负担评分为(31.96±18.23)分;主观支持评分为(19.21±6.48)分,客观支持为(7.56±3.14)分,对支持的利用度为(6.14±3.27)分;照顾者消极应对方式为(24.89±7.89)分,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3,P<0.01)。腹膜透析患者家庭照顾者的总负担与患者透析龄、Karnofsky活动指数、主观生活质量,以及照顾者年龄、有无职业、每日照顾患者所需时间、社会支持状况、应对方式相关(r值分别为0.259,-0.477,-0.245,0.284,0.260,0.371,-0.204,0.230;P<0.05)。结论针对腹膜透析患者家庭照顾者的负担及其影响因素,应给予关注并提供相应支持,加强家庭支持系统,促进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郭波尧;高建红;汪艳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互动式教学在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科研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根据实习大纲的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研教学计划,以互动教学的方式实施。结果2008年7月-2012年7月共带教学生完成毕业论文183篇,共获得优秀论文10篇;92.5%的学生认为互动式教学能够提高科研学习的兴趣,能按实习大纲的要求,按实习计划达到目标;84.5%的导师认为采用互动式教学能够将科研实习按计划要求落实;92.1%的导师认为通过互动式教学提高了自身的科研带教水平。结论通过互动式教学使师生能够在临床实习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体现出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及相互推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教老师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带教,使护理本科生能够具备科研意识,在临床实践中其科研能力得到了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临床教学中的科研教学目标。
作者:赵巧玉;纪代红;吴之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因素,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为临床诊治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83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无糖尿病足的糖尿病患者71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糖尿病足发生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病程、HbA1 c、FIB、MA、ALB 分别为(63.34±5.12)岁,(95.4±52.7)个月,(11.38±2.14)%,(6.12±1.33)g/L,(175.32±46.17)mg/d,(25.19±6.13)g/L,有吸烟史者为41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0.73,0.81,4.72,5.72,4.92,3.24,χ2=8.25;P<0.05)。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OR =2.618, P =0.003)、FIB ( OR =1.936, P =0.018)、HbA1c(OR=2.759,P=0.024)是糖尿病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 ALB(OR =1.034,P =0.016)是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年龄、FIB、HbA1 c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ALB为保护性因素,针对高危因素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控制血糖,加强对患者早期教育,提高对疾病的认识,进行正确足部护理对防止糖尿病足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詹海娃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参与式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272例,按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n=172)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 n=100)采用参与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依从性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在入院、出院当天两组患者健康知识考评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86.57±5.76)分,对照组(78.34±7.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61,P<0.01);出院时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早餐后2 h血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5.86±1.49)mmol/L,餐后2 h血糖(9.01±1.52)mmol/L,HbA1c(7.43±0.9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415,2.791,2.698;P<0.01);出院后6个月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参与式健康教育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及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陈冬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前护理胜任力日渐成为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及高级护理实践等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国内对于助产士胜任力的研究起步较晚也较少,但是助产士作为相对特殊的专业护理人员,其胜任力的研究至关重要。现对助产士胜任力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孙晓宁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