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冬英
目前护理胜任力日渐成为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及高级护理实践等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国内对于助产士胜任力的研究起步较晚也较少,但是助产士作为相对特殊的专业护理人员,其胜任力的研究至关重要。现对助产士胜任力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孙晓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对护理经验予以总结。方法对58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持续腰大池引流,护理人员把握护理要点,给予患者全方位的精心护理措施。具体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做好相关心理护理;术中做好护理配合;术后监测病情变化、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有无神经系统体征,做好引流管的固定,保持引流管通常,控制流速和引流液的量,预防感染,严格控制拔管时机。结果治愈21例,显效26例,有效10例,无效1例;置管时间约为1~2周;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引流管堵塞处理后恢复通畅,3例下肢神经根刺激症状,拔管后消失;随访12~18个月无脑积水发生,无感染及脑脊液漏复发。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应用于满足适应证的颅脑损伤患者,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创伤小,配合科学、合理且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肖友为;钟燕萍;刘蓝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将PBL结合角色扮演的行动研究引入护理专业精神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分析其实施效果。方法将88名护理专业本科生分为9个小组,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发现精神患者的问题;教师通过分析问题,自我反思,制订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剖析和自学探究,同时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比较这项教学改革与传统教学方法之间的效果差异。结果课程结束后实验组护生理论考试成绩(87.24±5.23)分,对照组(70.12±6.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P<0.05);实验组护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92.71%,对照组8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P<0.05);实验组护生对教学评价平均(90.27±0.68)分,对照组(85.15±0.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8,P<0.05)。结论基于PBL结合角色扮演的精神科护理教学实践能有效提高护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这种教学方法改革在今后具有很好的实施前景。
作者:赵阿勐;齐丽;孙正海;齐金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对不同时期不同级别医院ICU医院感染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目标性监测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参加江苏省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各级医院,根据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WS/T312-2009)开展监测,每季度上报一次监测数据至江苏省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省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对上报数据进行核对,每季度发布一次统计结果和数据质量分析,利用Stata 10.0版软件对2012年一季度与2013年一季度的监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江苏省二、三级医院2013年一季度ICU患者日感染率、调整日感染例次率、例次日感染率分别为10.45‰,2.91‰,13.58‰,均低于2012年一季度(12.19‰,3.23‰,17.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869,8.161,64.941;P<0.01);2012年一季度三级医院ICU患者日感染率高于二级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012年一季度与2013年一季度ICU医院感染部位均以呼吸系统为主;2013年一季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日感染率低于2012年一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通过目标性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有效地降低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陈素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理危机管理模式在急重症高风险科室医护人员中的应用效果,为维护急重症高风险科室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其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提供指导。方法以提高社会支持、自助与他助相结合的心理危机管理模式,对急诊科、ICU、神经外科高风险科室96名医护人员应用心理危机干预技术进行为期6个月的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医务人员压力调查量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效果。结果压力调查结果显示,影响急诊科、ICU、神经外科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压力因素主要来源于工作、人际关系和学习,其中来自工作时间长、担心差错事故、医疗纠纷、医患纠纷中感到自身安全无保障的压力人数占100%。96名医护人员干预前社会支持总分(37.57±7.74)分,干预后(41.52±8.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34,P<0.05)。干预后SCL-90因子分值降低,其中躯体化(1.97±0.51)、强迫(1.88±0.54)、人际敏感(1.83±0.55)、抑郁(1.72±0.61)、焦虑(1.69±0.49)、敌意(1.28±0.48)、恐怖(1.55±0.46)、偏执(1.50±0.56)、精神病性(1.30±0.41)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15.861,9.173,7.989,7.966,9.198,6.311,5.573,1.271,5.828;P<0.05);急重症高风险科室医护人员SCL-90各因子得分与院内其他科室及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重症高风险科室医护人员存在较严重心理健康问题。采用自助与他助相结合的心理危机管理模式,提高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对维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提高心理素质及应对能力有显著作用。
作者:王纯玲;李俊凤;朱耘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据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统一管理的要求,《中华现代护理杂志》于2013年6月1日起采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远程稿件处理系统。该系统根据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稿件处理流程、编辑加工规范、审稿制度、管理规范等业务需求设计,功能更完善。本刊原Email:cjmn@cjmn.net不再接收新投稿件。作者投稿请登录本刊网址http://www.cjmn.net,点击“网上投稿”进入中华医学会门户网站“业务中心”,在该页面上有“投稿作者操作说明下载”,可按照其具体要求进行操作。投稿过程若仍有问题,也可咨询本刊编辑部。编辑部联系方式:010-83191170,010-83191171。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在综合ICU中的应用效果,以对综合性ICU危重护理流程的创新模式进行探索和效果验证。方法选择入住综合性ICU的危重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按照常规ICU危重护理流程进行护理,观察组施行以临床路径、再造流程为基础,以持续质量改进( CQI)为质量监控的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早期异常病情发现率,患者、家属、主治医生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为0.00%,护士早期异常病情发现率为60.71%,均优于对照组(14.29%,3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393,20.346;P<0.05)。观察组患者、患者家属、主治医生满意率分为别82.14%,96.43%,71.4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004,17.096,8.631;P<0.05);两组患者抢救准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新的ICU危重护理流程模式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者意外危险的发生率,提高满意度。
作者:李洪静;凌淑芳;何金;李晶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 )是一个发病率高的疾病,国外报道,男性约4%,女性约2%;可见于任何年龄,以30~60岁多见,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4],在肥胖人群中更为多见[5]。有资料显示,至少82%的男性和93%的女性OSAHS患者未被正确诊断,因此估计人群中实际患病率可高达7%~13%[6]。
作者:田梓蓉;郭爱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时间管理法在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精神科106名护士实施时间管理法干预,干预前后采用工时单位值、时间管理倾向量表( ATMD)和工作倦怠量表( MBI)进行工作效率、时间管理及工作倦怠自身前后对照比较。结果干预前106名护士平均工时为(82.27±12.78)min/床,干预后1,6个月,本组护士平均工时单位值分别为(78.13±11.92),(74.74±11.75)min/床,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8.336,7.637;P <0.01);ATMD 总分从(145.91±29.28)分提高到(190.83±13.68)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25,P<0.01);工作倦怠感量表中情绪衰竭为(23.2±6.30)分,去人格化倾向为(5.85±2.49)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6.494,4.386;P<0.05)。结论实施时间管理法干预可提高精神科护士的时间管理能力,提高其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倦怠感。
作者:申存珍;张巧梅;黄私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伴胸腰椎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80例老年骨质疏松伴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采取观察组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椎体前后壁比值、后凸Cobbs角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为(1.5±0.3)分、后凸Cobbs角为(9.0±4.0)°,均低于对照组;椎体前后壁比值为(81.0±3.0),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9,2.38,2.82;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椎体前后壁比值、后凸Cobbs角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5.0%,对照组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5)。结论围术期给予舒适护理,能够提高老年骨质疏松伴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玉芳;许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调查在校本科护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17名在校本科护生,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及自尊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本组护生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各条目平均得分为(2.33±0.32)分,得分高的领域为自我实现(2.63±0.29)分,得分低的领域为运动锻炼方面(2.04±0.33)分。不同年龄、年级、居住状况以及对学校满意程度不同的护生之间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调查对象的自尊平均得分为(22.91±4.20)分,经相关分析,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与自尊得分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517,P<0.05)。影响在校护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因素为自尊、学校满意度和年龄,可解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变量的19.7%。结论自尊可能是在校护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建议提高护生的自尊促使其采取积极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作者:崔仁善;李春玉;崔英善;张利群;朴春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群组看病管理模式在社区乙型肝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HBeAg阴性出院的乙肝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法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按自我管理模式,不给予任何形式的社区医护干预。研究组实施群组看病管理模式,干预时间为1年。于干预前和干预3,6,9,12个月,采用慢性肝病症状评分标准、肝功能指标和慢性肝病问卷( CLDQ)评价两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研究组慢性肝病症状评分和CLDQ总评分分别为(4.62±2.45),(105.79±13.54)分,对照组分别为(5.74±2.54),(105.61±13.48)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4,0.14;P>0.05);两组肝功能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9,12个月,研究组慢性肝病症状总评分分别为(6.68±3.21),(7.70±3.33),(7.19±3.12)分,对照组评分分别为(9.05±3.52),(10.10±3.27),(11.15±3.22)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2,2.82,4.84;P<0.05);研究组CLDQ总评分分别为(146.62±15.62),(162.30±16.87),(176.76±18.12)分,对照组分别为(118.91±15.51),(124.52±16.33),(131.25±17.42)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89,9.05,9.92;P<0.01);两组患者不同时段慢性肝病症状各项评分及CLDQ问卷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肝功能各项指标及HBV-DN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乙肝患者实施群组看病管理能够较好地维持患者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薛红;李遵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临床上对于重度、特重度烧伤患儿由于病情观察和诊疗方面的原因。经常需要为患儿留置尿管后监测每小时尿量。监测每小时尿量既是评估休克是否纠正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同时也可以正确指导补液的速度和数量,能及时敏感反映肾脏等重要器官血液灌注情况。它关系着患儿休克期是否平稳过渡、预后和并发症等的发生。尽管临床监测手段不断发展,但是监测每小时尿量仍是基础可靠的临床监测指标。但在临床上,对于重度、特重度烧伤患儿休克期尿量少,常规成人一次性尿袋不能准确观察每小时尿量,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只有从一次性尿袋中将尿液接入另一容器中,然后在拿注射器量取。在这一过程中,无形中损耗几毫升尿量,不能及时准确反映患儿的病情,同时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虽然临床上使用精密尿袋,但是精密尿袋延长管长,管径粗,所以管壁黏附也多,对于休克期患儿尿量的准确性也不是很好的适用。在我中心,经过大家的共同研究和探讨,设计出一种适用于小儿烧伤休克期既可准确记录尿量又价格便宜的改良式尿袋。现将制作过程和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丁瑞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阶段性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阶段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41.38±5.68)分,SDS为(41.74±5.31)分,均低于对照组[(47.80±5.77),(49.32±5.64)分],也低于干预前[(56.38±7.01),(56.57±6.9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78,6.637,11.276,11.542;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SQI总分为(6.96±1.75),对照组为(9.25±2.8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2,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PSQI量表各项评分比较及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性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情绪状态以及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俊恩;刘小平;乔爱新;马云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时间治疗学在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合并高血压的骨科择期手术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手术前对照组予常规抗高血压治疗方法控制血压,研究组采用时间治疗学控制血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压控制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分别为(130±9) mmHg,(70±6)mmHg,(80±5)次/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73,4.21,2.19;P<0.05);血压控制情况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1,P<0.05)。结论运用时间治疗学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调控效果良好,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傅建英;李建红;吴盼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学员对培训过程的体会和建议,为进一步完善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8名受访对象进行个人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受访者深的感受包括4个主题:珍惜,差距,压力,收获;对理论培训的看法包括:内容全面,时间紧迫,拥护好老师,丰富教学方式;对实践技能培训的看法包括:未达预期,渴望更多的动手机会,调整培训时间,调整培训方式等4个主题。结论有必要倾听培训学员的心声,采纳相关建议,进一步完善某省的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模式。
作者:胡芬;朱小平;张其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骨移植行牙槽嵴裂植骨修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总结77例自体骨移植行牙槽嵴裂植骨修复术的护理措施,包括做好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本组1例患者术后受区伤口裂开,有少量骨组织外露,处理后伤口愈合良好,其余患者口内伤口Ⅰ期愈合,髂骨供区伤口无感染。结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检查,术后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做好伤口护理、口腔护理及饮食指导,加强取骨区患肢的功能训练是围手术期护理的关键。
作者:李楠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留置导尿可预防术后尿潴留及有利于术后伤口的愈合,是泌尿外科围手术期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病情需要,泌尿外科很多患者都需要留置尿管。常规的患者裤对于留置导尿的患者存在较多弊端:如容易因患者下床活动时引起尿管内尿液的反流而导致逆行感染的发生;不能很好的保护留置尿管患者的隐私;同时易造成因尿管固定不妥当而致尿管拖地,引起交叉感染;并且固定于常规患者裤上的别针有引起患者被刺伤的危险。笔者设计了一种新型尿管裤,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玉婷;王斐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我感染内科共有36张床位,临床护理工作分三组,每个小组至少由1~2位护士负责,每组一个工作夹,内含该组患者的治疗、注射、输液单。日常护理工作中除口服药单统一装订在一起外,其他工作各组互不影响。各单子由电脑系统打印,执行时间为当日12:00~次日12:00,主管护士将夜班工作内容用红笔勾出以示提醒。夜班不再分组,由2名护士完成全科重症患者的部分治疗工作、早晨的特殊治疗及操作。当重症患者数量增加、特殊时间治疗项目增多时,往往需要反复翻阅的单子多达十几页,且白班与夜班所承担的治疗项目均混合在一起,无特殊标志,很容易出现漏项,第2人核对时易混乱,耗时长;随着电子设备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患者相关数据已由纸质记录改为电脑录入后打印,由于外界环境、电脑操作熟练度、护士的疲乏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每周的表格自查中会发现录入有误,此时已无原始数据,对患者记录会出现偏差。这些问题造成工作效率低、护理质量明显下降,针对此问题,笔者设计了一种方便夜班工作的表格式工作单,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艳彬;张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坚强概念在护理干预中的应用对卵巢癌手术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确诊为卵巢癌并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依据坚强概念结构中的认知调整、情感调整、行为调整3方面,分阶段、分主次地进行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及抑郁状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前无焦虑、轻度焦虑、中度焦虑、重度焦虑的例数分别为0,10,17,23例,对照组分别为0,11,16,2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5,P>0.05);干预后观察组分别为13,18,12,7例,对照组分别为0,16,21,1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99,P<0.05)。观察组干预前无抑郁、轻度抑郁、中度抑郁、重度抑郁的例数分别为0,9,22,19例,对照组分别为0,8,22,2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9,P>0.05);干预后观察组分别为12,17,11,10例,对照组分别为0,16,17,1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P<0.05)。结论坚强概念的应用减轻了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疗,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对疾病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作者:陈美玉;蒋维连;陈晓阳;杨清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