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李小盼;胡瑜

关键词:循证护理,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循证护理临床效果.方法:两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均给予相同治疗措施,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配合;研究组患儿给予循证护理措施.记录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儿体内PaO2显著上升,而PaCO2则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患儿效果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儿体内pH经治疗后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较治疗前以及两组比较结果并不明显(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且研究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给予循证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胸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为预防控制外科术后院内感染风险提供更为科学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胸外科外科手术后发生院内感染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吸烟史、合并疾病等可能影响胸外科术后医院感染的因素.结果:100例胸外科术后并发院内感染患者,感染部位常见的为呼吸道感染,其次为胃肠道感染.医院感染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长期吸烟史、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合并其他疾病等因素相关.结论:针对胸外科术后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临床医师应在治疗过程中予以重视,尽量缩短外科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并加强对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付晓丽;项安华;刘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肾内科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针对肾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比较.方法:对近5年在我院住院的260例肾内科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院内感染发病率,并对病原菌的分布比率及部位进行分析.结果:在肾内科住院的260名患者中,共有52例出现院内感染,总感染率19.80%.在不同疾病感染率比较中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比率高,达到了32.00%.在对感染部位的分析中,呼吸道感染比率多,占68.84%.这些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430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97株,占69.07%;革兰氏阳性菌123株,占28.60%;真菌10株,占2.33%.结论:肾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感染率高,临床应高度注意.

    作者:王绥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同气道护理方式对机械通气患者微生物定植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气道护理方式对外科机械通气患者微生物定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外科机械通气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采用传统的吸痰护理方式,生理盐水气道滴入0.5~1mL1次/h,每小时定时吸痰护理;治疗组有痰时才吸痰.24h、48h、72h时分别取气道分泌物做痰培养检查,比较症状改善、胸部X线片改善情况,比较两组微生物定植率,进一步收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组患者中,24h时存在微生物定植的患者为4例、48h时为4例、72h时4例;治疗组患者中,24h时存在微生物定植的患者为4例、48h时为2例、72h时1例,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密切观察,采用针对性强的护理模式更有利于机械通气患者恢复,且安全有效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素媚;陈敬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乙肝合并淋巴瘤的抗病毒治疗

    目的:对乙肝合并淋巴瘤的抗病毒治疗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09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0例乙肝合并淋巴瘤的患者病例,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在治疗乙肝合并淋巴瘤的抗病毒治疗上的方案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乙肝合并淋巴瘤患者经抗病毒治疗,有效率达80%,死亡率为8.3%,乙肝复发率为15%,治疗无效率为11.7%.结论:医护人员在乙肝合并淋巴瘤患者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注意用药的安全性,不仅能够大大提高乙肝合并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而且能够有效控制乙肝合并淋巴瘤患者的乙肝复发率,减少乙肝合并淋巴瘤患者的死亡人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马思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微创经皮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微创经皮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胫骨骨折中的效果进行对比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5月-2013年9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形成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经皮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基本手术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为(43.1±2.8) min,术中切口长度为(4.3±0.6) cm,术中出血量为(70.8±4.5) mL,住院时间为(8.3±1.2)d,以上数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 (48/50),该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经皮术治疗胫骨骨折符合生物力学原则,可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徐静;瞿涛;王刚;钱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治疗,包括中药汤剂和针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侯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2.5%,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偏瘫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对于患者中风偏瘫的治疗和预后康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星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脑梗死超早期及早期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观察和探讨超早期脑梗死和早期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对比不同阶段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入选2012年6月-2013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脑梗死患者56例,其中27例超早期脑梗死(发病时间在6h以内)患者为A组,29例早期脑梗死(发病时间大于6h,小于24h)患者为B组,对比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性.结果:A组疗效显著,且治疗后24 h、7d和14d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不同阶段对预后影响较大,抓住治疗时机,尽早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治疗的疗效性.

    作者:郑颖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妇科手术致膀胱输尿管阴道瘘28例分析

    目的:探析妇科手术导致膀胱、输尿管阴道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我院膀胱、输尿管阴道瘘患者28例,回顾性分析输尿管、膀胱阴道瘘患者的诊治情况.结果:18例膀胱阴道瘘患者中16例为阴道途径修补,2例因复杂性瘘管经腹部修补;16例患者一次性修补成功,2例病人二次修补成功.输尿管阴道瘘病人10例中4例形成尿瘘早期顺利完成输尿管插管术,5例于形成尿瘘后3~6个月予以输尿管膀胱再植术顺利完成,1例经抗感染支持疗法后治愈.结论:输尿管、膀胱阴道瘘适宜形成尿瘘后3~6个月进行手术疗法,输尿管阴道瘘患者可先行抗感染支持或输尿管插管术疗法,膀胱阴道瘘患者多数可经阴道途径修补,若上述疗法无效,可再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作者:夏淑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丙戌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丙戌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癫痫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患儿给予丙戌酸钠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 (23/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 (20/2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2/25),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5/2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丙戌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效果明显优于左乙拉西坦,且并发症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杨永礼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冠修复与根管同步治疗隐裂牙牙髓病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冠修复结合根管同步治疗隐裂牙牙髓病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隐裂牙治疗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患者,研究组进行冠修复和根管同步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患者患牙显效率为67.75%,有效27.43%,无效4.82%,总有效率委派95.18%,对照组治疗患牙显效46.15%,有效15.38%,无效38.47%,总有效率为61.54%,对比显示研究组患牙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冠修复结合根管共同治疗隐裂牙牙髓病,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患牙治愈率.

    作者:孙又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医骨科外用方剂洗二方的疗效探讨

    目的:分析使用骨科外用方剂洗二方对风湿麻痹症状患者治疗.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2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接诊的100名风湿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外用膏药、贴剂,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13.2±2.6)d明显短于对照组(18.24±2.9)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骨科外用方剂洗二方治疗风湿麻痹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宫腔镜和腹腔镜的联合手术护理

    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手术是指在一次麻醉下同时实施宫腔内及腹腔内两种以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该手术方式结合了两种手术的优势,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我院自2011年2月-2013年10月,共完成宫腹腔镜联合手术68例,现将手术中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作者:汪智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针刀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针刀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217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114例)和西药组(103例),观察患者经针刀和口服萘普生胶囊两种治疗方法后对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并在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进行随访记录,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针刀组的总有效(95.61%)高于西药组的总有效率为(72.81%)(P<0.05).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后针刀组的VAS值(x-±s)明显低于西药组(P<0.001).结论:针刀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治愈率较高,近期疗效好,长期不复发,疗效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守相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内科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护士对健康教育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医院工作的重点[1],系统的健康教育不仅给住院患者提供了病情信息,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自我护理、预防技能,而且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和情感交流.而内科出院患者如脑梗死、脑出血、高血压等大部分都不同程度遗留肢体活动功能障碍,需要长期服药、功能锻炼等,要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仅靠住院期间健康教育远远不够,因此我科于2010年1月对出院后患者进行了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宋美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再手术分析

    目的: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再次手术的原因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04年2月-2010年6月我院接诊的10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再次手术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以肝外胆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为主,联合肝叶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以及胆肠内引流萤建术对其进行治疗.结果: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5个月~3年,平均随访时间(52.3±21.2)月,其中3例患者胆道感染,患者无结石复发以及吻合口狭窄等症状发生.结论:胆总管囊肿诊断失误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不当极易导致的多种并发症,需再手术,肝内外胆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在胆总管囊肿的再次手术中疗效显著.

    作者:叶亚怀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麻醉恢复室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分析

    围术期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事件即为护理风险,手术后麻醉恢复室具有麻醉期患者病情变化快、风险大、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特点,容易引发麻醉、心血管以及气道等方面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麻醉恢复室患者由于不具备自理能力,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容易引发严重的不良影响,为了使患者顺利度过手术麻醉危险期,麻醉恢复室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全面的用药知识和扎实的抢救技术以保证护理过程的顺利进行.对麻醉恢复室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并采取于有效的防范措施能够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并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加快患者的苏醒速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沈禄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乳酸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肾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

    目的:探讨乳酸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肾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肾衰竭患者96例进行分析,测定血乳酸浓度,计算6h乳酸清除率.结果:存活组治疗后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6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能够有效判断肾衰竭患者的预后,可作为较好的临床评估指标.

    作者:廖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王云启主任自拟方治疗恶性胸水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方治疗恶性胸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恶性胸水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2例采用胸腔抽水及胸腔局部注入药物地塞米松和IL-2,每周1次,不少于4次,1个月为1疗程.治疗组32例在上述基础上同时服用中药汤剂,每日1剂,水煎.1月后对两组总有效率及KPS评分变化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方治疗恶性胸水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玉明;王云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严重腹部创伤114例外科诊治观察

    目的:对严重腹部创伤的外科诊断、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观察总结.方法:收集我院外科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114例临床资料,回顾性总结分析临床诊断、治疗情况.结果:本组114例患者抢救成功109例,抢救成功率为95.61%,死亡5例中,3例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2例死亡原因为术后并发症,1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对于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应迅速作出判断,立即治疗,首先处理危急状况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完善其他检查避免病情遗漏,要大程度避免失血性休克导致的死亡发生,降低死亡率.

    作者:王燕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于我院神经外科实施治疗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6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72例患者共检出145株病原菌,检出率高为鲍曼不动杆菌38.89%(对照组)、金黄色葡萄球菌35.62%(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陈丽伊;劳飞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