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秋冬
目的:探讨如何解决临床患者不配合、不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及无创呼吸机使用中出现异常的问题.方法:对123例患者在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进行考察,包括上机前呼吸机与患者的准备、一般护理、病情监测、呼吸机的监测、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其中12例患者死亡,8例患者转气管插管,3例患者因无法配合而撤机放弃治疗出院,100例患者顺利脱机.结论: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减少了无创呼吸机因为异常原因而不正常运转情况,让患者更好的配合和接受无创呼吸机的治疗,使无创呼吸机优点得以更好的发挥.
作者:傅玉娇;李薇;陈伟英;邵伟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7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35例,分别进行临床研究.观察组采用全麻联合腰硬联合麻醉诱导,参考组采用静脉复合全麻诱导.结果:观察组麻醉阻滞起效、阻滞完全时间均明显优于参考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考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联合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能够快速阻滞麻醉,安全性高.
作者:杨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分析末梢血和静脉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血常规检测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末梢血组和静脉血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静脉血组与末梢血组的红细胞(R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红细胞压积(HCT)、白细胞(WBC)计数和血红蛋白(Hb)等血常规检测指标的临床检查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血常规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作者:张慧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研究多功能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34例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例,对照组采用AO钢板治疗,观察组采用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下肢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采用多功能带锁髓内钉治疗,有利于骨功能的早日恢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肖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婴幼儿轮状病毒疫苗接种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7月预防接种的婴幼儿2430例作为观察组,对其实行以健康教育为主的护理干预措施;另选择护理干预前在中心接种的2290例婴幼儿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婴幼儿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率、家长满意度、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率.结果:观察组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婴幼儿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率和家长满意度,降低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率,能更好的保障婴幼儿健康.
作者:黄素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2011年3月-2014年5月选取本院50例基础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管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实验组的护理人员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对照组中的护理人员采用常规的管理模式.管理前后分别对两组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护理技能、同病区患者满意程度以及护理人员对管理方式的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考核.结果:管理后实验组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得分较管理前有显著提高,且均高于管理后的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方面,实验组也高于对照组(P< 0.05);护理人员对管理方式的满意度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可促进护理人员对专业知识和护理技巧的掌握,同时显著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的满意程度.
作者:王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354例四肢长管骨骨折患者进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术的术前心理护理及评估,术后病情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术后合理的功能锻炼.结果:354例患者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无脂肪栓塞、深静脉血栓、褥疮、断钉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术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大限度恢复患肢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耀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100)以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护理前后WHOQOL-100以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护理后研究组WHOQOL-100及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晶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实施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所有患者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评分及存活率.结果:35例患者在接受完手术后均无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14.28%;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掌握全胃切除术的临床适应证,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
作者:彭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在临床抢救急性出血患者的过程中,输血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辅助治疗措施,尤其是血小板的输注,对术中止血具有较好的效果,有效降低了急性出血导致的死亡率,但是患者在输血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良反应.据相关研究报道,输血时,白细胞是一种血液污染物,去除白细胞输血可有效降低输血多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例如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以及非溶血性发热性反应等.
作者:谢琦瑛;王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应用全程护理服务模式对合并出现咯血症状的肺结核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合并咯血症状的肺结核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肺结核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服务模式.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肺结核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肺结核并咯血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全程护理服务模式对合并出现咯血症状的肺结核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刘艳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抗生素联合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78例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生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常规抗生素和康妇消炎栓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8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联合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治疗盆腔炎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少.
作者:江莉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疏痛汤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疏痛汤内服外敷配合牵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牵引,并分别对其治疗1个疗程后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疗效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总有效率7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痛汤内服外敷及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
作者:胡卫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外来植入性器械的安全隐患与解决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集的100套外来植入性器械,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安全隐患分析,进而制定解决方法;分析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选取材料感染事件1例,合格率为98%;对照组选取材料感染事件10例,合格率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外来植入器械管理,分析安全隐患产生原因,并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对降低感染率,提高手术器械合理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耿志桃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探讨牵引术结合中药外敷法治疗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98例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牵引术本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药外敷的治疗方法;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0.95±7.32)d,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47.94±6.83)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活动能力均得到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牵引术结合中药外敷方法治疗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快速恢复.
作者:黄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地尔硫卓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变异型心绞痛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地尔硫卓等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同时接受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和心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地尔硫卓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变异型心绞痛药物治疗方案.
作者:刘玉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对原发性肝癌围术期患者使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9月期间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在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使用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对于原发性肝癌围术期中的患者有着良好的效果.
作者:郭志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比较间歇式胎心听诊和连续性胎心监护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80例低危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运用间歇式胎心听诊,对照组采用连续性胎心监护,分析比较两组孕妇临产过程中胎儿宫内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剖宫产率.结果:两组低危孕妇使用间歇式胎心听诊和连续性胎心监护,胎儿的宫内窘迫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低危孕妇可以采用间歇式胎心听诊,而高危孕妇则需要采用连续性胎心监护.
作者:张建品;奥蓓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行硬腰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接收的256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256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8例,对照组患者在分娩过程中仅应用罗哌卡因进行分娩镇痛,观察组患者在分娩过程中使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行硬腰麻醉进行分娩镇痛.观察分析两组产妇分娩时间、产痛程度、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量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活跃期时间为(178.3±21.3)min,第二产程(53.3±21.3)min;对照组活跃期时间为(248.3±24.3)min,第二产程(63.1±19.3)min,观察组产妇的产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与芬太尼联合行硬腰麻醉在分娩中的镇痛效果显著,且无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张继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猫爪草瘦肉汤与西药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初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治疗2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6%,对照组有效率为8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FBG、2 h PB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猫爪草瘦肉汤与西药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初治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陈启显;林友礼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