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沪露;宋志红
目的:分析细菌脱氧核糖核酸(DNA)检测预测腹部外科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9月间实施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手术情况和有无发生全身炎症反应分组进行细菌DNA和细菌培养,比较术后不同组别患者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阳性率、感染发生情况和细菌培养结果.结果:术前2 h 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术后2h呈阳性12例(15.0%)、24 h呈阳性16例(20.0%)、48 h呈阳性14例(17.5%)检测结果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手术组和非胃肠手术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手术组(35.4%)和中手术组(6.2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SIRS组(43.33%)和未发生SIRS组(4.00%)PCR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阳性组患者SIRS发生比率较高,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由高到低分别为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和切口感染.结论:细菌DNA检测和培养可有效预测腹部外科术后患者感染情况,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切实参考.
作者:张华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手术后引起颅内感染的因素.方法:对2011年9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进行开颅手术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感染分为实验组(感染患者)与对照组(未感染患者)两组,各5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手术后白蛋白水平等指标进行比较,并对神经外科患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切口脑脊液漏、术前GCS评分<8分以及术后白蛋白<35 g/L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切口脑脊液漏、GCS评分等因素都能造成神经外科患者手术后颅内感染,因此医护人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颅内感染现象.
作者:范大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如何规范手术患者转运交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及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方法:召开相关科室护理管理人员会议,制定手术患者转运交接制度与流程,手术科室规范执行,护理部不定期质控检查.结果:抽查2014年4月-2014年6月期间手术患者107例,涉及8个科室,均能按照制度与流程落实工作,转运交接过程中未出现突发病情变化抢救及不良事件.2014年7月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达到98分,手术患者满意度达到了99.5%,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结论:规范的手术患者交接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钟琳;刘兴燕;蔡云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素质及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全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及水平.因此,必须提高护士的素质,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确保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健康.消毒供应中心护士根据供应室工作中心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供应室人员受到伤害,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院内感染.
作者:张丽春;郎磊;张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100)以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护理前后WHOQOL-100以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护理后研究组WHOQOL-100及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晶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刺太冲穴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血压反弹现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按常规给予降血压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太冲穴治疗.比较两组血压反弹情况.结果治疗组的血压反弹阳性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太冲穴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血压反弹现象有明显抑制作用,能降低血压反弹率使血压趋于平稳,从而降低心脑血管意外发生.
作者:袁法常;容健明;禹建坤;曾春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应用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就诊的胸腰椎骨折疾病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治疗组采用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术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胸腰椎骨折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术治疗患有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林波;刘少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探讨保留脾脏法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40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脾脏保留的手术方法,实施烧灼粘合止血3例,进行单纯修补术20例,实施脾动静脉结扎合并修补术5例,其余12例实施缝合修补合并部分脾切除术.对所有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均取得良好效果,无死亡病例,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治疗创伤性脾破裂应尽量保留脾脏,可有效杜绝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付国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致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28例,随机数字抽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4例,研究组予以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达英-35,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排卵率、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LH、T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能改善排卵效果,增加妊娠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素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3年3月接收的70例重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骨瓣手术,研究组予以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GO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患者效果明显,提高生存率.
作者:米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究脑卒中老年患者抑郁发作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013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4例,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抗抑郁症方案治疗,分析其临床资料,归纳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治疗方案以及临床效果.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后,抑郁症治疗总有效率为91.6%,相对于治疗前病情得到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抗抑郁症方案治疗脑卒中伴发抑郁症患者,能够更好的保障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
作者:匡国贵;丁明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颈肩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腹腔镜手术术后不良反应.
作者:童永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不同科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探讨保持各科室护士心理健康的对策.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袁(SCL-90)对本院不同科室150名护士进行心理压力问卷调查,观察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妇外科护士比其他科室护士SCL-90各项因子分都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内儿科护士SCL-90除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外,其他各项因子分均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结论:不同科室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明显,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疏导不良因素,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黄琼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并发症的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提高新生儿机械通气气道管理的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出现率,减轻患儿的痛苦.
作者:李少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超敏反应与妇科疾病外阴瘙痒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2月就诊的VVC患者50例,为VVC组;有VVC病史患者50例,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WC)组;外阴黏膜白斑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三组患者进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斑贴试验,研究VVC超敏反应与妇科疾病外阴瘙痒的关系.结果:VVC组假丝酵母菌斑贴阳性率为54.0%,RVVC组斑贴阳性率为48.0%,对照组斑贴阳性率为26.0%.组间比较,VVC组与RVV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V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VV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VC超敏反应与妇科疾病外阴瘙瘁密切相关,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吴丽英;许富;唐安锋;许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研究中医辨证施治方案治疗痹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就诊的痹症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痹症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痹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医辨证施治方案治疗痹症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曹云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研究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脑外伤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重型脑外伤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总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脑外伤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高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术中唤醒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手术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对20例术中唤醒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体位变化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结果:全部病例均成功在术中唤醒,唤醒后有3例出现交流障碍,2例患者出现躁动,1例因放弃唤醒麻醉而改为喉罩全麻.患者因体位变化MAP、HR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术中唤醒患者安全、可行,有利于保护脑功能,减少并发症.但是良好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谢美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外来植入性器械的安全隐患与解决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集的100套外来植入性器械,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安全隐患分析,进而制定解决方法;分析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选取材料感染事件1例,合格率为98%;对照组选取材料感染事件10例,合格率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外来植入器械管理,分析安全隐患产生原因,并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对降低感染率,提高手术器械合理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耿志桃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静脉血管成像(MSCTV)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近三年拟诊的48例下肢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MSCTV检查,并将诊断结果与B超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SCTV诊断与B超诊断下肢DVT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V诊断下肢DVT图像清晰,检出率高,有显著的使用价值.
作者:官彬;游兴攀;沈国洪;文鹏程;刘栋升;杨泽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