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0家医院开展护士岗位管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张小敏;李娟;童家竹;范代局

关键词:护士岗位, 分级管理, 现状, 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重庆市南岸区30家医院开展护士岗位管理的现状.方法:对调查区域内医院的院长、护理部、护士长、护士发放自制调查问卷300份,现场访谈10个院长和10个护理部主任.结果:全面推行护理岗位管理的医院为0,部分开展护理岗位管理的医院为40%.结论:开展岗位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是资金问题和如何细化开展.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解郁养血汤联合音乐心理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评估解郁养血汤联合音乐心理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住院的产后抑郁症患者1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80例采用单纯中药治疗,观察组80例采用中药联合音乐心理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末,采用产后抑郁的疗效判定标准判定两组在治疗第6周末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抑郁症患者采用中药联合音乐心理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苏筱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治疗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分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不孕症患者根据术式分为观察组43例(单孔腹腔镜)及对照组37例(传统腹腔镜)两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美容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及传统腹腔镜治疗不孕症均具有显著效果,但单孔腹腔镜美容效果优于传统腹腔镜.

    作者:敖卫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2011年3月-2014年5月选取本院50例基础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管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实验组的护理人员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对照组中的护理人员采用常规的管理模式.管理前后分别对两组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护理技能、同病区患者满意程度以及护理人员对管理方式的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考核.结果:管理后实验组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得分较管理前有显著提高,且均高于管理后的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方面,实验组也高于对照组(P< 0.05);护理人员对管理方式的满意度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可促进护理人员对专业知识和护理技巧的掌握,同时显著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的满意程度.

    作者:王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婴幼儿轮状病毒疫苗接种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婴幼儿轮状病毒疫苗接种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7月预防接种的婴幼儿2430例作为观察组,对其实行以健康教育为主的护理干预措施;另选择护理干预前在中心接种的2290例婴幼儿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婴幼儿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率、家长满意度、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率.结果:观察组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婴幼儿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率和家长满意度,降低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率,能更好的保障婴幼儿健康.

    作者:黄素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小儿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分析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小儿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1月收治的小儿HP相关性胃炎患儿58例,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29例,对照组患儿实施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治疗组患儿实施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患儿HP根治率为93.10%,优于对照组患儿的75.86%和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小儿HP相关性胃炎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冯叶维;何益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末梢血和静脉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末梢血和静脉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血常规检测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末梢血组和静脉血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静脉血组与末梢血组的红细胞(R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红细胞压积(HCT)、白细胞(WBC)计数和血红蛋白(Hb)等血常规检测指标的临床检查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血常规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作者:张慧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以2012年1月-2014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保守治疗,实验组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观察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良好.

    作者:吴秋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就诊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法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治疗,其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陈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丹参川芎嗪联合地尔硫卓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地尔硫卓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变异型心绞痛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地尔硫卓等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同时接受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和心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地尔硫卓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变异型心绞痛药物治疗方案.

    作者:刘玉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医护理干预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3月收治的7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0.00%(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有较高的护理价值.

    作者:黄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上睑提肌折叠术治疗老年性腱膜性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上睑提肌折叠术矫正老年性腱膜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22例(42眼)老年性腱膜性上睑下垂采用上睑提肌折叠术,对术后矫正效果及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术后上睑高度和弧度较理想36例,欠矫3例,上睑成角3例,手术成功率85.5%.结论:上睑提肌折叠术矫正老年性腱膜性上睑下垂手术效果好,如注意术中缝合细节,可取得满意治疗效果.

    作者:张云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不同科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不同科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探讨保持各科室护士心理健康的对策.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袁(SCL-90)对本院不同科室150名护士进行心理压力问卷调查,观察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妇外科护士比其他科室护士SCL-90各项因子分都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内儿科护士SCL-90除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外,其他各项因子分均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结论:不同科室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明显,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疏导不良因素,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黄琼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时间位点管理对门诊护理管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时间位点管理对门诊护理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门诊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时间位点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满意率,比较护理投诉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满意率(97.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护理投诉及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实施时间位点管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管理满意率,有效减少护理投诉事件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王艳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全麻联合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7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35例,分别进行临床研究.观察组采用全麻联合腰硬联合麻醉诱导,参考组采用静脉复合全麻诱导.结果:观察组麻醉阻滞起效、阻滞完全时间均明显优于参考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考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联合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能够快速阻滞麻醉,安全性高.

    作者:杨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CT动态增强扫描在胆囊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胆囊癌诊断和鉴别诊断过程中,应用CT动态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胆囊癌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CT动态增强扫描,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CT动态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结果:52例患者中,腔内肿块型23例(44.2%),厚壁型12例(23.1%),胆囊区肿块型10例(19.2%),混合型7例(13.5%).结论:胆囊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过程中,应用CT动态增强扫描具有重要的作用,可提高胆囊癌患者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黄志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的策略解析

    目的:对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的策略进行探究分析.方法: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和临床实际的血常规检验情况,对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方法进行探讨,并制定有效的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策略.结果:血常规的检验结果主要受到抗凝剂、采血位置等因素影响,需要在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结论:为保障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加强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

    作者:向小红;陈杰;彭小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血液灌流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索血液灌流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治疗的60例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非血液灌流,治疗组是采用血液灌流,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胆碱酯酶浓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实施血液灌流后,血液胆碱酯酶浓度明显升高,住院时间、阿托品用量、氯磷定总量指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治疗效果好.

    作者:张琼;阳小灵;周观林;刘先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舒适护理干预对川崎病患儿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干预对川崎病患儿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川崎病患儿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能提高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张会芳;谢林爱;赵素琴;张全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舒适护理在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围术期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围术期的舒适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舒适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心理舒适度与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围术期患者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理与心理舒适度.

    作者:唐迎春;唐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硒联合抑亢丸与甲巯咪唑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性甲亢的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硒联合抑亢丸、甲巯咪唑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性甲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60例桥本甲状腺炎性甲亢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各40例,甲组接受甲巯咪唑治疗,乙组接受甲巯咪唑联合抑亢丸治疗,丙组接受硒联合甲巯咪唑治疗,丁组接受硒联合抑亢丸、甲巯咪唑治疗.分别观察各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乙组和丁组治愈率明显高于甲组和丙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经治疗,突眼症状明显减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和丁组突眼症状改善情况好于甲组和丙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硒联合抑亢丸、甲巯咪唑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性甲亢效果显著,可调节机体免疫.

    作者:李翔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