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明
目的:探讨分析肠外营养在高位肠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高位肠漏住院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显著高于对照组65.4%,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在高位肠漏中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薛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ApoA5-1131bpT>C基因多态性与阿托伐他汀降脂作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神经内科和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血脂异常患者324例,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进行基因型检测,并随机选取其中87名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d,分析比较ApoA5-1131bpT>C各基因型的服药前后的血脂水平,同时收集所研究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流行病学问卷等,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服药前甘油三酯(TG)水平TC型组与CC型组明显高于TT型组,而以CC型组的TG水平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12周后发现C携带者的TG降低水平明显高于非C携带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的血脂指标则没有此项发现.结论:ApoA5-1131bpT>C基因启动区基因多态性与血浆血脂水平存在一定关联,该位点T/C转换与高血脂有关.
作者:具明玉;庄捷;黄旭慧;孙红;王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干部预防保健工作中应用中医体质分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中老年干部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的预防保健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体质分型治疗.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次数,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干部保健预防过程中,应用中医体质分型治疗可有效提高中老年干部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佩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究脑卒中老年患者抑郁发作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013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4例,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抗抑郁症方案治疗,分析其临床资料,归纳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治疗方案以及临床效果.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后,抑郁症治疗总有效率为91.6%,相对于治疗前病情得到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抗抑郁症方案治疗脑卒中伴发抑郁症患者,能够更好的保障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
作者:匡国贵;丁明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重型脑外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术中复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0例重型脑外伤合并脑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以及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进行小脑幕切迹疝术中复位,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与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颅内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后,观察组良好率、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脑外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术中复位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廷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则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冠心病患者的心律失常率,对于判断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情况及预防猝死、指导用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彦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应用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就诊的胸腰椎骨折疾病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治疗组采用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术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胸腰椎骨折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术治疗患有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林波;刘少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肺结核中所起到的作用.方法:采用口头讲解、图文教育、电话回访等方法对78例肺结核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后患者对肺结核相关知识有了详细的了解,随访定期复诊率、治疗率、治愈率均明显提高.结论:加强对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治愈率,达到控制肺结核的目的.
作者:张五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诊断中生化指标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75例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健康者7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胱抑素C(CysC)和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生化指标.结果:心功能越差,cTnT、CysC和NT-ProBNP水平上升越明显,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TnT、CysC和NT-ProBNP指标联合检测心力衰竭效果明显,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福生;赵莲;王敏;胡志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的策略进行探究分析.方法: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和临床实际的血常规检验情况,对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方法进行探讨,并制定有效的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策略.结果:血常规的检验结果主要受到抗凝剂、采血位置等因素影响,需要在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结论:为保障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加强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
作者:向小红;陈杰;彭小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不孕症患者根据术式分为观察组43例(单孔腹腔镜)及对照组37例(传统腹腔镜)两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美容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及传统腹腔镜治疗不孕症均具有显著效果,但单孔腹腔镜美容效果优于传统腹腔镜.
作者:敖卫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评估解郁养血汤联合音乐心理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住院的产后抑郁症患者1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80例采用单纯中药治疗,观察组80例采用中药联合音乐心理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末,采用产后抑郁的疗效判定标准判定两组在治疗第6周末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抑郁症患者采用中药联合音乐心理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苏筱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护理工作提供方法和手段.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住院分娩的100例产妇.100例产妇随机分为人性化护理组和传统护理组,每组50例.传统护理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手段.人性化护理组全程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分析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和焦虑度,满意度调查采用问卷方式,焦虑度比较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袁(HAMA).结果:人性化护理组不满意2例,占4.0%;传统的护理组不满意12例,占24.0%.人性化护理组的不满意率(4.0%)远低于传统的护理组的不满意率(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产妇的焦虑度,可以发现人性化护理组的焦虑程度远低于传统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
作者:陈雯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3月收治的7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0.00%(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有较高的护理价值.
作者:黄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学检验.方法:以2013年7月本市发生的因进食沙门氏菌污染食物引起的中毒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标本、鉴定标本之后,进行病原检验及分离鉴定.结果:亚硫酸铋琼脂(BS)培养基产生表面光滑、圆形突起半透明或无色透明,并且边缘光滑带有黑色中心的中等菌落.结论:患者血清与分离出的沙门氏菌的凝集效价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马春平;马骏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手术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53例)、对照组(53例).实验组治疗方法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开腹手术.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5年内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与开腹手术差异不明显,但腹腔镜根治术术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风险低,更适用于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
作者:陈凯;王丹;汤献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柔性管理理论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诊科护理人员20名进行分析研究,采用柔性护理管理方式.观察管理前后护理人员护理技能和自我满意度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通过柔性化管理,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得到有效提升,自我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分别达到90%和98.5%.结论:采用柔性管理模式进行急诊护理工作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满意度,解决护患纠纷.
作者:胡莉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Morse跌倒评估表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老年患者17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88例),对照组患者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Morse跌倒评估表评估跌倒风险后,根据其风险大小对其实施防跌倒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跌倒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Morse跌倒评估表的评分结果对老年住院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跌倒率.
作者:刘小群;王从容;张梦洁;郑冬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对急性胰腺炎应用内科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2013年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均采用奥曲肽微量输液泵静脉滴注给药方式进行内科常规方案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各项临床指标和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等指标状况.结果:患者经内科治疗,临床疗效显著22例,占总人数的44.00%;有效25例,占总人数的50.00%;无效3例,占总人数的6.00%,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内科治疗方案可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能够更好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邱德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上睑提肌折叠术矫正老年性腱膜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22例(42眼)老年性腱膜性上睑下垂采用上睑提肌折叠术,对术后矫正效果及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术后上睑高度和弧度较理想36例,欠矫3例,上睑成角3例,手术成功率85.5%.结论:上睑提肌折叠术矫正老年性腱膜性上睑下垂手术效果好,如注意术中缝合细节,可取得满意治疗效果.
作者:张云云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