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创监护在甘露醇治疗急性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中的应用

牟美丽;陈丽;李学新

关键词:脑出血, 甘露醇, 迟发性脑水肿, 无创监护
摘要:目的:评价急性脑出血患者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期间采用无创监护方案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脑出血后水肿无创监护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甘露醇使用期间脑水肿发生率、严重程度及综合结局。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CT诊断与无创监测脑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69,0.606;P>0.05);治疗第14天脑CT结果显示,观察组轻度水肿4例,中度1例,重度0例,对照组分别为2,12,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023,P=0.043);观察组患者发生末梢神经功能缺损2例,颅内高压症状3例,深静脉血栓0例,消化道溃疡1例,感染2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20,4.812,6.667,9.017,5.455;P<0.05)。结论采用无创监护护理方案十分重要,能有效提高脑出血患者使用甘露醇期间的安全性。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肾病生命网对慢性肾脏病1~3期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通过肾病生命网健康教育对慢性肾脏病1~3期患者的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98例慢性肾脏病1~3期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进行个体性、系统性、连贯性、重复性的生命网健康教育。干预时间为3个月,干预前后采用个人一般资料调查表、健康行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健康行为总分、健康责任感、营养、人际关系、躯体活动、心理健康,压力管理评分分别为(149.31±5.68),(20.45±3.71),(27.87±7.56),(26.37±1.54),(24.54±3.58),(23.55±7.21),(28.35±4.82)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97.54±2.85),(16.35±5.11),(15.79±2.97),(17.82±4.98),(15.76±6.72),(12.39±2.18),(19.37±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5.214,-10.154,-12.572,-19.475,-11.380,-17.511,-18.817;P<0.01)。结论通过肾病生命网实施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改善慢性肾脏病1~3期患者的健康行为,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谢素芸;范丽红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自制动脉垫应用于术中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介绍

    大型、急危重手术患者手术风险大,病情变化快,遇到血压过低、脉弱、心房颤动时,有创动脉测压即将动脉导管置入动脉内直接测量动脉内血压,可以弥补袖带法无创测压的不足,持续、准确并动态的监测血压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目前常规选择位置较浅,波动较明显的桡动脉,在对桡动脉进行穿刺置管时通常会用到垫高法,垫高法可以使局部抬高,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手术患者痛苦。国内多数医院采用布单折叠成筒状或用500 ml液体垫于手腕下,垫高效果不好以及容易污染液体,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麻醉科自2010年开始自制动脉垫用于术中桡动脉穿刺置管,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玉;吕德珍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SBAR 沟通模式在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转出交接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对心血管科重症监护病房( CCU )转出患者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月由CCU转至普通病房的2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照转出序列编号,其中尾数为单号者分入研究组,尾数为双号者分入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口头交接,研究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利用科室自制的“病区交接记录单”,执行规范的交接流程。比较两组交接工作的连续性、问题发生率、所耗时间及患者和交接双方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顺利交接者95例,交接不畅者29例,未顺利交接者10例,对照组分别为70,39,2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3.358, P<0.01)。研究组使用记录单后管道交接不清者4例、检查标本遗漏者12例、用药错误者20例,护理漏项者18例,分别优于对照组的26,34,37,3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17,12.70,6.44,4.82;P<0.05)。对照组平均交接所需时间为(13.20±3.69) min,研究组平均交接所需时间为(8.35±2.1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P<0.05)。研究组使用SBAR沟通方式后,患者及接收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48,14.83;P<0.01)。结论运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规范的交接,提高了工作效率、护理安全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于佩佩;黎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病房分类、分级在护士绩效分配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实施按病房分类、分级进行绩效分配的效果。方法将护理单元按科室规模、工作量、护理风险强度分为3类6级,绩效工资以科室收支结余数的不同比例分别计提发放,护士夜班费因科室级别不同而制定不同的发放标准。结果实施后自主择科率下降14.91%;申请转非临床护理岗比例由3.32%降至1.04%;离职率由2.84%降至0.35%;夜班护士比例明显增加,由67.3%上升至73.7%;护士对薪酬的满意度由57.7%上升至94.7%。结论按病房分类、分级进行绩效分配体现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原则,有利于护理人力资源调配,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作者:锋华;毛金娥;艾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对临床护士患者安全文化认知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的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汉化的“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8)对378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57.2%的临床护士对所在科室的患者安全总体评价为“优秀”(14.5%)或“很好”(42.7%),70.6%在过去的1年里没有事件报告。患者安全文化平均积极应答率为61%,人员配置、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科室间协作3个维度平均积极应答率分别为40.3%,44.2%,47.2%。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工作科室、岗位、直接接触患者与否、科室工作年限影响临床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的认知。结论临床护士有积极的患者安全文化认知,但还须在护理人力补充、非惩罚性安全文化建设、科室间协作、事件上报领域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以确保患者安全。

    作者:黎雪梅;李继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机动卫勤力量建设中护理管理的实践

    目的:探讨在机动卫勤力量建设中管理军队护理人员,提高其护理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骨科、普外科、肝胆外科、皮肤科、烧伤科、急诊科、门诊、重症监护科、心血管科、神经科10个相关科室的24名护士,进行思想政治建设、军事素质培训和护理技能培训,记录并比较培训前后参训人员的军事体能素质和实际操作技术合格率以及护理操作技术得分情况。结果经三方面培训后,参训人员的军事体能素质及实际操作技术考核合格率由培训前的79.2%(19/24)提升至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P=0.018),护理操作技术各项目根据现行评分标准,平均分由(80±3)分提高至(9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P=0.011)。结论对非现役护理人员进行思想政治建设、军事素质培训和护理技能培训,可提高其战伤救护能力,有利于总体的机动卫勤力量建设。

    作者:王颖琦;翟婧;曹樱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马夹式保护服在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马夹式保护服在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行设计并制作马夹式保护服,选择由于精神症状所致行为紊乱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2年5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穿着马夹式保护服;2011年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保护带进行保护性约束或重点看护。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例次、相关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及相关并发症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比40,0比47;χ2值分别为60.03,95.07;P<0.01);观察组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比60%,98.2%比54.2%;Hc值分别为53.86,151.56;P<0.01)。结论自制马夹式保护服患者穿着舒适安全,雅观大方,亦可减轻护理工作量,利于病房安全管理。

    作者:赵成香;徐伟亚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品管圈管理对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品管圈( QCC)活动在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2012年6-12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前收治的手术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选择于2013年1-6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收治的手术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2013年1月开始成立QCC小组,由7名护理人员组成,确立“降低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发生率”为活动主题,拟订活动计划,通过分析原因设置实施对策,对观察组80例围手术期患者实施QCC活动,比较两组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观察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率为8.75%,较活动前的35.9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23,P<0.01)。患者满意度观察组为90.0%,对照组为7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78,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实施可有效降低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规范了护理操作流程,提高了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余明仙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护理绩效评估研究现状与设想

    护理绩效是指护理服务的投入与产出比[1]。管理是实现护理工作有效性及可控性的重要手段。而护理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依据一定标准对护理人员的绩效进行检查、测量和评价的过程[2]。合理地评价护士绩效,可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提高护理绩效、管理效率、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十分重要;能帮助护理人员改进工作及谋求未来发展[3]。2010年,卫生部在全国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护士岗位管理。而护理绩效评估是优化岗位管理的重要举措。因此,构建适应现行护理工作及管理模式、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岗位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意义重大。然而,纵观国内外各医院所实行的护理人员绩效评估方法,虽各有所长,但并没有形成健全完善的体系,更未体现不同护理岗位的特点,从而影响了护理绩效评估的有效性[3]。现将国内外护理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现状做一综述,并对我国医院优质护理服务中基于护理岗位管理的绩效评估的研究提出设想,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促进医院护理绩效管理。现综述如下。

    作者:敖莉;刘玲;孙叶萍;黄蔚萍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2014’现代护理论坛召开通知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是终末期肾病患者长期生存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全球范围内有十万余名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腹膜透析治疗,占透析总人数的10%~15%[1],我国的CAPD患者已逾16000例[2]。随着药物治疗、“双联双袋”系统腹膜透析液的广泛应用和透析技术的日益更新,患者的生存期限延长,对疗效的评价不仅限于生命的维持和症状体征的好转,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恢复亦成为评价疗效的重要标准。因此,探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手段,指导患者采取有效的自我管理,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医护人员科研的重心。本研究就国内外学者对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及护理干预进行综述。

    作者:庞建红;汪小华;王菲;许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医院保洁员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及职业防护现状

    目前医疗系统越来越重视手卫生预防交叉感染,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也纳入核心制度,可是在培训的过程中忽略了一个重要群体,就是医院保洁员,他们接触患者的机会不比医生护士少,而且整个病房的环境卫生都在他们的工作范围内,如果没有较强的感染控制意识,他们将成为病房重要的交叉感染源。本文阐述医院保洁员在感染控制与职业防护中的现状与采取的对策,包括保洁员自身和其管理者存在的问题。从人员特点、人员构成、存在的风险以及管理欠缺等方面,针对保洁员安全意识的淡薄、管理者培训力度薄弱、感染控制相关知识掌握的不足、现阶段采取的措施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发展趋势。以进一步加强监管,减少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率,降低保洁员在工作中针刺伤和血液感染的几率。现综述如下。

    作者:祝红娟;王淑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一分钟急救药品训练法的设计与应用效果

    目的:设计1 min急救药品训练法,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计时1 min计数护士按指令拿取急救药品的支数及回答1 min所拿取的每支药品的剂量。书面回答1~2个急救药物相关知识问题,包括该急救药品的作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观察要点等。设计1 min拿取急救药品评分表,每季度以此为标准对临床护士培训及考核,并作为判断护士该项目是否达标及奖励优胜科室和个人的依据。结果80名护士培训前后1 min拿取急救药品数量分别为(12±2.52),(22±4.19)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8.29,P<0.01);药品剂量准确率分别为77%,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6,P<0.01);急救药物知识考试平均分分别为(67±2.66),(93±3.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0.76,P<0.01)。结论1 min急救药品训练法有趣且快速提升护士对急救药品熟悉程度;定时复训,解决了对已培训过关的急救技能因长期不用而遗忘的问题,为临床急救快速有效提供了用力保障。

    作者:林芳;潘锦涛;黄海明;舒小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同伴教育在男护生《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男护生《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应用同伴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护理本科专业2011级36名男护生作为观察组,运用同伴教育法组织教学,选择2010级32名男护生为对照组,施行传统方法教学。通过两组期末考核成绩及问卷调查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男护生期末理论及技能考试成绩分别为(57.68±4.34),(26.34±3.11)分,均高于对照组(54.34±4.15),(24.58±2.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33,2.393;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学效果方面,观察组男护生在职业认同感、学习兴趣、自信心、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方面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 <0.05);在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创新能力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教育法能够提高男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增加男护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其《基础护理学》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并可增强其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

    作者:高娟;王金冬;王静;薛松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NICU 患儿压疮预防护理进展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引起压疮重要、根本的因素是压力,故称为“压力性溃疡”,简称“压疮”[1]。 NICU是集聚急危重症患儿于一体的场所,危重症患儿生理、疾病、治疗护理干预等一系列因素促成了其压疮的形成。压疮危险因素难以系统归类,人群针对性的因素研究对压疮预防有重大意义。目前,国内有大量针对成人压疮预防护理的研究,但对于新生儿压疮预防研究还很少见,现将NICU患儿压疮预防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程莉萍;董建英;雷娜;任向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护理硕士研究生实习前后临床实践能力的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实习前后护理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水平,筛查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不足点,为完善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山西医科大学2008-2011级160名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实行“临床实践指导教师制”管理,根据实践要求设计《护理研究生临床实践记录手册》并应用于实践教学管理,应用“护理问题对应行动”( OPSN)和“护理行为目标达成度”( NPGA)两个量表进行实习前后临床实践能力的测评。结果临床实习后“OPSN”量表中的“组织、应用信息探索发现问题”“提供个性化护理解决患者问题”“为解决问题给患者心理支持”和“对已解决问题进行自我评价”4个维度得分分别为(20.28±2.78),(17.23±1.92),(26.81±2.59),(20.76±2.59)分,临床实习前得分分别为(17.82±3.47),(14.53±3.03),(24.82±3.44),(18.31±4.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8,5.40,3.32,3.43;P<0.05);维度“为解决问题协调护患行为”临床实习前后得分分别为(16.76±2.72),(17.51±1.9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P>0.05)。“NPGA”量表中“自主决策”“个性化护理”“促进患者理解/参与”“开放性交流”“个性尊重”“团队中工作角色”和“个人发展”7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有临床教学环境下学生习得的临床实践能力与标准要求有差距,具有局限性,应针对临床实践能力薄弱项目开展专项培训。

    作者:康凤英;杨洋;李颖芬;闫丽娟;赵静萍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急救护理流程在胎盘早剥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流程在胎盘早剥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胎盘早剥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急救护理流程配合抢救和护理,包括快速病情评估流程、恢复有效循环流程、病情动态观察流程、术前准备流程、心理护理流程,观察母儿结局。结果所有孕产妇均抢救成功,无死亡患者;2例发生子宫胎盘卒中,胎盘剥离面积为1/3~2/3,2例为挽救生命行子宫全切术;2例新生儿重度窒息,1例死亡,死亡率为4.8%。结论运用急救护理流程对胎盘早剥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护理,有利于改善母儿不良结局,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作者:王金娥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婴幼儿腹腔镜手术鞘卡固定新方法

    婴幼儿腹壁较薄,且婴幼儿腹腔镜鞘卡短小(特别是新生儿腹腔镜鞘卡短的只有3 cm),在进行手术操作时间较长的婴幼儿腹腔镜手术如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先天性肠旋转不良Ladd ’ s术、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等手术时,由于各操作器械反复从鞘卡进出腹腔进行手术操作,易导致鞘卡滑动甚至脱出腹腔,影响手术操作和手术进程。鉴此,我院采用腹腔引流橡胶管包套固定鞘卡,此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固定,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朱小宁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结构式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前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目的:探讨结构式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前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结构式心理干预措施,加强应激处理和应对技巧针对性护理研究。在干预前和干预后5d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5 d GSES评分为(26.25±4.05),(36.23±4.54)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6.18±6.21),(30.05±5.05)分。结构式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肺癌患者术前自我效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P<0.05)。结论结构式心理干预能增强肺癌患者术前的自我效能,有效帮助患者积极应对疾病和手术。

    作者:杨杰;谷寅煜;宋秀岩;李树霞;邢志军;黄跃雁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护理管理者的变革型领导风格对护理团队绩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者的变革型领导风格对下属护理团队绩效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所三级甲等临床教学医院的临床护士,每个医院发放问卷80份,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变革型领导风格测量采用Song开发的单维度量表,团队绩效测量采用陈国权修订的量表。收回有效问卷267份,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处理数据。结果护理管理者的变革型领导风格得分均值为(5.353±1.180)分,下属护理团队绩效得分均值为(5.619±1.178)分,护理管理者的变革型领导风格对下属护理团队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72,P<0.01)。结论护理管理者的变革型领导和下属护理团队绩效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变革型领导风格可以显著提升护理团队绩效,护理管理者应该关注对自己领导风格的塑造。

    作者:江百灵;弓箭;李路卫;马俊伟;杜慧杰;施梅;何晶波;田秋野;梁珊珊;夏跃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