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品管圈管理对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

余明仙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 品管圈, 低体温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 QCC)活动在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2012年6-12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前收治的手术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选择于2013年1-6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收治的手术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2013年1月开始成立QCC小组,由7名护理人员组成,确立“降低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发生率”为活动主题,拟订活动计划,通过分析原因设置实施对策,对观察组80例围手术期患者实施QCC活动,比较两组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观察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率为8.75%,较活动前的35.9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23,P<0.01)。患者满意度观察组为90.0%,对照组为7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78,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实施可有效降低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规范了护理操作流程,提高了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SBAR 沟通模式在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转出交接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对心血管科重症监护病房( CCU )转出患者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月由CCU转至普通病房的2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照转出序列编号,其中尾数为单号者分入研究组,尾数为双号者分入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口头交接,研究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利用科室自制的“病区交接记录单”,执行规范的交接流程。比较两组交接工作的连续性、问题发生率、所耗时间及患者和交接双方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顺利交接者95例,交接不畅者29例,未顺利交接者10例,对照组分别为70,39,2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3.358, P<0.01)。研究组使用记录单后管道交接不清者4例、检查标本遗漏者12例、用药错误者20例,护理漏项者18例,分别优于对照组的26,34,37,3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17,12.70,6.44,4.82;P<0.05)。对照组平均交接所需时间为(13.20±3.69) min,研究组平均交接所需时间为(8.35±2.1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P<0.05)。研究组使用SBAR沟通方式后,患者及接收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48,14.83;P<0.01)。结论运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规范的交接,提高了工作效率、护理安全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于佩佩;黎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机动卫勤力量建设中护理管理的实践

    目的:探讨在机动卫勤力量建设中管理军队护理人员,提高其护理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骨科、普外科、肝胆外科、皮肤科、烧伤科、急诊科、门诊、重症监护科、心血管科、神经科10个相关科室的24名护士,进行思想政治建设、军事素质培训和护理技能培训,记录并比较培训前后参训人员的军事体能素质和实际操作技术合格率以及护理操作技术得分情况。结果经三方面培训后,参训人员的军事体能素质及实际操作技术考核合格率由培训前的79.2%(19/24)提升至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P=0.018),护理操作技术各项目根据现行评分标准,平均分由(80±3)分提高至(9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P=0.011)。结论对非现役护理人员进行思想政治建设、军事素质培训和护理技能培训,可提高其战伤救护能力,有利于总体的机动卫勤力量建设。

    作者:王颖琦;翟婧;曹樱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马夹式保护服在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马夹式保护服在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行设计并制作马夹式保护服,选择由于精神症状所致行为紊乱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2年5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穿着马夹式保护服;2011年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保护带进行保护性约束或重点看护。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例次、相关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及相关并发症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比40,0比47;χ2值分别为60.03,95.07;P<0.01);观察组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比60%,98.2%比54.2%;Hc值分别为53.86,151.56;P<0.01)。结论自制马夹式保护服患者穿着舒适安全,雅观大方,亦可减轻护理工作量,利于病房安全管理。

    作者:赵成香;徐伟亚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护理人员同情心疲劳的研究进展

    照护患者是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在现代医疗体制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护理人员不仅需要表现出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还要面对与日俱增的工作压力,在这样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会由于日往月来的感情投入产生情绪的负面影响,出现同情心疲劳( compassion fatigue , CF )。长此以往,会对护理人员造成严重的影响,带来的不仅是身心的痛苦,也会影响对患者的护理质量,造成医院的财政资源损失,甚至还有人员的流失[1]。因此,全面了解护理人员同情心疲劳的现状,包括主要的表现、评估工具和干预措施等,将为如何改善同情心疲劳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基础。

    作者:刘璐;李惠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2014’现代护理论坛召开通知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高血压病患者跨文化护理健康教育内容框架的构建

    目的:构建高血压病患者跨文化护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条目框架。方法采用德尔菲法,由21名专家对拟定的高血压病患者跨文化护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条目框架进行两轮问卷咨询,获得专家的一致性意见,初步构建高血压病患者跨文化护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条目框架。结果初步构建的高血压病患者跨文化护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条目框架包含10个一级条目、34个二级条目和101个三级条目,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10,判断系数为0.924,熟悉程度为0.895;两轮专家咨询的有效问卷回收率均超过95%。结论在跨文化护理理论指导下构建的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条目框架,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提供了参考。

    作者:王怡君;孟仲莹;杜兆辉;凡芸;马素芳;乐霞;彭幼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临床护士积极心理品质与专业自我概念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积极心理品质与专业自我概念状况及两者相关性,为护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和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 PSCNI )对1139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积极心理品质量表总分为(174.95±16.68)分,节制维度条目平均得分高,为(3.76±0.59)分,超越维度平均得分低,为(2.13±0.41)分;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总分为(91.32±12.76)分,技能维度条目平均得分高,为(3.65±0.28)分,满意度条目平均得分低,为(2.46±0.36)分。专业自我概念得分值与积极心理品质得分值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218~0.526,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认知维度、情感维度、人际维度、公正维度及超越维度是专业自我概念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临床护士专业自我概念状况不佳,提高护士积极心理品质,有助于增强专业自我概念水平。

    作者:牛俊芝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护理绩效评估研究现状与设想

    护理绩效是指护理服务的投入与产出比[1]。管理是实现护理工作有效性及可控性的重要手段。而护理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依据一定标准对护理人员的绩效进行检查、测量和评价的过程[2]。合理地评价护士绩效,可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提高护理绩效、管理效率、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十分重要;能帮助护理人员改进工作及谋求未来发展[3]。2010年,卫生部在全国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护士岗位管理。而护理绩效评估是优化岗位管理的重要举措。因此,构建适应现行护理工作及管理模式、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岗位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意义重大。然而,纵观国内外各医院所实行的护理人员绩效评估方法,虽各有所长,但并没有形成健全完善的体系,更未体现不同护理岗位的特点,从而影响了护理绩效评估的有效性[3]。现将国内外护理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现状做一综述,并对我国医院优质护理服务中基于护理岗位管理的绩效评估的研究提出设想,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促进医院护理绩效管理。现综述如下。

    作者:敖莉;刘玲;孙叶萍;黄蔚萍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COPD 患者营养状况与睡眠质量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营养状况对COPD患者睡眠的影响。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量表(SGA)测评248例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与睡眠质量,并分析其关系。结果248例COPD患者中正常或轻度营养不良占65.0%,中度营养不良占32.2%,重度营养不良占2.8%;PSQI总分>7分者占92.7%,PSQI总平均分为(10.01±2.87)分;正常或轻度营养不良患者PSQI总分(8.86±1.71)分,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PSQI总分(11.24±1.8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83,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睡眠紊乱、日间功能障碍、PSQI总分与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关( P<0.05)。结论 COPD患者营养状况越好,其睡眠质量则越好,加强营养状况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作者:闫凌;张金贵;陈晓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3周后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比较两组患者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MCMQ得分中面对分量表得分为(27.93±5.84)分,高于对照组,回避、放弃分量表得分为(10.91±5.90),(4.94±1.09)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5,2.24,9.73;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面对、回避和放弃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回避和放弃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GSES总分为(20.50±5.50)分,低于观察组(30.35±5.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38, 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GSES 总分及各条目均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变慢性乙肝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作者:陈细定;张新红;陆永秀;於军兰;余子容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对临床护士患者安全文化认知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的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汉化的“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8)对378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57.2%的临床护士对所在科室的患者安全总体评价为“优秀”(14.5%)或“很好”(42.7%),70.6%在过去的1年里没有事件报告。患者安全文化平均积极应答率为61%,人员配置、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科室间协作3个维度平均积极应答率分别为40.3%,44.2%,47.2%。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工作科室、岗位、直接接触患者与否、科室工作年限影响临床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的认知。结论临床护士有积极的患者安全文化认知,但还须在护理人力补充、非惩罚性安全文化建设、科室间协作、事件上报领域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以确保患者安全。

    作者:黎雪梅;李继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一分钟急救药品训练法的设计与应用效果

    目的:设计1 min急救药品训练法,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计时1 min计数护士按指令拿取急救药品的支数及回答1 min所拿取的每支药品的剂量。书面回答1~2个急救药物相关知识问题,包括该急救药品的作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观察要点等。设计1 min拿取急救药品评分表,每季度以此为标准对临床护士培训及考核,并作为判断护士该项目是否达标及奖励优胜科室和个人的依据。结果80名护士培训前后1 min拿取急救药品数量分别为(12±2.52),(22±4.19)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8.29,P<0.01);药品剂量准确率分别为77%,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6,P<0.01);急救药物知识考试平均分分别为(67±2.66),(93±3.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0.76,P<0.01)。结论1 min急救药品训练法有趣且快速提升护士对急救药品熟悉程度;定时复训,解决了对已培训过关的急救技能因长期不用而遗忘的问题,为临床急救快速有效提供了用力保障。

    作者:林芳;潘锦涛;黄海明;舒小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对护士现行绩效分配方案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医院现行绩效分配下护士绩效工资收入水平的相关因素及护士对现行分配方案的满意度,为实施绩效分配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自行设计问卷对临床科室379名护士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现行分配方案下护士的绩效工资收入水平与工龄及职称呈正相关(r分别为0.220,0.305;P<0.01)。52.3%的护士对现行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满意,护士对分配方案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半数以上护士认为现行分配方案不能充分体现工作量差异、工作质量差异。46.7%的护士认为实施改革具有其必要性。结论现行绩效工资分配存在缺陷,探索和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分配体系,实施基于岗位工作量、工作质量、技术难度、责任风险的绩效分配改革势在必行。

    作者:杨红;陆宇晗;薛颖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自我管理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自我管理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195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进行调查,包括饮食、治疗相关、躯体活动、情绪心理等相关因素。结果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总体得分为(6.80±1.33)分,呈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治疗相关管理得分低,为(6.42±1.82)分,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情况、家庭人均年收入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021,45.365,87.468,18.907;P<0.05)。结论医务工作者在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复诊时,应详细询问和观察患者自我管理情况,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徐晓霞;张汛滔;江永军;王红军;董倍;郭嬿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无创监护在甘露醇治疗急性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急性脑出血患者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期间采用无创监护方案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脑出血后水肿无创监护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甘露醇使用期间脑水肿发生率、严重程度及综合结局。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CT诊断与无创监测脑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69,0.606;P>0.05);治疗第14天脑CT结果显示,观察组轻度水肿4例,中度1例,重度0例,对照组分别为2,12,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023,P=0.043);观察组患者发生末梢神经功能缺损2例,颅内高压症状3例,深静脉血栓0例,消化道溃疡1例,感染2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20,4.812,6.667,9.017,5.455;P<0.05)。结论采用无创监护护理方案十分重要,能有效提高脑出血患者使用甘露醇期间的安全性。

    作者:牟美丽;陈丽;李学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自制动脉垫应用于术中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介绍

    大型、急危重手术患者手术风险大,病情变化快,遇到血压过低、脉弱、心房颤动时,有创动脉测压即将动脉导管置入动脉内直接测量动脉内血压,可以弥补袖带法无创测压的不足,持续、准确并动态的监测血压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目前常规选择位置较浅,波动较明显的桡动脉,在对桡动脉进行穿刺置管时通常会用到垫高法,垫高法可以使局部抬高,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手术患者痛苦。国内多数医院采用布单折叠成筒状或用500 ml液体垫于手腕下,垫高效果不好以及容易污染液体,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麻醉科自2010年开始自制动脉垫用于术中桡动脉穿刺置管,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玉;吕德珍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婴幼儿腹腔镜手术鞘卡固定新方法

    婴幼儿腹壁较薄,且婴幼儿腹腔镜鞘卡短小(特别是新生儿腹腔镜鞘卡短的只有3 cm),在进行手术操作时间较长的婴幼儿腹腔镜手术如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先天性肠旋转不良Ladd ’ s术、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等手术时,由于各操作器械反复从鞘卡进出腹腔进行手术操作,易导致鞘卡滑动甚至脱出腹腔,影响手术操作和手术进程。鉴此,我院采用腹腔引流橡胶管包套固定鞘卡,此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固定,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朱小宁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应用护嘱指引提高 ICU 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应用护嘱指引对落实ICU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2012年度收治的177例危重患者按照ICU传统护嘱制度执行护嘱,2013年度收治的183例危重患者试行护嘱指引,保证护理措施的落实。比较2012年度及2013年度在使用护嘱指引前后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患者满意度及护士专科培训考核成绩。结果2012年度纳入177例患者,护理措施观察次数共3566例次,2013年度纳入183例患者,护理措施观察次数共3634例次。2013年度口腔护理不合格率为0.28%,低于2012年度的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5,P=0.00);2013年度床头抬高不合格率为0.33%,低于2012年度的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9,P=0.00);2013年度人工气道气囊测压落实率为99.56%,高于2012年的9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6, P =0.00)。2013年度患者满意度得分为(98.08±0.67)分,高于2012年度的(94.58±2.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91,P =0.00);2013年度护士专科培训考核成绩平均分为(89.33±9.64)分,高于2012年度的(82.17±4.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2,P=0.02)。结论在ICU使用护嘱及护嘱指引,可以有效提高ICU整体护理水平,同时又为各层级护士的专业培训与提高提供了多元化平台。

    作者:杨梅;莫海燕;宋意;李明曲;阮海英;阳世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同伴教育在男护生《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男护生《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应用同伴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护理本科专业2011级36名男护生作为观察组,运用同伴教育法组织教学,选择2010级32名男护生为对照组,施行传统方法教学。通过两组期末考核成绩及问卷调查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男护生期末理论及技能考试成绩分别为(57.68±4.34),(26.34±3.11)分,均高于对照组(54.34±4.15),(24.58±2.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33,2.393;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学效果方面,观察组男护生在职业认同感、学习兴趣、自信心、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方面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 <0.05);在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创新能力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教育法能够提高男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增加男护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其《基础护理学》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并可增强其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

    作者:高娟;王金冬;王静;薛松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全新智能自动升降悬挂式输液架的设计与应用

    输液架是医院必不可少、使用频率较高的医疗辅助设备。传统的悬挂式输液架上端通过滑轮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天轨,下端设有挂钩用于悬挂输液袋或输液瓶,输液袋或输液瓶中的药液通过自身重力产生压力进入人体,该种输液架可沿天轨移动,输液覆盖范围广,但挂钩所在高度为固定的,无法通过高度差来调节输液速度,若患者因病情或液体性质等需快速输液时,医护人员只能将输液袋或输液瓶取出悬挂在更高的挂钩处,如此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输液袋或输液瓶在转移的过程中容易被打翻;输液管道器材还存在被扯掉的风险。患者及家属的安全也存在隐患,鉴于此,笔者自行设计了智能自动升降悬挂式输液架,现介绍如下。

    作者:尹红华;罗兴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