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栋;李顺民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氨甲蝶呤(MTX)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及适应证.方法12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单纯中药治疗及中药联合MTX治疗.结果治愈率中药组为63.33%,中药联合MTX组为86.67%,两种方法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血HCG含量升高、腹痛程度增加,以及盆腔包块增大,则异位妊娠保守治愈率降低.结论中药治疗基础上加用MTX能有效加强杀胎作用;血HCG含量、腹痛程度、盆腔包块大小是影响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治愈率的主要因素.
作者:熊冬梅;李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痛经是在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甚者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多见于未婚和未生育过的妇女,是妇科常见病症之一.自1998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痛经6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年龄小14岁,大25岁;18岁以下38例,19~25岁22例;未婚者45例,已婚者15例;病程长4年,短半年;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者42例,月经后期10例,先期8例.对照组40例,年龄小14岁,大26岁;18岁以下29例,19~26岁11例;未婚者32例,已婚者8例.痛经以经前1~2 d及经期较重者多见,共96例,经后腹痛者4例.
作者:张琴;万朝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自1998年7月~2000年11月,我科采用生脉注射液[苏卫药准字(1999)第178001号]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30例(治疗组)与西医常规治疗的30例(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住院病人,疗程2周以上,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见中华内科杂志1987,26:597).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前30例作为对照组,后30例作为治疗组.对照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9~40岁;治疗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8~42岁.临床表现为心慌,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心前区隐痛不适,头晕汗出,面色发青,发热,心率增速与体温不相称.心电图示心率》100次/min,心前区工~Ⅱ级杂音,心律失常,以房早或室早多见房室传导阳滞ST-T改变.
作者:汤作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痛风近年来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笔者总结1998年、1999年度32例病情迁延反复痛风病案,认为中医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2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3例;年龄40岁以下3例,40~45岁10例,50岁以上19例;病程1年内4例,1~5年12例,4年以上l6例;有首发拇趾疼痛发作24 h达高峰18例,受累关节在两个或两个以上30例,有X线骨痛风改变12例,有痛风石19例,局部红肿热痛26例,单肿痛6例.血尿酸446μmol/L(正常95~446μmol/L酶法)以上18例,350~446μmol/L11例,150~350μmol/L 3例.血肌酐》120μmol/L,血尿素氮》6.5mmol/L9例,血沉增快18例,并发高血压或(和)高血脂或(和)高血糖29例.
作者:严淦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选用清开灵(QKL)与醒脑静(XNJ)旨在探讨清热解毒开窍醒脑法对大鼠脑缺血的影响.方法利用电镜技术和检测自由基代谢指标,选用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观察了QKL和XNJ对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超微结构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结果两药均可改善脑缺血大鼠超微结构的变化,减轻自由基的损伤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QKL和XNJ对脑缺血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清热解毒开窍醒脑治疗脑缺血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万文成;罗海燕;陈洁文;罗荣敬;黄真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笔者自1995年2月至2000年9月,应用补中益气汤治愈各种病人不下千余例.对病人中应用补中益气汤5剂即有显效的处方,加以收集总结,充实自已的临床经验.现仅就部分补中益气汤加味的应用,赘述如下,以窥一斑.补中益气汤(以下称原方)加四七汤,越鞠丸,瓜蒌皮,威灵仙,远志,桔梗等可治梅核气.原方加枳壳,枳实,煨葛根,半夏,桂枝,失笑散可治胃下垂.原方加生山栀,豆卷,茯苓,杏仁,苡仁,防风,黄柏,益母草,鸭跖草,可治慢性肾炎蛋白尿长期不除者,往往10剂就有显效.原方合济生肾气丸,金樱子,复盆子可治高血压病夜尿频数者.
作者:顾仲道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对住院的72例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云南白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止血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止血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云南白药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使用安全、方便,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李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异丙酚(Propofol)是一种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的新型静脉麻醉药,已广泛用于临床,但国产异丙酚在临床的应用尚未见报道.我科自开展无痛人流以来,对进口与国产异丙酚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进行了对比性的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观察对象行人流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进口异丙酚组(A组)和国产异丙酚组(B组),每组30例.1.2 方法1.2.1 麻醉方法病人进入手术室摆截石位后,上肢前臂开放静脉,两组病人按2.5 mg/kg的剂量分别缓慢注入进口或国产异丙酚,以Ramsay评分法[1]记录镇静深度,术中根据病人的反应情况再间断给药,每次4~5 m1.为防止术中发生意外,在人流室备有麻醉机等抢救物品和药品.
作者:王显春;王锐;吴颖川;黄绍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用穿心莲内酯(CXLNZ)和rIL2对LAK细胞进行促增殖及细胞表型研究,结果表明,CXLNZ在少量rIL2的协同下可以明显促进LAK细胞的增殖,呈现1+1>2的生物效应,其在促免疫活性细胞生长方面有类似rIL2作用,50μg/ml效应相当于rIL2000 U/ml的生物效应;经CXLNZ作用的LAK细胞表型(CD3、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提示,CXLNZ在促进免疫细胞的生长,调节细胞平衡,增强免疫功能等方面不失为一新途径.
作者:陈牧;孙振华;徐立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笔者自1995年以来,采用针刺天鼎穴为主,治疗呃逆病人93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呃逆病人93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39例,年龄小19岁,大75岁,病程短2 h,长23 d.1.2 治疗方法病人取仰卧位,医者选用1.5寸毫针,针刺患者颈部两侧的天鼎穴,针尖向锁骨方向,呈45度角斜刺入穴位0.5~1寸,并进行捻转,使患者有明显的得气感,并向锁骨方向传导,留针30 min,每隔5 min行针1次,每次约1 min,每日1次.对于呃逆病人病程在24 h以内的,只取天鼎穴进行治疗;病程超过24 h的,进行随证配穴,肝郁气滞配太冲,食积配巨阙,胃寒配上脘.
作者:戴奇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骶髂三角区软组织劳损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已成为成人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既往按摩、针灸、脉冲中频电、封闭等单一治疗方法,其效果多不理想.近年来,我们采用推拿手法结合脉冲中频电治疗骶髂三角区软组织劳损77例,并与常规口服“布洛芬”加外用“追风镇痛膏”治疗43例对比观察,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奎;张鹏;轩常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复发性口疮是临床常见病,常反复发作,迄今尚无良好的治疗方法.笔者用复方甲氰咪胍散于病灶局部涂布,左旋咪唑及六味地黄丸口服共治疗复发性口疮3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15~61岁,以中青年居多;病程半年至31年;溃疡单发14例,多发18例;溃疡直径多为2~7 mm,少数达8~10 mm,多伴有局部疼痛,遇冷、热、酸、咸食物时疼痛加剧;个别病例有低热,影响进食及说话.全部病例均用过维生素类、中药或锌剂、局部用过冰硼散等,但疗效均欠佳.
作者:池桂庆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上尿路结石是指肾及输尿管的结石,多发病于青壮年.上尿路结石的发病率较高,尤其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状况的改善,结石发生的部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上尿路结石的发病率呈明显增加趋势,约占尿路结石的70%.上尿路结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有梗阻、局部损伤及感染三方面.临床主要表现为与活动有关的血尿和疼痛.尿路结石有一定的自然排出率,一般结石横径》0.6 cm,自行排出的可能性很小,横径》0.8 cn,西医多主张手术取石或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但二者复发率均较高.
作者:杨栋;李顺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国传统医学是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及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并形成的一门自然科学,是世界传统医学的组成之一.它有不同于现代医学的独特理论和确实的疗效,为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 传统医学的组成一般来说,医学以研究所采用的不同的认识论、方法论及理论体系分为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它们之间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世界上的传统医学包括中国传统医学、印度传统医学、埃及医学、美索不达迷亚之医学、希腊医学等.它们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各不相同.印度医学据称起源于6 000年前,理论上讲人有三原质,即气,位于脚与脐之间;胆,位于脐与心之间;痰,位于心与头之间.每种原质主司身体某种机能.此三原质按一定范围的比例混和,使身体的各项功能正常工作.
作者:张京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期痴呆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而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成为老年期痴呆的主要发病病因,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对其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方案.笔者在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VD患者7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①符合美国精神病学诊断手册(DSM-Ⅲ-R)[ 1 ]VD的诊断标准,临床上具有智能减退,认知功能障碍等痴呆综合征.②临床检查和脑影象学检查证实有脑血管疾病病史.③痴呆综合征和脑血管疾病病史紧密相关,且痴呆发生在脑血管疾病发生的4个月之内.④Hachiski缺血指数量表(HIS)测试得分》7分及修改后的长谷川智能评定量表(HDS)[2]测试,得分≤21分.具备上述4项者可诊断为VD.
作者:孙宏;朱天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疾病,我院自1996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29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9例患者年龄19~32岁,平均25岁,其中初产妇12例(1例为子宫角妊娠其余均为附件妊娠).临床症状:①停经38~79 d,6例无停经史;②阴道少量流血,但无组织物排出,短3 d,长42 d;③多伴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④阴道流血3~7 d后有下腹胀痛,其中8例有过下腹撕裂样疼痛后渐转为轻度胀痛.
作者:周晓荣;廖杏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 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较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阐明,一般认为与免疫有关,同祖国医学书籍中记载的“肌衄、“发斑”相似,属于中医“血证”的范畴.现代医学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中医中药治疗ITP有较好的疗效,现就临床治疗该病的现状作一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治疗ITP提供思路和方法.
作者:张永锋;夏洪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1].大面积烧伤,因其具有突发性及严重创伤性的特点,导致伤者由正常社会角色突然转变为患者角色,加之疾病的折磨,住院治疗环境的陌生感等都会使患者产生特有的心理需要及心理反应.
作者:周继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院是咸阳市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从1987年以来收治了数以万计的脑血管病患者,根据病情采取了个体化治疗方案,特别在应用高压氧治疗急性脑血栓以来,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针对超过溶栓时间的急性脑血栓患者(指发病时间超过5 d的首诊者),随机配对分组.治疗组(高压氧加常规治疗)30人,其中男18人,平均年龄55.94岁,女12人,平均年龄59.33岁,平均发病时间11.63 d;对照组(常规治疗,指静滴丹参、胞二磷胆碱、门冬氨酸钾镁及维生素C)30人,其中男16人,平均年龄54.56岁,女14人,平均年龄56.22岁,平均发病时间10.87 d.两组平均年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伴发病及既往史评分[1]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作者:霍金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近30年来临床输血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应当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所谓成分输血(blood component therapy)就是把全血(包括血细胞和血浆)用物理或/和化学的方法,分离并制备成各种较浓和较纯的制品供临床应用.这样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反应,一血多用,节省血源.临床成分输血的比例已列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输血技是否先进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临床医师水平的指标之一.美国70年代初成分输血只占总输血量的50%;1979年达70%;1988年达90%~100%.尤其是近年来欧美白细胞滤器的广泛使用,使输血的不良反应显著减少.
作者:汪明春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