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李正祥;李秀彬;王海梁;柯奇朝;周贤华
目的:总结尤在泾使用六味地黄丸的用药特点与临床应用经验.方法:以《评校柳选四家医案(柳宝诒)》为底本,选取尤在泾使用六味丸及六味丸加减的19则验案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六味丸使用的门类、六味丸药物及药对使用情况.结果:尤在泾运用六味丸多用于咳喘、遗精以及内伤杂病,常在临证中加五味子、牛膝、肉桂、天冬等药物,常以五味子和肉桂、枸杞子和天冬作为加减药对.结论:尤在泾以治病必求于本为旨,应用六味丸时重视先天之肾,以求水火共济,阴阳协调.
作者:楼毅杰;沈跃明;马睿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周易象数切脉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脾、胃经五输穴皮温及胃促生长素(Ghrelin)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0例,治疗组行周易象数切脉疗法治疗,对照组服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检测2组治疗前、治疗第7天、第14天、第21天脾、胃经五输穴的皮温与血清Ghrelin含量,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2组脾、胃经五输穴皮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治疗组隐白、阴陵泉皮温均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1天,治疗组脾、胃经五输穴皮温均较治疗前升高,对照组脾、胃经五输穴皮温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脾、胃经五输穴皮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Ghrelin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同一时间点Ghrelin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hrelin含量与脾、胃经五输穴皮温升高呈正相关(P=0.003).结论:周易象数切脉疗法通过调节脾、胃经气的失衡,提高脾、胃经五输穴皮温,达到改善脾胃功能的目的,其机制可能与血清Ghrelin含量升高有关.
作者:谢胜;侯秋科;周晓玲;朱良初;赵正孝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汤宗明先生系遵义市中医院主任医师,2009年获评贵州省首届省级名中医,临证半个世纪,对内科之代谢病、心脑病、脾胃病、肾病等独具匠心,疗效确切.消渴病慢性并发症是消渴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消渴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汤主任认为,该病可统属于中医消渴范畴,但由于其临床变证百出,多并发胸痹、心悸、水肿、中风、暴盲、视瞻、耳聋、脱疽、肢体麻木等[1],临证当须审证求因,宗于消渴而不能泥于消渴,临证时必须紧扣扶正与祛邪的根本大法,扶正当调补脾肾、益气滋阴为主,祛邪当活血化瘀、化痰祛浊为重.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对其学术思想有所体悟,现就汤主任辨治消渴病慢性并发症之临证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严兴茂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自血穴位注射疗法结合中药汤剂内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型)患者随机平分为2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中药养血通痹汤内服治疗,治疗组采用自血穴位注射疗法结合中药养血通痹汤水煎内服.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91.67%,对照组7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时,2组总体症状、体征积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较治疗前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P<0.05).且治疗结束时,2组总体症状、体征积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组疗法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总有效率相当;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总体症状、体征积分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均可有效降低ESR、CRP数值.
作者:胡莎;李金香;旷惠桃;章薇;黄洁;陈成;石文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姜黄素预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姜黄素低剂量组(C50组)及姜黄素高剂量组(C200组),每组12只.C50组和C200组分别于麻醉前2h腹腔一次性注射姜黄素50 mg/kg和200 mg/kg,行夹闭左肺门60 min再灌注180 min.S组于麻醉前2h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开胸后左肺门不进行夹闭,旷置240 min.IR组于麻醉前2h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左肺门夹闭,左肺不张60 min再灌注180 min.于缺血前、再灌注60、120、180 min时采集右颈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呼吸指数(RI).再灌注末处死动物,取肺组织,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行肺损伤评分,测定肺湿干重比(W/D),检测超氧化物歧化物(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缺血前比较,IR组再灌注各时间点RI值显著升高(P<0.05).与S组比较,IR组再灌注各时间点RI值显著升高,MDA含量、W/D和肺损伤评分升高,SOD活性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C50组和C200组再灌注各时间点RI值显著降低,MDA含量、W/D和肺损伤评分降低,SOD活性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50组比较,C200组再灌注各时间点RI值显著降低,MDA含量、W/D和肺损伤评分降低,SOD活性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预处理可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姜黄素减轻肺水肿,减少氧化产物的生成和增强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有关.
作者:吴建魏;刘洁;谭利斌;李向宇;叶飞;何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加味升阳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胃肠道的影响.方法: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2例,对照组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升阳汤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疗效,比较2组临床疗效、RA症状改善及胃肠反应情况.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观察组87.10%,对照组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各项关节症状关节疼痛、肿胀数、晨僵时间、压痛数症状变化情况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不良反应率观察组1.61%,低于对照组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在西药治疗基础上服用加味升阳汤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风湿病各类症状,且不伤及胃肠道,安全有效.
作者:周明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 (HSYA)与芍药苷联合用药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PI3K/Akt信号通路中PI3K、Akt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假手术组、HSYA组、芍药苷组、银杏内酯组、合用组.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1h再灌注6h后尾静脉注射相应的药物7天,每天1次.HSYA组灌胃HSYA溶液5.0 mg/(kg·d);芍药苷组灌胃芍药苷溶液5.0 mg/(kg·d);合用组是HSYA与芍药苷联合用药,灌胃HSYA溶液和芍药苷溶液各5.0 mg/(kg·d);银杏内酯组灌胃银杏内酯注射液5.0 mg/(kg·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末次给药2h后采集相应标本保存,q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PI3K、Akt 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I3K mRNA表达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HSYA组、芍药苷组、合用组、银杏内酯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I3K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合用组比较,HSYA组、银杏内酯组大鼠PI3K mRNA的表达量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YA与芍药苷联合用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机制可能与显著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中PI3K mRNA过表达,微调Akt mRNA过表达有关.
作者:谭燕萍;周福宜;梁慧超;余梦黎;廖金明;郑丽娴;姚晖;秦莎莎;张继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结局指标的选择在临床试验设计中非常重要.笔者阐述了目前心力衰竭中医药临床研究结局指标选择的现状,提出选择中医药临床研究结局指标应立足于中医药的优势,建立可靠、客观、有说服力的结局评价体系,同时又与国际接轨,才能使中医药走向世界.
作者:潘光明;马柳玲;姚耿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黄连阿胶汤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40例.针药组采用揿针联合黄连阿胶汤治疗,中药组采用黄连阿胶汤治疗,西药组予艾司唑仑片治疗.评估3组治疗效果,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评分的变化,记录中医症状的发生率.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90.0%,中药组总有效率67.5%,西药组总有效率82.5%.针药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组(P<0.05);针药组的总有效率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指数评分及ISI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针药组ISI总分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1),西药组ISI总分治疗前后差值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 0.01),西药组2项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中药组(P<0.05);针药组早醒指数评分治疗前后差值高于中药组(P<0.05),西药组早醒指数评分治疗前后差值与针刺组和中药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药组及中药组情绪抑郁、善太息、潮热汗出、急躁易怒、五心烦热发生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均低于西药组(P<0.05);针药组情绪抑郁、急躁易怒发生率低于中药组(P<0.05).结论:揿针联合黄连阿胶汤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失眠症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陈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疏风清热解毒方治疗风热袭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风热袭肺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炎平喘、化痰止咳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风清热解毒方,2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大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FVC值]和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5.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VC、FEV1及FEV1/FVC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FVC、FEV1及FEV1/FVC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aO2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PaCO2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P<0.05),PaCO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风清热解毒方可提高风热袭肺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增强肺功能和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
作者:卢晓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纵观古今医著,作为外感热病或内伤杂病中重要的辨证指标,振、战、栗在众医家笔下常被提及,然而三者时而被分开表述,时而被合并讨论,各家论述均有其精妙之处,但无统一定论.笔者通过查阅大量资料,试将振、战、栗三者分开进行辨析,同时对振、战、栗之症状的临证诊治进行归纳总结.
作者:郭宏明;张毅;李娟;李金田;史光伟;刘涛;赖乾;张越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驳骨油纱外敷消除Colles骨折肿胀的佳使用频次.方法:选取Colles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2组均使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加驳骨油纱外敷治疗,实验1组每2天加入驳骨油并每周更换1次驳骨油纱;实验2组每周更换1次驳骨油纱,期间不加入驳骨油.2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以及治疗4周测量健侧及患侧手掌周径并记录健患侧周径差值.结果:所有病例均在6~8周内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治疗前,2组手掌周径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多个观察时点周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观察时点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2组手掌周径差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而变小,且实验l组优于实验2组.结论:使用夹板内固定配合驳骨油纱外敷治疗Colles骨折时,每2天滴入1次驳骨油,会比每周更换1次驳骨油纱期间不滴入驳骨油消肿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张迪晖;林韵颖;陈光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方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血糖、胰岛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肥胖型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加服健脾祛湿方.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血脂、血糖、胰岛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2.5%,治疗组总有效率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口渴喜饮、多食易饥、小便频多、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头身困重、肢体麻木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体质量指数(BM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TC、TG水平及BMI均低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及HOMA-IR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HbA1c、FBG、P2hBG、FINS水平及HOMA-IR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肤(GIP)和胰升糖素样多肽-1(GLP-1)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GIP、GLP-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祛湿方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能有效改善肥胖型T2DM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指标,改善血脂情况,促进肠促胰素GIP和GLP-1的生成.
作者:陶静怡;李敏;胡利江;杨颖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断指再植术后大黄敷脐对再植成活率及血清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将断指再植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24指)及治疗组(20例,26指).对照组采取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处理方案的基础上术后4h用大黄敷脐.比较2组排便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成活率.检测2组血清ET水平.结果:治疗组成活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48 h及术后96 h排便次数、矢气次数多于对照组,VAS评分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96 h及术后1周,治疗组血清中ET水平少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断指再植术后大黄敷脐可较好防止便秘,减缓疼痛,提高再植成活率,其能降低血清ET水平可能与其疗效有关.
作者:林叶艳;杨东靕;李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刺四缝配合健脾化痰法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慢性咳嗽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采用刺四缝配合健脾化痰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3月后观察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0,P=-0.023).治疗前,2组咳嗽频度、活动后咳嗽情况、痰等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月,观察组复发率为11.11%,对照组复发率为55.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四缝配合健脾化痰法治疗小儿慢性咳嗽,能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体征,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作者:梁玉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李芳教授是广东省中医院肾病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及中医药研究几十载,博古通今,衷中参西.李教授在中医临床工作中注重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不仅重视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也注重西医疾病的临床诊断以及西药的使用,并根据既往已有经验选择使用相应方法与药物,后续根据患者个体化的不同,参照患者疾病治疗效果进一步修正药物的使用及其他治疗方法.李教授在肾脏病的中西医诊治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临证,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胡志亮;袁海浪;陶兰亭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系骨髓增殖性疾患,其特征为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骨髓中巨核细胞过度增生,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异常增多[1].由于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再加上医疗水平的不足,曾一度被错误地认为本病是所有骨髓增殖性疾病中少见的一种.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发现本病并非少见,甚至高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然而,虽然诊出率明显增高,对于本病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却并不明确,缺乏特效的临床治疗措施.因此,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病因病机的进一步探讨与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作者:苗振云;高瑞兰;俞方泉;李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安神定志方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伴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高血压病伴原发性失眠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降压药治疗,观察组在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安神定志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1月.疗程结束后对2组的睡眠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并观察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血压、心肌功能指标[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 (cTnT)、心室直径变化速率(dD/dt)]的变化,统计2组治疗结束后3月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睡眠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组PSQI评分、收缩压、舒张压、cTnT和dD/dt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P< 0.01),观察组PSQI评分、收缩压、舒张压、cTnT和dD/dt均低于对照组(P< 0.05,P<0.01).治疗后3月,观察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神定志方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伴原发性失眠患者有助于改善睡眠、控制血压,改善心肌功能,降低治疗后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张佳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清肺合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的影响.方法:纳入8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剂量化疗,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予清肺合剂连续治疗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等指标的变化,采用CT评价实体肿瘤大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实体瘤疗效总有效率为68.29%,高于对照组的4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其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NK、CD3+、CD4+和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并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并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gG、IgA、IgM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并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化疗的同时采用清肺合剂治疗晚期热毒炽盛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丽丽;石磊;钱祥;李召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全身麻醉对开颅血肿清除术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均静注等剂量长托宁、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顺-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维持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 40~60.观察组于麻醉前选择双侧足三里、梁丘穴先行经皮穴位电刺激.比较2组诱导前、诱导5 min、切皮时、切皮1h、手术结束即刻、手术结束30 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并于围术期不同时刻抽取静脉血测定自然杀伤(NK)细胞、CD4+、CD8+及CD4+/CD8+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同组诱导前比较,观察组切皮时HR升高,对照组诱导5 min、切皮时MAP、HR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诱导5 min、切皮时MAP、HR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诱导前比较,2组切皮1h、手术结束30 min时NK、CD4+、CD4+/CD8+水平降低,CD8+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切皮1h、手术结束30 min时NK、CD4+、CD4+/CD8+水平升高,CD8+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全身麻醉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老年患者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临床应用安全.
作者:雷好连;马玉清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