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李玉玲;刘建颖;张兢
在临床静脉输液中,利用双通道输液器可以减少护士来回更换液体的时间,减少护士工作量。我科把双通道输液器用于食管癌术后滴注肠内营养液,代替以前护士用注射器注食及用单通道输液器注食,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西梅;罗湘玉;刘焕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口腔专业护理方向课程设置现状,对改进课程设置提出建议。方法选取两所高等职业学校口腔专业护理方向教学计划进行分析,并了解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结果两所学校专业方向课程学时数不一,占总课时数比例较少,缺乏口腔基础医学相关课程设置。结论为培养合格口腔专业护理人才,应当突出口腔专业护理特色,整合课程资源,提高口腔专业护理方向课程的学时数,增加口腔基础医学相关课程和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学课程。
作者:杨国勇;李秀娥;孙宏玉;尹翔燕;王春丽;甘露 刊期: 2014年第27期
泌尿外科小儿包皮环切术后,一般情况下7~10 d可以拆线或取环,20 d左右恢复。多数患儿术后穿着成年人的服装(男性短裤或女性裙装),用手提着衣服的外边,害怕衣服粘着、摩擦伤口导致疼痛、出血。有些患儿甚至裸露臀部,不方便外出,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容易着凉,同时裸露触碰伤口易导致疼痛出血。为了方便患儿,维护患儿的形象,保护患儿的隐私,保证健康,我科设计一种小儿包皮环切病员裤,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光菊;王靖;洪亚辰;金秋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癌痛护理干预对于缓解肝胆外科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癌性疼痛的应用效果和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肝胆外科恶性肿瘤患者120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 n=60)和干预组( n=6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癌痛护理干预。采用数字疼痛评分表(NRS)、癌症疼痛控制障碍问卷(BQ)和中文版癌症患者生命质量通用量表(FACTG)评价两组患者癌性疼痛程度、对癌痛自我控制障碍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平均癌痛程度得分分别为(1.63±0.53),(3.14±0.87)分,严重癌痛程度得分分别为(3.64±1.39),(4.89±1.78)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53,-2.135;P<0.05)。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癌痛自我控制障碍的总均分别为(1.08±0.32),(2.84±0.47)分,生活质量总均分分别为(3.56±1.03),(2.34±0.8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85,2.101;P<0.05)。干预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4.57±5.13) d,对照组为(22.14±6.44)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974,P<0.01)。结论癌痛护理干预能有效地缓解肝胆外科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癌性疼痛,提高患者癌痛自我控制水平和生活质量,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日期,建议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琼;章华丽;董咏梅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研制一种静脉输液用安全夹组件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方法将2013年2-4月收治的160例外出检查期间静脉输液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加强静脉输液看护,研究组使用安全夹防止钢针脱落,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输液管钢针脱落、回血堵管及患者对防护措施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钢针脱落及回血堵管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246,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68例,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0例,对照组满意20例,基本满意51例,不满意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7.665,P<0.01)。结论对外出检查期间静脉输液的患者采用安全夹,可预防外力牵拉导致的钢针脱落,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治疗环境。
作者:龚海燕;陈达炜;戴彦珺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调查老年病房护士对临终关怀照护的态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临终关怀照护态度量表对100名在老年病房工作的护士进行临终关怀照护态度调查,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病房护士临终关怀照护态度总均分为(3.51±0.27)分,处于积极状态;对死亡教育和临终关怀教育的态度和临终关怀的支持得分较高,分别为(3.76±1.00),(3.71±1.06)分;对医院目前临终关怀现状不满意,为(3.10±1.01)分。不同年龄、学历、家庭形态、护龄、自己是否患过重病的护士对临终关怀照护态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t 值分别为1.478,3.435,3.113,3.324,1.562;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老年病房护士的年龄、学历、家庭形态、护龄、自己是否患过重病对临终关怀的态度的影响(P<0.05)。结论建议加强护士临终关怀教育,提高老年病房护士的临终关怀照护知识和技能水平,促进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作者:张晶;李玉玲;刘建颖;张兢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戴明循环护理质量控制检查记录本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及戴明循环质量管理法设计出标准化、流程化的护理质量控制检查记录本,并在科室护理质量检查中应用。结果戴明循环护理质量控制检查记录本的应用有效规范了护理质量检查的行为,防止检查时遗漏检查项目,有效地对护理质量不合格的项目继续监管并持续改进。结论戴明循环护理质量控制检查记录本是一种新的可以推动科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与提高的管理工具,对规范护理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马鸿雁;张冬艳;刘丽;徐长妍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高职护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高职护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进行现况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高职护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总均分(2.89±0.36)分;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曾否接受职业规划教育”“对护理专业的满意度”“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性别”及“是否独生子女”对高职护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总分有影响。结论高职护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呈中等满意程度且受多种因素影响,高等护理教育应重视护生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提高护生的专业满意度和认同感。
作者:倪瑞菊;崔焱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视锐V超声直视下前置局麻方法在PICC置管中的止痛效果,为PICC置管患者提供超前镇痛,实现置管全程的无痛护理。方法选择行视锐V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穿刺前利用视锐Ⅴ血管超声仪直视靶血管使用0.2%利多卡因0.3 ml行皮下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经皮穿刺后扩皮前再行0.2%利多卡因0.3 ml皮下局部浸润麻醉。比较两种麻醉方式下患者疼痛指数、置管过程中的患者感受程度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全程疼痛评分平均为(5.29±2.89)分,对照组为(5.77±2.3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10,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穿刺感受评估级别低于对照组,穿刺部位短暂的刺痛感受患者20例,对照组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4.743,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73.3%,对照组为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000,P<0.01)。结论视锐V超声直视下超前镇痛局麻方法在PICC置管中能准确有效的对穿刺局部进行麻醉,缓解置管过程中的疼痛,改善置管过程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置管满意度。
作者:秦毅;傅荣 刊期: 2014年第27期
患者男,23岁,主因高热伴寒战,喘憋加重,全身肌肉酸痛,恶心呕吐伴腹泻于2013年6月21日收入我院急诊监护病房治疗。患者入院后经病原学检测及其他辅助检查诊断为重症腺病毒肺炎伴多脏器受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为腺病毒7型。辅助检查包括胸片结果提示右肺中下野斑片影;血常规结果示白细胞6.14×109/L,中性粒细胞68.3%,血小板84×109/L;肾功能结果示尿素氮15.30 mmol/L,肌酐322μmol/L;心肌酶结果示肌酸激酶7480 U/L,肌酸激酶同工酶4.9μg/L;血气分析结果示pH 7.307,PCO233.4 mmHg(1 mmHg=0.133 kPa), PO258.5 mmHg。俯卧位通气治疗、机械通气治疗、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床旁血滤治疗等是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治疗药物包括镇静镇痛类、抗炎类、激素类、抗凝类、抑制胃酸分泌类、止血类及肠内外营养液等。经过积极的治疗及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出院。
作者:马俊;杨霞;周文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骨牵引疗法是通过牵引装置,悬垂之重量为牵引力,重量为反作用力,达到缓解肌肉紧张和强烈收缩,促进骨折端段复位,使受伤肢体得以休息和固定,预防和矫正软组织挛缩及畸形,以及对创伤疾病术前准备和术后制动的一种治疗方法。其装置系统主要包括:骨牵引钢针、牵引弓、细绳、布朗氏架、牵引床头(带滑轮)、秤砣。但在临床操作中,由于需骨牵引创伤患者较多,科室常规配备的牵引床头(带滑轮)经常数量不足,对骨牵引治疗及操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自2013年1月开始,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骨伤三科采用青霉素玻璃瓶(未去除瓶塞)、肥皂及常规床头进行骨牵引操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苟红梅;任学通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行为训练对“三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72例“三无”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36例在此基础上进行行为训练。分别于训练前及训练后8周用护士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精神病患者生存质量问卷(QOL-P)进行效果评定。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NOSIE、QOL-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8周后,研究组患者NOSIE评分个人卫生(19.06±3.15)分、社会兴趣(16.89±2.64)分、社会能力(20.11±2.79)分,均高于对照组(14.44±2.71),(12.28±2.71),(13.67±2.22)分,激惹(12.00±3.28)分和退缩(8.61±2.78)分,均低于对照组(17.33±2.99),(14.00±2.5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656,7.314,10.086,7.218,8.602;P<0.01);研究组QOL-P总分(54.58±8.77)分,低于对照组(77.78±5.4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43,P<0.01)。结论行为训练有助于提高“三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及社会能力,对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康复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侠英;董金红;吴俊婷;张家美;高莹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泌尿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泌尿外科手术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疼痛程度的变化、止痛药物使用情况、患者心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疼痛程度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9,P<0.05);观察组患者应用止痛药物31例(51.7%),对照组43例(7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较对照组患者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5,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较对照组的73.3%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8,P<0.05)。结论泌尿外科术后疼痛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狄桂萍 刊期: 2014年第27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机构养老服务缺陷等形势日益突出,加之老年人对社会养老的需求日渐强烈,社区日间托管中心这一模式顺应国际潮流,成为养老事业发展的新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开展日托养老服务方面起步较晚,缺乏经验,还存有空白。本文通过围绕当前社会养老现状,对日托中心养老服务体系进行定位研究,分析我国建立该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总结其定位和作用,为进一步构建规范、系统的社区日间托管中心养老服务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俊羽;徐桂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腹部手术后放置引流管是普外科的一项重要基本技术和治疗措施,通过引流可将手术创面、手术区域内的积脓、积血、积液等以及渗出的消化液如:胆汁、胰液等及时引流至体外,以防止形成腹腔内感染,促进切口及吻合口的愈合。引流期间保证引流管固定通畅是保证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文献报道在留置引流管过程中时有导管滑脱事件发生,而导管固定不牢固是脱管的主要原因之一[1-2]。目前临床常规固定方法是用缝线或胶布固定,手术患者术中多用缝线固定,由于硅胶管壁光滑,所以缝线和引流管黏合不好,引流管可在线圈中移动导致引流管部分或全部滑脱[3]。并且医生在拔管过程中,常常需退管后观察几天再行拔管,这时缝线不再起作用,只能用胶布固定,每次退管前均需揭掉胶布,操作繁琐,同时胶布经常卷边、易脱落也易导致皮肤过敏,由于固定性不好也存在脱管的危险[4]。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贴覆式腹部固定器,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吕仙荣;林晓红;孔梅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比较无抗凝、肝素钠100 IU/ml氯化钠溶液抗凝、固态肝素锂抗凝采集同一患者同一部位动脉血标本行血气分析检测的结果。方法选取ICU需要行动脉血气检测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不同的采血器采集动脉血标本行血气分析,检测血液pH、PaCO2、PaO2、HCT、Hb、BE、HCO3-、Na+、K+、Ca2+、Lac。结果100例全麻大手术后患者用3种不同抗凝采血器采集的动脉血标本检测的pH、PaCO2、PaO2、HCT、Hb、BE、HCO3-、Na+、K+、Ca2+、Lac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0.150,0.298,0.052,0.193,0.163,0.364,0.375,0.874,0.205,2.313,0.059;P>0.05)。50例危重症患者用3种不同抗凝采血器采集的动脉血标本检测的pH、PaCO2、PaO2、HCT、Hb、BE、HCO3-、Na+、K+、Ca2+、Lac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 值分别为0.007,0.014,0.023,0.006,0.003,0.008,0.009,0.150,0.023,0.012,0.002;P>0.05)。所有检测项目ICC值低为0.946,高为0.999,95%可信区间为0.896~0.999。结论无抗凝、肝素钠100 IU/ml氯化钠溶液抗凝、固态肝素锂抗凝3种方法均适用于采集动脉血标本行血气分析检测。
作者:张萱;夏海清;刘真君;雷鉴琪 刊期: 2014年第27期
视网膜脱离是指患者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相互分离,视网膜脱离患者需采取玻璃体切割手术进行复位。在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时需注入硅油或惰性气体,利用硅油或气体的比重较轻的特性,让患者在玻璃体切割术后脸部朝下俯卧,使气体或硅油往上浮顶住脱离的视网膜使之复位,故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需通过1~3个月的俯卧位休息,为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手术疗效,我们设计了一种头位支撑架应用于患者,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罗兴莉;张银琴;冯敏;黄才翠 刊期: 2014年第27期
剖宫产术是目前常见的创伤性手术之一,具有损伤性大和风险性高等特点,手术中任何环节处置不当都会为母婴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本研究以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法为理论基础,以术前、术中和术后为划分依据,通过对剖宫产术流程的详细分析,界定剖宫产术的主要风险因素,识别剖宫产术各种风险因素的危害程度,以制定针对性改进策略,规避高危险因素,防范剖宫产术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孕产妇及婴儿生命安全。
作者:李洋;杜蕾;吴国松;李思文;张立超;郭思佳;柳丽颖;张丽;赵辉;赵璐;刘行宇;毛静馥 刊期: 2014年第27期
脑卒中是由于脑供血障碍所引起,吞咽障碍是老年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1]。多见于大脑皮质的双侧损伤,以及其他脑神经等的损害。脑卒中者极其容易出现吞咽困难,虽然障碍症状仅表现为暂时的,仍然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常见的并发症,例如误吸、窒息等均给患者带来很大的麻烦,拖延康复日期,增加院内时间,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临床康复可以帮助脑卒中者尽早的恢复,减少吞咽障碍所引起的并发症[2]。尽早的拔除胃管,实现基本的饮食功能。优质的护理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较快恢复,现将护理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赵岩;周染云;张敏;王岩 刊期: 2014年第27期
Peplau人际关系理论是美国护理学家赫得嘉·佩普劳( Hildegard Peplau )于20世纪50年代在行为科学和精神心理学基础上探索护理领域问题发展形成的[1]。此后,人际关系模式在美国及国际护理教育及护理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2]。20世纪90年代我国将人际关系模式应用于临床,但应用领域相对局限。笔者现将Peplau人际关系模式在国内护理实践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作者:牛青;刘丽丹;王秋玲;黄文贞 刊期: 2014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