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输液用安全夹组件的研制与应用

龚海燕;陈达炜;戴彦珺

关键词:静脉输液, 安全夹组件, 钢针脱落
摘要:目的:研制一种静脉输液用安全夹组件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方法将2013年2-4月收治的160例外出检查期间静脉输液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加强静脉输液看护,研究组使用安全夹防止钢针脱落,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输液管钢针脱落、回血堵管及患者对防护措施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钢针脱落及回血堵管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246,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68例,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0例,对照组满意20例,基本满意51例,不满意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7.665,P<0.01)。结论对外出检查期间静脉输液的患者采用安全夹,可预防外力牵拉导致的钢针脱落,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治疗环境。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游泳应用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是指从胎儿出生脐带结扎到满28天前的这段时期的小儿,此时期的新生儿尚没有发育成熟,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差,抵抗力弱,易患病,这一时期新生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是新生儿保健的关键时期[1]。新生儿游泳是近几年国内出现的一项新生儿保健服务项目。研究表明,新生儿游泳有助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和体格等方面的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在促进脑细胞的发育发面有很大帮助[2]。本文就新生儿游泳应用方面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双娥;张爱萍;王爱兰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食管发音训练对无喉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无喉患者进行食管发音训练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接受食管发音训练的46例无喉患者,分别在训练前和训练后3个月采用头颈肿瘤患者行为状态量表( PPS-HN)及头颈部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 QLICP-HN)进行评价,比较食管发音训练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喉全切除手术严重影响患者术后行为状态及生存质量,食管发音训练前PPS-HN量表总分为(160.76±78.05),低于标准分3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2.10,P<0.05);训练后PPS-HN总分(217.28±57.66)分,QLICP-HN量表总分(143.09±22.16)分,均较训练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4,7.62;P<0.05)。结论无喉患者术后行为状态及生存质量下降,通过术后食管发音训练可以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薛贵芝;刘曼曼;孙芸;吕红梅;宋瑰琦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泌尿外科小儿包皮环切病员裤的制作与应用

    泌尿外科小儿包皮环切术后,一般情况下7~10 d可以拆线或取环,20 d左右恢复。多数患儿术后穿着成年人的服装(男性短裤或女性裙装),用手提着衣服的外边,害怕衣服粘着、摩擦伤口导致疼痛、出血。有些患儿甚至裸露臀部,不方便外出,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容易着凉,同时裸露触碰伤口易导致疼痛出血。为了方便患儿,维护患儿的形象,保护患儿的隐私,保证健康,我科设计一种小儿包皮环切病员裤,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光菊;王靖;洪亚辰;金秋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新型PICC中心静脉导管保护套的制作与应用

    PICC即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具有安全、可靠、耐高渗的特点,特别适合肿瘤患者的治疗。 PICC导管使用的效果和寿命的长短与护理人员规范的操作及对并发症的预测及正确处理密切相关。

    作者:周桐;汪京萍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自我效能理论在我国护理学中应用的文献分析

    自我效能( self-efficacy)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在1977年首次提出[1]。做为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20世纪80年代后该理论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并在各个实践领域进行了研究和应用,涉及教育、心理、管理、身心健康、疾病康复、职业决策等多个领域。做为认知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自我效能理论丰富了人类对认知和行为的研究,同时也为现代医学研究患者的思维、动机和行为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框架[2]。目前国内护理界对于自我效能理论的研究也颇多,特别是在疾病康复中的应用。本文重在对我国护理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自我效能理论文章进行总结归纳,回顾自我效能理论在我国的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心理、护理管理等领域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勤;谢晶晶;杨慧雅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高职护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高职护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高职护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进行现况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高职护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总均分(2.89±0.36)分;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曾否接受职业规划教育”“对护理专业的满意度”“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性别”及“是否独生子女”对高职护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总分有影响。结论高职护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呈中等满意程度且受多种因素影响,高等护理教育应重视护生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提高护生的专业满意度和认同感。

    作者:倪瑞菊;崔焱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行为训练对“三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

    目的:探讨行为训练对“三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72例“三无”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36例在此基础上进行行为训练。分别于训练前及训练后8周用护士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精神病患者生存质量问卷(QOL-P)进行效果评定。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NOSIE、QOL-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8周后,研究组患者NOSIE评分个人卫生(19.06±3.15)分、社会兴趣(16.89±2.64)分、社会能力(20.11±2.79)分,均高于对照组(14.44±2.71),(12.28±2.71),(13.67±2.22)分,激惹(12.00±3.28)分和退缩(8.61±2.78)分,均低于对照组(17.33±2.99),(14.00±2.5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656,7.314,10.086,7.218,8.602;P<0.01);研究组QOL-P总分(54.58±8.77)分,低于对照组(77.78±5.4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43,P<0.01)。结论行为训练有助于提高“三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及社会能力,对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康复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侠英;董金红;吴俊婷;张家美;高莹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早期运动护理在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结肠癌术后早期运动护理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2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62)给予早期系统化运动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留置胃管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8±0.7),(1.1±0.4),(9.5±3.7)d,均低于对照组[(3.7±1.8),(2.1±1.5),(16.0±7.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63,4.99,6.10;P<0.05),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开始进食、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4.8%,对照组为5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97,P<0.01)。结论结肠癌患者根治手术后早期运动,可有效地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李修英;潘雨利;邵立平;高怡红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全方位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山东日照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共有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全方位护理干预4周。统计对比两组患者血钠水平、心功能的变化等预后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2.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脏彩超指标:LVESD、LVEDD、LVEF%分别为(43.3±6.9)mm、(53.4±5.0)mm、(53.8±8.5)%,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2.7,7.5;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可提高血钠水平,观察组为(131.5±3.3) mmol/L,高于对照组患者(122.3±3.3)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方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低钠情况,提高患者心功能。

    作者:李其英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本专科实习护生防御机制与应付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了解本专科实习护生的防御机制和应付方式的特点,探讨防御机制与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防御方式问卷( DSQ )、应付方式问卷对江苏省3所三甲医院的240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对护理专业不喜爱的护生不成熟防御机制中躯体化得分为(10.34±2.29)分,高于喜爱者的(9.02±3.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P=0.014);不喜爱护理专业的护生中间型防御机制中理想化得分为(10.62±3.18),高于喜爱者的(9.03±2.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P=0.011)。无学习热情护生不成熟防御机制中的投射、潜意显现两项因子得分分别为(38.96±13.92)与(25.83±6.85)分,有学习热情者得分分别为(33.53±14.46)与(22.67±6.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4,2.52;P<0.05);在中间型防御机制中的隔离、同一化两项因子得分均高于有热情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6,2.62;P<0.05)。实习护生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与消极应付方式呈正相关(r=0.203~0.321,P<0.05),中间型防御机制、掩饰因子与消极应付方式中的自责、幻想亦呈正相关(r=0.215~0.255,P<0.05)。结论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特征实习护生防御机制的特点,采取多种手段增加护生对就业前景的乐观程度、对护理专业的热爱、提高学习热情、树立奋斗目标是降低实习护生消极应付方式、促进其心理健康的有力保证。

    作者:宋艳;陈娟;卢海霞;李康琴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玻璃体切割术后儿童头低位护理桌的设计与应用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气体或硅油填充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术方法。为了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尽量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气体或硅油填充手术患儿术后要求严格面部向下俯卧位休息,时间不得少于16 h/d,且需连续保持20~60 d,体位保持时间越长越准确,视网膜裂孔封闭和视力恢复越好。小孩天生好动,长时间俯卧位枯燥乏味,儿童依从性差,特别是学龄期患儿为了治疗不得不辍学,针对这一问题,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眼科医院眼科设计了用于儿童头低位的坐椅,在儿童学习、玩耍的同时保持了头低位,利于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的修复,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玉琼;曾登芬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泌尿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泌尿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泌尿外科手术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疼痛程度的变化、止痛药物使用情况、患者心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疼痛程度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9,P<0.05);观察组患者应用止痛药物31例(51.7%),对照组43例(7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较对照组患者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5,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较对照组的73.3%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8,P<0.05)。结论泌尿外科术后疼痛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狄桂萍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贴覆式腹部固定器的设计与应用

    腹部手术后放置引流管是普外科的一项重要基本技术和治疗措施,通过引流可将手术创面、手术区域内的积脓、积血、积液等以及渗出的消化液如:胆汁、胰液等及时引流至体外,以防止形成腹腔内感染,促进切口及吻合口的愈合。引流期间保证引流管固定通畅是保证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文献报道在留置引流管过程中时有导管滑脱事件发生,而导管固定不牢固是脱管的主要原因之一[1-2]。目前临床常规固定方法是用缝线或胶布固定,手术患者术中多用缝线固定,由于硅胶管壁光滑,所以缝线和引流管黏合不好,引流管可在线圈中移动导致引流管部分或全部滑脱[3]。并且医生在拔管过程中,常常需退管后观察几天再行拔管,这时缝线不再起作用,只能用胶布固定,每次退管前均需揭掉胶布,操作繁琐,同时胶布经常卷边、易脱落也易导致皮肤过敏,由于固定性不好也存在脱管的危险[4]。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贴覆式腹部固定器,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吕仙荣;林晓红;孔梅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视锐 V超声直视下前置局麻在 PICC 置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视锐V超声直视下前置局麻方法在PICC置管中的止痛效果,为PICC置管患者提供超前镇痛,实现置管全程的无痛护理。方法选择行视锐V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穿刺前利用视锐Ⅴ血管超声仪直视靶血管使用0.2%利多卡因0.3 ml行皮下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经皮穿刺后扩皮前再行0.2%利多卡因0.3 ml皮下局部浸润麻醉。比较两种麻醉方式下患者疼痛指数、置管过程中的患者感受程度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全程疼痛评分平均为(5.29±2.89)分,对照组为(5.77±2.3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10,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穿刺感受评估级别低于对照组,穿刺部位短暂的刺痛感受患者20例,对照组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4.743,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73.3%,对照组为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000,P<0.01)。结论视锐V超声直视下超前镇痛局麻方法在PICC置管中能准确有效的对穿刺局部进行麻醉,缓解置管过程中的疼痛,改善置管过程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置管满意度。

    作者:秦毅;傅荣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 PICC 置管护理的研究进展

    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大引起的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治疗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其中化疗药物多为细胞毒性药物,对血管损伤较大,临床多应用可降低血管损伤及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PICC置管。 PICC置管术属于侵袭性操作,又因化疗时间较长,可能出现导管阻塞、辅料污染、感染、静脉炎等发病者,故PICC置管后的护理至关重要。本文就妇科恶性肿瘤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办法进行综述。

    作者:安静;李萍;孔令香;丁凤玲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社区日间托管中心养老服务体系的定位研究

    随着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机构养老服务缺陷等形势日益突出,加之老年人对社会养老的需求日渐强烈,社区日间托管中心这一模式顺应国际潮流,成为养老事业发展的新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开展日托养老服务方面起步较晚,缺乏经验,还存有空白。本文通过围绕当前社会养老现状,对日托中心养老服务体系进行定位研究,分析我国建立该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总结其定位和作用,为进一步构建规范、系统的社区日间托管中心养老服务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俊羽;徐桂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老年公寓护士离职意愿的质性研究

    目的:研究从事养老护理照护的护士离职意愿和相关因素,为养老机构和护理管理者采取针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27名现在或曾经从事养老护理照护的护士进行深入访谈,使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整理分析资料。结果约90%的护士离职意愿强烈,希望由老年公寓调至其他科室。结论注重养老护理照护职业情感,职业素养的传帮带;多做正面宣传报道,让社会真正了解养老护理照护工作;制定适合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照护工作强度的量化标准,降低从事老年护理照护的护士离职率。加强养老机构专业护士的在岗在职教育培养,加快设置养老护理照护专业护生培养的步伐,为发展养老事业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

    作者:王凌娟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设立家庭病床对社区失能老人及其家庭主要照顾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设立家庭病床对社区失能老人及其家庭主要照顾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社区护理服务方式提供指导。方法抽取大同市御东新区符合纳入标准的失能老人244名及其家庭主要照顾者309名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家庭病床护理服务干预,采用生存质量评价表( GQOLI-74)比较干预前后两组人群的生存质量。结果干预1年后,失能老人的生存质量总得分为(60.21±10.89)分,高于干预前的(46.49±12.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1,P<0.01);干预后家庭主要照顾者的生存质量总得分为(64.41±10.29)分,高于干预前的(51.79±9.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14,P<0.01)。结论设立家庭病床能够有效改善社区失能老人及其家庭主要照顾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薛文星;李冰;刘宏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继续教育园地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老年病房护士对临终关怀照护的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老年病房护士对临终关怀照护的态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临终关怀照护态度量表对100名在老年病房工作的护士进行临终关怀照护态度调查,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病房护士临终关怀照护态度总均分为(3.51±0.27)分,处于积极状态;对死亡教育和临终关怀教育的态度和临终关怀的支持得分较高,分别为(3.76±1.00),(3.71±1.06)分;对医院目前临终关怀现状不满意,为(3.10±1.01)分。不同年龄、学历、家庭形态、护龄、自己是否患过重病的护士对临终关怀照护态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t 值分别为1.478,3.435,3.113,3.324,1.562;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老年病房护士的年龄、学历、家庭形态、护龄、自己是否患过重病对临终关怀的态度的影响(P<0.05)。结论建议加强护士临终关怀教育,提高老年病房护士的临终关怀照护知识和技能水平,促进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作者:张晶;李玉玲;刘建颖;张兢 刊期: 2014年第27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