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珺
目的:观察抗癌方辅助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凋亡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化疗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抗癌方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凋亡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3%,高于对照组的69.2% (P< 0.05).治疗后,2组糖类抗原125 (CA-125)、癌坯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以及细胞角蛋白19片断抗原21-1 (CYFRA21-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4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 (Bcl-2)基因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基因相关X蛋白(Bax)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提升(P<0.05);观察组Bcl-2基因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Bax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8%,低于对照组的41.0% (P< 0.05).结论:抗癌方辅助治疗可提高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癌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杨吉荣;傅水桥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海桐皮汤加减熏洗结合手术钢板固定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肝肾亏虚证的疗效.方法:将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12例.对照组采取手术钢板固定.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拆除石膏后采取海桐皮汤加减熏洗,连续熏洗4周.比较2组Mayo功能评分、肝肾亏虚证症状(腰膝酸痛、肢体萎软、神疲乏力)评分.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3% (P< 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疼痛、屈伸运动幅度、日常生活功能、关节稳定性)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肝肾亏虚证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海桐皮汤加减熏洗结合手术钢板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降低肝肾亏虚证症状评分,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章明刚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复方鱼腥草合剂联合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单独给予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在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治疗基础上联合复方鱼腥草合剂治疗.比较2组症状和体征的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发热、咳嗽、气促及肺部哆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4.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1%,对照组总有效率6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盐酸氨溴索口服液基础上加服复方鱼腥草合剂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比单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唐中为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肝癌癌痛气滞血瘀证的疗效.方法:将原发性肝癌患者10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2组各51例.2组根据《癌症三阶梯镇痛指导原则》推荐的“三阶梯止痛疗法”,并结合病情初始给予吗啡缓释片.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2组连续观察4周.比较2组疼痛程度数字分级法(NRS)评分、气滞血瘀证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记录2组疗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疼痛总缓解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8.43% (P<0.05).治疗后,2组NRS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NRS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气滞血瘀证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气滞血瘀证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3.9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6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和护理基础上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肝癌癌痛,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癌痛和中医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俞文方;沈华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丸加味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1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8例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5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枝茯苓丸加味治疗;疗程均为3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经期症状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检测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促黄体生成素(LH)、孕酮(P)、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含量.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经前乳胀、月经量多、腰酸、小腹痛及血块等经期症状发生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手心热、肛门痛、性急易怒、性交痛、尿频、口干、乏力等临床症状发生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性急易怒、口干、乏力等症状发生率低于较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LH、P、FSH、E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加味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可显著改善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患者经期症状及临床症状,改善血清炎症因子及性激素水平,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王淑敏;张水荣;郭焱 刊期: 2018年第12期
本研究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经方、验方、内外兼治、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多方面对白塞病(Behcet disease,BD)进行阐述.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对BD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该病目前尚不能根治,中医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相对于单纯西药对于BD的治疗,中医药治疗更能降低BD的复发率,使病情缓解趋于稳定.
作者:宋同贺;鲁盈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评估疏肝健脾法对桥本甲状腺炎干预的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口服优甲乐,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疏肝健脾方.均治疗3月.观察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促甲状腺激素(TS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总胆固醇(TC),同时记录甲状腺肿大程度,评估疗效、复发率.结果:治疗后,2组TSH、TMAb、TGAb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研究组TMAb、TGAb低于对照组(P<0.05).2组TC、LDL-C均下降,且研究组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HDL-C均上升,且研究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月后,研究组甲状腺肿大的痊愈率为47.37% (18/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42%(7/38)(P<0.05).研究组停药半年后亚临床甲减的复发率16.67% (3/18)显著低于对照组71.43% (5/7) (P<0.05).结论:优甲乐联合疏肝健脾方有利于改善肝郁脾虚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外周血血脂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曹飞燕;陈霞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化痰脉通片联合西药治疗H型高血压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痰瘀互结型H型高血压患者,按血同型半胱氨酸(Hcy) <25 μmol/L、Hcy≥25 μmol/L分为2组,每组40例,组内再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试验组均予化痰脉通片加苯磺酸氨氯地平和叶酸治疗,两对照组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加叶酸治疗.观察4组治疗前后Hcy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4组Hcy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2组(Hcy< 25 μmol/L)头重如裹、手足麻木及试验组胸脘痞闷、纳呆恶心、身重困倦、胸痛心悸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头重如裹、胸脘痞闷、纳呆恶心、身重困倦、手足麻木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cy≥25 μ.mol/L)头重如裹、纳呆恶心、身重困倦及试验组胸痛心悸、手足麻木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头重如裹、纳呆恶心、身重困倦及手足麻木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脉通片联合西药治疗痰瘀互结型H型高血压,对降低Hcy水平及改善中医证候均有确切疗效,尤其对头重如裹、纳呆恶心、身重困倦及手足麻木改善效果明显.
作者:何佳;朱忠帅;张莉晶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调神疏肝法针刺结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药物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82例抑郁症肝气郁结证或忧郁伤神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2组均使用SSRI类抗抑郁药治疗,治疗组加用调神疏肝法针刺,2组均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Asberg氏抗抑郁剂副反应量表(SERS)评定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治疗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6周,2组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6周,治疗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的SE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调神疏肝法针刺结合SSRI类药物治疗抑郁症肝气郁结证或忧郁伤神证能够提高临床治愈率,改善抑郁症状,并且减少了药物的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蔡骏逸;丁国安;侯乐;童梓顺;徐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是儿童时期发生的一类神经精神疾病.因患儿体质不同故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及病变倾向性也存在差异.作者探讨了运用体质辨识,调理肝亢风动质、气郁化火质、脾虚肝旺质、阴虚风动质四型患儿的体质偏颇,降低其易感性及病变倾向性,以达到防病及治病的目的.
作者:董玲;杨璐;李维彬;郑珊;何素蓉;曹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康复愈瘫汤加减联合血栓通注射液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后遗症患者96例分为2组各48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取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康复愈瘫汤加减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1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压积(HCT)水平,统计2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的70.83%,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BI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月后血浆黏度、FIB、HCT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1,P>0.05).结论:康复愈瘫汤加减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其血液流变学状况,缓解其神经功能损伤症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作者:孔燕凌 刊期: 2018年第12期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该方由柴胡、黄芩、桂枝、干姜、天花粉、煅牡蛎、炙甘草等7味药物组成,原方是针对少阳枢机不利而兼水饮内结之证,其功用除具有和解少阳之外兼具温化中焦之能.通过对前人经验的学习,逐渐认识到本方所治之症不仅限于外感病,在内伤杂病治疗中同样具有应用的价值,今将临床中应用本方治疗2则便秘案例的经验与各位同道分享.
作者:欧永胜;马金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通过总结《内经》中缪刺法相关理论、取穴、治疗应用,进一步分析了笔者临床中应用缪刺法取穴、治疗疾病的心得体会,指出缪刺法是传统针灸学中的一种奇治法,对痛证的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
作者:李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通过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技术对痰证、血瘀证、痰瘀互结证和非痰瘀证冠脉斑块进行分析,探讨冠脉斑块和中医学痰浊、血瘀等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中医辨证分型为痰证(10例)、血瘀证(10例)、痰瘀互结证(10例)和非痰瘀证(10例)的冠心病的患者共40例,根据不同证型分为4组,应用VH-IVUS影像定量分析不同证型间坏死核心(NC)、钙化部分(DC)、纤维脂质成分(FF)和纤维成分(FI)分布的差异.结果:痰证、血瘀证患者NC水平明显高于痰瘀互结证(P<0.05),痰证、血瘀证和痰瘀互结证患者FF水平明显高于非痰瘀证(P<0.05),痰瘀互结证患者FF水平又明显高于痰证和血瘀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证型间NC、DC、FF、FI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浊或血瘀均可增加冠脉斑块FF的含量,且二者同时作用于机体时增加FF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中一种单因素的效果.
作者:胡丽娜;王侠;娄田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汤治疗脾胃湿热型口腔扁平苔藓(OL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脾胃湿热型OL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观察组给予清热利湿汤治疗.治疗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IgA、Ig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g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Ig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利湿汤治疗脾胃湿热型OLP,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免疫指标.
作者:林昌 刊期: 2018年第12期
抑郁症有着高患病率、高复发性和高致残性.笔者以阳气和抑郁症临床表现为切入角度,认为阳气失运为抑郁症的重要病机,提出治疗应以温运阳气为法,从通阳开郁、补中升阳、温肾扶阳三个方面进行治疗,可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曾亮;范宇鹏 刊期: 2018年第12期
本文探讨张介宾治疗腰痛的用方特色.通过整理明代医家张介宾的著作,根据张介宾编撰的《景岳全书》,针对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相火为元气之贼”的主张,提出了“阳非有余、阴常不足”“真阳真阴均不足”的观点.张介宾认为“腰痛之虚证,十之八九,故凡腰痛者,多由真阴不足,宜培补肾气”.因此,将张介宾治疗腰痛的用方特色归纳为:辨证施治,重视虚实;阴阳互求,固护真阴;重视调治血分;不避寒凉,或以补气.
作者:曹佳城;黄雪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局部走罐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纳入研究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照射窄谱中波紫外线并外用哈西奈德乳膏治疗;走罐组给予局部走罐联合刺血拔罐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局部走罐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均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常规治疗组63.33%,走罐组56.67%,联合治疗组86.67%,3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联合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及走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常规治疗组与走罐组PA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PASI评分较常规治疗组与走罐组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走罐组未见不良反应.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走罐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安全有效,配合常规治疗可提高疗效,值得临床运用.
作者:殷文浩;金梦祝;陈峰;张庆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四逆汤对脓毒血症休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脓毒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抢救,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四逆汤.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及血压变异性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首次治疗3h、6h、9h,SBP及DBP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首次治疗3h,观察组SBP和DBP均高于对照组(P<0.05).首次治疗6h,观察组SBP高于对照组(P<0.05);2组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治疗9h,2组SBP及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天后,观察组白天SBP、DBP标准差,夜间SBP、DBP标准差,白天SBP、DBP变异系数,夜间SBP、DBP变异系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压晨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汤可加快脓毒血症休克患者血压回升,有效改善血压变异性.
作者:汤玲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理筋手法联合活血止痛散外敷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10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理筋手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活血止痛散外敷治疗.2组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踝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气滞血瘀证症状(疼痛、肿胀、瘀斑、口渴、便秘、尿赤)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24% (P< 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踝关节功能评分升高,VAS评分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升高,VAS评分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气滞血瘀证症状(疼痛、肿胀、瘀斑、口渴、便秘、尿赤)评分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气滞血瘀证症状评分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理筋手法联合活血止痛散外敷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可明显改善气滞血瘀证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杨军林;张功林 刊期: 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