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茎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RLS)临床疗效.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伴RLS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及对症处理,观察组给予血府逐瘀汤,对照组给予口服加巴喷丁.治疗8周,治疗前后使用RLS评分量表(IRLS)评价,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碱性磷酸酶、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钾、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升高(P<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白蛋白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治疗后2组间血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钾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2组问治疗后血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RLS评分明显下降(P<0.01),但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血府逐瘀汤能改善患者RLS临床症状,效果等同于加巴喷丁.结论: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能缓解患者症状,疗效与加巴喷丁相当.
作者:刘张红;吴芊葭;黄蔚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火针四花穴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通过检测血清中干扰素-γ (IFN-γ)、白细胞介素-4 (IL-4)的含量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采用TP、GP、DP、AP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给予火针四花穴(膈俞、胆俞)治疗,治疗21天.治疗后,采用RECIST标准进行肿瘤客观指标评定,并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IFN-γ、IL-4的含量.结果:治疗后,有效率(ORR)观察组20.0%,稳定率(OSD)观察组73.3%,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IFN-γ低于治疗前,而IL-4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FN-γ高于治疗前,而IL-4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FN-γ与IL-4呈负相关;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与RECIST评价呈正相关;治疗后,血清IL-4与RECIST评价不相关.结论:火针四花穴可能通过调节血清IFN-γ、IL-4含量调节Th1/Th2平衡逆转Th1向Th2漂移.
作者:裴文娅;赵玮璇;刘琨;曾婧纯;阮经文;林国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通过研究分析近年来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相关文献,从解剖生理学、经络辨证和生物全息理论3个方面归纳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选穴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规范化选穴提供参考.
作者:郭蕾;施舒;赖佳薇;林咸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 (Tanshinone ⅡA,TSA)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a 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时低氧诱导因子-1α (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7日龄的SD大鼠随机分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游离左颈总动脉不结扎,其余组均建立国产期HIBD大鼠模型,低、中、高剂量治疗组TSA用量分别为40 mg/kg、80 mg/kg、160 mg/kg,通过行为学指标观察新生大鼠造模后行为改变,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HIF-1α的表达,HE染色方法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HIF-1α原位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染色,显微镜下进行阳性表达对比.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前后行为无差别,其余各组均出现行为异常,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的行为恢复快,且TSA剂量越高,恢复越好.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HIF-1α基因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HIF-1α基因表达更多,且剂量越高,HIF-1α表达量越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A可能通过上调HIF-1α的表达来保护脑组织,且保护作用和HIF-1α的表达量呈正相关;在一定范围内增加TSA的剂量,可以提高HIF-1α的表达.
作者:陈晨;王利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糖肾康方(TSK)对db/db小鼠血糖、血脂、24 h尿白蛋白及对肾脏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12周龄SPF级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TSK给药组(TSK高、中、低剂量组),连续喂养12周,记录体质量、血脂、血糖及24 h尿白蛋白水平,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增加,血糖升高,24 h尿白蛋白维持在高水平(P<0.05),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与模型组比较,TSK给药组db/db小鼠体质量降低,中、高剂量组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可明显降低血糖、血脂及24 h尿白蛋白水平(P<0.05),改善肾组织病理改变.结论:TSK对db/db小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降低血脂、血糖,改善糖毒性和脂毒性有关,同时可以改善肾小球系膜增殖.
作者:张东鹏;张定华;史晓伟;刘怡;裴文丽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扎里奴思方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素-1 (ET-1)含量,观察扎里奴思方对急性脑梗死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2组均常规予以内科基础治疗,药物组加用扎里奴思方,每天1剂.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用药前及用药12周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彩色超声诊断仪测定IMT;计算反应性充血后FMD;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水平;放免法测定血浆ET-1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NO、FMD水平均明显升高,ET-1、IMT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药物组NO、FMD水平均明显升高,ET-1、IMT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扎里奴思方治疗脑梗死疗效肯定,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作者:刘会贤;周凌;王季春;刘敬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丸加味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1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8例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5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枝茯苓丸加味治疗;疗程均为3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经期症状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检测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促黄体生成素(LH)、孕酮(P)、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含量.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经前乳胀、月经量多、腰酸、小腹痛及血块等经期症状发生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手心热、肛门痛、性急易怒、性交痛、尿频、口干、乏力等临床症状发生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性急易怒、口干、乏力等症状发生率低于较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LH、P、FSH、E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加味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可显著改善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患者经期症状及临床症状,改善血清炎症因子及性激素水平,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王淑敏;张水荣;郭焱 刊期: 2018年第12期
本文探讨张介宾治疗腰痛的用方特色.通过整理明代医家张介宾的著作,根据张介宾编撰的《景岳全书》,针对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相火为元气之贼”的主张,提出了“阳非有余、阴常不足”“真阳真阴均不足”的观点.张介宾认为“腰痛之虚证,十之八九,故凡腰痛者,多由真阴不足,宜培补肾气”.因此,将张介宾治疗腰痛的用方特色归纳为:辨证施治,重视虚实;阴阳互求,固护真阴;重视调治血分;不避寒凉,或以补气.
作者:曹佳城;黄雪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八窍开通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八窍开通针刺法治疗,选穴分2组,隔日交替使用,2组均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8周时比较2组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及症状体征量表评分,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2组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2组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观察组VFSS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P<0.05).治疗4周、8周后,2组症状体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症状体征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3人次晕针及4人次血肿,经简单处理后症状均消失.结论:八窍开通针刺法能显著改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功能,且对于患者的言语、发声等功能也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作者:陈晓军;刘婧;李邦伟;方针;李霞;蒋旭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传统中医治疗慢性肝病的用药特色.方法:收集中医古籍丛书《中华医典》中治疗慢性肝病的方剂j,运用Excel软件建立慢性肝病处方的数据库,采用SPSS17.0和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药物的出现频次以补益药为多,其次为活血祛瘀药、理气药、清热药.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是三棱和莪术、木香和槟榔、甘草和川芎为常配伍药.聚类分析表明莪术和三棱关联度高.结论:基于《中华医典》为数据库的数据分析,提示中药治疗慢性肝病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鲁佩佩;黄志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康复愈瘫汤加减联合血栓通注射液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后遗症患者96例分为2组各48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取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康复愈瘫汤加减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1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压积(HCT)水平,统计2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的70.83%,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BI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月后血浆黏度、FIB、HCT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1,P>0.05).结论:康复愈瘫汤加减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其血液流变学状况,缓解其神经功能损伤症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作者:孔燕凌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肝癌癌痛气滞血瘀证的疗效.方法:将原发性肝癌患者10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2组各51例.2组根据《癌症三阶梯镇痛指导原则》推荐的“三阶梯止痛疗法”,并结合病情初始给予吗啡缓释片.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2组连续观察4周.比较2组疼痛程度数字分级法(NRS)评分、气滞血瘀证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记录2组疗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疼痛总缓解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8.43% (P<0.05).治疗后,2组NRS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NRS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气滞血瘀证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气滞血瘀证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3.9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6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和护理基础上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肝癌癌痛,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癌痛和中医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俞文方;沈华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能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整体系统,病机学说侧重从动态功能和整体结构研究疾病的生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不同危度分层间具有极大差异,易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一般认为,MDS疾病初期或低危型MDS以“正虚”证型为主间或夹有“瘀毒”症状;MDS疾病后期或高危型MDS以“瘀毒”证型为主,同时表现出正气受损甚或衰极现象.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中医证型的物质基础逐渐被揭示与阐明,不同危度MDS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和自噬水平的差异性表达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低危MDS凋亡过度和(或)自噬减少均符合正虚型患者的中医证候表现及病机特点,而低危向高危转化的过程中凋亡减少及自噬进一步受抑制则与瘀毒型患者证候表现及病机特点相符.
作者:许鸣;许勇钢;胡晓梅;陆嘉惠 刊期: 2018年第12期
便秘是晚期癌痛病人服用阿片类药物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90%~100%,不仅出现在用药早期,而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便量减少、排便不尽感及里急后重,甚至引起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情绪异常、焦虑、抑郁等,严重干扰患者生活,增加癌痛患者额外痛苦.中医药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Opioid-induced constipation,OIC)方法多样,疗效肯定,优势显著,近年来涌现了较多的临床报道和研究.现就OIC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作简要综述.
作者:张健烽;刘云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在分娩镇痛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进行分娩的120例产妇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接受分娩镇痛及分娩镇痛方式分为TEAS组、锥管内麻醉组与空白组,每组40例.TEAS组在产妇子宫收缩活跃后于相应穴位进行电刺激直至胎儿分娩,锥管内麻醉组使用盐酸瑞芬太尼0.2~0.5 g/kg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连续泵入直至第二产程结束,空白组不给予任何镇痛处理.对3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情况、不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进行统计与对比.结果:与产前比较,TEAS组、锥管内麻醉组镇痛后及产时VAS评分与TEAS组宫缩活跃期末VAS评分均降低(P<0.05),锥管内麻醉组宫缩活跃期末VAS评分与产前相当(P>0.05).3组镇痛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宫缩活跃期末和产时,TEAS组及锥管内麻醉组VAS评分均低于空白组(P<0.05);TEAS组VAS评分低于锥管内麻醉组(P<0.05).TEAS组与锥管内麻醉组产妇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均短于空白组(P<0.05).TEAS组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与锥管内麻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TEAS组自然分娩率较高,剖宫产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锥管内麻醉组比较,TEAS组自然分娩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钳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及锥管内麻醉组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分娩过程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AS可优化分娩阵痛效果,促进自然分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孔莉敏;郑皇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苦参素联合扁桃苷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正常组5只、模型组5只、苦参素组10只、扁桃苷组10只、联合用药组10只.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天狼星红染色确定肝纤维化程度和纤维染色面积;通过试剂盒检测羟脯氨酸浓度,评价纤维沉积情况;检测血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明显减轻,血ALT与AST水平上升,肝纤维化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苦参素组、扁桃苷组和联合用药组小鼠平均体质量均有所升高,但仅联合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苦参素组、扁桃苷组和联合用药组小鼠肝组织肝纤维化Ishak评分、天狼星红胶原染色面积、羟脯氨酸占比及血ALT、AST水平均明显下降,以联合用药组效果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苦参素与扁桃苷联合应用具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苦参素或扁桃苷.
作者:闫冰川;江鹏;江伟炽;洪健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子法配合眼罩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35例,实验组采用子午流注纳子法逢时开穴联合中药安神护目眼罩治疗;对照1组取穴与实验组完全相同,但针刺时间为实验组针刺之前或后1~4天“闭穴”之时;对照2组每日午时给予中药安神护目眼罩治疗;对照3组采用对照1组加对照2组的方法.治疗时间30天,观察各组的心电图疗效、室性早搏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实验组心电图总有效率91.43%,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分别为68.57%、65.71%、71.43%,实验组疗效优于其他对照组(P<0.05).实验组室性早搏总有效率88.57%,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分别为65.71%、62.86%、68.57%,实验组疗效优于其他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心悸、胸闷、胸痛、气短症状评分及总分均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各项症状评分及总分与各对照组分别比较,均低于其他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PSQI均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PSQI与各对照组分别比较,均低于其他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痛室性早搏失眠患者运用子午流注纳子法逢时开穴并配合中药安神护目眼罩,可以达到缓解心悸、促进睡眠的作用,简、便、廉、验.
作者:杨颖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伴消化道出血后行中药灌肠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7年8月间接受TIPS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0例的资料,其中20例患者TIPS术后常规抑酸、抗凝、抗感染及预防性抗肝昏迷治疗,设为对照组;2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高位保留灌肠,设为观察组;2组疗程均为7天;收集术前及术后1天、3天、7天的血氨(NH3)水平,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静脉(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随访4~156周,记录再出血、肝性脑病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2组门静脉压力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天、3天、7天的血清TBil、Alb、ALT、AST、NH3值变化不大(P>0.05).术后1天、3天,观察组血清Alb明显升高,与本组术前及对照组同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7天,观察组NH3明显降低,与本组术前及对照组同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IPS术后1天、3天、7天各时点门、脾静脉血管内径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门、脾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组间同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3~12月,观察组随访期间没再发生肝性脑病,对照组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30.00%、40.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月内均无发生再出血.术后3~12月:治疗组无再出血的病例,对照组再出血率为3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PS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后,采用中药灌肠能有效降低血氨水平,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有效预防中远期再出血,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田广俊;池晓玲;常钢;孟凡喆;曹敏玲;黎英贤;徐浩祥;梁宏才;赵朋涛;吴晓菊;萧焕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患者出生时“中运”“司天”及“在泉”分布规律的分析,探讨乳腺癌发病与患者运气禀赋的相关性,为运用中医“五运六气”理论防治乳腺癌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年11月-2015年8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科45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按照“干支纪年”的方式,分别对患者出生时“中运”“司天”及“在泉”分布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总结乳腺癌患者“五运六气”禀赋影响乳腺癌发病的规律.结果:①乳腺癌患者出生时“中运(天干)”分布与乳腺癌发生相关,乳腺癌患者更多出生在“癸年”“壬年”“丙年”.②乳腺癌患者出生“中运(天干)-司天-在泉”运气模式分布与乳腺癌发生相关,出生时运气模式为丙-少阴君火-阳明燥金、壬-少阴君火-阳明燥金、戊-少阳相火-厥阴风木及庚-太阳寒水-太阴湿土四种模式的乳腺癌患者明显多于其它模式.结论:乳腺癌患者“五运六气”禀赋与乳腺癌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运气学说可以作为乳腺癌预测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李丹;黄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肺胀2号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肾气阴两虚型患者证素变化的情况.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OPD稳定期肺肾气阴两虚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肺胀2号方,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安慰剂治疗,疗程3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病位证素和病性证素的变化.结果:2组实际完成均为33例.治疗组治疗后病位肺、肾,病性气虚、阴虚、阳虚和痰证素积分均明显下降,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2组治疗后病位、病性证素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病住证素肾2组病理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气虚、阴虚、痰病性证素病理分级情况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肺胀2号方可以降低COPD稳定期肺肾气阴两虚型患者病位、病性证素积分,一定程度改善其中医病理损害.
作者:柯庚申;黄锦榕;杨朝阳;洪敏俐 刊期: 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