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穴位电刺激分娩镇痛临床观察

孔莉敏;郑皇芳

关键词:分娩镇痛, 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 锥管内麻醉, 产程, 分娩方式, 出血量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在分娩镇痛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进行分娩的120例产妇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接受分娩镇痛及分娩镇痛方式分为TEAS组、锥管内麻醉组与空白组,每组40例.TEAS组在产妇子宫收缩活跃后于相应穴位进行电刺激直至胎儿分娩,锥管内麻醉组使用盐酸瑞芬太尼0.2~0.5 g/kg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连续泵入直至第二产程结束,空白组不给予任何镇痛处理.对3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情况、不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进行统计与对比.结果:与产前比较,TEAS组、锥管内麻醉组镇痛后及产时VAS评分与TEAS组宫缩活跃期末VAS评分均降低(P<0.05),锥管内麻醉组宫缩活跃期末VAS评分与产前相当(P>0.05).3组镇痛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宫缩活跃期末和产时,TEAS组及锥管内麻醉组VAS评分均低于空白组(P<0.05);TEAS组VAS评分低于锥管内麻醉组(P<0.05).TEAS组与锥管内麻醉组产妇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均短于空白组(P<0.05).TEAS组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与锥管内麻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TEAS组自然分娩率较高,剖宫产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锥管内麻醉组比较,TEAS组自然分娩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钳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及锥管内麻醉组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分娩过程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AS可优化分娩阵痛效果,促进自然分娩,值得临床推广.
新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五味消毒饮加味联合奥美拉唑对活动期胃溃疡黏膜愈合质量及复发的影响

    目的:观察五味消毒饮加味联合奥美拉唑对活动期胃溃疡黏膜愈合质量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将72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活动期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在治疗第1~2周给予根除Hp感染四联疗法治疗,第3~4周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疗效.观察2组Hp根除率、溃疡组织学愈合情况、Hp再感染率及溃疡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组内镜下胃溃疡愈合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Hp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检查显示,对照组在炎性细胞浸润、炎症活动性、黏膜厚度及腺体形态方面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随访6月,治疗组Hp再感染率及溃疡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味消毒饮加味联合奥美拉唑对活动性胃溃疡黏膜愈合质量及复发优于单用奥美拉唑.

    作者:马旭;俞坤强;刘佳慧;谢洋均;王立明;徐芳;王昌雄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尿通卡克乃其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女性下尿路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尿通卡克乃其片联合左氧氟沙星对女性下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选取的96例急性下尿路感染的女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8例.西药组接受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联合组在西药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服尿通卡克乃其片治疗,疗程为1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消除时间、尿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药物不良反应及随访半年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联合组93.75%,西药组81.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症状尿频、尿急,尿痛,肉眼血尿消失时间短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治疗后,2组尿中白细胞计数和红细胞计数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联合组尿中白细胞及红细胞计数分别与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联合组的复发率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通卡克乃其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女性下尿路感染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何伟;王光策;王锁刚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证候规律研究

    目的: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揭示IPF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为建立IPF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检索CBM、CNKI、TCM、VIP数据库中有关IPF中医证候的全部文献并进行筛选,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收集的401篇文献中≥8%的常见症状有60个,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频数统计的常见证候有5种,并得出常见证候的主次症分布特征.结论:以文献研究为基础的IPF的中医常见证候有5种:痰瘀阻肺证、肺肾气虚证、肺气阴两虚证、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证候及其主次症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仍需结合临床调查研究及专家经验为证候诊断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

    作者:张南星;王至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经皮穴位电刺激分娩镇痛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在分娩镇痛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进行分娩的120例产妇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接受分娩镇痛及分娩镇痛方式分为TEAS组、锥管内麻醉组与空白组,每组40例.TEAS组在产妇子宫收缩活跃后于相应穴位进行电刺激直至胎儿分娩,锥管内麻醉组使用盐酸瑞芬太尼0.2~0.5 g/kg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连续泵入直至第二产程结束,空白组不给予任何镇痛处理.对3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情况、不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进行统计与对比.结果:与产前比较,TEAS组、锥管内麻醉组镇痛后及产时VAS评分与TEAS组宫缩活跃期末VAS评分均降低(P<0.05),锥管内麻醉组宫缩活跃期末VAS评分与产前相当(P>0.05).3组镇痛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宫缩活跃期末和产时,TEAS组及锥管内麻醉组VAS评分均低于空白组(P<0.05);TEAS组VAS评分低于锥管内麻醉组(P<0.05).TEAS组与锥管内麻醉组产妇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均短于空白组(P<0.05).TEAS组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与锥管内麻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TEAS组自然分娩率较高,剖宫产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锥管内麻醉组比较,TEAS组自然分娩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钳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及锥管内麻醉组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分娩过程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AS可优化分娩阵痛效果,促进自然分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孔莉敏;郑皇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针灸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方配合针灸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患者2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37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兰索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胶囊),观察组采用针灸加用益气活血解毒方治疗.统计分析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胃痛、胃胀、嗳气、少食)变化,治疗前后胃蛋白酶原Ⅰ (PGⅠ)、胃蛋白酶原Ⅱ (PGⅡ)、PGⅠ/PGⅡ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54%、87.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胃痛、胃胀、嗳气、少食各项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胃痛、胃胀、嗳气、少食各项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胃病、胃胀、嗳气、少食各项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PGⅠ、PGⅡ、PGⅠ/PG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GⅠ、PGⅡ、PGⅠ/PGⅡ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PGⅠ、PGⅡ、PGⅠ/P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针灸可以改善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有效提高胃蛋白酶原水平.

    作者:鄢雪辉;郭婷婷;邓志燕;王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清热利湿汤治疗脾胃湿热型口腔扁平苔藓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汤治疗脾胃湿热型口腔扁平苔藓(OL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脾胃湿热型OL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观察组给予清热利湿汤治疗.治疗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IgA、Ig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g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Ig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利湿汤治疗脾胃湿热型OLP,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免疫指标.

    作者:林昌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笔者回顾了近几年有关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文献,从病名溯源、病因病机和中医药治疗3方面入手,探讨了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独特优势.

    作者:傅晓璇;甄宏德;张爱琴;孟旭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升血小板胶囊治疗消化道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升血小板胶囊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恢复的疗效.方法:将进行化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化疗后给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升血小板胶囊治疗;3周后观察2组血小板恢复情况及2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抑制程度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患者占有率分别为44.12%、23.53%、14.71%、8.82%、8.82%,对照组分别为14.71%,11.76%、32.35%、23.53%、17.65%;观察组血小板抑制程度0、Ⅰ级患者多于对照组(P<0.05),Ⅱ、Ⅲ、Ⅳ级患者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值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因药物毒副作用而停止治疗的患者,2组间治疗前后ALT、AST、ALP、Tb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血小板胶囊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恢复具有较好疗效,且无明显肝毒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勇洪;侯凯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阳掌拍打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肩周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阳掌拍打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阳掌拍打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掌拍打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肩周炎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宝;谢枫枫;陈凯霓;张立志;许能贵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扎里奴思方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扎里奴思方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素-1 (ET-1)含量,观察扎里奴思方对急性脑梗死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2组均常规予以内科基础治疗,药物组加用扎里奴思方,每天1剂.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用药前及用药12周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彩色超声诊断仪测定IMT;计算反应性充血后FMD;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水平;放免法测定血浆ET-1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NO、FMD水平均明显升高,ET-1、IMT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药物组NO、FMD水平均明显升高,ET-1、IMT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扎里奴思方治疗脑梗死疗效肯定,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作者:刘会贤;周凌;王季春;刘敬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槐杞黄颗粒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辅助性T细胞17 (Th17)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CV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孟鲁司特治疗,研究组50例采用槐杞黄颗粒联合孟鲁司特治疗,疗程均为1月,观察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VFEV1)、V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VFV1/FVC)、血清Th17、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HighTreg)水平的差异,以及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6.0%,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咳嗽痰响消失时间、干湿性哆音消失时间、体温复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VFEV1、VFV1/FVC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VFEV1、VFV/FVC值升高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Th17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CD4+CD+25HighTreg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为2.0%,对照组为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月,复发率研究组为6.0%,对照组为2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CVA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儿肺功能和免疫功能,且复发率低.

    作者:胡爱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扶脾理肝法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浅析

    肥胖2型糖尿病(T2DM)正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流行性疾病,其多由先天禀赋、情志、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导致脾失运化、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水谷肥甘之物转变为痰湿脂质积聚体内所成.其中脾肝功能失调在本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脾虚湿滞是肥胖T2DM存在的体质基础,气机不畅是其重要发病条件.临床辨治肥胖T2DM从脾虚及气机不畅入手,运用扶脾理肝法治疗肥胖T2DM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作者:唐咸玉;孙璐;曾慧妍;何柳;何嘉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子午流注纳子法配合眼罩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失眠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子法配合眼罩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35例,实验组采用子午流注纳子法逢时开穴联合中药安神护目眼罩治疗;对照1组取穴与实验组完全相同,但针刺时间为实验组针刺之前或后1~4天“闭穴”之时;对照2组每日午时给予中药安神护目眼罩治疗;对照3组采用对照1组加对照2组的方法.治疗时间30天,观察各组的心电图疗效、室性早搏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实验组心电图总有效率91.43%,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分别为68.57%、65.71%、71.43%,实验组疗效优于其他对照组(P<0.05).实验组室性早搏总有效率88.57%,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分别为65.71%、62.86%、68.57%,实验组疗效优于其他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心悸、胸闷、胸痛、气短症状评分及总分均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各项症状评分及总分与各对照组分别比较,均低于其他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PSQI均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PSQI与各对照组分别比较,均低于其他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痛室性早搏失眠患者运用子午流注纳子法逢时开穴并配合中药安神护目眼罩,可以达到缓解心悸、促进睡眠的作用,简、便、廉、验.

    作者:杨颖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大坤丹联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大坤丹联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薄型子宫内膜(EM)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薄型EM不孕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1例未按治疗方案执行剔除.2组均予戊酸雌二醇片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大坤丹,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EM厚度、EM螺旋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与阻力指数(RI)的变化,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妊娠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EM厚度均有所增大(P<0.05),观察组EM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EM螺旋动脉PSV增高,RI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EM螺旋动脉PSV、RI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率33.3%,对照组妊娠率1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坤丹联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薄型EM不孕症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EM形态及局部血流状况,提高妊娠率.

    作者:王宝成;王丽旻;白长川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血府逐瘀汤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RLS)临床疗效.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伴RLS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及对症处理,观察组给予血府逐瘀汤,对照组给予口服加巴喷丁.治疗8周,治疗前后使用RLS评分量表(IRLS)评价,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碱性磷酸酶、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钾、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升高(P<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白蛋白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治疗后2组间血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钾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2组问治疗后血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RLS评分明显下降(P<0.01),但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血府逐瘀汤能改善患者RLS临床症状,效果等同于加巴喷丁.结论: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能缓解患者症状,疗效与加巴喷丁相当.

    作者:刘张红;吴芊葭;黄蔚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肺胀2号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阴两虚型患者中医证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肺胀2号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肾气阴两虚型患者证素变化的情况.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OPD稳定期肺肾气阴两虚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肺胀2号方,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安慰剂治疗,疗程3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病位证素和病性证素的变化.结果:2组实际完成均为33例.治疗组治疗后病位肺、肾,病性气虚、阴虚、阳虚和痰证素积分均明显下降,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2组治疗后病位、病性证素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病住证素肾2组病理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气虚、阴虚、痰病性证素病理分级情况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肺胀2号方可以降低COPD稳定期肺肾气阴两虚型患者病位、病性证素积分,一定程度改善其中医病理损害.

    作者:柯庚申;黄锦榕;杨朝阳;洪敏俐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四逆汤对脓毒血症休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四逆汤对脓毒血症休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脓毒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抢救,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四逆汤.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及血压变异性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首次治疗3h、6h、9h,SBP及DBP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首次治疗3h,观察组SBP和DBP均高于对照组(P<0.05).首次治疗6h,观察组SBP高于对照组(P<0.05);2组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治疗9h,2组SBP及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天后,观察组白天SBP、DBP标准差,夜间SBP、DBP标准差,白天SBP、DBP变异系数,夜间SBP、DBP变异系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压晨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汤可加快脓毒血症休克患者血压回升,有效改善血压变异性.

    作者:汤玲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药熏蒸配合推拿手法对老年股骨上端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和骨愈合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推拿手法对老年股骨上端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和骨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股骨上端骨折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运动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和推拿手法.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测量患肢局部骨质的CT值和骨隧道增宽值.结果:术后6月,2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后3月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及6月,治疗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arris各项细则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隧道增宽值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月及术后6月的股骨骨折断端骨质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月的股骨骨折断端骨质CT值均大于同组术后3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有利于老年股骨上端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且不会影响骨愈合.

    作者:闵重函;周瑛;陈平泉;严世贵;王胜;陈卫衡;荆琳;张洪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苦参素联合扁桃苷治疗小鼠肝纤维化的相关研究

    目的:研究苦参素联合扁桃苷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正常组5只、模型组5只、苦参素组10只、扁桃苷组10只、联合用药组10只.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天狼星红染色确定肝纤维化程度和纤维染色面积;通过试剂盒检测羟脯氨酸浓度,评价纤维沉积情况;检测血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明显减轻,血ALT与AST水平上升,肝纤维化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苦参素组、扁桃苷组和联合用药组小鼠平均体质量均有所升高,但仅联合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苦参素组、扁桃苷组和联合用药组小鼠肝组织肝纤维化Ishak评分、天狼星红胶原染色面积、羟脯氨酸占比及血ALT、AST水平均明显下降,以联合用药组效果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苦参素与扁桃苷联合应用具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苦参素或扁桃苷.

    作者:闫冰川;江鹏;江伟炽;洪健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白塞病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本研究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经方、验方、内外兼治、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多方面对白塞病(Behcet disease,BD)进行阐述.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对BD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该病目前尚不能根治,中医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相对于单纯西药对于BD的治疗,中医药治疗更能降低BD的复发率,使病情缓解趋于稳定.

    作者:宋同贺;鲁盈 刊期: 2018年第12期

新中医杂志

新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