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玲玲
目的:观察大坤丹联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薄型子宫内膜(EM)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薄型EM不孕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1例未按治疗方案执行剔除.2组均予戊酸雌二醇片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大坤丹,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EM厚度、EM螺旋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与阻力指数(RI)的变化,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妊娠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EM厚度均有所增大(P<0.05),观察组EM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EM螺旋动脉PSV增高,RI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EM螺旋动脉PSV、RI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率33.3%,对照组妊娠率1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坤丹联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薄型EM不孕症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EM形态及局部血流状况,提高妊娠率.
作者:王宝成;王丽旻;白长川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金水六君煎合生脉散加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金水六君煎合生脉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治疗6月后,评价2组中医症状积分、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及急性加重次数.结果:2组治疗3月后、治疗6月后中医症状积分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月后、治疗6月后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后,2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J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3月后、治疗6月后CAT评分分别与本组治疗前评分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3月间、治疗3~6月间,急性加重次数均较治疗前3月间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3~6月间,急性加重次数少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水六君煎合生脉散加减治疗可以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中医症状和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次数.
作者:官凯悦;晏露宁;程岭;俞正秋;蔡宛如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 (Tanshinone ⅡA,TSA)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a 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时低氧诱导因子-1α (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7日龄的SD大鼠随机分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游离左颈总动脉不结扎,其余组均建立国产期HIBD大鼠模型,低、中、高剂量治疗组TSA用量分别为40 mg/kg、80 mg/kg、160 mg/kg,通过行为学指标观察新生大鼠造模后行为改变,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HIF-1α的表达,HE染色方法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HIF-1α原位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染色,显微镜下进行阳性表达对比.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前后行为无差别,其余各组均出现行为异常,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的行为恢复快,且TSA剂量越高,恢复越好.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HIF-1α基因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HIF-1α基因表达更多,且剂量越高,HIF-1α表达量越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A可能通过上调HIF-1α的表达来保护脑组织,且保护作用和HIF-1α的表达量呈正相关;在一定范围内增加TSA的剂量,可以提高HIF-1α的表达.
作者:陈晨;王利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海桐皮汤加减熏洗结合手术钢板固定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肝肾亏虚证的疗效.方法:将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12例.对照组采取手术钢板固定.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拆除石膏后采取海桐皮汤加减熏洗,连续熏洗4周.比较2组Mayo功能评分、肝肾亏虚证症状(腰膝酸痛、肢体萎软、神疲乏力)评分.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3% (P< 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疼痛、屈伸运动幅度、日常生活功能、关节稳定性)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肝肾亏虚证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海桐皮汤加减熏洗结合手术钢板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降低肝肾亏虚证症状评分,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章明刚 刊期: 2018年第12期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该方由柴胡、黄芩、桂枝、干姜、天花粉、煅牡蛎、炙甘草等7味药物组成,原方是针对少阳枢机不利而兼水饮内结之证,其功用除具有和解少阳之外兼具温化中焦之能.通过对前人经验的学习,逐渐认识到本方所治之症不仅限于外感病,在内伤杂病治疗中同样具有应用的价值,今将临床中应用本方治疗2则便秘案例的经验与各位同道分享.
作者:欧永胜;马金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八窍开通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八窍开通针刺法治疗,选穴分2组,隔日交替使用,2组均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8周时比较2组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及症状体征量表评分,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2组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2组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观察组VFSS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P<0.05).治疗4周、8周后,2组症状体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症状体征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3人次晕针及4人次血肿,经简单处理后症状均消失.结论:八窍开通针刺法能显著改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功能,且对于患者的言语、发声等功能也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作者:陈晓军;刘婧;李邦伟;方针;李霞;蒋旭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揭示IPF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为建立IPF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检索CBM、CNKI、TCM、VIP数据库中有关IPF中医证候的全部文献并进行筛选,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收集的401篇文献中≥8%的常见症状有60个,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频数统计的常见证候有5种,并得出常见证候的主次症分布特征.结论:以文献研究为基础的IPF的中医常见证候有5种:痰瘀阻肺证、肺肾气虚证、肺气阴两虚证、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证候及其主次症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仍需结合临床调查研究及专家经验为证候诊断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
作者:张南星;王至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五苓散加减对梅尼埃病(痰浊中阻型)眩晕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26例梅尼埃病(痰浊中阻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治疗组予以中药五苓散加减治疗,对照组以银杏达莫注射液及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2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应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模拟视觉评分(VAS)对临床症状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2组躯体性、情感性、功能性、眩晕、耳鸣、耳闷胀、听力下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躯体性、情感性、功能性、眩晕、耳鸣、耳闷胀、听力下降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躯体性、情感性、功能性、眩晕、耳鸣、耳闷胀、听力下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苓散加减方治疗梅尼埃病(痰浊中阻型)的眩晕症状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林书阳;吴志敏;胡万华;朱文宗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止痛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慢性盆腔炎(CPI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CPID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益气活血止痛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35%,对照组总有效率74.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D4+、CD4+/CD8+值均较治疗前上升,CD8+值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4+、CD4+/CD8+值比对照组上升更显著,CD8+值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浆黏度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项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止痛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CPID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作者:施颖意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火针四花穴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通过检测血清中干扰素-γ (IFN-γ)、白细胞介素-4 (IL-4)的含量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采用TP、GP、DP、AP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给予火针四花穴(膈俞、胆俞)治疗,治疗21天.治疗后,采用RECIST标准进行肿瘤客观指标评定,并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IFN-γ、IL-4的含量.结果:治疗后,有效率(ORR)观察组20.0%,稳定率(OSD)观察组73.3%,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IFN-γ低于治疗前,而IL-4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FN-γ高于治疗前,而IL-4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FN-γ与IL-4呈负相关;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与RECIST评价呈正相关;治疗后,血清IL-4与RECIST评价不相关.结论:火针四花穴可能通过调节血清IFN-γ、IL-4含量调节Th1/Th2平衡逆转Th1向Th2漂移.
作者:裴文娅;赵玮璇;刘琨;曾婧纯;阮经文;林国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苦参素联合扁桃苷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正常组5只、模型组5只、苦参素组10只、扁桃苷组10只、联合用药组10只.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天狼星红染色确定肝纤维化程度和纤维染色面积;通过试剂盒检测羟脯氨酸浓度,评价纤维沉积情况;检测血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明显减轻,血ALT与AST水平上升,肝纤维化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苦参素组、扁桃苷组和联合用药组小鼠平均体质量均有所升高,但仅联合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苦参素组、扁桃苷组和联合用药组小鼠肝组织肝纤维化Ishak评分、天狼星红胶原染色面积、羟脯氨酸占比及血ALT、AST水平均明显下降,以联合用药组效果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苦参素与扁桃苷联合应用具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苦参素或扁桃苷.
作者:闫冰川;江鹏;江伟炽;洪健 刊期: 2018年第12期
抑郁症有着高患病率、高复发性和高致残性.笔者以阳气和抑郁症临床表现为切入角度,认为阳气失运为抑郁症的重要病机,提出治疗应以温运阳气为法,从通阳开郁、补中升阳、温肾扶阳三个方面进行治疗,可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曾亮;范宇鹏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尿通卡克乃其片联合左氧氟沙星对女性下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选取的96例急性下尿路感染的女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8例.西药组接受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联合组在西药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服尿通卡克乃其片治疗,疗程为1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消除时间、尿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药物不良反应及随访半年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联合组93.75%,西药组81.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症状尿频、尿急,尿痛,肉眼血尿消失时间短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治疗后,2组尿中白细胞计数和红细胞计数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联合组尿中白细胞及红细胞计数分别与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联合组的复发率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通卡克乃其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女性下尿路感染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何伟;王光策;王锁刚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阳掌拍打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阳掌拍打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掌拍打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肩周炎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宝;谢枫枫;陈凯霓;张立志;许能贵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扎里奴思方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素-1 (ET-1)含量,观察扎里奴思方对急性脑梗死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2组均常规予以内科基础治疗,药物组加用扎里奴思方,每天1剂.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用药前及用药12周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彩色超声诊断仪测定IMT;计算反应性充血后FMD;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水平;放免法测定血浆ET-1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NO、FMD水平均明显升高,ET-1、IMT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药物组NO、FMD水平均明显升高,ET-1、IMT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扎里奴思方治疗脑梗死疗效肯定,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作者:刘会贤;周凌;王季春;刘敬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不同组方的艾康片在实验动物肾炎模型中的疗效,以获得更优药物组方.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莫西林组、原方大剂量组、原方小剂量组、缺苦参大剂量组、缺苦参小剂量组,每组10只;膀胱内注射大肠杆菌(E.coli)制备细菌性肾炎模型,治疗后培养膀胱穿刺液;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片组、原方大剂量组、原方小剂量组、缺苦参大剂量组、缺苦参小剂量组,每组6只,注射牛血清白蛋白制备急性血清病肾炎模型,检测循环系统免疫复合物(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es,CIC)、血肌酐(Creatinine,Cr)和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结果:在感染性细菌性肾炎模型中,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膀胱穿刺液全部有细菌生长,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阿莫西林组、原方小剂量组、缺苦参小剂量组大肠杆菌培养阳性的大鼠比例均明显下降(P<0.05).在急性血清病肾炎模型中,与模型组比较,所有给药组的血清CIC含量均明显降低(P< 0.05,P<0.01).结论:艾康片2种组方的较小剂量对于E.coli感染性大鼠模型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在急性血清病肾炎模型中2种组方在降低CIC方面都显示出了有效性.综合2种疾病模型来看,原方药效更优.
作者:徐玉辉;高英杰;时宇静;孙静;毛鑫;王彦礼;曲天歌;崔晓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通过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技术对痰证、血瘀证、痰瘀互结证和非痰瘀证冠脉斑块进行分析,探讨冠脉斑块和中医学痰浊、血瘀等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中医辨证分型为痰证(10例)、血瘀证(10例)、痰瘀互结证(10例)和非痰瘀证(10例)的冠心病的患者共40例,根据不同证型分为4组,应用VH-IVUS影像定量分析不同证型间坏死核心(NC)、钙化部分(DC)、纤维脂质成分(FF)和纤维成分(FI)分布的差异.结果:痰证、血瘀证患者NC水平明显高于痰瘀互结证(P<0.05),痰证、血瘀证和痰瘀互结证患者FF水平明显高于非痰瘀证(P<0.05),痰瘀互结证患者FF水平又明显高于痰证和血瘀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证型间NC、DC、FF、FI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浊或血瘀均可增加冠脉斑块FF的含量,且二者同时作用于机体时增加FF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中一种单因素的效果.
作者:胡丽娜;王侠;娄田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肝癌癌痛气滞血瘀证的疗效.方法:将原发性肝癌患者10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2组各51例.2组根据《癌症三阶梯镇痛指导原则》推荐的“三阶梯止痛疗法”,并结合病情初始给予吗啡缓释片.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2组连续观察4周.比较2组疼痛程度数字分级法(NRS)评分、气滞血瘀证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记录2组疗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疼痛总缓解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8.43% (P<0.05).治疗后,2组NRS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NRS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气滞血瘀证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气滞血瘀证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3.9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6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和护理基础上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肝癌癌痛,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癌痛和中医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俞文方;沈华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在分娩镇痛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进行分娩的120例产妇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接受分娩镇痛及分娩镇痛方式分为TEAS组、锥管内麻醉组与空白组,每组40例.TEAS组在产妇子宫收缩活跃后于相应穴位进行电刺激直至胎儿分娩,锥管内麻醉组使用盐酸瑞芬太尼0.2~0.5 g/kg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连续泵入直至第二产程结束,空白组不给予任何镇痛处理.对3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情况、不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进行统计与对比.结果:与产前比较,TEAS组、锥管内麻醉组镇痛后及产时VAS评分与TEAS组宫缩活跃期末VAS评分均降低(P<0.05),锥管内麻醉组宫缩活跃期末VAS评分与产前相当(P>0.05).3组镇痛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宫缩活跃期末和产时,TEAS组及锥管内麻醉组VAS评分均低于空白组(P<0.05);TEAS组VAS评分低于锥管内麻醉组(P<0.05).TEAS组与锥管内麻醉组产妇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均短于空白组(P<0.05).TEAS组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与锥管内麻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TEAS组自然分娩率较高,剖宫产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锥管内麻醉组比较,TEAS组自然分娩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钳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及锥管内麻醉组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分娩过程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AS可优化分娩阵痛效果,促进自然分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孔莉敏;郑皇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全国不同产地野生桑黄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70%乙醇回流提取各产地的野生桑黄总黄酮,利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总黄酮进行纯化,所得总黄酮供试品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以芦丁为对照品,波长为507 nm.结果:吉林长白山、山东夏津、西藏昌都、云南临沧、安徽金寨、四川甘孜6个产地的野生桑黄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62.22、55.84、60.08、37.64、48.63和39.90 mg/g.结论:所建立的方法能准确快速地对样品中的总黄酮进行测定;产地不同,野生桑黄的总黄酮含量存在差异.
作者:胡碧辉 刊期: 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