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咸玉;孙璐;曾慧妍;何柳;何嘉莉
目的:探究康复愈瘫汤加减联合血栓通注射液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后遗症患者96例分为2组各48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取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康复愈瘫汤加减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1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压积(HCT)水平,统计2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的70.83%,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BI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月后血浆黏度、FIB、HCT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1,P>0.05).结论:康复愈瘫汤加减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其血液流变学状况,缓解其神经功能损伤症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作者:孔燕凌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孕妇软组织损伤应用黄芩与马铃薯泥外敷治疗的效果.方法:将软组织损伤孕妇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黄芩与马铃薯泥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损伤部位疼痛、触痛、肿胀消退情况,记录临床疗效,比较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疼痛、触痛、肿胀得分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触痛、肿胀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0.0%,2组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257,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芩与马铃薯泥外敷在孕妇软组织损伤临床疗效明显,操作简便易行,副作用小.
作者:邵巧云;李亮;王文凤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伴消化道出血后行中药灌肠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7年8月间接受TIPS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0例的资料,其中20例患者TIPS术后常规抑酸、抗凝、抗感染及预防性抗肝昏迷治疗,设为对照组;2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高位保留灌肠,设为观察组;2组疗程均为7天;收集术前及术后1天、3天、7天的血氨(NH3)水平,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静脉(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随访4~156周,记录再出血、肝性脑病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2组门静脉压力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天、3天、7天的血清TBil、Alb、ALT、AST、NH3值变化不大(P>0.05).术后1天、3天,观察组血清Alb明显升高,与本组术前及对照组同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7天,观察组NH3明显降低,与本组术前及对照组同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IPS术后1天、3天、7天各时点门、脾静脉血管内径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门、脾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组间同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3~12月,观察组随访期间没再发生肝性脑病,对照组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30.00%、40.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月内均无发生再出血.术后3~12月:治疗组无再出血的病例,对照组再出血率为3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PS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后,采用中药灌肠能有效降低血氨水平,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有效预防中远期再出血,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田广俊;池晓玲;常钢;孟凡喆;曹敏玲;黎英贤;徐浩祥;梁宏才;赵朋涛;吴晓菊;萧焕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本研究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经方、验方、内外兼治、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多方面对白塞病(Behcet disease,BD)进行阐述.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对BD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该病目前尚不能根治,中医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相对于单纯西药对于BD的治疗,中医药治疗更能降低BD的复发率,使病情缓解趋于稳定.
作者:宋同贺;鲁盈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是儿童时期发生的一类神经精神疾病.因患儿体质不同故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及病变倾向性也存在差异.作者探讨了运用体质辨识,调理肝亢风动质、气郁化火质、脾虚肝旺质、阴虚风动质四型患儿的体质偏颇,降低其易感性及病变倾向性,以达到防病及治病的目的.
作者:董玲;杨璐;李维彬;郑珊;何素蓉;曹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一证多因是指同一种证可以由不同的病因或病理因素通过某些相同的病理环节转变所引起的临床现象.一证多因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有其深刻的内涵和意义.笔者基于白虎加人参汤进行探讨,指出一证多因的本质仍然是病机的转变和演进.认为对一证多因作深入分析,可以提高中医理论和辨治水平,同时有助于揭开证的本质,对临床辨治思路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作者:陈关征;郑志攀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推拿手法对老年股骨上端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和骨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股骨上端骨折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运动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和推拿手法.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测量患肢局部骨质的CT值和骨隧道增宽值.结果:术后6月,2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后3月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及6月,治疗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arris各项细则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隧道增宽值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月及术后6月的股骨骨折断端骨质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月的股骨骨折断端骨质CT值均大于同组术后3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有利于老年股骨上端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且不会影响骨愈合.
作者:闵重函;周瑛;陈平泉;严世贵;王胜;陈卫衡;荆琳;张洪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补肾养卵方联合督脉灸治疗卵泡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卵泡发育不良而导致不孕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各25例,于卵泡生长期分别采用不同治疗,治疗组予以督脉灸治疗和陈凤媚经验方补肾养卵方内服,西药组予以克罗米芬(CC)联合绒促性素(HCG)的促排卵方案,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的卵泡生长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变化、排卵率、妊娠率.结果:治疗组25例,于治疗第2个周期成功妊娠1例,第3个周期成功妊娠4例,共完成69个月经周期;西药组25例,于治疗第1个周期妊娠4例(其中胚胎停育1例),第2个周期成功妊娠2例,第3个周期成功妊娠1例,共完成65个月经周期.治疗组排卵率为84.1%,西药组的排卵率为7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妊娠率为20.0%,西药组妊娠率为2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组有排卵的周期中,2组卵泡平均直径均较治疗前有升高,治疗前后卵泡平均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西药组有排卵周期卵泡平均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围排卵期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三线征A型内膜的比例治疗组为72.5%,西药组为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养卵方和督脉灸联合使用,能调补肾之阴阳,促使卵泡发育,提高成熟卵泡排卵率,并能避免西药治疗中卵泡与子宫内膜生长不同步.
作者:何田田;邓雪梅;谢璐;陈凤媚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中药对梗阻性肾病中细胞自噬的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缬沙坦组和中药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结扎大鼠单侧输尿管复制梗阻性肾病的动物模型.缬沙坦组和中药组分别给予10 mg/(kg·d)缬沙坦和14g/(kg·d)益气活血解毒中药,10天后摘取梗阻侧肾脏.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Serum and glucocorticoid induced kinase,SGK-1)、自噬相关基因5(Autophagy associated gene 5,Atg5)、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ar-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P-ERK1/2)、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rylated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自噬蛋白Atg5、Beclin-1、LC3Ⅱ/Ⅰ、SGK-1与P-ERK1/2表达增强,P-mTOR表达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缬沙坦组和中药组自噬蛋白Atg5、Beclin-1、LC3Ⅱ/Ⅰ、SGK-1及P-ERK 1/2表达降低,P-mTOR表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益气活血解毒中药可以通过调控SGK-1、P-ERK1/2和P-mTOR通路,抑制盐皮质激素受体(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MR)的活化,从而纠正梗阻性肾病中细胞自噬的异常.
作者:柴亚男;郝娟;马雪莲;闫翠环;王香婷;许庆友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调神疏肝法针刺结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药物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82例抑郁症肝气郁结证或忧郁伤神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2组均使用SSRI类抗抑郁药治疗,治疗组加用调神疏肝法针刺,2组均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Asberg氏抗抑郁剂副反应量表(SERS)评定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治疗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6周,2组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6周,治疗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的SE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调神疏肝法针刺结合SSRI类药物治疗抑郁症肝气郁结证或忧郁伤神证能够提高临床治愈率,改善抑郁症状,并且减少了药物的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蔡骏逸;丁国安;侯乐;童梓顺;徐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电针天枢穴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tive colitis,UC)大鼠的疗效及其对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假电针组和柳氮磺胺吡啶组(SASP组),除空白组外均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溶液灌肠复制UC大鼠模型.电针组给予电针双侧天枢穴,假电针组给予电针假天枢穴(天枢穴旁开1寸),SASP组给予10 mL/kg柳氮磺胺吡啶悬浊液灌胃治疗.连续治疗14天后观察各组大鼠DAI评分,光镜下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Interleuki-1,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10,IL-10)的含量,Western-blot及RT-PCR检测结肠组织中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TLR4)、髓样分化初级反应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88,MyD88)、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 kappa-light-chain-enhancer of activated B cells p65,NF-κB p65)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AI评分及血清IL-1β、TNF-α含量显著增高,IL-10含量显著降低,结肠组织中TLR4、MyD88、NF-κB p65的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DAI评分显著降低,血清IL-1β、TNF-α含量显著降低,IL-10含量显著增高,结肠组织中TLR4、MyD88、NF-κB p65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SASP组比较,电针组DAI评分及血清IL-1β含量较低、IL-10含量较高,结肠组织中TLR4、MyD88、NF-κB p65蛋白均较低(P<0.05).结论:电针天枢穴能够明显改善UC大鼠的结肠组织病理学形态,降低DAI评分,治疗UC,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实现的.
作者:李皓月;梁浩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化痰脉通片联合西药治疗H型高血压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痰瘀互结型H型高血压患者,按血同型半胱氨酸(Hcy) <25 μmol/L、Hcy≥25 μmol/L分为2组,每组40例,组内再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试验组均予化痰脉通片加苯磺酸氨氯地平和叶酸治疗,两对照组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加叶酸治疗.观察4组治疗前后Hcy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4组Hcy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2组(Hcy< 25 μmol/L)头重如裹、手足麻木及试验组胸脘痞闷、纳呆恶心、身重困倦、胸痛心悸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头重如裹、胸脘痞闷、纳呆恶心、身重困倦、手足麻木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cy≥25 μ.mol/L)头重如裹、纳呆恶心、身重困倦及试验组胸痛心悸、手足麻木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头重如裹、纳呆恶心、身重困倦及手足麻木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脉通片联合西药治疗痰瘀互结型H型高血压,对降低Hcy水平及改善中医证候均有确切疗效,尤其对头重如裹、纳呆恶心、身重困倦及手足麻木改善效果明显.
作者:何佳;朱忠帅;张莉晶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止痛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慢性盆腔炎(CPI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CPID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益气活血止痛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35%,对照组总有效率74.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D4+、CD4+/CD8+值均较治疗前上升,CD8+值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4+、CD4+/CD8+值比对照组上升更显著,CD8+值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浆黏度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项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止痛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CPID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作者:施颖意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在分娩镇痛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进行分娩的120例产妇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接受分娩镇痛及分娩镇痛方式分为TEAS组、锥管内麻醉组与空白组,每组40例.TEAS组在产妇子宫收缩活跃后于相应穴位进行电刺激直至胎儿分娩,锥管内麻醉组使用盐酸瑞芬太尼0.2~0.5 g/kg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连续泵入直至第二产程结束,空白组不给予任何镇痛处理.对3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情况、不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进行统计与对比.结果:与产前比较,TEAS组、锥管内麻醉组镇痛后及产时VAS评分与TEAS组宫缩活跃期末VAS评分均降低(P<0.05),锥管内麻醉组宫缩活跃期末VAS评分与产前相当(P>0.05).3组镇痛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宫缩活跃期末和产时,TEAS组及锥管内麻醉组VAS评分均低于空白组(P<0.05);TEAS组VAS评分低于锥管内麻醉组(P<0.05).TEAS组与锥管内麻醉组产妇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均短于空白组(P<0.05).TEAS组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与锥管内麻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TEAS组自然分娩率较高,剖宫产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锥管内麻醉组比较,TEAS组自然分娩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钳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及锥管内麻醉组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分娩过程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AS可优化分娩阵痛效果,促进自然分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孔莉敏;郑皇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本文探讨张介宾治疗腰痛的用方特色.通过整理明代医家张介宾的著作,根据张介宾编撰的《景岳全书》,针对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相火为元气之贼”的主张,提出了“阳非有余、阴常不足”“真阳真阴均不足”的观点.张介宾认为“腰痛之虚证,十之八九,故凡腰痛者,多由真阴不足,宜培补肾气”.因此,将张介宾治疗腰痛的用方特色归纳为:辨证施治,重视虚实;阴阳互求,固护真阴;重视调治血分;不避寒凉,或以补气.
作者:曹佳城;黄雪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患者出生时“中运”“司天”及“在泉”分布规律的分析,探讨乳腺癌发病与患者运气禀赋的相关性,为运用中医“五运六气”理论防治乳腺癌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年11月-2015年8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科45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按照“干支纪年”的方式,分别对患者出生时“中运”“司天”及“在泉”分布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总结乳腺癌患者“五运六气”禀赋影响乳腺癌发病的规律.结果:①乳腺癌患者出生时“中运(天干)”分布与乳腺癌发生相关,乳腺癌患者更多出生在“癸年”“壬年”“丙年”.②乳腺癌患者出生“中运(天干)-司天-在泉”运气模式分布与乳腺癌发生相关,出生时运气模式为丙-少阴君火-阳明燥金、壬-少阴君火-阳明燥金、戊-少阳相火-厥阴风木及庚-太阳寒水-太阴湿土四种模式的乳腺癌患者明显多于其它模式.结论:乳腺癌患者“五运六气”禀赋与乳腺癌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运气学说可以作为乳腺癌预测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李丹;黄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肺胀2号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肾气阴两虚型患者证素变化的情况.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OPD稳定期肺肾气阴两虚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肺胀2号方,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安慰剂治疗,疗程3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病位证素和病性证素的变化.结果:2组实际完成均为33例.治疗组治疗后病位肺、肾,病性气虚、阴虚、阳虚和痰证素积分均明显下降,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2组治疗后病位、病性证素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病住证素肾2组病理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气虚、阴虚、痰病性证素病理分级情况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肺胀2号方可以降低COPD稳定期肺肾气阴两虚型患者病位、病性证素积分,一定程度改善其中医病理损害.
作者:柯庚申;黄锦榕;杨朝阳;洪敏俐 刊期: 2018年第12期
莫通教授是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医主任医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广东省第二批名中医师承工作指导老师,莫老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细心探索求证,深谙中医学病机及治法,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莫老结合岭南气候及疾病发病特点,得心应手的添加常见的岭南药物,疗效甚佳.莫老用五味消毒饮一方化裁而能治数十种病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其运用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内科杂病数案举隅如下.
作者:梁钊明;钟志国;张秩;刘强;杨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苦参素联合扁桃苷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正常组5只、模型组5只、苦参素组10只、扁桃苷组10只、联合用药组10只.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天狼星红染色确定肝纤维化程度和纤维染色面积;通过试剂盒检测羟脯氨酸浓度,评价纤维沉积情况;检测血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明显减轻,血ALT与AST水平上升,肝纤维化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苦参素组、扁桃苷组和联合用药组小鼠平均体质量均有所升高,但仅联合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苦参素组、扁桃苷组和联合用药组小鼠肝组织肝纤维化Ishak评分、天狼星红胶原染色面积、羟脯氨酸占比及血ALT、AST水平均明显下降,以联合用药组效果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苦参素与扁桃苷联合应用具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苦参素或扁桃苷.
作者:闫冰川;江鹏;江伟炽;洪健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瘀血阻络证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相关血清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片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年;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HBV-DNA载量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的变化,并统计分析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4、28周,2组患者HBV-DNA载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HBV-DNA载量下降较对照组同时间段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AST、ALT、TBil、GG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4%,对照组为6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4.5%,对照组为1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瘀血阻络证型CHB,可更好地降低病毒复制,疗效优于单独西药治疗,且安全性更好.
作者:刘晨媛;谢志宏 刊期: 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