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针天枢穴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李皓月;梁浩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UC), 电针疗法, 天枢, TLR4/NF-κB信号通路, 动物实验, 大鼠
摘要:目的:探讨电针天枢穴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tive colitis,UC)大鼠的疗效及其对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假电针组和柳氮磺胺吡啶组(SASP组),除空白组外均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溶液灌肠复制UC大鼠模型.电针组给予电针双侧天枢穴,假电针组给予电针假天枢穴(天枢穴旁开1寸),SASP组给予10 mL/kg柳氮磺胺吡啶悬浊液灌胃治疗.连续治疗14天后观察各组大鼠DAI评分,光镜下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Interleuki-1,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10,IL-10)的含量,Western-blot及RT-PCR检测结肠组织中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TLR4)、髓样分化初级反应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88,MyD88)、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 kappa-light-chain-enhancer of activated B cells p65,NF-κB p65)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AI评分及血清IL-1β、TNF-α含量显著增高,IL-10含量显著降低,结肠组织中TLR4、MyD88、NF-κB p65的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DAI评分显著降低,血清IL-1β、TNF-α含量显著降低,IL-10含量显著增高,结肠组织中TLR4、MyD88、NF-κB p65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SASP组比较,电针组DAI评分及血清IL-1β含量较低、IL-10含量较高,结肠组织中TLR4、MyD88、NF-κB p65蛋白均较低(P<0.05).结论:电针天枢穴能够明显改善UC大鼠的结肠组织病理学形态,降低DAI评分,治疗UC,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实现的.
新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四逆汤对脓毒血症休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四逆汤对脓毒血症休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脓毒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抢救,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四逆汤.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及血压变异性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首次治疗3h、6h、9h,SBP及DBP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首次治疗3h,观察组SBP和DBP均高于对照组(P<0.05).首次治疗6h,观察组SBP高于对照组(P<0.05);2组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治疗9h,2组SBP及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天后,观察组白天SBP、DBP标准差,夜间SBP、DBP标准差,白天SBP、DBP变异系数,夜间SBP、DBP变异系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压晨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汤可加快脓毒血症休克患者血压回升,有效改善血压变异性.

    作者:汤玲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百令胶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代谢指标及性激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代谢指标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07例按随机双盲法分为联合组55例与对照组52例,2组均接受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对照组加用二甲双胍治疗,联合组同时予百令胶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检测2组患者脂代谢指标含量变化及性激素水平变化,并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联合组TG、TC、LDL-C、HDL-C含量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睾酮(T)、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E2水平降低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T、LH、FSH水平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利于有效调节改善其脂代谢指标含量和性激素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冯惠芳;杜巧梅;黄翠萍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扶脾理肝法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浅析

    肥胖2型糖尿病(T2DM)正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流行性疾病,其多由先天禀赋、情志、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导致脾失运化、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水谷肥甘之物转变为痰湿脂质积聚体内所成.其中脾肝功能失调在本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脾虚湿滞是肥胖T2DM存在的体质基础,气机不畅是其重要发病条件.临床辨治肥胖T2DM从脾虚及气机不畅入手,运用扶脾理肝法治疗肥胖T2DM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作者:唐咸玉;孙璐;曾慧妍;何柳;何嘉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改良火针联合骨病回生丸治疗气滞血瘀型股骨头坏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改良火针联合骨病回生丸治疗气滞血瘀型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52例.3组均口服骨病回生丸,对照1组采用火针疗法,对照2组采用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组采用改良火针即先火针后行刺络放血疗法;3月为1疗程,对于仍有髋关节不适者可以再重复做火针或刺络放血、或者两者均做,连续治疗4疗程;观察比较3组临床疗效、减痛效果及治疗次数.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为94.23%、73.08%、67.3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对照1组、对照2组总有效率相差不大(P>0.05).疼痛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为98.08%,80.77%,71.1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对照1组、对照2组总有效率相差不大(P>0.05).治疗次数≤3次病例占有率治疗组为86.54%,对照1组则为69.21%,对照2组为67.31%,治疗组治疗次数≤3次占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对照1组、对照2组则相差不大(P>0.05).3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火针并刺络放血疗法联合骨病回生丸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鑫杰;皮书高;曹玉举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基于数据挖掘对古方治疗慢性肝病的探讨

    目的:探究传统中医治疗慢性肝病的用药特色.方法:收集中医古籍丛书《中华医典》中治疗慢性肝病的方剂j,运用Excel软件建立慢性肝病处方的数据库,采用SPSS17.0和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药物的出现频次以补益药为多,其次为活血祛瘀药、理气药、清热药.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是三棱和莪术、木香和槟榔、甘草和川芎为常配伍药.聚类分析表明莪术和三棱关联度高.结论:基于《中华医典》为数据库的数据分析,提示中药治疗慢性肝病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鲁佩佩;黄志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槐杞黄颗粒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辅助性T细胞17 (Th17)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CV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孟鲁司特治疗,研究组50例采用槐杞黄颗粒联合孟鲁司特治疗,疗程均为1月,观察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VFEV1)、V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VFV1/FVC)、血清Th17、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HighTreg)水平的差异,以及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6.0%,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咳嗽痰响消失时间、干湿性哆音消失时间、体温复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VFEV1、VFV1/FVC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VFEV1、VFV/FVC值升高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Th17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CD4+CD+25HighTreg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为2.0%,对照组为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月,复发率研究组为6.0%,对照组为2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CVA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儿肺功能和免疫功能,且复发率低.

    作者:胡爱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扎里奴思方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扎里奴思方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素-1 (ET-1)含量,观察扎里奴思方对急性脑梗死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2组均常规予以内科基础治疗,药物组加用扎里奴思方,每天1剂.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用药前及用药12周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彩色超声诊断仪测定IMT;计算反应性充血后FMD;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水平;放免法测定血浆ET-1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NO、FMD水平均明显升高,ET-1、IMT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药物组NO、FMD水平均明显升高,ET-1、IMT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扎里奴思方治疗脑梗死疗效肯定,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作者:刘会贤;周凌;王季春;刘敬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黄芩与马铃薯泥外敷在孕妇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对孕妇软组织损伤应用黄芩与马铃薯泥外敷治疗的效果.方法:将软组织损伤孕妇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黄芩与马铃薯泥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损伤部位疼痛、触痛、肿胀消退情况,记录临床疗效,比较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疼痛、触痛、肿胀得分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触痛、肿胀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0.0%,2组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257,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芩与马铃薯泥外敷在孕妇软组织损伤临床疗效明显,操作简便易行,副作用小.

    作者:邵巧云;李亮;王文凤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疏肝健脾法对桥本甲状腺炎干预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疏肝健脾法对桥本甲状腺炎干预的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口服优甲乐,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疏肝健脾方.均治疗3月.观察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促甲状腺激素(TS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总胆固醇(TC),同时记录甲状腺肿大程度,评估疗效、复发率.结果:治疗后,2组TSH、TMAb、TGAb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研究组TMAb、TGAb低于对照组(P<0.05).2组TC、LDL-C均下降,且研究组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HDL-C均上升,且研究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月后,研究组甲状腺肿大的痊愈率为47.37% (18/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42%(7/38)(P<0.05).研究组停药半年后亚临床甲减的复发率16.67% (3/18)显著低于对照组71.43% (5/7) (P<0.05).结论:优甲乐联合疏肝健脾方有利于改善肝郁脾虚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外周血血脂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曹飞燕;陈霞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便秘医案2则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该方由柴胡、黄芩、桂枝、干姜、天花粉、煅牡蛎、炙甘草等7味药物组成,原方是针对少阳枢机不利而兼水饮内结之证,其功用除具有和解少阳之外兼具温化中焦之能.通过对前人经验的学习,逐渐认识到本方所治之症不仅限于外感病,在内伤杂病治疗中同样具有应用的价值,今将临床中应用本方治疗2则便秘案例的经验与各位同道分享.

    作者:欧永胜;马金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糖肾康方对db/db小鼠糖脂代谢及肾脏组织病理的影响

    目的:观察糖肾康方(TSK)对db/db小鼠血糖、血脂、24 h尿白蛋白及对肾脏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12周龄SPF级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TSK给药组(TSK高、中、低剂量组),连续喂养12周,记录体质量、血脂、血糖及24 h尿白蛋白水平,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增加,血糖升高,24 h尿白蛋白维持在高水平(P<0.05),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与模型组比较,TSK给药组db/db小鼠体质量降低,中、高剂量组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可明显降低血糖、血脂及24 h尿白蛋白水平(P<0.05),改善肾组织病理改变.结论:TSK对db/db小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降低血脂、血糖,改善糖毒性和脂毒性有关,同时可以改善肾小球系膜增殖.

    作者:张东鹏;张定华;史晓伟;刘怡;裴文丽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干预妊娠期高血压阴虚阳亢证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干预妊娠期高血压阴虚阳亢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8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护理与非药物措施干预,对照组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吴茱萸贴敷涌泉穴及相关护理干预措施.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和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阴虚阳亢证症状的变化及临床疗效,记录2组1 min新生儿Apgar评分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24hSBP和24hDBP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2组24hSBP和24h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阴虚阳亢证症状(眩晕、五心烦热、耳鸣、腰酸膝软)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治疗组4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1 min新生儿Apgar评分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和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吴茱萸贴敷涌泉穴及相关护理干预妊娠期高血压阴虚阳亢证患者,降压效果明显,可促进症状和妊娠结局的改善,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兰晓红;郭学齐;刘仙(挡);陈雅;闫贵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调神疏肝法针刺结合SSRI类药物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调神疏肝法针刺结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药物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82例抑郁症肝气郁结证或忧郁伤神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2组均使用SSRI类抗抑郁药治疗,治疗组加用调神疏肝法针刺,2组均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Asberg氏抗抑郁剂副反应量表(SERS)评定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治疗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6周,2组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6周,治疗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的SE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调神疏肝法针刺结合SSRI类药物治疗抑郁症肝气郁结证或忧郁伤神证能够提高临床治愈率,改善抑郁症状,并且减少了药物的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蔡骏逸;丁国安;侯乐;童梓顺;徐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鲜益母草胶囊联合缩宫素促进血瘀型剖宫产产妇康复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鲜益母草胶囊联合缩宫素促进血瘀型剖宫产产妇康复的效果.方法:筛选104例血瘀型剖宫产术后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于剖宫产术后第1天起予缩宫素注射液,连用2天,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鲜益母草胶囊,连续7天.观察2组产妇用药前后血瘀证症状评分、恶露量、子宫三径之和的变化及临床疗效,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94.23%,对照组78.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瘀证症状(小腹疼痛拒按、舌紫暗、脉弦涩)评分、恶露量、子宫三径之和、血浆FIB和D-dimer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减少(P<0.01);观察组3项症状评分、恶露量、子宫三径之和、血浆FIB和D-dime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使用缩宫素的基础上加用鲜益母草胶囊,可有效改善血瘀型剖宫产产妇的不适,促进产妇的康复,调节血浆FIB和D-dimer水平可能与其疗效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云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基于白虎加人参汤探讨一证多因的内涵与意义

    一证多因是指同一种证可以由不同的病因或病理因素通过某些相同的病理环节转变所引起的临床现象.一证多因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有其深刻的内涵和意义.笔者基于白虎加人参汤进行探讨,指出一证多因的本质仍然是病机的转变和演进.认为对一证多因作深入分析,可以提高中医理论和辨治水平,同时有助于揭开证的本质,对临床辨治思路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作者:陈关征;郑志攀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血府逐瘀汤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RLS)临床疗效.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伴RLS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及对症处理,观察组给予血府逐瘀汤,对照组给予口服加巴喷丁.治疗8周,治疗前后使用RLS评分量表(IRLS)评价,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碱性磷酸酶、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钾、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升高(P<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白蛋白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治疗后2组间血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钾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2组问治疗后血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RLS评分明显下降(P<0.01),但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血府逐瘀汤能改善患者RLS临床症状,效果等同于加巴喷丁.结论: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能缓解患者症状,疗效与加巴喷丁相当.

    作者:刘张红;吴芊葭;黄蔚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红花注射液治疗老年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脑梗死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9例予甘露醇静滴及阿司匹林口服;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红花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均为2周,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神经损伤程度量表评分(NSS),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等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7.86%,对照组为63.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NS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TGF-β1、hs-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VEG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治疗老年脑梗死疗效显著,可通过降低hs-CRP及TGF-β1、升高VEGF水平,进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朱先州;王静敏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海桐皮汤加减熏洗结合手术钢板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肝肾亏虚证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海桐皮汤加减熏洗结合手术钢板固定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肝肾亏虚证的疗效.方法:将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12例.对照组采取手术钢板固定.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拆除石膏后采取海桐皮汤加减熏洗,连续熏洗4周.比较2组Mayo功能评分、肝肾亏虚证症状(腰膝酸痛、肢体萎软、神疲乏力)评分.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3% (P< 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疼痛、屈伸运动幅度、日常生活功能、关节稳定性)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肝肾亏虚证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海桐皮汤加减熏洗结合手术钢板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降低肝肾亏虚证症状评分,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章明刚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证候规律研究

    目的: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揭示IPF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为建立IPF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检索CBM、CNKI、TCM、VIP数据库中有关IPF中医证候的全部文献并进行筛选,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收集的401篇文献中≥8%的常见症状有60个,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频数统计的常见证候有5种,并得出常见证候的主次症分布特征.结论:以文献研究为基础的IPF的中医常见证候有5种:痰瘀阻肺证、肺肾气虚证、肺气阴两虚证、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证候及其主次症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仍需结合临床调查研究及专家经验为证候诊断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

    作者:张南星;王至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伤寒论》 “热利三证”浅谈

    《伤寒论》中的热利是指临床以身热、里急后重感、腹痛、大便反复、痢下赤白脓血为主要症状,伴随口渴、口苦、汗出、肛门灼热感的疾病.其病位首要在胃肠,病因首要是肝郁脾虚、热邪壅塞大肠.中医又将其归属于痢疾、泄泻、肠澼、肠风等范畴[1].《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指出热邪为下利的主要病理因素.《素问·宣明五气》谓:“大肠小肠为泄.”指出下利病病位首要在胃肠.因此葛根黄芩黄连汤、黄芩汤和白头翁汤三方所主均为热利,属热证;且三方均原载于仲景《伤寒论》,故而称其为“热利三证”.以下从病因、病机、方证、方药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李胜;冯志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新中医杂志

新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