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静脉穿刺方法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赵雪颜;夏伟冰;陈洁桃

关键词:老年人, 静脉留置针, 静脉穿刺, 留置时间, 非计划性拔管
摘要:目的 探讨延长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降低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减轻患者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减少护士重复操作的工作量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2012年4-6月的65岁以上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132例次作为对照组,2012年7-9月采用浅静脉留置针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采用两种穿刺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非计划性拔管率及拔管原因.结果 对照组患者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78.03%,高于观察组的4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40,P<0.01).观察组患者因导管堵塞、局部红/疼痛/肿胀、穿刺点渗漏拔管为4,54,3例次,均低于对照组的15,78,10例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6.86,8.73,3.96;P <0.05).结论 对老年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在穿刺、固定、封管等方面进行改进,能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减小患者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护士重复操作的工作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乙状窦还纳术治疗搏动性耳鸣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乙状窦还纳术治疗搏动性耳鸣患者的护理方法,丰富临床护士的护理经验.方法 通过对41例行乙状窦还纳术治疗搏动性耳鸣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术前检查的准备与指导、术前心理疏导、术后疼痛的护理、面瘫的观察与护理、耳呜的观察与护理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护理要点.结果 2例患者在术后第1天即主诉耳鸣消失,9例患者在术后1周内主诉耳鸣消失,21例患者在术后半年内主诉耳鸣减轻逐渐消失,2例患者恢复半年后主诉耳鸣未消失,但耳鸣声音与术前不同.41例患者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乙状窦还纳术是治疗搏动性耳鸣的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手术效果显著.细致周密的护理能够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全面深入的观察能够使患者顺利康复.

    作者:葛雪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国护理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现状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是以生命为起点,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培养个体的人文关怀意识,引导个体不断追寻自己的生命意义与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他杀等漠视生命的现象不断增多,而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不能有效地解决当前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一系列问题,因此生命教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新课题.护理专业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肩负着对人类生命和健康负责的重任,因此开展生命教育对提高护生的整体素质和护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毕云霄;耿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品管圈管理在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管理在降低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为活动主题,通过计划拟定、现状把握(门诊护士200次的静脉用药操作核查缺陷率为31.3%)、要因分析、设定目标(将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从31.3%降低到18.2%),拟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和改进等活动步骤实施品管圈活动.结果 有形成果: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由活动前的31.3%降至10.1%,用药差错由8起降至1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7.4,P<0.01).目标达成率为148.1%,进步率为62.2%.病历未核对、输液卡未核对、护士与患者自报姓名的未双向核对次数均明显低于品管圈前(30比82例次,23比56例次,18比50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3.53,17.18,18.14;P <0.01).无形成果:圈员在品管圈方法运用、团队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责任与荣誉、沟通协调、活动信心6个方面的能力均得到提高.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的缺陷率,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作者:黄雪飞;陈全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瘢痕子宫产妇经阴道试产的护理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产妇经阴道试产的观察及护理要点,积极预防可能发生的风险,确保母婴安全.方法 对38例瘢痕子宫妊娠经阴道试产产妇的阴道试产条件、产程观察、护理及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瘢痕子宫产妇阴道试产成功29例,成功率为76.31%;剖宫产率为23.69%,其中出现先兆子宫破裂1例.结论 产前的可行性评估、心理护理,严密的产程观察,早期识别先兆子宫破裂,是瘢痕子宫产妇阴道分娩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珠丽;李唐春;邓云清;刘川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新型脱卸式新生儿肠造瘘护理裤的研制及应用

    目的 设计和制作新型脱卸式新生儿肠造瘘护理裤,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 将14例肠造口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新型脱卸式新生儿肠造瘘护理裤,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 对照组造瘘口疗效0度(无变化)0例,1度(轻度红斑)0例,2度(明显红斑,斑状湿性皮炎)4例,3度(融合性皮炎,凹陷性水肿)2例,4度(溃疡出血)1例;观察组疗效0度4例,1度3例,2度0例,3度0例,4度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2,P<0.01).结论 使用新型脱卸式新生儿肠造瘘护理裤能降低肠造口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Ⅱ期手术成功率及肠造口新生儿近、远期生活质量.

    作者:陈华琴;夏金玲;殷茵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不同静脉穿刺方法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长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降低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减轻患者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减少护士重复操作的工作量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2012年4-6月的65岁以上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132例次作为对照组,2012年7-9月采用浅静脉留置针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采用两种穿刺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非计划性拔管率及拔管原因.结果 对照组患者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78.03%,高于观察组的4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40,P<0.01).观察组患者因导管堵塞、局部红/疼痛/肿胀、穿刺点渗漏拔管为4,54,3例次,均低于对照组的15,78,10例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6.86,8.73,3.96;P <0.05).结论 对老年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在穿刺、固定、封管等方面进行改进,能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减小患者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护士重复操作的工作量.

    作者:赵雪颜;夏伟冰;陈洁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自制氧气袋多用接头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了解自制氧气袋多用接头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由科研小组成员对急诊科和勤务部护士共80人进行氧气袋多用接头操作方法的培训.采用自身对照法,同一护士应用传统方法进行氧气袋供氧、充氧,封闭袋口操作(对照组),另再应用自制氧气袋多用接头进行以上操作(观察组).采用自行编制调查表对以上80名护士分别就两种操作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8%护士培训一次即达标,观察组合计操作用时(63.51±5.33)s,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42.82±9.2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7,P<0.01).经问卷调查,氧气袋多用接头的接受程度、易操作性、储氧密闭性方面的满意度在95%以上;连接紧密性、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满意度达100%.结论 自制氧气袋多用接头操作简单,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作者:尤倩;张新华;周慧;刘玉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年轻护士处理突发交通事故伤的心理培训及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要性

    目的 提高年轻护士对于突发性交通事故急性伤害的处理水平,提升其心理素质,并分析全科医学教育在培训过程中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急诊科29名新人职护士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实施为期1~2年的心理培训,在此期间主要针对突发性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理、学员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训练,同时接受全科医学专业训练.安排突发交通事故伤害应急小组急救并行严格考核.结果 学员在培训的前1~3个月期间心理压力为(3.12±0.29)分,培训结束后为(2.11±0.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5 5,P<0.05).结论 对于年轻护士集中开展突发交通事故伤的心理培训并结合全科医学教育,帮助年轻护士掌握常见的突发事件处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院前急救护士的心理健康,提高对于应激事件的处理能力.

    作者:赵静文;吴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美国Methodist医院手术室运行概况及借鉴

    美国Methodist医院位于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医学中心,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一流的管理模式、优秀的医疗人才.笔者于2011年11月前往Methodist医院手术室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临床护理学习,其手术室装备齐全的硬件设施、合理的工作流程,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学习和借鉴.

    作者:陈红;赵体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专题片联合护理专科博客在胸腔置管患者自护教育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专题片联合护理专科博客对胸腔置管患者自护能力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30例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口述方式进行自护知识教育,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专题片联合护理专科博客进行自护教育.于患者胸腔置管后1周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表(CESCA)评价其自护能力;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胸腔置管后1周(CESCA)评分,对照组患者自护技能(19.0±3.7)分、自护责任感(10.3±3.8)分、自我概念(15.9±4.0)分、健康知识水平(31.9±5.1)分、总分(77.4±9.5)分;观察组患者自护技能(31.5±3.3)分、自护责任感(22.3±2.6)分、自我概念(27.0±3.9)分、健康知识水平(41.0±3.4)分、总分(121.6±6.8)分,两组患者(CESCA)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45.023,204.254,172.358,56.568,410.463;P<0.01).对照组共发生9例并发症,观察组仅发生1例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3,P<0.01).结论 健康教育专题片联合护理专科博客可提高胸腔置管患者自护能力,降低胸腔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岷;谷小燕;付雪娇;黄巧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不同体位固定方法在患儿肌内注射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患儿肌内注射时降低划破皮肤率、皮下硬结率、针头脱出率、皮下淤血率、药液溢出率的体位固定方法,以预防并减少意外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800例接受肌内注射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0例,观察组采用直立拥抱式体位固定,对照组采用侧卧式体位固定.比较两组患儿肌内注射时划破皮肤率、皮下硬结率、针头脱出率、皮下淤血率、药液溢出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划破皮肤2例,皮下硬结0例,针头脱出1例,皮下淤血2例,药液溢出1例;对照组患儿划破皮肤11例,皮下硬结7例,针头脱出9例,皮下淤血11例,药液溢出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5.811,5.905,5.712,5.811,5.712;P <0.05).结论 患儿肌内注射时直立拥抱式固定法效果优于传统侧卧式固定法.

    作者:叶英;唐灵芝;彭华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团体健康教育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出院指导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团体健康教育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出院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行鼻咽癌根治性放疗的初治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出院时进行口头健康教育;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行鼻咽癌根治性放疗的初治患者80例为观察组,出院时进行团体健康教育.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出院指导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年按时复查、漱口、鼻咽冲洗、张口锻炼、颈部锻炼等康复指导内容的依从性均较对照组升高(85%比68%,97%比88%,99%比70%,100%比72%,95%比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892,5.766,25.079,25.507,12.822;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年张口困难、颈部运动受限、副鼻窦炎、中耳炎、鼻出血等放疗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1.2%比15.0%,1.2%比5.0%,3.8%比23.0%,1.2%比12.0%,2.5%比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568,11.568,12.333,7.907,10.000;P <0.05).结论 团体健康教育出院指导更加满足鼻咽癌患者根治性治疗的康复需求,加强患者坚持康复功能锻炼的主观意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仕碧;杨青;江庆华;白洪芳;曾万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针对性优化管理模式在肝移植患者健康宣教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有针对性的优化管理模式,在提高肝移植患者术后依从性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肝移植中心接受肝移植手术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术前和出院时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实行针对性优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术后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服药、合理饮食、生活习惯及自我监测护理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8.89,4.01,8.21,13.61;P <0.05);两组患者合理锻炼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64±0.43),(1.64±0.50),(1.68 ±0.47),(1.45 ±0.39),(6.34 ±0.7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0±0.52),(0.93±0.61),(1.03±0.44),(0.99 ±0.63) (4.03±1.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76,4.93,5.53,3.40,10.00;P<0.01).结论 通过对肝移植患者术前、术后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护理干预,为肝移植患者设计针对性优化管理模式,能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作者:褚静茹;杨滢;刘琼;韩丹;白瑛;王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临床路径在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儿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临床路径在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6-9月收治的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儿37例作为观察组,2010年9-12月收治的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儿37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整体护理模式实施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按临床路径表实施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前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术前住院时间为(3.27±2.49)d,对照组为(5.76 ±2.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78,P<0.01);观察组患儿的术后住院时间为(8.19±3.07)d,对照组为(8.78±3.49)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总住院时间为(11.46±3.97)d,对照组为(14.54±4.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6,P<0.01);观察组患儿的住院费用为(36 066.21±6 754.77)元,对照组为(43 581.83±7 243.28)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07,P<0.01).结论 运用临床路径实施治疗和护理,可以减少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术前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李莲叶;曲斌;梁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新生儿泪囊炎泪道探通术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新生儿泪囊炎泪道探通术中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516例新生儿泪囊炎患儿行泪道探通术中出现的53例并发症进行分析,查找其发生原因.结果 新生儿泪囊炎泪道探通术并发症为窒息、假道及泪道撕裂,通过护理干预,减少了泪道探通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新生儿泪囊炎探通术中并发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发生原因,采取有针对性护理,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或将并发症的危害减少到低程度.

    作者:阎雪梅;田素斋;张俊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心律失常的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中心律失常发生的特点及术中护理对策.方法 以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施行OPCAB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术中发生的心律失常原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术中心律失常发生为房性期前收缩21例次(15.9%),心房颤动15例次(11.4%),室性期前收缩63例次(47.7%),室性心动过速16例次(12.1%),心室扑动2例次(1.5%),心室颤动1例次(0.8%),房室传导阻滞8例次(6.1%),窦性心动过缓6例次(4.5%).结论 OPCAB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有术前心脏基础疾病,术中患者体温下降,出血较多,输注过多库存血制品,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术中移动心脏等,而术中采取有效的医疗护理措施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田利静;秦晔;陈树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助产专业大专护生层次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研究

    目的 探讨符合国际助产士联盟(ICM)要求并且适合我国国情的助产专业大专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方法 通过国内外文献回顾和专题小组讨论的方法制定出专家咨询问卷,应用专家咨询法(Delphi法)对12名专家进行咨询.结果 本研究的专家权威程度(Cr)均>0.7,说明本研究的专家权威程度较高,结果可信;本研究专家咨询表共发放12份,有效回收12份,回收率为100%;本组共检测指标58个,协调系数(W)为0.452(x2=254.699,P<0.01).培养目标专家咨询结果总体较好,专家意见较为统一,其重要性赋值均>3.5且变异系数均<0.25;课程设置结果总体较好,专家建议增加新生儿护理学、助产技能强化训练、职业指导等课程.结论 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研究为建立规范的助产专业高等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作者:孙瑞阳;侯睿;朱秀;陆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肥胖患者手术专用护手板的制作与应用

    手术床床宽一般为50~ 55 cm,为了便于手术医生术中操作,防止患者上肢过度外展损伤臂丛神经,在仰卧位手术中一般患者是用中单将一侧或双侧手臂固定于体侧.但对于肥胖患者,手术床宽度不够,即使勉强将手臂用中单固定,也极有可能触及手术床的金属部分引起皮肤压红,且术中使用电刀会导致灼伤.若直接将手术床配备的搁手板紧贴床缘放置,则妨碍了手术医生的操作.据此笔者特设计出肥胖患者手术专用护手板,经临床试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姚明;曾爱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排痰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氧疗湿化管路(RT 308管路)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T管雾化器进行气道湿化,观察比较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痰液黏稠度、气道湿化效果、清理呼吸道痰液间隔时间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痰液黏稠度Ⅰ度、Ⅱ度及Ⅲ度分别为65%,30%,5%,优于对照组的10%,5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P<0.05);观察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2,P<0.05);观察组呼吸道清理间隔时间为(3.32±1.72)h,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 1.2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2,P<0.01).结论 使用RT 308管路气道湿化的患者痰液的黏稠程度较低,湿化效果满意,清理呼吸道痰液间隔时间延长,优于T管雾化器的气道湿化效果,减少了由于反复吸痰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作者:宋新颖;李维先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医综合护理对骨刺颗粒联合消炎膏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

    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在膝骨关节炎(KOA)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133例骨科住院KOA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75例,对照组58例.观察组接受中医综合护理(包括内服中药护理、外用中药护理、情志调节、康复指导、饮食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治疗前后采用“健康调查简易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治疗后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骨痹”的评价标准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体能、精神影响、社会活动、心理健康、体能影响、精力、身体疼痛、一般健康等指标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6.22±11.35)比(67.62±11.53)分,(54.22±11.38)比(48.73 ±9.40)分,(77.49±12.50)比(65.22±10.62)分,(68.33±10.72)比(60.31 ±11.55)分,(42.53 ±6.21)比(37.41 ±8.05)分,(61.61 ±9.54)比(50.27±5.62)分,(70.22±10.08)比(63.72 ±8.58)分,(66.95±9.31)比(59.27 ±8.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03 5,2.972 0,5.987 8,4.1363,4.141 8,8.0345,3.9309,4.905 2;P<0.05).两组治疗结束后,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之“骨痹”疗效标准,观察组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98.67%比93.10%),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综合护理及治疗可明显提高KOA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力宇;卓俐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