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金龙
目的:探讨白血病化疗患者癌症相关性疲劳的多元化护理效果.方法:根据是否采取多元化护理,对86例白血病化疗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多元化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社会支持;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Piper疲乏量表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iper疲乏量表评分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18%,大于对照组的71.43%,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元化护理可明显缓解白血病化疗患者的癌症相关性疲劳,且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齐亚丽;胡亭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在口腔恶性肿瘤侵犯下颌骨诊断中采用CT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不同侵犯类型分组方式将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口腔恶性肿瘤侵犯下颌骨患者6例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为外周侵犯型患者,实验组患者为中心侵犯型患者,2组患者均行CT检查,并与手术标本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相比,实验组患者CT检查骨侵犯范围缩小(2.54±1.45)cm,差异对比P<0.05;对照组患者CT检查骨侵犯范围缩小(1.41±0.33)cm,差异对比P<0.05.结论:在口腔恶性肿瘤侵犯下颌骨诊断中CT检查方法可对侵犯范围准确估测,有效防止在手术中下颌骨切除过多,以此保存下颌骨功能,对下颌骨重建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白岩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提高T2DM患者临床疗效中的意义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T2DM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予以健康教育,出院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中共有65例患者,健康教育后知识掌握率高达100%,治疗依从率95.4%(62/65).空腹血糖(7.3±1.8)mmol/L,餐后2h血糖(8.5±1.9)mmol/L,糖化血红蛋白(6.8±2.1)mmol/L,血糖情况控制良好.结论:健康教育在提高T2DM患者临床疗效中的意义显著,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丹丹;刘姗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子宫肌瘤腹腔镜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20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掌握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掌握率达96%,对照组为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98%,对照组为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妇科子宫肌瘤腹腔镜围术期,可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掌握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规范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变化,2000年版的GSP认证已经无法适应医药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我国逐步完善了新版GSP认证,以促使医药行业在新的环境中取得较快速的发展,新版GSP为医药行业的发展带来较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很大的挑战,本文分析了新版GSP认证对医药行业发展产生的几个方面的影响.
作者:秦磊;吴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英夫利昔单抗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所收治的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36例作为临床对象,实施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比较且分析治疗前后临床效果.结果:通过临床治疗后,临床患儿指标明显降低,CRP水平也显著下降,经统计学分析,P<0.05,在统计学中具有研究意义.结论:对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者而言,实施英夫利昔单抗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缓解临床症状,对关节功能有改善作用,在应用之中不会损害肝肾功能.因此,在临床上可进行推广.
作者:周志强;丁国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接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8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异丙托漠按雾化液予以治疗,实验组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予以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患者的肺功能测试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9.4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不仅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芬;赵艳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初产妇进行导乐分娩护理的护理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0月收治的100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都在21岁到34岁,平均年龄(27.1±2.3)岁,将所有产妇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对对照组产妇配合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产妇进导乐分娩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产时间、产程时间、、不良反应以及新生儿等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产妇的各项数据显示无明显出别.治疗后,实验组产妇的临产时间、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的评分对比实验组的产妇也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自然分娩率86%,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68%,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于术中及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实验组产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进行导乐分娩护理,可以有效的促进产程的进展,保证产程的顺利进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和产妇的痛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钱梅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析优质护理运用在急性创伤性休克急诊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则运用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且无效死亡率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优质护理,不仅可以使抢救成功率提高,还能增强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顾明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妇科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及相应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于我站进行治疗的304例妇科手术病人.对妇科手术患者的手术中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并且就护理方法进行探讨.结果妇科手术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存在不同类型的心理情绪,根据具体的心理状态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可以缓解病人的紧张.结论妇科手术病人术前术中由于存在生理、心理、社会不同的需求,其对待手术的心理也不一样,护理人员应该关注和满足病人的需求,对其进行个性化的护理,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更多还原
作者:董秀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运用整体系统护理在重症肺心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本次实验,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47例重症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实验组重症肺心病患者运用整体系统护理,对照组重症肺心病患者使用传统基础护理.分析比较两组重症肺心病患者的治愈率,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评分、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实验组重症肺心病患者治愈率,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评分,均好于对照组重症肺心病患者,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重症肺心病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重症肺心病患者(P<0.05).结论:通过给予重症肺心病患者整体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王安秀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60例婴幼儿支原体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儿均进行包括退热、化痰、止咳及湿化呼吸道等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使用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只使用红霉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卫生经济学指标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速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其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方案可在婴幼儿支原体肺炎中起到积极作用,其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润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运用不同培养方法开展结核杆菌临床检验工作的效果差异.方法:择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我中心接收的82例肺结核患者痰液样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运用简易结核菌血清琼脂斜面培养法、传统罗氏培养法以及BacT ALERT3D培养法展开培养检测,分析比较3种培养检测方法的应用效果差异.结果:全部82例患者痰液样本中,在传统罗氏培养法条件下有34例患者痰液样本成功分离获取结核菌,其阳性检出率为41.46%(34/82);在简易结核菌血清琼脂斜面培养法条件下有35例患者痰液样本成功分离获取结核菌,其阳性检出率为42.68%(35/82);在BacT ALERT3D培养法条件下,有32例患者痰液样本成功分离获取结核菌,其阳性检出率为39.02%(32/82).传统罗氏培养法条件下的阳性报告时间介于11-52天之间,平均阳性报告时间为(22.1±11.4)天;简易结核菌血清琼脂斜面培养法条件下的阳性报告时间介于12-47天之间,平均阳性报告时间为(20.7±10.6)天;BacT ALERT3D培养法条件下的阳性报告时间介于7-47天之间,平均阳性报告之间为(33.4±6.2)天.三种培养方法应用条件下的实验室微生物污染率均在3%以下,且导致痰液检验样本发生实验室污染的微生物主要为真菌以及革兰氏阴性菌.结论:针对肺结核患者应用简易结核菌血清琼脂斜面培养法、传统罗氏培养法以及BacT ALERT3D培养法展开培养检测,其在结核菌的阳性检出率、实验室微生物污染发生率和引致原因等方面无显著差异,证实三种结核菌培养检测方法均具备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应当引起临床检验科医师的充分关注.
作者:竹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直肠癌患者术后造口护理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直肠癌术后造口患者进行分组,即甲组与乙组,每组50例.甲组应用基本护理,乙组应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造口前的焦虑、抑郁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乙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情况均优于甲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直肠癌术后造口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日常生活质量,应用价值高.
作者:肖燕玲;肖琴;杨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老年患者利用跌倒分级护理在防跌倒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成效.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10月-2016年6月入院的老年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40人.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基础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跌倒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0%,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跌倒发生率为12.5%,对照组发生率为37.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利用跌倒分级护理可有效减轻跌倒情况发生,大大增高护理满意度,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福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给予运动想象疗法对其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对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28例患者为1组,将康复干预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而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应用运动想象疗法,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MBI评分及FMA评分对比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MBI评分及FMA评分均得以改善,前后差异对比P<0.05,同时,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MBI评分及FMA评分明显更优,差异对比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给予运动想象疗法对上肢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孙洪海;曾艳;姚瑞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新生儿艾滋病毒快速检验的方法.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乡城县人民医院接收的1734份新生儿血清标本作为研究资料,所有新生儿年龄均低于18个月.对1734份新生儿血清标本分别采用快速检验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如果两次结果均呈现为阴性,则报告为阴性,如果两次检测结果分别为阴性和阳性或均为阳性,则再次用免疫蛋白印迹法进行确定,观察比较两种检验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和漏诊率等.结果:快速检验法诊断阳性率为0.92%,酶联免疫吸附法诊断阳性率为0.75%,两种检测方式结果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快速检验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与金标准比较,其中快速检验法敏感性为61.5%(16/16+10),准确性为100.00%(16+10/26);酶联免疫吸附法误诊率为0.76%(13/13+1605),准确性为98.5%(13+1605/1734),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检验方法的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和漏诊率虽然相差不大,但与酶联免疫吸附法相比,快速检验方法更加简单,能够快速应用以新生儿艾滋病毒检验中,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贺裕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我院骨质疏松患者用药进行分析,以探究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录的117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类型的差异,将其分为3组.ABC三组各39例,分别使用降钙素,双磷酸盐和VitD3进行治疗.经过相同时间的观察和护理,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临床用药效果.结果:三组患者经不同药物治疗后,骨质疏松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B组患者使用双磷酸盐药物的治疗情况优于其他两组(P<0.05),而A组治疗效果较C组而言具有明显优势(P<0.05),具体表现在患者的骨密度情况有较大好转.结论:降钙素,双磷酸盐和VitD3应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赵高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脑出血患者护理效果.方法:选取90例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围术期不同护理方案而将其分为临床护理路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患者4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方案,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增加明显,对比于常规护理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住院时间短,护理满意度高,两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护理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可促使病情快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荣翠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使用两张3M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的牢固性及患者的舒适度观察.方法:将我科住院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使用过留置针只使用一张3M透明敷贴固定的患者随机抽取30名,使用过留置针但使用两张3M透明敷贴固定的患者随机抽取30名.结果:使用两张3M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具有牢固性好、患者的舒适度高等特点.
作者:熊珊霞;周小琴;蒲佳雨;鲁佳;贾欢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