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侧隐窝阻滞术结合小针刀椎间孔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张关弘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小针刀椎间孔松解术, 侧隐窝阻滞术,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小针刀椎间孔松解术联合侧隐窝阻滞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区别命名为观察组(侧隐窝阻滞术结合小针刀椎间孔松解术)与对照组(小针刀椎间孔松解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侧隐窝阻滞术结合小针刀椎间孔松解术进行治疗,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今日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肝癌患者手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对肝癌患者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78例肝癌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患者,两组均采用传统护理措施作为基础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家用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心理状态评分.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1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82%,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心理量表评分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发病率较高,患者通过全面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护理效果,使患者能够更快的恢复健康.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接诊的120例黄疸新生儿患者为研讨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护理进行干预.结果实验组新生儿胆红素指数同对照组新生儿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退黄平均时间为(5.3±1.1)d,对照组患儿平均退黄时间为(9.8±1.2)d,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新生儿生理黄疸恢复速,减少患儿退黄时间,更好的控制胆红素指数,且可有效预防病理性黄疸出现.

    作者:孙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麻醉护理在临床麻醉工作中的管理研究

    随着我国人们的经济水平提高,我国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而在临床中的麻醉工作随着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也在当前的医学发展中占领着较大的领域.而麻醉护理在临床麻醉工作中不仅仅是指麻醉一项工作,也是指疼痛治疗以及急救复苏需要用到麻醉的重要过程.而良好的麻醉管理工作是有利于当前麻醉护理工作开展,所以当前的临床麻醉工作应加强管理工作.

    作者:李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高危药品管理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高危药品的管理方法与措施.方法:通过分析及评价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高危药品的调配核对管理、使用环节管理及信息管理等措施,指出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高危药品在使用上进行安全管理的有效性.结果:优良流程及信息化乃是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高危药品实施有效管理的条件,而人的主动性措施则为基本保障.结论:人的主动性管理与信息化管理措施乃是安全管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高危药品的重要保障.

    作者:王丽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年接收6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探究应用效果.结果:65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有效率达100%.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极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学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影响的分析

    目的:观察并分析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于降低肺部感染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期间接收的140例常规手术患者并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护理基础上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肺部感染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86%,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的22.86%;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体满意度为98.57%,同期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5.7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显著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几率,同时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燕芳;邵莉华;邵芳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并掌握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共计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的患者756例与传统手术比较.结果: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相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疗效好、安全性高等特点.强调术前用物准备要齐全,术中护理配合熟练和规范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基本条件.结论:积极正确的做好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全程护理工作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同时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日.

    作者:刘雪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CT在口腔恶性肿瘤侵犯下颌骨中的定量诊断价值评价

    目的:探究在口腔恶性肿瘤侵犯下颌骨诊断中采用CT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不同侵犯类型分组方式将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口腔恶性肿瘤侵犯下颌骨患者6例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为外周侵犯型患者,实验组患者为中心侵犯型患者,2组患者均行CT检查,并与手术标本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相比,实验组患者CT检查骨侵犯范围缩小(2.54±1.45)cm,差异对比P<0.05;对照组患者CT检查骨侵犯范围缩小(1.41±0.33)cm,差异对比P<0.05.结论:在口腔恶性肿瘤侵犯下颌骨诊断中CT检查方法可对侵犯范围准确估测,有效防止在手术中下颌骨切除过多,以此保存下颌骨功能,对下颌骨重建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白岩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腹部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腹部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择选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所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采用腹部超声检测法作为临床诊断方案,并对患者临床诊断所得结果展开分析与对比.结果经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得出,在80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被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有12例患者被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14例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炎,例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下肌瘤,22例患者被诊断为子宫内膜癌;在符合率对比上,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子宫内膜增生诊断符合率与终的病理诊断结果接近,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接近的依次为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与子宫内膜癌,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子宫内膜病变患者采用腹部超声检测技术作为临床诊断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确诊率,减少误诊现象,为患者临床治疗带来准确依据.

    作者:卓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浅谈手术室护士与医生及患者沟通重的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体护理的发展,护理模式的改变,患者对护理要求的提高,手术患者的知情权备受关注.接受手术的患者,往往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非常需要人们的关心与安慰,尤其是得到医务人员的帮助和安慰.手术室护士工作范围由单纯的手术配合扩展到了参与围手术期的护理.术前访视,术后随访,术中与患者的交流,体现手术室护士沟通技巧的重要性. 每一台手术的开展手术室的护士都要与患者、手术医生、麻醉医师、血库、设备科、患者家属、供应室等相关科室之间的密切配合,手术室护士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有效沟通角色,才能使手术顺利完成的复杂工作.沟通技巧是手术室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作者:张丽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胃镜治疗术中依托咪酯,芬太尼复合镇静麻醉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胃镜治疗术中应用依托咪酯,芬太尼复合镇静麻醉的临床效果,旨在更好的指导临床.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7月-2016年7月时间段内在接受胃镜的患者76例,根据随机原则,将之分为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分为给予不同的镇静麻醉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两组胃镜治疗手术中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比较,观察组患者胃镜操作进行的更顺利,操作用时短,手术中、手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更少,满意度更高,各项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意义(均P<0.05).结论:胃镜治疗术中应用依托咪酯,芬太尼复合镇静麻醉,使患者痛苦小、不良反应少、操作更顺利、用时更短,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左光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护理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中所收治的80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多器官衰竭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式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展开观察与对比.结果经本文研究结果得出,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的有27例,观察组抢救成功的有35例,两组患者组间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经诊断发现,对照组中有8个患者出现2个脏器衰竭现象,6个患者出现2个脏器衰竭现象,3个患者出现4个脏器衰竭现象,观察组中有2个患者出现1个脏器衰竭现象,1个患者出现3个脏器衰竭现象,未有患者出现4个脏器衰竭现象.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应用系统式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死亡风险,延长患者生命周期,提高临床救治几率.

    作者:王龙;袁芳;杨莉娟;陆丽;袁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医务人员应重视药品说明书的学习

    本文从几个主要方面阐述了忽略药品说明书作用的原因、现象及学习药品说明书的重要性,以便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充分发挥药品说明书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齐运鑫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加强口腔颌面外科术后并发症与护理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了并发症预防与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5%.观察组比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口腔颌面外科术并发症预防与护理后,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尹理华;吴福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脑卒中后流涎的吞咽言语诊治仪配合功能训练的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采用吞咽言语诊治仪结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流涎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出现吞咽障碍、流涎的患者50例进行分析,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组,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针灸和吞咽功能基础训练进行康复,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采用的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吞咽言语诊治仪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脑卒中引起的吞咽功能障碍和流涎症状中,采用基础的训练,并且结合吞咽言语诊治仪进行治疗,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且在治疗中不会产生任何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凌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处方用药配伍禁忌分类研究

    目的从处方点评来探讨药物配伍禁忌及分类,改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每月随机抽查处方500张,共计6000张处方进行点评,对可能存在的用药配伍禁忌问题进行归纳,得出化学性配伍禁忌、物理性配伍禁忌、药理性配伍禁忌三类.结果从抽查中发现不合理处方共计58张,占调查总数的0.967%.结论在进行处方点评中发现,从药物的理化性质来降低配伍禁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药物配伍酸碱性的分析,注重药物在体内代谢状况,尤其是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要避免中西药联合用药可能带来的配伍禁忌.

    作者:王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宫腔纱条填塞术,观察组患者接受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小时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4小时出血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上,观察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而言,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值得进一步加强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熊素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ICU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进行有创机械通气268例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68例患者发生VAP23例,发生率为13.9%.危险因素与床头抬高≥30~45°、留置胃管、再次插管、口腔护理、口腔溃疡、抗生素的使用相关.结论: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对降低VAP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芳;唐冬;王龙;刘艳丽;王本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液科存在感染危险因素病人的护理

    目的:分析血液科存在感染危险因素病人的护理,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进入我院血液科的存在感染危险因素患者100例,分析感染危险因素,并加强护理.结果:100例患者发生感染情况,2例肺部感染,1例口腔感染,1例肛周感染.结论:针对血液科存在感染危险因素的患者需要在分析感染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加强临床针对性护理工作,可以有效降低临床感染率.

    作者:王周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急性创伤性休克急诊治疗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评估

    目的:探析优质护理运用在急性创伤性休克急诊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则运用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且无效死亡率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优质护理,不仅可以使抢救成功率提高,还能增强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顾明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今日健康杂志

今日健康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炎黄保健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