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士护理科研成果应用障碍情况的调查

赵丹娜;张志云;冀琨;武燕燕

关键词:护士, 科研成果, 应用障碍
摘要: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科研成果应用障碍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临床护士护理科研成果应用障碍问卷对北京市某三甲医院195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护理科研成果应用障碍得分为(76.67±17.26)分,文献阅读情况、参与科研的意愿、每日护理工作量、自觉开展科研工作的困难等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对总变异的解释为16.2%.结论 北京市临床护士科研成果应用障碍处于中等水平,建议管理者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如减轻临床护士工作负担、提供科研经费及方法学指导等以提高临床护士参与护理科研及应用科研成果的兴趣,发挥护理科研的重要作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治疗性沟通对Ⅲ级暴露者免疫接种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对被动物致伤Ⅲ级暴露患者注射狂犬病疫苗及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331例被动物致伤Ⅲ级暴露者按接种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156例)和干预组(175例).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治疗性沟通,对照组只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分别对两组患者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及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结果 干预组患者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依从率(95.42%)及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的依从率(78.86%)均高于对照组(83.97%,64.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2.06,8.19;P<0.05).结论 治疗性沟通有利于提高患者注射狂犬病疫苗及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的依从性,而提高免疫接种的依从性是预防狂犬病的根本措施,对更好地遏制狂犬病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田惠萍;陈晖;黎小群;谭薇;李丹卉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军队医院新生儿专科护士的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军队医院新生儿专科护士的现状并进行分析,为军队医院新生儿专科护士培养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国内6所军队医院的新生儿专科护士,共217人,采用由全军儿科学专业委员会护理学组制定的2013年军队医院新生儿病房和/或NICU专科护士现状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新生儿专科护士的基础技能平均(1.98 ±0.01)分,专科技能平均(1.52±0.07)分,新生儿专科护士的基础技能掌握情况明显优于专科技能;专科技能中得分低的后10位护理项目为体外膜肺(ECMO)、持续肾替代治疗(CRRT)、腹膜透析、回流洗肠、有创监测、一氧化氮(NO)吸入、造口护理、PICC留置与维护、有创机械通气、全胃肠外营养(TPN)配置.结论 新生儿专科护士的基础技能处于中上水平,但应加强专科技能的培养,有必要尽快建立新生儿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进行系统培训,以促进军队医院新生儿专科护士整体核心能力的提高.

    作者:董建英;李磊;商明霞;王自珍;商昭辉;何海燕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临床教学路径在神经外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教学路径在神经外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来我科实习的护理专科、本科生共160人,按实习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80人,观察组8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带教,观察组应用教学路径方法带教.每周末予以评估,测评护生实习质量;实习结束时给予相关出科理论、操作考试,并测评护生的满意度和焦虑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生出科考试操作成绩、理论成绩、综合能力分别为[(85.34 ±3.27),(87.72±3.47),(83.78 ±4.48)]分,对照组分别为[(83.93±3.61),(86.15±3.70),(81.96±6.2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603,2.777,2.120;P <0.05);观察组护生和老师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分别为97.50%,96.67%,对照组分别为87.50%,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66,P<0.05);观察组护生焦虑评分为(40.02±2.84)分,对照组为(41.84±5.4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179,2.664;P<0.05).结论 实施临床教学路径能提高临床教学质量,调动带教老师和护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和满意度,降低护生焦虑评分,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管理方法.

    作者:葛东明;王爱凤;丁涟沭;胡娟;郭正会;梁茂本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单侧双臂多功能外固定架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肱骨干大段骨缺损的护理

    目的 探讨单侧双臂多功能外固定架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肱骨干大段骨缺损的护理.方法 对32例肱骨干大段缺损患者采用强化心理干预、术前指导、无痛关爱护理、引流管管管理、植骨处创面护理、外固定架的自我护理和康复训练等护理方法.结果 32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伤口缝线有2处断开,出血过多,经换药、缝合包扎后伤口愈合;3例患者针孔感染,经对症处理后快速得到控制;其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结论 单侧双臂多功能外固定架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肱骨干大段骨缺损,方法简单,固定牢固,减少了并发症,同时采取全面、系统、正确的专科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延琴;牛志霞;郭妍;张慧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高频热疗辅助治疗肿瘤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进行高频热疗时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488例各类肿瘤患者行体外高频热疗前、中、后的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总结.护理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安全教育、病情观察、饮食指导、皮肤护理等,护理过程中对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并给予对症处理.结果 488例肿瘤患者均顺利完成高频热疗治疗.其中30例产生轻度焦虑,3例发生皮下脂肪硬结,2例发生烫伤,2例出现发热,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针对患者在热疗前、中、后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侧重点的观察、护理,才能保证热疗的安全进行,使患者顺利完成热疗.

    作者:郑胡加;胡素容;周秀玲;陈永红;谢云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中医情志护理对胸痹患者负性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胸痹患者负性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住院的胸痹患者12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中医情志护理组.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与护理,中医情志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情志护理;入院时及护理观察2周后,分别采用HAMA、SDS、遵医行为表、护理满意度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中医情志护理组患者的HAMA评分(20.12 ±4.23)分,SDS评分(28.31 ±8.23)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16.38±4.21),(38.35±8.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482,6.345;P<0.05);中医情志护理组患者遵医行为(89.32±6.13)分,护理满意度(97.81±7.26)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79.32±6.12),(89.81±7.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161,7.252;P<0.05).结论 中医情志护理方法的合理运用可以显著减轻胸痹患者患病带来的负性情绪,更好地表现出遵医行为,对护理产生较高的满意度,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钱佩琼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期功能锻炼的研究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nation,LDH)是由于外伤、腰椎老化和腰肌劳损引起的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以坐骨神经痛为主的综合症候群[1].LDH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其治疗方法分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风险,且费用高,容易复发等,而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即可取得满意效果[2].董伟凤[3]研究发现80%~ 90%的初发性LDH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从而消除症状.刘国华和张明岛[4]研究发现急性期卧床休息和康复期功能锻炼是非手术治疗LDH的关键.功能锻炼可以增加腰椎的稳定性和活动能力,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对LDH患者的功能恢复、减轻疼痛与麻木症状有明显作用,有助于改善预后、提高疗效、避免复发[5].因此有效的功能锻炼是LDH患者减少痛苦、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并发症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分析非手术治疗LDH患者康复期功能锻炼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梅;甄鹰;方红玲;赖晶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13566饮食搭配法”在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13566饮食搭配法”对改变社区老年人饮食知识及饮食行为的作用.方法 以106名社区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对社区老年人饮食知识及饮食行为进行调查,在实施“13566饮食搭配法”1个月前后对同一对象进行2次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评分以统计分析.结果 实施“13566饮食搭配法”前,社区老年人健康饮食知识平均得分为(7.55±0.41)分,实施后平均(11.65±0.1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1,P<0.01),说明实施“13566饮食搭配法”后社区老年人健康饮食知识水平显著提高.结论 “13566饮食搭配法”值得在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中推广.

    作者:缪琴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气管切开患者行间歇声门下吸引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气管切开患者行间歇声门下吸引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ICU 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51例气管切开的患者按照气管切开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患者气管切开时采用普通气管切开导管,吸痰方法为常规气管内分泌物吸引,观察组患者气管切开时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在常规气管内分泌物吸引的基础上进行间歇声门下吸引.结果 观察组分泌物日吸引量(46.8±1.3)ml高于对照组的(32.7±2.1)ml,日吸痰次数(9.2±0.6)低于对照组的(13.1±1.1),吸痰时发生呛咳的频次(5.7±0.9)低于对照组(8.2±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63,11.75,9.91;P <0.05);观察组VAP发生率(26.8%)低于对照组(4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62,P<0.05).结论 间歇声门下吸引可减少声门下分泌物的误吸,减少吸痰的次数,降低VAP的发生率.

    作者:韩美玲;王芳;马莉莉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护生系统化岗前培训的效果

    目的 制定一套护生系统化岗前培训方案,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将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生268名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岗前培训,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优质护理服务要求进行系统化岗前培训.结果 实验组护生的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分别为(93.34±5.34),(94.56±4.87)分,对照组分别为(82.34±8.76),(86.27±10.8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745,3.364;P<0.01);实验组护生临床带教老师满意度(92.1%)高于对照组(82.4%),实验组护生的满意度(95.8%)高于对照组(7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34.952,29.736;P <0.01).结论 通过规范、全面的岗前培训,使护生在实习前进一步巩固了护理知识及相关内容,增强了临床护理业务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更好地适应临床需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涂银芳;孔悦;殷婷婷;程玉红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系统化培训对手术室进修护士护理理论与技能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系统化培训对手术室进修护士理论与技能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4名在病房手术室进修的手术室护士随机分为传统组和实验组,每组32名.分别对两组进修护士采取传统方法培训和系统化方法培训,培训期满对两组护士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的考核以及医生满意度调查.结果 实验组培训的进修护士的理论水平及操作技术成绩分别为(97.16±1.82),(95.88±1.50)分,高于传统组的(92.56±1.52),(93.50±1.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0.97,5.45;P <0.01);实验组手术医生的满意率为96.9%,高于传统组的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10,P<0.05).结论 与传统方法相比,采取系统化培训更有助于对提高手术室进修护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作者:王晓丽;宋萍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造口治疗师职业认同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目的 探讨我国造口治疗师(ET)职业认同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中文版调查40名ET职业认同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ET职业认同各维度中“把握感”得分高(6.51 ±0.62)分,“组织影响感”得分低(5.58±1.18)分.不同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编制归属和每周用于造口伤口失禁护理时间的ET其职业认同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5.352,4.351,5.895,5.492,5.340,6.487;P<0.01).职称与“造口治疗师职业认同总体水平”及“把握感”呈正相关(P<0.01);年龄与“有意义感”“自我效力感”呈正相关(P<0.01);工作年限与“有意义感”呈正相关(P<0.01);编制归属与“自我决定感”呈正相关(P<0.01);学历与“自我决定感”呈负相关(P<0.01);每周用于造口伤口失禁护理时间与“职业认同总体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 ET具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水平,且ET的职业认同受多因素影响,可从多方面进一步提高ET的职业认同水平.

    作者:龙小芳;胡爱玲;张冰燕;郑美春;林细吟;陈妙霞;陈华丽;方蘅英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测评公众对精神疾病态度常用工具的研究进展

    公众对精神病及患者态度影响到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的依从性[1-2].减轻公众对精神疾病患者歧视,促进患者顺利回归社会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外研究者在对精神疾病态度测评工具的研究已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国内目前信效度高且适合汉语人群的精神疾病态度量表相对较少,给研究工作带来技术上的困难.现就应用于公众对精神疾病态度常用测评工具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讨不同测评工具的优劣,为研发更科学的测评工具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胜茂;周英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综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 探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VAP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对某三级医院综合ICU 2011年1-12月所有持续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患者进行监测,记录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和诊疗操作情况,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VAP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集病例168例,其中VAP 60例,VAP的发生率为35.7%;单因素分析显示,胃肠内营养、机械通气类型、气管切开、合并其他部位感染、抗生素使用数量、呼吸机使用时间、总住院天数和ICU住院天数是VAP的重要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类型(OR=10.945,P<0.05)、抗生素使用数量(OR=1.653,P<0.01)和ICU住院天数(OR=1.111,P<0.01)是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患者是发生VAP的高危人群且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尽量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和ICU的住院时间、避免频繁更换抗生素、减少有创操作等,预防VAP的发生.

    作者:戚少云;马兴好;刘正东;李玲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 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7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结果 治疗2周后,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2%,干预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434,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cTnI和心肌酶谱(CK、CK-MB、LDH)均明显下降,与入院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各项指标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189,3.289,3.260,3.488;P<0.05);在对护理工作的评价方面,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4.6% (33/39),干预组总满意度为97.4%(38/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17,P<0.05).结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行早期护理干预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胡爱龙;胡家华;杜胜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中医医院新招聘护士持续性培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立足岗位需求开展中医医院新招聘护士持续性培训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从事临床一线工作1~3年的228名招聘护士采取立足岗位需求的持续性培训模式,将护士的考核成绩与护理部工作质量作为评价新培训模式与传统培训模式的效果比较.结果 2012年新招聘护士的中西医基础知识及相关法规内容、专科知识与护理技能的考核成绩和护理部的年度工作缺陷率、患者满意度调查4项指标分别为(83.3±4.3),(92.7±3.3),2.8%,98.5%,与2011年相比较[(74.5±3.5),(85.6±3.2),5.9%,9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25,2.16,x2分别为4.73,19.85;P <0.05).结论 立足岗位需求开展中医医院新招聘护士的持续性培训针对性强,目标明确,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韩琳;李娜;陆卫红;李金花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医学科技论文的构成与写作注意事项

    医学科技论文写作是人们对其学术成果与科学信息运用文字、数据、符号、图表加以表达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进行科学概括并上升为理论性的文章[1].尽管科技论文的内容不同,作者创作风格各异,但其构成和表达基本上是相同的,基本要素包括:题名、作者署名和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结论、参考文献.

    作者:高丛菊;赵金鑫;何成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老年肿瘤患者化疗期间预防跌倒护理的研究进展

    跌倒是指患者突然或非故意地停顿,倒于地面或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1].研究显示,跌倒患者中以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居多[2].肿瘤因其疾病特点及化疗导致的一系列毒性反应,增加了跌倒发生几率,而老年肿瘤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由于体质虚弱,对药物不良反应耐受力差,沮丧和焦虑情绪以及环境因素等的多重作用影响[3],治疗期间更易发生跌倒.从而影响患者康复.由此需关注老年肿瘤患者跌倒风险,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现将近年来老年肿瘤患者跌倒相关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戴菁菁;朱宏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湖南省三甲医院护士不良事件的报告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探讨湖南省三级甲等医院护士不良事件报告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促进护士自愿报告不良事件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医院护士的患者安全文化感知调查问卷和护士对不良件报告的认知调查问卷对湖南省6所三级甲等医院1 866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的不良事件主动自愿报告率为24.71%;不同年龄、学历、职务、职称、护龄、任职方式、科室的护士不良事件报告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不良事件报告的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α入 =0.05,α出=0.10),进入回归方程的有: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的感知、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的认知和技术职称(OR值分别为177.004,1.813,1.533,R2=0.554,P<0.01).结论 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主动自愿报告率低,随着年龄、护龄、学历、职称、护龄的增长,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率提高,护士长的不良事件报告率高于普通护士,正式在编护士不良事件报告率较非正式在编护士高,门诊护士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率高,ICU、急诊科、妇产科报告率低;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的感知、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的认知和技术职称是护士的不良事件报告的影响因素.

    作者:刘玉娥;罗敏;欧阳庆;王波兰;王晖;成放群;戴利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目的 观察并分析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60例,将80例采取常规护理的病例设为对照组,另80例进行综合护理的病例设为护理干预组,利用SCL-90、SAS和SDS自评量表评测两组患者心理情绪状态改善情况,并调查患者并发症发生及满意度情况,以综合评价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心理及情绪状态显著改善,SCL-90(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恐惧)、SAS和SDS量表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32,3.98,6.30,4.13,4.65,7.83,6.38;P<0.05);护理干预组低血糖、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发生例数(4,2,0,5)显著低于对照组(14,9,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6.26,4.78,7.64,4.83;P <0.05);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显著提升(93.7%比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6,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对患者的康复产生积极的影响,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贺璇;张艺 刊期: 2013年第21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