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男;张培功;张莉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于艾滋病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及相关影响。方法:将60例艾滋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结果:实验组不良心理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减少艾滋病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产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索儿科大隐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护理细节。方法:选取接受大隐静脉穿刺的患儿,将患儿随机分成相同例数的两组,常规护理应用在110例对照组中,优质护理应用在110例观察组中。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方法下的首针穿刺成功率。结果:时照组110例患儿当中,首针穿刺成功率为82.72%,观察组110例患儿当中,首针穿刺成功率96.36%。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首针穿刺成功率有明显差异(P
作者:符为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自省式健康教育方式进行艾滋病危害宣传中艾滋病的防控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艾滋病患者的传播途径进行明确,对艾滋病患者关于艾滋病宣传的接受程度进行分析。结果:经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的患者占98.78%,其中主要是嫖娼后感染。艾滋病患者认为一般的宣传对预防艾滋病作用不大,大部分患者能够正面接受艾滋病宣传。结论:反歧视宣传对于艾滋病的危害存在误导,自省式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群众对艾滋病的主动预防,降低艾滋病的感染率,效果较好。
作者:王玉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黄藤素(合成品)与黄藤素(提取品)的药效作用并进行作用比较。方法:采用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及小鼠耳肿胀实验验证黄藤素(合成品)与黄藤素(提取品)的作用并进行作用比较。结果:阳性对照阿司匹林组明显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P﹤0.01),黄藤素(合成品)与黄藤素(提取品)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亦明显降低(P﹤0.05),黄藤素(合成品)组与黄藤素(提取品)组两者对比,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阳性对照阿司匹林组可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P<0.01),其抑制率为31.27%;黄藤素(合成品)与黄藤素(提取品)可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P<0.01),其抑制率分别为31.93%和34.19%;黄藤素(合成品)与黄藤素(提取品)比较,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黄藤素(合成品)与黄藤素(提取品)均可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小鼠而肿胀,两者作用对比无明显差异。
作者:刘成明;宁俞媛;王丽;师廷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对压疮危险评估表进行分析,探讨评估表对泌尿外科高危患者的作用。方法?在我院泌尿外科患者中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的100例患者,将这些患者分为50例观察组和50例对照组,不评估对照组的患者,只能实行常规性的护理,其评估标准是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并通过针对性的措施加强护理。结果:对照组有7例发生压疮,按照发生率有4.0%的发生率,评估组有两例发生压疮,按照概率有1.5%的发生率,比较两组压疮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评估压疮的危险因素,可以对泌尿外科压疮的高危人群进行评测,从而预防压疮。
作者:余李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探讨神经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管理要点,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类型和发生率,根据相关情况提出护理评估并给予相关措施。结果:在经过有效的分析和改进后我院神经内科老年病人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减低。结论:针对神经内科的老年病人,应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制定合理的具有针对性和安全性的护理管理方法,并结合神经内科的护理特点,才能有效的提高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效果,保证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苗爱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文章选取了部分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护理的资料,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所开展的术后护理中应当注意的要点部分,针对呼吸道护理以及术后出血控制措施等方面来进行。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能够促进患者身体更快速的恢复健康。
作者:刘敏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计划性剖宫产产妇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以我院90例计划性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产妇采取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产妇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对比两组产妇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对健康知识总掌握率为97.8%,对照组为5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P<0.05)。结论对计划性剖宫产产妇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雷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将2011年1月—2016年1月我科住院的12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抗感染、祛痰止咳、吸氧、呼吸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经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常规组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天后,观察组PaCO2、PaO2、SaO2、Apache II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床旁支气管肺泡灌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邹协群;金平;李良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心理变化的特点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孕妇126名,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63名和实验组(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措施)63名,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实验组孕妇的症状自评量表平均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抑郁焦虑等评分水平明显下降,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年龄阶段未孕的妇女,容易发生情绪障碍性疾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孕妇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林晓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减少脑卒中患者跌倒的作用。方法:抽选脑卒中患者105例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3例)则在此基础上实施社区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差异,同时统计两组患者跌倒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的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跌倒率7.5%(4例),对照组患者跌倒率23.1%(12例),差异显著(P<0.05)。结论:社区护理能有效防止患者跌倒,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秀兰;石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在胃癌组织中PD-L1和PD-1表达情况及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接受根治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手术区标本作为观察组,选取患者的癌旁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对比患者的临床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标本的PD-L1和PD-1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62.5%(50/80)、38.8%(31/80),对照组组织的PD-L1和PD-1指标的阳性率均为0,两个指标表达情况没有相关性,其中PD-L1指标与患者的浸润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pTNM分期情况密切相关,而PD-1表达与该类指标不相关。结论:在胃癌组织中PD-L1和PD-1指标有明显的升高,并且PD-L1指标与肿瘤的进展以及预后情况密切相关,值得在胃癌诊治中指导应用。
作者:刘欣;陈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III、IV级心功能血清CA125与NT Pro-BNP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70例选为研究对象,心功能为III级、IV级,检测血清CA125与NT Pro-BNP浓度,探讨二者间相关性。结果心功能IV级血清CA125水平与NT Pro-BNP浓度明显高于心功能III级,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CA125与NT Pro-BNP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CA125与NT Pro-BNP浓度呈正相关;对慢性心衰患者可采取CA125、NT Pro-BNP联合检测法。
作者:李金怡;吕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诊创伤手术术中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增加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行急诊创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50例研究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服务,给予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低体温、压疮、发生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低体温、压疮、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通过良好的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急诊创伤手术低体温、压疮、感染的发生,降低手术风险因素的发生,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的作用,增加手术安全和护理质量。
作者:罗江勤;黄剑飞;冯怡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系统骨质疏松治疗对老年骨折患者二次骨折发生率与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4月-2015年3月之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9例老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45例和参照组44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实验组患者选择系统部骨质疏松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2-24个月的随访,了解2次骨折发生率、骨密度以及死亡率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骨密度高于参照组、骨折发生的时间长与参照组,差异结果显著(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的2次骨折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骨质疏松治疗能够显著减少老年骨折患者二次骨折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我科自2013年起使用该技术治疗7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住院3-5d,出院后随访24-30个月,患者疗效评价优良率达93.67%,并发症发生率为7.59%?结论: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前和术后康复训练指导,这有利于提高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愈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大限度地提高微创手术腰椎的好处?
作者:陈国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成立PICC专科门诊,解决门诊、住院患者PICC置管及维护的问题。方法对PICC专科门诊诊室的设置和布局,人员组成及职责,制定工作流程和制度,促进PICC技术专业化的发展。结果解决了门诊、住院患者置管及维护的问题,PICC专科门诊合理的流程、规范的管理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有利于专科护理的发展。结论设立PICC专科门诊可满足就诊患者多元化的需求,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延伸护理服务的有效途径。
作者:许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析放射介入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选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治疗的8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另一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放射介入治疗,统计分析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26.8±4.5)分,对照组是(29.4±4.2)分,未见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是(37.2±4.1)分,对照组是(33.8±2.1)分,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5%,对照组是80%,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放射介入治疗极大的改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肿瘤转移。
作者:赵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疗效。方法案例分析法。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老年痴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30例患者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60%;实验组30例患者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7%,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中西医结合护理老年痴呆患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式可以显著提升老年痴呆患者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石瑞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作为对象,分成不同护理组:干预组(综合护理)、常规组(基础护理),评定预后效果。结果:干预组预后病症缓解率为96.7%,和70.0%的常规组相比,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行综合护理作用突出,可改善生活现状,加快康复速度,值得借鉴。
作者:李生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