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癫痫药物的临床应用

冼静瑜;林素芬

关键词:癫痫, 药物治疗, 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调查研究抗癫痫药物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多种抗癫痫类药物的临床使用分析对比新抗癫痫药的单独使用和多效治疗间的优劣。结果:奥卡西平、托吡酯、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这些1993年之后上市的新抗痫药物逐渐代替传统抗癫痫药物,作为主要的癫痫类疾病治疗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研究发现合理利用癫痫药物的多药治疗比单独使用其中某一种药物效果翻倍。
今日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挑选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0例,患者的就诊时间为2012年3月~2014年8月,将30例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5例,对其中一组患者进行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称为普通组,另一组患者接受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称为锁定组,比较普通组患者及锁定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锁定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14/15)明显高于普通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60.00%(9/1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采用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能有效促进恢复患者的腕关节功能,疗效显著,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谢伟军;苏自清;陆进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于我院确诊为子宫肌瘤的83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12.5 mg剂量的米非司酮,观察组43例则采用25.0mg剂量的米非司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雌二醇(E2)、黄体生成激素(LH)、孕酮(P)及卵泡生成激素(FSH)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差异;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瘤体均缩小,E2、LH、P及FSH水平均降低,组间比较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E2、LH、P及FSH水平变化更显著,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治疗组10例,总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大剂量时效果更显著,可更好地改善激素水平,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作者:曹永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MRI诊断鉴别桥小脑角区肿瘤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价分析桥小脑角区肿瘤采用MRI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收治的68例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MRI诊断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手术病理证实,MRI检查表明29例患者属于膜肿瘤病症,22例患者属于听神经系统肿瘤,15例患者属于三叉神经肿瘤病症,2例三叉神经系统肿瘤被漏诊,通过第2次扫描后诊断准确率为96.9%。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病理检查准确率为100%,MRI检查准确率和手术病理检查并没有很大差异(P>0.05)。结论: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采用MRI诊断检查的临床价值较高,可以准确的显示桥小脑角区肿瘤病发位置,而且这种检查方法不会为患者带来任何痛苦,这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技术。

    作者:马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设立PICC专科门诊的实践与研讨

    目的:通过成立PICC专科门诊,解决门诊、住院患者PICC置管及维护的问题。方法对PICC专科门诊诊室的设置和布局,人员组成及职责,制定工作流程和制度,促进PICC技术专业化的发展。结果解决了门诊、住院患者置管及维护的问题,PICC专科门诊合理的流程、规范的管理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有利于专科护理的发展。结论设立PICC专科门诊可满足就诊患者多元化的需求,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延伸护理服务的有效途径。

    作者:许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400例剖宫产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0例,其中观察组为存在术后感染患者,对照组为术后未发生感染者,分析患者产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分析对应的护理防范措施。结果:术后感染高危因素中包括体质量高、病房患者数量多、夏季季节、阴道检查频次高、血红蛋白水平低、胎膜早破、手术时间长、没有运用抗感染药物以及备皮后未尽快手术等。结论:导致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因素较多,要针对性相关问题做好对应的护理处理才能有效保证降低感染发生率。

    作者:周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双侧AO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双侧AO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28例,采用y型钢板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32例,采用双侧肱骨远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均获得随访6~12个月,患者的骨折全部愈合,并且无并发症情况的发生,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功能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AO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效果较为可靠,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作者:叶军;姜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疼痛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四肢骨折患者的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四肢骨折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划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参照组以及实验组,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给予专项骨折疼痛护理,对比两组的满意度等情况。结果:经护理,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参照组,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骨折疼痛护理措施应用于四肢骨折患者护理过程中,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而且提高其对我院的护理满意程度,可将其作为有效的护理措施。

    作者:谭小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干骨折患者健康教育

    目的:分析股骨干骨折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100例患者于2012年3月-2015年4月收治股骨干骨折患者中抽选,按入院编号分成对照组、干预组,其中,对照组于住院期间实施基础性健康教育,干预组则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式的健康教育,评定预后的总体效果。结果:干预组的健康知识了解度高于对照组,P<0.05,有区别。结论:于股骨干骨折患者健康教育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作用显著,可提高疾病知识了解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杨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

    本文对儿科护理纠纷的细节因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结合本人多年工作经验对儿科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进行了总结,旨在促进我院儿科护理服务工作更上一层楼。

    作者:季春晓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孕期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临床探讨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实施孕期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单纯健康宣教)、试验组(孕期规范管理)各40例,观察比较妊娠结局。结果:妊高症、产后出血、生殖系感染、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试验组为2.5%、2.5%、5.0%、0、5.0%,对照组为17.5%、15.0%、22.5%、12.5%、2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实施孕期规范管理具有积极意义,能够减少母婴并发症,获得满意的妊娠结局。

    作者:王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社区护理减少脑卒中患者跌倒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减少脑卒中患者跌倒的作用。方法:抽选脑卒中患者105例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3例)则在此基础上实施社区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差异,同时统计两组患者跌倒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的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跌倒率7.5%(4例),对照组患者跌倒率23.1%(12例),差异显著(P<0.05)。结论:社区护理能有效防止患者跌倒,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秀兰;石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析翻转课堂在妇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在妇产科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医科大学2014-2015学年医学专业学生共11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两组学生采用相同的教材和同一组授课老师。其中传统组学生采用传统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而实验组学生采用翻转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实验组学生在宫颈癌、产后出血、异常分娩三章学习平均成绩分别高于传统组,分别为87.8分、86.6分、88.6分,而对照组分别为:81.7分、79.6分、82.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翻转课堂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妇产科学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仙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牙齿冷光美白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牙齿冷光美白治疗中行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的60例行牙齿冷光美白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3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以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结论:牙齿冷光美白治疗中行优质护理服务后,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徐敏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TORCH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究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TORCH检测结果。方法:研究选取我站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健康检查的孕前妇女1000例,对其行酶联免疫吸附法以检测TORCH特异性抗体(风疹病毒RV-IgG、弓形虫TOX-IgG、弓形虫TOX-IgM、巨细胞病毒CMV-IgG、巨细胞病毒CMV-IgM),并将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风疹病毒RV-IgG阳性率95.2%、弓形虫TOX-IgG阳性率2.2%、弓形虫TOX-IgM阳性率6.5%、巨细胞病毒CMV-IgG阳性率93.2%、巨细胞病毒CMV-IgM阳性率0.4%。结论:对孕前妇女行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不仅可有效降低婴儿出生缺陷机率、降低宫内感染机率,而且还能有效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实现优生优育,因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茶争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论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在老年病房压疮预防中应用

    对压疮危险评估表进行分析,探讨评估表对泌尿外科高危患者的作用。方法?在我院泌尿外科患者中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的100例患者,将这些患者分为50例观察组和50例对照组,不评估对照组的患者,只能实行常规性的护理,其评估标准是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并通过针对性的措施加强护理。结果:对照组有7例发生压疮,按照发生率有4.0%的发生率,评估组有两例发生压疮,按照概率有1.5%的发生率,比较两组压疮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评估压疮的危险因素,可以对泌尿外科压疮的高危人群进行评测,从而预防压疮。

    作者:余李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静脉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14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脑血流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14d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下降,治疗组下降更加显著( 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升高,治疗组MCA和ACA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与IL-8水平明显升高,治疗组患者在3、5、7d时,TNF-α及IL-8含量均低于治疗组患者(P<0.05),达峰时间明显提前,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梁丹;陈嘉升;廖日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分析及护理措施

    目的:分析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留置PICC导管常见的并发症及相应对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60例置入PICC后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原因并给予积极的相应护理措施。结果:120例患者1次性置管成功114例,成功率95%。置管后发生导管堵塞3例、穿刺部位渗血1例、感染1例、静脉血栓2例、导管脱出2例、导管破损漏液1例、静脉炎l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结论:化疗患者应用外周静脉PICC后,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加强护理人员PICC导管维护相关知识的培训,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同的并发症早期采取有效预防和出现后积极护理应对。

    作者:廖梅文;李曼;逄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关于消化内科恶心呕吐原因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消化内科恶心呕吐原因,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消化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恶心呕吐患者2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原因。结果:消化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从高到低依次为反流性食管炎29.0%、急性胃肠炎26.0%、胆系结石21.0%、急性肠炎8.0%,同其余形成病因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消化科患者恶心呕吐原因众多,临床要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做出应对,以便及早确诊并实施针对性治疗。

    作者:贾淑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新期的明注射三阴交穴位治疗产后尿潴留58例体会

    产后尿潴留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有应用新期的明肌内注射、针刺疗法及穴位注射疗法者,临床报道均有一定疗效。为了比较上述3者疗效的需要,我们自2009年12月到2012年12月随机抽取168例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徐雪峰;徐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儿过敏性紫癜33例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回顾自2011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过敏性紫癜患儿33例,对其临床护理资料予以分析及总结。结果:本次研究的33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护理并发症,33例患儿中有32例为显效,1例为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结论:认真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做好心理、饮食以及生活等方面的护理,有助于病情的恢复,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蒲碧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今日健康杂志

今日健康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炎黄保健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