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卫;沈祖法
目的:观察通补奇经法治疗青春期崩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1例以中药止血汤和通补奇经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7例以乙烯雌酚和安宫黄体酮按人工周期调经治疗.连续治疗3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61例,治愈31例,显效19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4%;对照组47例,治愈16例,有效2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3.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补奇经法治疗青春期崩漏疗效显著.
作者:李燕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脾肾两虚证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很常见.脾肾两虚证是一个大证候,其次级证候常见有四个:脾肾阳虚证、脾肾气阳虚证、脾肾气阴虚证、脾气不升兼肾虚证.这四个证候临床表现有差别,治疗选方用药自然也不相同.笔者临证以来,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脾肾两虚证有一定的心得体会,兹就个人对该证候的认识浅谈如下.1脾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多见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用激素治疗前,表现为重度水肿、大量蛋白尿,或经过激素治疗无效,激素撤减后,水肿、蛋白尿久不消退的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尿少,面色(白光)白,形寒怕冷,手足发凉,腰膝冷痛,纳差,喜热恶寒,大便溏薄,口淡不渴,舌体淡胖,舌边齿痕、苔白或水滑,脉沉迟或沉微,右尺脉沉微更明显.女性常兼见月经后期,经期延长,淋漓不尽,经量多,色暗淡,行经时腰腹冷痛.这一证候的实质就是脾阳虚兼肾阳虚.脾阳虚则不能运化水液,且统摄和升清无权;肾阳虚则气化、封藏失职,水气不化.所以,两方面因素导致水液停积不化,水肿,尿少,尿蛋白大量丢失.治疗宜采用温补脾肾法.选方用参芪真武汤加味: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制附子、白芍、生姜、干姜、巴戟天、淫羊藿、补骨脂、芡实、泽泻、大腹皮等.
作者:欧阳晃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调营卫益气和血法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58例脂溢性脱发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8例予调营卫益气和血法(脱发方)治疗,对照组70例口服非那雄胺治疗.疗程3月,并在治疗前后随机抽取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12例,检测血清睾酮(T)、雌二醇(E2)、游离睾酮(F-TESTO)、二氢睾酮(DHT)等.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88.64%,对照组71.42%,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DHT、F-TESTO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DHT、F-TESTO差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调营卫益气和血法治疗脂溢性脱发疗效满意,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降低患者的二氢睾酮和游离睾酮.
作者:吴国强;沈创鹏;李东海;陈晓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选择小儿秋季腹泻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葛根芩连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好转10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3.0%.对照组治愈25例,好转10例,未愈8例,总有效率81.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秋季腹泻患儿,葛根芩连汤疗效显著.
作者:杨蕾;林玉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灵术颗粒治疗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于月经或黄体酮撤退性出血后连续服用灵术颗粒,对照组于月经或黄体酮撤退性出血后连续服用二甲双胍,1月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妊娠停药.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的胰岛素β细胞分泌(HOMA-β)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及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HOMA-β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显著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2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提示灵术颗粒降低TC、升高HDL-C有显著疗效,二甲双胍降低TG、ApoB、LDL-C有显著疗效.对照组治疗后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2组治疗后睾酮(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灵术颗粒治疗PCOS胰岛素抵抗的临床效果肯定.
作者:孟君;黎小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病理性齿痕舌与其临床常见证候的相关性.方法:用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及回归分析法,对病理性齿痕舌患者进行中医症状、体征及舌脉的评定,总结出病理性齿痕舌患者常见证型及相互关系.结果:病理性齿痕舌常见证候为肝胆湿热>脾肾阳虚>肺脾气虚>肝肾阴虚>肝脾血瘀>肾虚水泛>脾虚湿盛>脾胃虚寒>肝气郁结>痰湿阻肺,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其中肝与病理性齿痕舌的密切关系仅次于脾.结论:对于病理性齿痕舌患者,在辨证的基础上,可以参考上述证候特征,有重点的进行辨证治疗.同时不可忽视肝及心理因素与病理性齿痕舌的相关性.
作者:李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吾师昆明市中医医院吴荣祖主任医师是云南省名中医,业医40余载,在临证时注重温扶阳气,以善用附子而闻名.治疗疑难杂证,多有良效,许多辗转求医多年乏效的疑难杂证经老师诊治,都取得了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的效果.笔者有幸伺诊多年,兹从四季用药这一角度,总结吴老师诊治疑难杂证的学术经验.1春季,温肝达木春季肝木主令,以疏达为用.对于体质虚寒的患者,由于阳虚不足以鼓动肝之用阳,升发不足则肝郁.这一时期吴老师注重温肝以应季节,使患者阳气充盈而肝主疏泄的功能得以发挥,常以吴萸当归四逆汤为主,随证加减治疗.
作者:武鸿翔;姚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配合超激光照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选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采用口服补肾活血方配合日本产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治疗仪超激光照射痛点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西乐葆配合膝关节封闭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1%,对照组为81.8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配合超激光照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确切,无痛苦,无副作用,易被患者长期接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百挡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解结针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与常规针刺法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1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采用解结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79.31%,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解结针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显著.
作者:陈小凯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羟基脲因其廉价、显效的特点,一直是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等骨髓增殖性肿瘤的首选药物[1].羟基脲引起口腔黏膜溃疡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往往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较为顽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在门诊应用玉女煎加减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口服羟基脲所致严重口腔溃疡1例,取得显著效果,结果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60岁,2011年2月23日初诊.病史:因“发现血常规异常近4月”,于2007年5月25日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示: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占0.94,红系占0.03,粒红比例为26.7:1,粒系增生明显;原始加早幼粒细胞比例<0.10,中幼粒细胞以下各阶段均可见;红系增生活跃,有核红细胞占0.015,细胞形态无异常;淋巴细胞比例减低;全片共见巨核细胞246个,血小板成簇、可见.血片:原粒0.01,早幼粒0.02,中幼粒0.18,晚幼粒0.02,杆状粒0.34,分叶粒0.26,嗜碱粒细胞0.01,淋巴细胞0.03,单核细胞0.04.染色体分析示:46,XX,t(9;22)(q34;q11).融合基因检查示:BCR/ABL(+).遂被诊断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以羟基脲口服治疗,白细胞控制在10~ 20×109/L,血小板控制在500~ 700×109/L,红系无明显异常.口服羟基脲治疗约3月后出现多发口腔溃疡,溃疡面大小不等,大者约如黄豆粒大小,多分布于双侧颊黏膜.溃疡面长期不愈合,且反复发作.自述每月口腔无溃疡时间不足10天,至今已有4年病程,严重影响进食和生活质量.无外阴溃疡,无其他系统损害,考虑为羟基脲所致,曾给予口服六神丸、甲硝唑及维生素B2等治疗,效差.遂至门诊求中西医结合治疗.查体:体温36.4℃,血压116/73mmHg;右颌下可触及一肿大淋巴结,活动度可,伴轻压痛;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伸舌居中;心、肺(-);脾大,左肋缘下2cm可及、质韧、无压痛;肝脏肋下未及.诊见:一般情况可,双侧颊黏膜及下唇内侧黏膜散在多个溃疡面,大小不等,大者如黄豆粒大小,伴局限性红肿,溃疡表面有脓苔覆盖,无明显渗血,触痛明显,舌暗、苔薄白,脉沉细.查血常规示:白细胞8.64×109/L,红细胞3.52 × 1012/L,血红蛋白112g/L,血小板686×109/L.西医诊断:①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②药物性口腔溃疡.中医诊断:口糜,证属阴虚火旺.治疗经过:羟基脲仍按原剂量(1.0g,每天2次,口服),以治疗原发病.中药以养阴清热,活血解毒为原则治疗,方用玉女煎加减.处方:生石膏60g,苇茎50g,知母、牛膝、丝瓜络、夏枯草、漏芦各10g,炒扁豆、浙贝母各20g,鸡血藤、白茅根各30g.14剂,每天1剂,水煎服.
作者:王新波;徐瑞荣;罗雅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距下关节脱位(subtalar joint dislocation,STJD),是指足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距舟关节与距跟关节同时脱位,但胫距关节和跟骰关节保持正常.该损伤一般由高能量的创伤所致,发生率低,仅占全身关节脱位的1%.笔者诊治距下关节脱位患者17例,效果满意,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为本院患者,共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17~55岁,平均33.6岁.车祸伤7例,高处坠落伤5例,压砸伤4例,摔伤1例.其中开放性脱位3例,闭合型脱位14例,合并骨折4例.脱位类型:内侧脱位13例,外侧脱位4例.受伤至就诊时间为1~15h,平均4.2h.手法整复12例,手术复位5例.随访时间:3月~6年,平均随访3年7月.
作者:王剑文;叶勇光;黄柏辉;庾伟中;利云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门诊80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三黄清热愈疡汤,4周为1疗程,治疗2疗程.观察止血效果、溃疡愈合情况等.结果:平均止血时间治疗组为(2.32±1.23)天,对照组为(3.23±1.32)天,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7天后止血疗效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0.0%,治疗组为9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溃疡愈合疗效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0.0%,治疗组为9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具有实用、高效、安全的特点.
作者:高立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从观察面色、肤色变化入手,通过色诊,对慢性重型肝炎分阶段辨证,探讨其病因病机、证型的发展变化规律,为分阶段治疗提供依据.慢性重型肝炎从黄疸到黑疸,面色、肤色发生显著变化,应分早、中、晚三期进行分析,以心脾理论为指导,探讨慢性重型肝炎的病因病机、证型的发展变化规律.
作者:王书杰;韦艾凌;毛德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对比研究广东省江门、湛江、梅州、韶关四地所产南板蓝根解热、抗炎、免疫调节效应的异同.方法:观察上述来源南板蓝根对内毒素致发热大鼠体温,二甲苯致耳肿胀小鼠耳片肿胀度,大鼠棉球肉芽肿重量,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抑制脾脏、胸腺指数的影响.结果:江门、湛江、韶关产南板蓝根能显著降低发热大鼠的体温(P< 0.05,P<0.01);四地所产南板蓝根均可显著降低小鼠耳肿胀度(P<0.01),湛江、韶关产南板蓝根均可显著降低大鼠棉球肉芽肿干重(P<0.01);韶关、湛江、江门产南板蓝根能提高小鼠脾脏指数(P<0.01),韶关、湛江产南板蓝根能提高小鼠胸腺指数(P< 0.05,P<0.01).四地所产南板蓝根的解热、抗炎、免疫调节综合效应强度为韶关>湛江>江门>梅州.结论:广东省四地所产南板蓝根均具有一定的解热、抗炎、免疫调节效应;其中以韶关产药理作用强、梅州产弱.
作者:罗霄山;杜铁良;陈玉兴;张丹雁;赵自明;黄雪君;曾晓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附子,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经加工后可制成黑顺片、白附片、盐附子、淡附片、炮附片等.其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生附子主要功效为散寒、回阳救逆,而经炮制后的制附子主要用于温阳散寒、补虚.附子的临床应用古代文献中已有大量的记载,但附子使用的适应证、炮制、剂量范围、煎煮方法、煎煮时间、配伍规律、应用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以及中毒后的解毒方法等尚未形成较为公认的应用规范.
作者:郭丽丽;唐雪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耳鸣汤配合针刺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2例.治疗组用自拟耳鸣汤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谷维素治疗.10天为1疗程,治疗3疗程.观察临床症状及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4%、复发率3.7%,对照组总有效率63.5%、复发率54.5%,2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TH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耳鸣汤配合针刺治疗耳鸣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谭丽;王爱平;陆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笔者将复方南星止痛膏配合腰痹通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单纯采用腰痹通胶囊治疗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为门诊病例,共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20~ 65岁;一个节段突出36例,多个节段突出24例;影像学分型:膨出12例,中央型18例,侧面突出26例,巨大突出4例;22例为单纯的腰痛,经CT或MRI扫描证实均有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符的腰椎间盘出.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纳入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及《腰椎间盘突出症》[2]中相关诊断标准;存在非手术疗法适应症、宜保守治疗的病人;年龄20~ 65岁、性别不限,排除其他腰椎疾病和全身性疾病.
作者:郑轶;曹传慧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素问·逆调论》云:“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已明确指出,胃气以下行为顺,反之则“不得安卧”的发病特点.针对于此,临床多采用健脾益气、平肝和胃之法治疗取效.然而,近年来笔者在临证中发现,慢性非萎缩性、萎缩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等脾胃疾病患者常伴心烦易怒、夜寐不安等症,治疗中通过调和心脾、改善睡眠往往能使其它脾胃症状得到更好的缓解.因此,进一步探讨心脾(胃)关系,将对提高脾胃疾病的治疗效果有所裨益.
作者:陈昫;胡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及评价耳穴贴压疗法治疗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稽延性戒断症状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戒断耳穴治疗组、戒断耳穴对照组和脱毒耳穴介入组各30例.脱毒耳穴介入组在脱毒治疗开始的第2天,尿检仍为阳性时予耳穴贴压介入治疗.戒断耳穴治疗组、戒断耳穴对照组均在强制脱毒治疗后(即停止美沙酮治疗的第3天),尿检为阴性时予耳穴贴压介入治疗.戒断耳穴治疗组予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治疗,戒断耳穴对照组给予耳穴贴压胶布(不加王不留行籽)治疗,3组均治疗15次,用修订的《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定量表》评价效果.结果:首次评定2周后、30天后,脱毒耳穴介入组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定量表积分明显下降,分别与戒断耳穴治疗组、戒断耳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首次评定2周后,戒断耳穴治疗组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定量表积分明显低于戒断耳穴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耳穴贴压疗法能够有效缓解海洛因依赖者稽延性戒断症状,脱毒早期介入治疗能显著改善稽延性戒断症状;耳穴治疗在稽延性戒断症状发生的严重期发挥作用,并非仅仅是安慰作用.
作者:韦良玉;赵利华;李飞;邱贞;韦林华;徐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靳三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靳三针组36例采用靳三针疗法治疗,康复组42例采用康复疗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评分值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值均有所提高,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FMA、ADL治疗前后差值2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疗法对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与康复疗法相当.
作者:郎建英;庄礼兴;贾超;贺君;周昭辉;柯丽萍;周丹;蔡小敏;陈子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