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靳三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

郎建英;庄礼兴;贾超;贺君;周昭辉;柯丽萍;周丹;蔡小敏;陈子平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后, 痉挛性偏瘫, 靳三针, 康复疗法, 肌张力,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摘要:目的:观察靳三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靳三针组36例采用靳三针疗法治疗,康复组42例采用康复疗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评分值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值均有所提高,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FMA、ADL治疗前后差值2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疗法对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与康复疗法相当.
新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百慈解凝汤治疗肩凝症3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百慈解凝汤内服治疗肩凝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96例肩凝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对照组各32例,治疗A组内服自拟中药百慈解凝汤,结合治伤软膏局部外涂、按摩及功能锻炼治疗;治疗B组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秋水仙碱片,结合辣椒碱软膏局部外涂、按摩及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则单纯行局部按摩及功能锻炼治疗.用药第5、10、15天观察疼痛、压痛和关节功能等指标变化,比较3组疗效.结果:治疗A、B组治愈率分别为28.13%、21.88%,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90.63%;对照组治愈率为9.38%,总有效率为65.63%.治疗A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B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A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与治疗B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A组治疗第5、10、15天大体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B组治疗第5、10、15天大体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A组治疗第5、10、15天大体评分与治疗B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A组、治疗B组治疗第5、10、15天大体评分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自拟中药百慈解凝汤治疗肩凝症临床疗效肯定,有一定应用前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莫卫海;徐宁达;曹建斌;贾晓军;李显鹏;张梅刃;卜晗;林苗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刘启泉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简介

    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表现为胃脘疼痛、胀满、胃脘灼热感、口干口苦等症,属中医学胃脘痛、嘈杂等范畴.中医药治疗对改善临床症状及减少其复发效果显著.河北省中医医院刘启泉教授是全国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北省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30余载,倡胆汁反流性胃炎从浊毒论洽,疗效显著,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1浊毒内蕴瘀血阻络浊即秽浊,浊邪源于湿邪,二者均为体内津液代谢障碍所产生的病理产物.浊邪之为病,易犯中焦脾胃,正如章虚谷所言:“湿土之邪,同气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毒”本义指毒草,《素问·至真要大论》载:“热客于胃,目赤欲呕,呕酸善饥”,“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刘教授认为,毒与热同类,热为毒之渐,毒为热之极.浊毒常相兼为病,其具有黏滞难解、易阻遏气机、易入血入络、耗伤气阴、易致气血失调成瘀成积等致病特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是多病因综合作用,多阶段复杂积累过程,在临床中亦遵循气滞、湿阻、浊聚、热郁、浊毒、络瘀、阴伤的发展规律,浊毒内蕴、瘀血阻络为其主要病机.针对其病机,《张氏医通》认为:“邪在胆经,木善上乘于胃,吐则逆而胆汁溢,所以呕苦”,《四圣心源》则认为:“肝气宜升,胆火宣降,然非脾气之上行,则肝气不升;然非胃气之下降,则胆气不降.”指出脾胃功能正常,则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胆胃和谐,而不致胆邪犯胃,胆汁反流入胃.反之脾气当升不升,胃气当降不降,而致胆胃不和,胆邪犯胃,胆汁反流入胃,临床可见胃脘疼痛、胃脘灼热感及口苦等症.刘教授认为,引起胆胃失和的根本原因在于浊毒,病因与当今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及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作者:白海燕;王维;王志坤;刘启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定位埋线疗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黏膜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空白组、模型组、埋线组、针刺组,采用20mmol/L去氧胆酸钠、0.05%~01%氨水、0.05%吲哚美辛和40%酒精等综合方法进行造模,24周制成CAG大鼠模型.埋线组选取足三里、中皖、胃俞进行穴位埋线,每2周治疗1次;针刺组取穴同埋线组,每天治疗1次,2组均治疗12周.治疗结束后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胃黏膜的差别.结果:针刺和穴位埋线治疗后的CAG大鼠胃黏膜超微结构损伤明显改善,埋线组与针刺组治疗效果相当.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能有效改善CAG大鼠胃黏膜超微结构损伤情况,疗效与针刺相当,且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作者:黄康柏;李素荷;黄德裕;刘芳;黄春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盆腔炎治验5则

    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中医学古籍无盆腔炎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属于腹痛、癥瘕、带下、热入血室病等范畴.根据其发病特点,不外乎血气不调、湿热、寒湿、阳虚、痰浊等因素所致.兹举例介绍如下.1血气不调张某,35岁,1999年5月就诊.主诉:带下增多,伴小腹疼痛半年,加重半月.诊见:心情郁闷,不思饮食,月经先后不定期,量时多时少,大便不调,小便频,舌暗红、苔白微黄,脉沉弦.综其脉症,乃血气不调,气郁化热所致.治以清热解毒,行气活血止痛,方用金铃子散加味.处方:丹参、败酱草、蒲公英各309,赤芍、连翘各159,延胡索129,川楝子、枳壳、牡丹皮、桃仁、当归、香附各109.5剂,每天1剂,水煎服.服药后带下减少,腹痛减轻.守方继服15剂,诸症皆除.

    作者:吕淑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复方南星止痛膏配合腰痹通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疗效观察

    笔者将复方南星止痛膏配合腰痹通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单纯采用腰痹通胶囊治疗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为门诊病例,共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20~ 65岁;一个节段突出36例,多个节段突出24例;影像学分型:膨出12例,中央型18例,侧面突出26例,巨大突出4例;22例为单纯的腰痛,经CT或MRI扫描证实均有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符的腰椎间盘出.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纳入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及《腰椎间盘突出症》[2]中相关诊断标准;存在非手术疗法适应症、宜保守治疗的病人;年龄20~ 65岁、性别不限,排除其他腰椎疾病和全身性疾病.

    作者:郑轶;曹传慧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中医周期疗法配合加味桂苓丸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医周期疗法配合加味桂苓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乳腺增生病患者先中医周期疗法辨治1个月经周期,然后服用加味桂苓丸维持治疗,3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愈58例,治愈率63.0%;好转28例,好转率30.4%;未愈6例,未愈率6.5%.结论:中医周期疗法配合加味桂苓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满意.

    作者:杨燕贤;吴彤;林淑贞;谢孜;蔡牡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解建国教授治疗疑难顽怪病经验介绍

    解建国是大连医科大学教授,现任大连大学附属市中心医院中医大科系(国家级重点示范学科)主任、辽宁省政府命名的“辽宁省名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重点示范学科带头人.解教授刻苦求知近40载,治病救人屡起沉疴,常以“良医同良相,用药如用兵”为座右铭.对疑难顽怪之疾治疗,见解独到,自成体系.笔者有幸侍诊于旁,现将其经验整理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张爱丽;解建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距下关节脱位17例临床观察

    距下关节脱位(subtalar joint dislocation,STJD),是指足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距舟关节与距跟关节同时脱位,但胫距关节和跟骰关节保持正常.该损伤一般由高能量的创伤所致,发生率低,仅占全身关节脱位的1%.笔者诊治距下关节脱位患者17例,效果满意,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为本院患者,共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17~55岁,平均33.6岁.车祸伤7例,高处坠落伤5例,压砸伤4例,摔伤1例.其中开放性脱位3例,闭合型脱位14例,合并骨折4例.脱位类型:内侧脱位13例,外侧脱位4例.受伤至就诊时间为1~15h,平均4.2h.手法整复12例,手术复位5例.随访时间:3月~6年,平均随访3年7月.

    作者:王剑文;叶勇光;黄柏辉;庾伟中;利云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葛根芩连汤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选择小儿秋季腹泻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葛根芩连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好转10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3.0%.对照组治愈25例,好转10例,未愈8例,总有效率81.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秋季腹泻患儿,葛根芩连汤疗效显著.

    作者:杨蕾;林玉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大黄牡丹汤防治嵌顿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并发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大黄牡丹汤防治成人嵌顿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入院手术治疗的成人腹股沟嵌顿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中药配合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中药方选用大黄牡丹汤加减;对照组单纯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结果:2组术后感染情况及疼痛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大黄牡丹汤能有效降低成人嵌顿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王章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补肾活血方配合超激光照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配合超激光照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选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采用口服补肾活血方配合日本产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治疗仪超激光照射痛点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西乐葆配合膝关节封闭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1%,对照组为81.8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配合超激光照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确切,无痛苦,无副作用,易被患者长期接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百挡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针刺夹脊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和血流动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和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20例门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给予针刺颈夹脊穴,配合风池穴、百会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脉动指数(PI)、循环阻力指数(RI)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基底动脉(BA)及双侧椎动脉(VA)的收缩期峰流速(Vs)和平均峰流速(Vm)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针刺夹脊穴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

    作者:陈卓伟;徐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通络补肾法合人工周期防治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通络补肾法合人工周期防治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宫腔镜下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通络补肾法中药结合人工周期治疗;对照组放置宫内节育环及人工周期治疗.结果:术后再次宫腔镜检查,治疗组患者仅1例复发,治愈率90.0%,总有效率96.7%;对照组17例复发,治愈率30.0%,总有效率43.3%.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通络补肾法合人工周期是防治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世强;吴文清;李江;徐珍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机化性肺炎验案1例分析

    机化性肺炎(COP)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和呼吸困难,并伴体重持续降低、间断性发热和乏力.目前,本病病因尚不清晰,其病理组织学特征是肺泡间隔淋巴细胞浸润,伴受累部位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治疗原则主要是控制肺泡炎症改变,进而防止不可逆的肺纤维化.但迄今尚无特效疗法,糖皮质激素仍为首选药物,其次为免疫抑制剂等.笔者于2010年5月10日收治1例机化性肺炎患者,经中医药综合治疗2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且逐渐减少激素用量,现据辨证治疗过程分析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张侠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益肾通胶囊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益肾通胶囊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轻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符合条件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应用益肾通胶囊治疗,观察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Ⅰ-PSS)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Ⅰ-PSS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下尿路症状较前改善.结论:益肾通胶囊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黄坚;刘鸿;谢建兴;陈铭;崔学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健脾行气法配合饮食干预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健脾行气法配合饮食干预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枳实消痞丸加减方及饮食干预治疗,对照组给予中成药麻仁丸及饮食干预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改善、症状总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临床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在缩短排便间隔时间、腹胀、食少纳呆、神疲懒言、肢体倦怠等症状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上述症状上优于对照组.结论:枳实消痞丸加减方配合饮食干预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

    作者:张庆;刘雅雯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从风痰论治咳嗽变异型哮喘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1月,常伴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痰少,运动后加重,临床无感染表现,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使咳嗽缓解,往往合并有个人或家族过敏症.笔者将痰饮伏肺理论与“风邪犯肺”是CVA主要病因的学术思想相结合,探索从风痰论治CVA,获得了较好疗效,现与同道分享.

    作者:原铁;何志凌;钟亮环;蔡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耳鸣汤配合针刺治疗耳鸣5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耳鸣汤配合针刺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2例.治疗组用自拟耳鸣汤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谷维素治疗.10天为1疗程,治疗3疗程.观察临床症状及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4%、复发率3.7%,对照组总有效率63.5%、复发率54.5%,2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TH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耳鸣汤配合针刺治疗耳鸣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谭丽;王爱平;陆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抗炎因子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中的表达规律研究

    目的:观察抗炎因子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湿热证患者体内的表达,及其与湿热证的相关性.方法:PNS患者90例,分为湿热证组60例,非湿热证组30例,湿热证组再随机分为2个亚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清热利湿药物黄葵胶囊.观察治疗前后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4、IL-10、IL-13的水平,并观察临床证候积分变化.结果:湿热证组IL-4、IL-10、IL-13、IL-13mRNA等抗炎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湿热证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咽喉肿痛、胸腹痞闷、口干不思饮、口苦、口中黏腻、小便黄赤、大便黏滞、水肿等证候积分改善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对照组则在口干不思饮、口苦、小便黄赤、大便黏滞、水肿等方面证候积分有改善(P<0.05).治疗后2组咽喉肿痛、胸腹痞闷、口苦、口中黏腻、小便黄赤、大便黏滞、水肿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IL-4、IL-10、IL-13、IL-13mRNA等抗炎因子水平治疗后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湿热证证候积分差值分别与IL-4、IL-10、IL-13水平差值呈线性正相关(P<0.05).对照组患者的上述分析无相关性(P>0.05).表明PNS患者湿热证证候的减轻与体内抗炎因子水平的减低有一定相关性.结论:PNS湿热证与抗炎因子水平的增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清热利湿药物能较好的缓解患者的湿热证证候,改善炎症状态,下调PNS湿热证促炎因子.

    作者:王峥;谢桂权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眩晕68例临床观察

    眩晕为临床上常见病症,笔者于2008~2011年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眩晕,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等相关标准.诊断依据:①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②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③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④测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眼震电图及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等有助于明确诊断,有条件者做CT、磁共振检查.⑤应注意除外肿瘤、严重血液病等.

    作者:任娟莲;马海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新中医杂志

新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