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淑民
笔者就蒲公英的现代药理分析、配伍规律及临床新用做简单阐述.从药性分析展开到临床应用的配伍规律,从现代药理分析展开到在传统应用的基础上总结蒲公英的现代临床新用,使传统药物在临床应用更为广泛.
作者:栗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百慈解凝汤内服治疗肩凝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96例肩凝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对照组各32例,治疗A组内服自拟中药百慈解凝汤,结合治伤软膏局部外涂、按摩及功能锻炼治疗;治疗B组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秋水仙碱片,结合辣椒碱软膏局部外涂、按摩及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则单纯行局部按摩及功能锻炼治疗.用药第5、10、15天观察疼痛、压痛和关节功能等指标变化,比较3组疗效.结果:治疗A、B组治愈率分别为28.13%、21.88%,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90.63%;对照组治愈率为9.38%,总有效率为65.63%.治疗A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B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A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与治疗B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A组治疗第5、10、15天大体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B组治疗第5、10、15天大体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A组治疗第5、10、15天大体评分与治疗B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A组、治疗B组治疗第5、10、15天大体评分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自拟中药百慈解凝汤治疗肩凝症临床疗效肯定,有一定应用前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莫卫海;徐宁达;曹建斌;贾晓军;李显鹏;张梅刃;卜晗;林苗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脾肾两虚证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很常见.脾肾两虚证是一个大证候,其次级证候常见有四个:脾肾阳虚证、脾肾气阳虚证、脾肾气阴虚证、脾气不升兼肾虚证.这四个证候临床表现有差别,治疗选方用药自然也不相同.笔者临证以来,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脾肾两虚证有一定的心得体会,兹就个人对该证候的认识浅谈如下.1脾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多见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用激素治疗前,表现为重度水肿、大量蛋白尿,或经过激素治疗无效,激素撤减后,水肿、蛋白尿久不消退的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尿少,面色(白光)白,形寒怕冷,手足发凉,腰膝冷痛,纳差,喜热恶寒,大便溏薄,口淡不渴,舌体淡胖,舌边齿痕、苔白或水滑,脉沉迟或沉微,右尺脉沉微更明显.女性常兼见月经后期,经期延长,淋漓不尽,经量多,色暗淡,行经时腰腹冷痛.这一证候的实质就是脾阳虚兼肾阳虚.脾阳虚则不能运化水液,且统摄和升清无权;肾阳虚则气化、封藏失职,水气不化.所以,两方面因素导致水液停积不化,水肿,尿少,尿蛋白大量丢失.治疗宜采用温补脾肾法.选方用参芪真武汤加味: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制附子、白芍、生姜、干姜、巴戟天、淫羊藿、补骨脂、芡实、泽泻、大腹皮等.
作者:欧阳晃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黄芩苷抑制静脉桥术后内膜增生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通过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移植模型,实验过程中用黄芩苷(中药组)进行干预,同期用西药非诺贝特(西药组)进行对照干预.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并检测静脉桥内膜、中膜厚度.结果:中药中、高剂量预防组,中药中、高剂量治疗组与西药预防、治疗组比较,能有效降低TNF-α、IL-6的含量(P<0.05);中药预防各组,中药中、高剂量治疗组与西药预防、治疗组比较,静脉桥内膜增生厚度明显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关系,黄芩苷给药浓度越高,上述作用越明显.结论:黄芩苷具有减缓静脉桥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的细胞增殖,从而起到抑制静脉桥内膜增生的作用.
作者:王继勇;郭亚雄;庄晓玉;张雄;张子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现代化发展创新是中医药学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名老中医经验代表着当前中医药学术和临床发展的高水平,发掘、继承、研究、创新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甘肃平凉作为针灸鼻祖皇甫谧的故里,中医学氛围浓厚,尤其是近几十年来,成长起来不少誉满陇东的名中医,他们为当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0年在平凉市卫生局的组织和领导下,开展了“甘肃省平凉地区名老中医临床及学术经验”的搜集和相关文献的整理工作,笔者亦有幸参与其中,现将平凉地区部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及临床用药特色简介如下.
作者:万健民;苗冲;赵中玮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表现为胃脘疼痛、胀满、胃脘灼热感、口干口苦等症,属中医学胃脘痛、嘈杂等范畴.中医药治疗对改善临床症状及减少其复发效果显著.河北省中医医院刘启泉教授是全国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北省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30余载,倡胆汁反流性胃炎从浊毒论洽,疗效显著,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1浊毒内蕴瘀血阻络浊即秽浊,浊邪源于湿邪,二者均为体内津液代谢障碍所产生的病理产物.浊邪之为病,易犯中焦脾胃,正如章虚谷所言:“湿土之邪,同气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毒”本义指毒草,《素问·至真要大论》载:“热客于胃,目赤欲呕,呕酸善饥”,“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刘教授认为,毒与热同类,热为毒之渐,毒为热之极.浊毒常相兼为病,其具有黏滞难解、易阻遏气机、易入血入络、耗伤气阴、易致气血失调成瘀成积等致病特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是多病因综合作用,多阶段复杂积累过程,在临床中亦遵循气滞、湿阻、浊聚、热郁、浊毒、络瘀、阴伤的发展规律,浊毒内蕴、瘀血阻络为其主要病机.针对其病机,《张氏医通》认为:“邪在胆经,木善上乘于胃,吐则逆而胆汁溢,所以呕苦”,《四圣心源》则认为:“肝气宜升,胆火宣降,然非脾气之上行,则肝气不升;然非胃气之下降,则胆气不降.”指出脾胃功能正常,则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胆胃和谐,而不致胆邪犯胃,胆汁反流入胃.反之脾气当升不升,胃气当降不降,而致胆胃不和,胆邪犯胃,胆汁反流入胃,临床可见胃脘疼痛、胃脘灼热感及口苦等症.刘教授认为,引起胆胃失和的根本原因在于浊毒,病因与当今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及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作者:白海燕;王维;王志坤;刘启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药并举治疗抑郁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结合柴胡疏肝汤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抑郁失眠症32例.结果:临床治愈14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9%.结论:针药并举治疗抑郁失眠症有良好疗效.
作者:王彦英;樊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抗炎因子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湿热证患者体内的表达,及其与湿热证的相关性.方法:PNS患者90例,分为湿热证组60例,非湿热证组30例,湿热证组再随机分为2个亚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清热利湿药物黄葵胶囊.观察治疗前后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4、IL-10、IL-13的水平,并观察临床证候积分变化.结果:湿热证组IL-4、IL-10、IL-13、IL-13mRNA等抗炎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湿热证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咽喉肿痛、胸腹痞闷、口干不思饮、口苦、口中黏腻、小便黄赤、大便黏滞、水肿等证候积分改善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对照组则在口干不思饮、口苦、小便黄赤、大便黏滞、水肿等方面证候积分有改善(P<0.05).治疗后2组咽喉肿痛、胸腹痞闷、口苦、口中黏腻、小便黄赤、大便黏滞、水肿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IL-4、IL-10、IL-13、IL-13mRNA等抗炎因子水平治疗后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湿热证证候积分差值分别与IL-4、IL-10、IL-13水平差值呈线性正相关(P<0.05).对照组患者的上述分析无相关性(P>0.05).表明PNS患者湿热证证候的减轻与体内抗炎因子水平的减低有一定相关性.结论:PNS湿热证与抗炎因子水平的增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清热利湿药物能较好的缓解患者的湿热证证候,改善炎症状态,下调PNS湿热证促炎因子.
作者:王峥;谢桂权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暖心胶囊对心衰大鼠心肌肌浆网Ca2+-ATP酶、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9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阿霉素(ADR)心衰模型组,暖心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卡托普利组以及心宝丸组,每组13只,腹腔注射ADR建立心衰大鼠模型,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观察6周,行Ca2+-ATP酶、血浆AngⅡ、血浆ALD以及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暖心胶囊中、高剂量组可改善ADR心衰大鼠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提高Ca2+-ATP酶活性,降低血浆AngⅡ、ALD含量(P< 0.05,P<0.01).结论:暖心胶囊可以对抗ADR心衰大鼠心功能的下降,其机制可能与提高Ca2+-ATP酶活性,下调血浆AngⅡ、ALD含量有关.
作者:邹旭;牛平平;姚耿圳;潘光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冯新送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曾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近40年.冯教授博览群书,衷中参西,医术精湛,疗效显著,尤其是在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方面,造诣颇深.笔者有幸侍诊其左右,现将其从肾虚血瘀治疗骨关节炎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肾虚是根本,血瘀是关键冯教授认为,骨关节炎属中医学骨痹范畴,病位在筋骨,其本在肾,血瘀是重要的环节.痹证的形成内因是正气不足,外因是风寒湿邪的侵入,内虚外感而成痹.肾藏精、主骨,精血不足,筋骨失养,腠理空虚才易感受风寒湿邪,因此,肾虚是形成痹证的首要条件.《内经》认为,男子六八,女子六七,虚衰之象渐显.并认为,“肝气衰,筋不能动”,“肾脏衰,形体皆极”.《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素问·肾气通天论》云:“肾气乃伤,高骨乃坏.”说明肾虚是自然的生理性衰退,骨骼的退变和肾气衰退密切联系,肾虚可导致筋骨不健,从而使风寒湿邪易于入侵引发本病.因此,肾虚是骨关节炎发病之根本.中年以后,肾精气日渐亏虚,骨关节失其充养,导致关节软骨、周围软组织退变,表现为骨骼脆弱,筋纵弛缓,筋不能束骨利关节,即周围韧带松弛,出现关节的应力平衡紊乱,关节稳定性下降,表现为骨质异常增生,筋挛拘急.
作者:李钊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西游记》在民众中广为流传,书中除了精彩绝伦的降妖除魔的故事外,还涉及到饮食特别是素食部分同样异彩纷呈,是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人文、空间和时间三个维度分析,素食的成因、名称、品种以及民间、宫廷、道观寺庙三大流派,既有特定的宗教意味,也不乏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尤其对今日的养生保健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孙晓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近年来,笔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鼻窦炎口服液配合匹多莫德分散片治疗急性鼻窦炎,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为本院2008年10月~2011年2月的门诊患者,共100例,青霉素皮试阴性,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3~ 60岁,平均48岁.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3~ 60岁,平均47岁.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吴惠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医周期疗法配合加味桂苓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乳腺增生病患者先中医周期疗法辨治1个月经周期,然后服用加味桂苓丸维持治疗,3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愈58例,治愈率63.0%;好转28例,好转率30.4%;未愈6例,未愈率6.5%.结论:中医周期疗法配合加味桂苓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满意.
作者:杨燕贤;吴彤;林淑贞;谢孜;蔡牡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门诊80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三黄清热愈疡汤,4周为1疗程,治疗2疗程.观察止血效果、溃疡愈合情况等.结果:平均止血时间治疗组为(2.32±1.23)天,对照组为(3.23±1.32)天,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7天后止血疗效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0.0%,治疗组为9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溃疡愈合疗效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0.0%,治疗组为9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具有实用、高效、安全的特点.
作者:高立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机化性肺炎(COP)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和呼吸困难,并伴体重持续降低、间断性发热和乏力.目前,本病病因尚不清晰,其病理组织学特征是肺泡间隔淋巴细胞浸润,伴受累部位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治疗原则主要是控制肺泡炎症改变,进而防止不可逆的肺纤维化.但迄今尚无特效疗法,糖皮质激素仍为首选药物,其次为免疫抑制剂等.笔者于2010年5月10日收治1例机化性肺炎患者,经中医药综合治疗2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且逐渐减少激素用量,现据辨证治疗过程分析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张侠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杨运宽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杨教授曾师从余仲权、关吉多等针灸名家,并为四川首届名中医杨介宾的学术继承人.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年,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尤以复式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验案颇多.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损疾病,中医学称为缠腰火丹、蛇串疮.杨教授治疗以清热解毒、通络止痛为主,兼以清肝泻火,健脾化湿,活血化瘀.治疗时仔细分析病情,灵活运用各种针灸方法,对不同患者选用适宜的组合,运用复式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取得显著的疗效.笔者随杨教授门诊,目睹其针灸方法验案无数,兹介绍3则,仅供参考.
作者:杜晨;左甲;陈曦;何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灵术颗粒治疗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于月经或黄体酮撤退性出血后连续服用灵术颗粒,对照组于月经或黄体酮撤退性出血后连续服用二甲双胍,1月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妊娠停药.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的胰岛素β细胞分泌(HOMA-β)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及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HOMA-β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显著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2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提示灵术颗粒降低TC、升高HDL-C有显著疗效,二甲双胍降低TG、ApoB、LDL-C有显著疗效.对照组治疗后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2组治疗后睾酮(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灵术颗粒治疗PCOS胰岛素抵抗的临床效果肯定.
作者:孟君;黎小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通补奇经法治疗青春期崩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1例以中药止血汤和通补奇经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7例以乙烯雌酚和安宫黄体酮按人工周期调经治疗.连续治疗3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61例,治愈31例,显效19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4%;对照组47例,治愈16例,有效2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3.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补奇经法治疗青春期崩漏疗效显著.
作者:李燕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补肾益肺散防治喘憋性合胞病毒肺炎继发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IgE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7例喘憋性合胞病毒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1例,在肺炎痊愈后,给予口服补肾益肺散12周;对照组46例,在肺炎痊愈后,给予口服酮替芬片12周.观察2组治疗后1年内哮喘患病率及喘鸣发作频率,并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总IgE.结果:哮喘患病率治疗组为47.1%,对照组为69.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哮喘患病率低于对照组.喘鸣发作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2组血清总IgE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血清总IgE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补肾益肺散能降低血清IgE.结论:补肾益肺散能降低喘憋性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的哮喘患病率,减少喘鸣发作频率,降低血清IgE.
作者:刘浩;邱志文;谢康禧;肖达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解结针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与常规针刺法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1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采用解结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79.31%,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解结针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显著.
作者:陈小凯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