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浩;邱志文;谢康禧;肖达民
目的:观察参芪十一味颗粒对晚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及肿瘤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化疗组38例予化疗治疗,治疗组40例在化疗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芪十一味颗粒治疗,治疗2周期后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CD44变异体v6(CD44v6)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的表达水平.结果:2组临床疗效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均优于化疗组,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化疗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化疗组比较,治疗组可以降低外周血VEGF、TGF-β1、CD44v6、CD4+CD25+Tr水平,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参芪十一味颗粒治疗晚期原发性NSCLC,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化疗毒副反应,并能干预晚期原发性NSCLC的免疫逃逸,有助于机体免疫监视的恢复.
作者:田春桃;韩利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家父熊昌华(1923-1996)是江西中医学院教授,江西省名中医.家父毕生从事于中医学临床及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调和气血、调理脾胃、补益肝肾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临床经验,现将家父的学术思想及诊疗经验介绍如下,以念父慈.
作者:熊明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河北医科大学张德英教授学术上主张以经典著作为起点,以临床实践为源泉.长于痰证的辨证论治,著有《痰证论》,对痰证之病因病机、治疗方药均有所创新.兹简要介绍张教授论治痰证的经验,以飨同道.1 明确提出痰属脾实张教授认为,痰生于脾胃,痰又为邪,邪盛则实,故痰为脾实.然近世多言脾虚,少言脾实,更有谓“脾无实证,肾无实证”者.至于谈到脾、肾无实证之理,诸家大多认为脾藏营,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肾藏精,为先天之本,为性命之根,精气血为人体之宝,自无“实”之说.其言似乎凿凿有据,但细思便会疑窦丛生,五脏皆“藏精气而不泻”,何以他脏皆有实证,唯脾肾独无?若言精、营为人之宝,则肺所藏之气、肝所藏之血,何者非宝?且五脏缺一,人必不生;五脏偏颇,人必疾病.肝肺既有太过,脾肾何能独见不足?且以天地而言,长夏之时,淫雨霏霏,连绵不休,岂非土之太过?天人合一,以人而言,膏梁美食,食欲旺盛,大腹便便,形体丰腴,乃至肉多而臃,岂非脾之实证?且《灵枢》有言:“脾藏营,营含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素问·天元纪大论》云:“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也.”由是观之,张教授认为,五脏皆有虚证,皆有实证.痰在脾胃,是谓邪盛,邪盛则实,故痰浊为脾土之实证.
作者:谷银强;韩红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抗炎因子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湿热证患者体内的表达,及其与湿热证的相关性.方法:PNS患者90例,分为湿热证组60例,非湿热证组30例,湿热证组再随机分为2个亚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清热利湿药物黄葵胶囊.观察治疗前后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4、IL-10、IL-13的水平,并观察临床证候积分变化.结果:湿热证组IL-4、IL-10、IL-13、IL-13mRNA等抗炎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湿热证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咽喉肿痛、胸腹痞闷、口干不思饮、口苦、口中黏腻、小便黄赤、大便黏滞、水肿等证候积分改善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对照组则在口干不思饮、口苦、小便黄赤、大便黏滞、水肿等方面证候积分有改善(P<0.05).治疗后2组咽喉肿痛、胸腹痞闷、口苦、口中黏腻、小便黄赤、大便黏滞、水肿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IL-4、IL-10、IL-13、IL-13mRNA等抗炎因子水平治疗后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湿热证证候积分差值分别与IL-4、IL-10、IL-13水平差值呈线性正相关(P<0.05).对照组患者的上述分析无相关性(P>0.05).表明PNS患者湿热证证候的减轻与体内抗炎因子水平的减低有一定相关性.结论:PNS湿热证与抗炎因子水平的增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清热利湿药物能较好的缓解患者的湿热证证候,改善炎症状态,下调PNS湿热证促炎因子.
作者:王峥;谢桂权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靳三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靳三针组36例采用靳三针疗法治疗,康复组42例采用康复疗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评分值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值均有所提高,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FMA、ADL治疗前后差值2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疗法对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与康复疗法相当.
作者:郎建英;庄礼兴;贾超;贺君;周昭辉;柯丽萍;周丹;蔡小敏;陈子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其对血尿酸(UA)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选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或/和钙拮抗剂(CCB)等药,给予高血压病规范治疗,不煎服中药汤剂.试验组在对照组西药规范治疗基础上,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每天1剂.疗程均为6周.结果:血压疗效总有效率试验组93.3%,对照组90.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试验组90.0%,对照组73.3%,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后U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试验组U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有较显著的疗效,并能较明显降低UA水平.
作者:金卓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蜂胶总黄酮滴丸的临床使用剂量及临床适应证型,初步评价蜂胶总黄酮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40例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方法,对照组予以蜂胶总黄酮滴丸模拟剂;试验1组予以蜂胶总黄酮滴丸,每次20丸加蜂胶总黄酮滴丸模拟剂,每次10丸;试验2组予以蜂胶总黄酮滴丸,每次30丸.均每天服用3次,疗程均为4周.结果:心绞痛综合疗效、心电图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综合疗效比较,试验1、2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在各项疗效比较中,气虚血瘀证均优于其他2个证型.结论:蜂胶总黄酮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是安全有效的,推荐临床使用剂量为每次30丸,临床适应证型为气虚血瘀证.
作者:隋殿军;邱智东;陈雪松;董雪莲;董金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中医学古籍无盆腔炎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属于腹痛、癥瘕、带下、热入血室病等范畴.根据其发病特点,不外乎血气不调、湿热、寒湿、阳虚、痰浊等因素所致.兹举例介绍如下.1血气不调张某,35岁,1999年5月就诊.主诉:带下增多,伴小腹疼痛半年,加重半月.诊见:心情郁闷,不思饮食,月经先后不定期,量时多时少,大便不调,小便频,舌暗红、苔白微黄,脉沉弦.综其脉症,乃血气不调,气郁化热所致.治以清热解毒,行气活血止痛,方用金铃子散加味.处方:丹参、败酱草、蒲公英各309,赤芍、连翘各159,延胡索129,川楝子、枳壳、牡丹皮、桃仁、当归、香附各109.5剂,每天1剂,水煎服.服药后带下减少,腹痛减轻.守方继服15剂,诸症皆除.
作者:吕淑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黄氏手法配合小夹板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应用黄氏正骨手法配合小夹板三维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肱骨髁上骨折41例并获得随访29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伸直尺偏型21例,伸直桡偏型8例.结果:本组29例复位后获3月~2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8月.所有骨折均已骨性愈合,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优25例,良4例.结论:黄氏手法配合小夹板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疗效好、费用低及肘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作者:霍力为;王广伟;庾伟中;黄崇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脾肾两虚证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很常见.脾肾两虚证是一个大证候,其次级证候常见有四个:脾肾阳虚证、脾肾气阳虚证、脾肾气阴虚证、脾气不升兼肾虚证.这四个证候临床表现有差别,治疗选方用药自然也不相同.笔者临证以来,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脾肾两虚证有一定的心得体会,兹就个人对该证候的认识浅谈如下.1脾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多见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用激素治疗前,表现为重度水肿、大量蛋白尿,或经过激素治疗无效,激素撤减后,水肿、蛋白尿久不消退的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尿少,面色(白光)白,形寒怕冷,手足发凉,腰膝冷痛,纳差,喜热恶寒,大便溏薄,口淡不渴,舌体淡胖,舌边齿痕、苔白或水滑,脉沉迟或沉微,右尺脉沉微更明显.女性常兼见月经后期,经期延长,淋漓不尽,经量多,色暗淡,行经时腰腹冷痛.这一证候的实质就是脾阳虚兼肾阳虚.脾阳虚则不能运化水液,且统摄和升清无权;肾阳虚则气化、封藏失职,水气不化.所以,两方面因素导致水液停积不化,水肿,尿少,尿蛋白大量丢失.治疗宜采用温补脾肾法.选方用参芪真武汤加味: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制附子、白芍、生姜、干姜、巴戟天、淫羊藿、补骨脂、芡实、泽泻、大腹皮等.
作者:欧阳晃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解建国是大连医科大学教授,现任大连大学附属市中心医院中医大科系(国家级重点示范学科)主任、辽宁省政府命名的“辽宁省名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重点示范学科带头人.解教授刻苦求知近40载,治病救人屡起沉疴,常以“良医同良相,用药如用兵”为座右铭.对疑难顽怪之疾治疗,见解独到,自成体系.笔者有幸侍诊于旁,现将其经验整理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张爱丽;解建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补肾散寒法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70例.治疗组口服射干麻黄汤合六味地黄汤,对照组口服射干麻黄汤.每天1剂,连续服药9天为1疗程.结果:控显率治疗组96.9%,对照组88.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大呼气流量(PEF)、大中段呼气流速(MMEF75/25)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在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在治疗后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复常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用药生效时间比较,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散寒法对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证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姜洪玉;周兆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痞病,是一种重要的外感疾病,现在也属一种较常见的内伤杂病.论痞之源上溯至《内经》,多有否满、否塞、否隔记载.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浊气在上则生胀”,《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备化之纪……其病否”等等.现代医家根据痞病的临床表现,认为大致包括现代医学胃肠道、肝胆系统某些疾病:如急慢性胃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等.1病因病机之辩1.1 中医学古文献对痞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内经》对痞病的病因进行了概括,《素问·太阴阳明论》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胰满闭塞”,指出了因饮食起居失节致痞.《素问·异法方宜论》云:“脏寒生满病”,提出因寒致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浊气在上,则生(瞋)胀”,是指气机失调逆乱致痞.
作者:曹正柳;谢庆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耳鸣汤配合针刺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2例.治疗组用自拟耳鸣汤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谷维素治疗.10天为1疗程,治疗3疗程.观察临床症状及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4%、复发率3.7%,对照组总有效率63.5%、复发率54.5%,2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TH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耳鸣汤配合针刺治疗耳鸣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谭丽;王爱平;陆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大黄牡丹汤防治成人嵌顿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入院手术治疗的成人腹股沟嵌顿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中药配合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中药方选用大黄牡丹汤加减;对照组单纯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结果:2组术后感染情况及疼痛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大黄牡丹汤能有效降低成人嵌顿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王章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及评价耳穴贴压疗法治疗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稽延性戒断症状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戒断耳穴治疗组、戒断耳穴对照组和脱毒耳穴介入组各30例.脱毒耳穴介入组在脱毒治疗开始的第2天,尿检仍为阳性时予耳穴贴压介入治疗.戒断耳穴治疗组、戒断耳穴对照组均在强制脱毒治疗后(即停止美沙酮治疗的第3天),尿检为阴性时予耳穴贴压介入治疗.戒断耳穴治疗组予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治疗,戒断耳穴对照组给予耳穴贴压胶布(不加王不留行籽)治疗,3组均治疗15次,用修订的《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定量表》评价效果.结果:首次评定2周后、30天后,脱毒耳穴介入组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定量表积分明显下降,分别与戒断耳穴治疗组、戒断耳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首次评定2周后,戒断耳穴治疗组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定量表积分明显低于戒断耳穴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耳穴贴压疗法能够有效缓解海洛因依赖者稽延性戒断症状,脱毒早期介入治疗能显著改善稽延性戒断症状;耳穴治疗在稽延性戒断症状发生的严重期发挥作用,并非仅仅是安慰作用.
作者:韦良玉;赵利华;李飞;邱贞;韦林华;徐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在系统总结临床疗效基础上,结合岭南地域特点,提出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为本、瘀毒致病”的病机;脾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之基础,血瘀夹毒是中晚期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之核心,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过程中,不仅虚、瘀、毒并见,更重要的是虚、瘀、毒之间相互作用.
作者:史亚飞;潘华峰;王超;朱磊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黑龙江中医药研究院国医大师张琪教授从医七十余载,活人无数,桃李满天下.张老亦为同济大学“中医大师传承人才培养项目”导师之一,笔者有幸参与师从学习,侍诊师侧.深感张老在临证中,四诊详参,辨证精准,用药上丝丝入扣、疗效卓著.探其原因,窃以为张老在诊疗过程中,始终如一地贯彻了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治病必求于本”首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它告诫医者要在错综复杂的证候中,探求其根本原因,以采取针对根本病因的正确治本方法.
作者:陈煜辉;郭建文;兰智慧;王立范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眩晕为临床上常见病症,笔者于2008~2011年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眩晕,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等相关标准.诊断依据:①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②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③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④测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眼震电图及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等有助于明确诊断,有条件者做CT、磁共振检查.⑤应注意除外肿瘤、严重血液病等.
作者:任娟莲;马海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补肾益肺散防治喘憋性合胞病毒肺炎继发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IgE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7例喘憋性合胞病毒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1例,在肺炎痊愈后,给予口服补肾益肺散12周;对照组46例,在肺炎痊愈后,给予口服酮替芬片12周.观察2组治疗后1年内哮喘患病率及喘鸣发作频率,并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总IgE.结果:哮喘患病率治疗组为47.1%,对照组为69.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哮喘患病率低于对照组.喘鸣发作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2组血清总IgE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血清总IgE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补肾益肺散能降低血清IgE.结论:补肾益肺散能降低喘憋性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的哮喘患病率,减少喘鸣发作频率,降低血清IgE.
作者:刘浩;邱志文;谢康禧;肖达民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