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熊昌华教授用药经验举隅

熊明芳

关键词:调和气血, 调理脾胃, 补益肝肾, 名医经验, 熊昌华
摘要:家父熊昌华(1923-1996)是江西中医学院教授,江西省名中医.家父毕生从事于中医学临床及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调和气血、调理脾胃、补益肝肾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临床经验,现将家父的学术思想及诊疗经验介绍如下,以念父慈.
新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痴呆的病因病机及其治疗在古医籍中的体现

    痴呆是由七情内伤、久病年老等导致髓减脑消,神机失用,从而表现为呆傻、愚笨的一种神志疾病.轻者可见反应迟钝、善忘、寡言少语等症;重者可见神情淡漠,终日不语,闭门独居,或口中喃喃,言辞颠倒,行为失常,忽笑忽哭,或不欲饮食,数日不知饥饿,二便失禁等生活不能自理的表现.

    作者:潘文;柳树英;李晓娟;张丽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联合辛伐他汀、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择DN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用辛伐他汀、缬沙坦治疗,治疗组应用中医辨证联合辛伐他汀、缬沙坦治疗,疗程8周.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血肌酐(Cr)、血浆白蛋白(Alb)、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4h尿蛋白定量、血钾(K+)等指标.结果:对照组显效12例,占34.3%;有效13例,占37.1%;无效10例,占28.6%;总有效率为71.4%.治疗组显效17例,占48.6%;有效15例,占42.9%;无效3例,占8.6%;总有效率为91.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FBG、K+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Cr、血浆Alb、24h尿蛋白定量、TC、TG、HDL-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 01).2组治疗后比较,Cr、Alb、TC、TG、24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联合辛伐他汀、缬沙坦治疗DN具有降血脂、减少尿蛋白排泄、改善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

    作者:黄雄亮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从风痰论治咳嗽变异型哮喘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1月,常伴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痰少,运动后加重,临床无感染表现,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使咳嗽缓解,往往合并有个人或家族过敏症.笔者将痰饮伏肺理论与“风邪犯肺”是CVA主要病因的学术思想相结合,探索从风痰论治CVA,获得了较好疗效,现与同道分享.

    作者:原铁;何志凌;钟亮环;蔡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针药并举治疗抑郁失眠症3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药并举治疗抑郁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结合柴胡疏肝汤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抑郁失眠症32例.结果:临床治愈14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9%.结论:针药并举治疗抑郁失眠症有良好疗效.

    作者:王彦英;樊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中附子应用特点的文献研究

    附子,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经加工后可制成黑顺片、白附片、盐附子、淡附片、炮附片等.其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生附子主要功效为散寒、回阳救逆,而经炮制后的制附子主要用于温阳散寒、补虚.附子的临床应用古代文献中已有大量的记载,但附子使用的适应证、炮制、剂量范围、煎煮方法、煎煮时间、配伍规律、应用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以及中毒后的解毒方法等尚未形成较为公认的应用规范.

    作者:郭丽丽;唐雪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痞之辩惑论

    痞病,是一种重要的外感疾病,现在也属一种较常见的内伤杂病.论痞之源上溯至《内经》,多有否满、否塞、否隔记载.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浊气在上则生胀”,《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备化之纪……其病否”等等.现代医家根据痞病的临床表现,认为大致包括现代医学胃肠道、肝胆系统某些疾病:如急慢性胃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等.1病因病机之辩1.1 中医学古文献对痞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内经》对痞病的病因进行了概括,《素问·太阴阳明论》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胰满闭塞”,指出了因饮食起居失节致痞.《素问·异法方宜论》云:“脏寒生满病”,提出因寒致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浊气在上,则生(瞋)胀”,是指气机失调逆乱致痞.

    作者:曹正柳;谢庆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补肾活血方配合超激光照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配合超激光照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选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采用口服补肾活血方配合日本产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治疗仪超激光照射痛点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西乐葆配合膝关节封闭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1%,对照组为81.8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配合超激光照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确切,无痛苦,无副作用,易被患者长期接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百挡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葛根芩连汤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选择小儿秋季腹泻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葛根芩连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好转10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3.0%.对照组治愈25例,好转10例,未愈8例,总有效率81.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秋季腹泻患儿,葛根芩连汤疗效显著.

    作者:杨蕾;林玉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董氏奇穴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脑梗死后SHS江藤氏第Ⅰ期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采用PEMS3.1统计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将合格受试者以1:1比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予董氏奇穴针刺治疗,对照组按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脑梗死临床路径体针治疗.运用视觉类比量表(VAS)、语言评价量表(VRS)及软组织损伤症状分级标准为基础评定疼痛及肿胀程度.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及肿胀计分改善情况.结果:2组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周2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VAS疼痛评分治疗2、3周2组间同期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肿胀计分2组治疗1、2、3周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 0.05,P<0.01),肿胀计分2组治疗1、2、3周同期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气虚血瘀型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痰瘀阻络型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董氏奇穴疗法对改善脑梗死后SHS治疗1周疼痛疗效较佳;气虚血瘀型SHS董氏奇穴治疗对缓解疼痛及肿胀优于常规针刺取穴治疗.

    作者:董嘉怡;何珊;符文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精道排毒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精道排毒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蕴结型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病例10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服用精道排毒丸,对照组服用前列康.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及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为疗效评价指标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为6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NIH-CP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精道排毒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蕴结型,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陆江涛;孔珍珍;刘春保;王永凡;符俊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从瘀毒论治机理探讨

    在系统总结临床疗效基础上,结合岭南地域特点,提出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为本、瘀毒致病”的病机;脾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之基础,血瘀夹毒是中晚期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之核心,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过程中,不仅虚、瘀、毒并见,更重要的是虚、瘀、毒之间相互作用.

    作者:史亚飞;潘华峰;王超;朱磊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复方南星止痛膏配合腰痹通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疗效观察

    笔者将复方南星止痛膏配合腰痹通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单纯采用腰痹通胶囊治疗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为门诊病例,共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20~ 65岁;一个节段突出36例,多个节段突出24例;影像学分型:膨出12例,中央型18例,侧面突出26例,巨大突出4例;22例为单纯的腰痛,经CT或MRI扫描证实均有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符的腰椎间盘出.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纳入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及《腰椎间盘突出症》[2]中相关诊断标准;存在非手术疗法适应症、宜保守治疗的病人;年龄20~ 65岁、性别不限,排除其他腰椎疾病和全身性疾病.

    作者:郑轶;曹传慧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陈晓虎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经验介绍

    陈晓虎教授是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心血管科主任,大内科主任.陈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25年,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尤其擅长诊治心脑血管病,独具特色,辨证得当,每获良效.笔者有幸随师研习,聆听教诲,受益良多.兹将陈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陈教授认为,高血压病可归属于眩晕、头痛范畴.其病因主要分内因、外因.内因为精气虚衰,禀赋阳盛阴虚;外因为情志、饮食、劳倦及房劳.病机为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主要为肝肾阴阳平衡失调.病理因素主要为风、火、痰、瘀、虚.病位以肝肾为主,涉及脾、心.辨证分型根据《中医内科学》[1],多以肝阳上亢、痰湿内阻、阴虚阳亢、阴阳两虚4型为主.目前,对于高血压病的中医药治疗,根据阴阳失调学说,一般多重视平肝潜阳,滋补肝肾或阴阳双补,或从病理因素痰、瘀着手,而以化痰、祛瘀治法为主,或从调节气血和津液代谢角度,治以益气活血化瘀、健脾渗湿化痰、平肝活血利水等法.陈教授认为,高血压病的治疗无非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衰以治其本,清除风、火、痰、瘀等病理性致病因素以治标,达阴平阳秘,气行血运,血脉运行循环畅通,血压调和之目的.其中辨证论治是关键.治疗时重视知肝治肝不忘肺肾,治肝用药不忘病因,未病先防注重摄生.

    作者:何云;陈晓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肝病内毒素血症及中医治则探讨

    内毒素存在于革兰氏阴性细菌菌体的细胞壁内,其化学成份为脂多糖(LPS),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发热反应、激活血管活性物质、导致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引起低血压和休克;或作用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使之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导致肝脏和其它器官损伤等.当人患有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或菌血症或肝脏清除功能下降时,内毒素“溢入”体循环,循环血中可检出内毒素,称为内毒素血症(ETM).一旦ETM产生后,则既可加重原有肝损伤,又可诱发全身代谢和血液动力学紊乱,参与种种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严重影响其预后,形成恶性循环[1].

    作者:马国俊;张雪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玉屏肾气汤配合针刺治疗糖尿病膀胱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玉屏肾气汤配合针刺治疗糖尿病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3组均予基础治疗,针药组31例加用针刺及玉屏肾气汤治疗,针灸组31例加用针灸治疗,药物组30例加用弥可保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每天排尿次数、每次尿量、膀胱残余尿量等情况.结果:3组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在每天排尿次数、每次尿量、膀胱残余尿量等方面针药组分别较针灸组、药物组更优,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临床总有效率针药组明显优于针灸组及药物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玉屏肾气汤配合针刺治疗糖尿病膀胱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梅志刚;杨松柏;陈良金;蔡三金;周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气虚证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气虚证诊断,同意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共480例,同期病种相同但未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共120例.结果:2组治疗后不同病种气虚证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不同病种气虚证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0.8%,对照组42.5%,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气虚证的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马麟;薛素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西游记》素食养生及其选材研究

    《西游记》在民众中广为流传,书中除了精彩绝伦的降妖除魔的故事外,还涉及到饮食特别是素食部分同样异彩纷呈,是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人文、空间和时间三个维度分析,素食的成因、名称、品种以及民间、宫廷、道观寺庙三大流派,既有特定的宗教意味,也不乏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尤其对今日的养生保健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孙晓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辨色探讨慢性重型肝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规律

    从观察面色、肤色变化入手,通过色诊,对慢性重型肝炎分阶段辨证,探讨其病因病机、证型的发展变化规律,为分阶段治疗提供依据.慢性重型肝炎从黄疸到黑疸,面色、肤色发生显著变化,应分早、中、晚三期进行分析,以心脾理论为指导,探讨慢性重型肝炎的病因病机、证型的发展变化规律.

    作者:王书杰;韦艾凌;毛德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鼻窦炎60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笔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鼻窦炎口服液配合匹多莫德分散片治疗急性鼻窦炎,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为本院2008年10月~2011年2月的门诊患者,共100例,青霉素皮试阴性,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3~ 60岁,平均48岁.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3~ 60岁,平均47岁.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吴惠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蒲公英现代药理配伍规律及临床新用

    笔者就蒲公英的现代药理分析、配伍规律及临床新用做简单阐述.从药性分析展开到临床应用的配伍规律,从现代药理分析展开到在传统应用的基础上总结蒲公英的现代临床新用,使传统药物在临床应用更为广泛.

    作者:栗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新中医杂志

新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