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英;樊瑞
附子,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经加工后可制成黑顺片、白附片、盐附子、淡附片、炮附片等.其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生附子主要功效为散寒、回阳救逆,而经炮制后的制附子主要用于温阳散寒、补虚.附子的临床应用古代文献中已有大量的记载,但附子使用的适应证、炮制、剂量范围、煎煮方法、煎煮时间、配伍规律、应用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以及中毒后的解毒方法等尚未形成较为公认的应用规范.
作者:郭丽丽;唐雪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通络补肾法合人工周期防治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宫腔镜下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通络补肾法中药结合人工周期治疗;对照组放置宫内节育环及人工周期治疗.结果:术后再次宫腔镜检查,治疗组患者仅1例复发,治愈率90.0%,总有效率96.7%;对照组17例复发,治愈率30.0%,总有效率43.3%.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通络补肾法合人工周期是防治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世强;吴文清;李江;徐珍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后发泡对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从连续贴敷3年每次贴敷后均发泡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为观察组;并从每次贴敷后均无发泡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为对照组,随访3年,观察治疗结束后3年间每年患者的哮喘发作次数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3年观察组临床控制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年观察组患者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贴敷后发泡的患者临床疗效比无发泡的患者更明显,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作者:林忠嗣;张雅凤;郭振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益肾通胶囊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轻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符合条件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应用益肾通胶囊治疗,观察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Ⅰ-PSS)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Ⅰ-PSS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下尿路症状较前改善.结论:益肾通胶囊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黄坚;刘鸿;谢建兴;陈铭;崔学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对比研究广东省江门、湛江、梅州、韶关四地所产南板蓝根解热、抗炎、免疫调节效应的异同.方法:观察上述来源南板蓝根对内毒素致发热大鼠体温,二甲苯致耳肿胀小鼠耳片肿胀度,大鼠棉球肉芽肿重量,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抑制脾脏、胸腺指数的影响.结果:江门、湛江、韶关产南板蓝根能显著降低发热大鼠的体温(P< 0.05,P<0.01);四地所产南板蓝根均可显著降低小鼠耳肿胀度(P<0.01),湛江、韶关产南板蓝根均可显著降低大鼠棉球肉芽肿干重(P<0.01);韶关、湛江、江门产南板蓝根能提高小鼠脾脏指数(P<0.01),韶关、湛江产南板蓝根能提高小鼠胸腺指数(P< 0.05,P<0.01).四地所产南板蓝根的解热、抗炎、免疫调节综合效应强度为韶关>湛江>江门>梅州.结论:广东省四地所产南板蓝根均具有一定的解热、抗炎、免疫调节效应;其中以韶关产药理作用强、梅州产弱.
作者:罗霄山;杜铁良;陈玉兴;张丹雁;赵自明;黄雪君;曾晓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三拗二虫汤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感染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以三拗二虫汤治疗,对照组30例用第一代抗组胺药加美敏伪麻溶液治疗,疗程均为10天.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0.0%,对照组6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咳嗽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P<0.01);2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治疗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三拗二虫汤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良好.
作者:王士军;顾勇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补肾散寒法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70例.治疗组口服射干麻黄汤合六味地黄汤,对照组口服射干麻黄汤.每天1剂,连续服药9天为1疗程.结果:控显率治疗组96.9%,对照组88.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大呼气流量(PEF)、大中段呼气流速(MMEF75/25)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在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在治疗后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复常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用药生效时间比较,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散寒法对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证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姜洪玉;周兆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家父熊昌华(1923-1996)是江西中医学院教授,江西省名中医.家父毕生从事于中医学临床及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调和气血、调理脾胃、补益肝肾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临床经验,现将家父的学术思想及诊疗经验介绍如下,以念父慈.
作者:熊明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蜂胶总黄酮滴丸的临床使用剂量及临床适应证型,初步评价蜂胶总黄酮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40例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方法,对照组予以蜂胶总黄酮滴丸模拟剂;试验1组予以蜂胶总黄酮滴丸,每次20丸加蜂胶总黄酮滴丸模拟剂,每次10丸;试验2组予以蜂胶总黄酮滴丸,每次30丸.均每天服用3次,疗程均为4周.结果:心绞痛综合疗效、心电图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综合疗效比较,试验1、2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在各项疗效比较中,气虚血瘀证均优于其他2个证型.结论:蜂胶总黄酮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是安全有效的,推荐临床使用剂量为每次30丸,临床适应证型为气虚血瘀证.
作者:隋殿军;邱智东;陈雪松;董雪莲;董金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冯新送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曾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近40年.冯教授博览群书,衷中参西,医术精湛,疗效显著,尤其是在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方面,造诣颇深.笔者有幸侍诊其左右,现将其从肾虚血瘀治疗骨关节炎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肾虚是根本,血瘀是关键冯教授认为,骨关节炎属中医学骨痹范畴,病位在筋骨,其本在肾,血瘀是重要的环节.痹证的形成内因是正气不足,外因是风寒湿邪的侵入,内虚外感而成痹.肾藏精、主骨,精血不足,筋骨失养,腠理空虚才易感受风寒湿邪,因此,肾虚是形成痹证的首要条件.《内经》认为,男子六八,女子六七,虚衰之象渐显.并认为,“肝气衰,筋不能动”,“肾脏衰,形体皆极”.《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素问·肾气通天论》云:“肾气乃伤,高骨乃坏.”说明肾虚是自然的生理性衰退,骨骼的退变和肾气衰退密切联系,肾虚可导致筋骨不健,从而使风寒湿邪易于入侵引发本病.因此,肾虚是骨关节炎发病之根本.中年以后,肾精气日渐亏虚,骨关节失其充养,导致关节软骨、周围软组织退变,表现为骨骼脆弱,筋纵弛缓,筋不能束骨利关节,即周围韧带松弛,出现关节的应力平衡紊乱,关节稳定性下降,表现为骨质异常增生,筋挛拘急.
作者:李钊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中途脱落1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通过观察肝功能、HBV-DNA、乙肝两对半定量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同时观察外周血细胞毒性T细胞(Tc)、抑制性T细胞(Ts)水平改变情况.结果:2组临床疗效总应答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9.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结束后12月外周血Tc水平均有所提高,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2月2组均能明显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s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干扰素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其机制可能因足三里黄芪注射液穴位对慢乙肝Tc、Ts水平的影响.
作者:黄晶晶;黄鸿娜;主撮常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大黄牡丹汤防治成人嵌顿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入院手术治疗的成人腹股沟嵌顿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中药配合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中药方选用大黄牡丹汤加减;对照组单纯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结果:2组术后感染情况及疼痛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大黄牡丹汤能有效降低成人嵌顿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王章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定位埋线疗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黏膜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空白组、模型组、埋线组、针刺组,采用20mmol/L去氧胆酸钠、0.05%~01%氨水、0.05%吲哚美辛和40%酒精等综合方法进行造模,24周制成CAG大鼠模型.埋线组选取足三里、中皖、胃俞进行穴位埋线,每2周治疗1次;针刺组取穴同埋线组,每天治疗1次,2组均治疗12周.治疗结束后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胃黏膜的差别.结果:针刺和穴位埋线治疗后的CAG大鼠胃黏膜超微结构损伤明显改善,埋线组与针刺组治疗效果相当.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能有效改善CAG大鼠胃黏膜超微结构损伤情况,疗效与针刺相当,且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作者:黄康柏;李素荷;黄德裕;刘芳;黄春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中医学古籍无盆腔炎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属于腹痛、癥瘕、带下、热入血室病等范畴.根据其发病特点,不外乎血气不调、湿热、寒湿、阳虚、痰浊等因素所致.兹举例介绍如下.1血气不调张某,35岁,1999年5月就诊.主诉:带下增多,伴小腹疼痛半年,加重半月.诊见:心情郁闷,不思饮食,月经先后不定期,量时多时少,大便不调,小便频,舌暗红、苔白微黄,脉沉弦.综其脉症,乃血气不调,气郁化热所致.治以清热解毒,行气活血止痛,方用金铃子散加味.处方:丹参、败酱草、蒲公英各309,赤芍、连翘各159,延胡索129,川楝子、枳壳、牡丹皮、桃仁、当归、香附各109.5剂,每天1剂,水煎服.服药后带下减少,腹痛减轻.守方继服15剂,诸症皆除.
作者:吕淑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吾师昆明市中医医院吴荣祖主任医师是云南省名中医,业医40余载,在临证时注重温扶阳气,以善用附子而闻名.治疗疑难杂证,多有良效,许多辗转求医多年乏效的疑难杂证经老师诊治,都取得了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的效果.笔者有幸伺诊多年,兹从四季用药这一角度,总结吴老师诊治疑难杂证的学术经验.1春季,温肝达木春季肝木主令,以疏达为用.对于体质虚寒的患者,由于阳虚不足以鼓动肝之用阳,升发不足则肝郁.这一时期吴老师注重温肝以应季节,使患者阳气充盈而肝主疏泄的功能得以发挥,常以吴萸当归四逆汤为主,随证加减治疗.
作者:武鸿翔;姚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抗炎因子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湿热证患者体内的表达,及其与湿热证的相关性.方法:PNS患者90例,分为湿热证组60例,非湿热证组30例,湿热证组再随机分为2个亚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清热利湿药物黄葵胶囊.观察治疗前后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4、IL-10、IL-13的水平,并观察临床证候积分变化.结果:湿热证组IL-4、IL-10、IL-13、IL-13mRNA等抗炎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湿热证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咽喉肿痛、胸腹痞闷、口干不思饮、口苦、口中黏腻、小便黄赤、大便黏滞、水肿等证候积分改善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对照组则在口干不思饮、口苦、小便黄赤、大便黏滞、水肿等方面证候积分有改善(P<0.05).治疗后2组咽喉肿痛、胸腹痞闷、口苦、口中黏腻、小便黄赤、大便黏滞、水肿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IL-4、IL-10、IL-13、IL-13mRNA等抗炎因子水平治疗后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湿热证证候积分差值分别与IL-4、IL-10、IL-13水平差值呈线性正相关(P<0.05).对照组患者的上述分析无相关性(P>0.05).表明PNS患者湿热证证候的减轻与体内抗炎因子水平的减低有一定相关性.结论:PNS湿热证与抗炎因子水平的增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清热利湿药物能较好的缓解患者的湿热证证候,改善炎症状态,下调PNS湿热证促炎因子.
作者:王峥;谢桂权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耳鸣汤配合针刺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2例.治疗组用自拟耳鸣汤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谷维素治疗.10天为1疗程,治疗3疗程.观察临床症状及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4%、复发率3.7%,对照组总有效率63.5%、复发率54.5%,2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TH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耳鸣汤配合针刺治疗耳鸣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谭丽;王爱平;陆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龙胆泻肝汤出自《兰室秘藏》,由柴胡、泽泻各一钱,车前子、木通各五分,生地黄、当归梢、龙胆草各三分组成.本方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是临床治疗肝胆经湿热下注的要方之一.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中应用本方化裁治疗肝胆湿热下注所致男科病,收效甚佳,故收集典型病例,介绍如下.1阳痿患者,男,26岁,2008年5月18日初诊.主诉:阳痿半年多.病史:结婚1年,平素嗜食肥甘,烟酒无度,且常酒后行房.半年前自觉性欲渐减,继则阴茎痿而不举,或勃起不坚.购服大量男宝、壮阳春等补肾壮阳之品口服治疗未效.诊见:身体困倦,口干口苦,胁肋胀满,阴囊潮湿,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中医诊断为阳痿,证属湿热内蕴,阻遏肝脉,宗筋弛缓.治以清利肝胆,疏通经络.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处方:龙胆草189,当归、木通各99,生地黄、黄芩、泽泻各129,柴胡69,栀子、炒苍术各159,水蛭2条,甘草39.5剂,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药后诸症明显好转,阳事已能勃起,但硬度较差.仍守原方再进5剂,性欲增强,房事恢复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
作者:何军强;厚纪东;杨帆;王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痴呆是由七情内伤、久病年老等导致髓减脑消,神机失用,从而表现为呆傻、愚笨的一种神志疾病.轻者可见反应迟钝、善忘、寡言少语等症;重者可见神情淡漠,终日不语,闭门独居,或口中喃喃,言辞颠倒,行为失常,忽笑忽哭,或不欲饮食,数日不知饥饿,二便失禁等生活不能自理的表现.
作者:潘文;柳树英;李晓娟;张丽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中医药早期干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符合条件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不同阶段采用柴芩承气汤或养阴清胰汤治疗.结果:治疗后7天,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血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转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中医药早期干预重症急性胰腺炎较单纯西药有明显的临床优势.
作者:钱亚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