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洪玉;周兆山
中药复方在治疗情志病方面具有简便廉验、副作用小的独特优势.逍遥散作为治疗郁证相关病证的经典代表名方,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近年开展的相关实验和临床研究为逍遥散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科心身疾病提供了丰富的实验和理论依据.1 逍遥散应用概况古时有“妇人多郁”之说,逍遥散原为疏肝和中,条达气机的妇人方,郁证对女性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影响易从其生理状态的变化中表现出来,因此,逍遥散早期较多地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郁证及其相关病证的表现越来越复杂多样,并不局限于妇科疾病.临床实践和研究发现,情志因素与临床各科疾病的产生有密切关系,精神状态改善可促进疾病的康复,因此,逍遥散所适应的疾病谱范围不断扩大,几乎涵盖了人体的所有系统.目前,逍遥散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据报道,逍遥散可以改善及治疗妇产科疾病[1~2](包括月经不调、痛经、经行乳房胀痛、经期肿胀、高泌乳素血症等)、精神、心理科疾病[3](抑郁性神经症、睡眠障碍、心脏神经官能症等)、神经科疾病[2~3](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脑血管病后遗症、血管性头痛、中老年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等)、心血管疾病(胸痹心痛、老年性高血压)、皮肤科疾病[2](白癜风、慢性荨麻疹、更年期皮肤瘙痒症等)、消化系统疾病[2,4](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等)、眼科疾病[2](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球后视神经炎)、内分泌系统疾病[2](女童性早熟、2型糖尿病等)等.此外,逍遥散的应用还涉及到泌尿科、儿科、男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逍遥散的方药归经具有广泛性,因而其主治病症范围同样广泛,这种广泛性应用体现了中医“治病必求于本”的治疗原则和“异病同治”的灵活性.逍遥散适应症看似庞杂,但都具有肝郁气滞、脾弱血虚的共同病机.从《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因子分析看,逍遥散的主治与躯体化、焦虑、抑郁等方面的症状相似[5],它的治疗范围及类型与现代心身医学划分的疾病类型也基本一致,说明情志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治疗及康复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作者:孙琪;敖海清;郭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配合超激光照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选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采用口服补肾活血方配合日本产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治疗仪超激光照射痛点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西乐葆配合膝关节封闭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1%,对照组为81.8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配合超激光照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确切,无痛苦,无副作用,易被患者长期接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百挡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补肾散寒法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70例.治疗组口服射干麻黄汤合六味地黄汤,对照组口服射干麻黄汤.每天1剂,连续服药9天为1疗程.结果:控显率治疗组96.9%,对照组88.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大呼气流量(PEF)、大中段呼气流速(MMEF75/25)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在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在治疗后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复常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用药生效时间比较,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散寒法对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证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姜洪玉;周兆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药并举治疗抑郁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结合柴胡疏肝汤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抑郁失眠症32例.结果:临床治愈14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9%.结论:针药并举治疗抑郁失眠症有良好疗效.
作者:王彦英;樊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后发泡对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从连续贴敷3年每次贴敷后均发泡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为观察组;并从每次贴敷后均无发泡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为对照组,随访3年,观察治疗结束后3年间每年患者的哮喘发作次数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3年观察组临床控制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年观察组患者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贴敷后发泡的患者临床疗效比无发泡的患者更明显,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作者:林忠嗣;张雅凤;郭振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病理性齿痕舌与其临床常见证候的相关性.方法:用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及回归分析法,对病理性齿痕舌患者进行中医症状、体征及舌脉的评定,总结出病理性齿痕舌患者常见证型及相互关系.结果:病理性齿痕舌常见证候为肝胆湿热>脾肾阳虚>肺脾气虚>肝肾阴虚>肝脾血瘀>肾虚水泛>脾虚湿盛>脾胃虚寒>肝气郁结>痰湿阻肺,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其中肝与病理性齿痕舌的密切关系仅次于脾.结论:对于病理性齿痕舌患者,在辨证的基础上,可以参考上述证候特征,有重点的进行辨证治疗.同时不可忽视肝及心理因素与病理性齿痕舌的相关性.
作者:李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现代化发展创新是中医药学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名老中医经验代表着当前中医药学术和临床发展的高水平,发掘、继承、研究、创新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甘肃平凉作为针灸鼻祖皇甫谧的故里,中医学氛围浓厚,尤其是近几十年来,成长起来不少誉满陇东的名中医,他们为当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0年在平凉市卫生局的组织和领导下,开展了“甘肃省平凉地区名老中医临床及学术经验”的搜集和相关文献的整理工作,笔者亦有幸参与其中,现将平凉地区部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及临床用药特色简介如下.
作者:万健民;苗冲;赵中玮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温肾启膈汤治疗食道术后吻合口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52例予温肾启膈汤治疗;对照组148例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多潘立酮、铝碳酸镁等治疗.结果: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主要症状吞咽困难、泛吐黏液、胸部满闷、胸部灼痛缓解时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温肾启膈汤治疗脾肾阳虚、痰饮溢胃、胃失通降的食道术后吻合口炎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张红卫;沈祖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耳鸣汤配合针刺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2例.治疗组用自拟耳鸣汤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谷维素治疗.10天为1疗程,治疗3疗程.观察临床症状及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4%、复发率3.7%,对照组总有效率63.5%、复发率54.5%,2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TH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耳鸣汤配合针刺治疗耳鸣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谭丽;王爱平;陆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治疗禀质特异、卫表不固型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喉源性咳嗽患者,运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内服治疗,对照组予氯雷他定分散片口服.均连续治疗10天,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87.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治疗禀质特异、卫表不固型喉源性咳嗽疗效确切,是治疗喉源性咳嗽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陈潇;张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在系统总结临床疗效基础上,结合岭南地域特点,提出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为本、瘀毒致病”的病机;脾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之基础,血瘀夹毒是中晚期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之核心,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过程中,不仅虚、瘀、毒并见,更重要的是虚、瘀、毒之间相互作用.
作者:史亚飞;潘华峰;王超;朱磊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黄芩苷抑制静脉桥术后内膜增生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通过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移植模型,实验过程中用黄芩苷(中药组)进行干预,同期用西药非诺贝特(西药组)进行对照干预.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并检测静脉桥内膜、中膜厚度.结果:中药中、高剂量预防组,中药中、高剂量治疗组与西药预防、治疗组比较,能有效降低TNF-α、IL-6的含量(P<0.05);中药预防各组,中药中、高剂量治疗组与西药预防、治疗组比较,静脉桥内膜增生厚度明显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关系,黄芩苷给药浓度越高,上述作用越明显.结论:黄芩苷具有减缓静脉桥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的细胞增殖,从而起到抑制静脉桥内膜增生的作用.
作者:王继勇;郭亚雄;庄晓玉;张雄;张子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灵术颗粒治疗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于月经或黄体酮撤退性出血后连续服用灵术颗粒,对照组于月经或黄体酮撤退性出血后连续服用二甲双胍,1月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妊娠停药.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的胰岛素β细胞分泌(HOMA-β)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及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HOMA-β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显著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2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提示灵术颗粒降低TC、升高HDL-C有显著疗效,二甲双胍降低TG、ApoB、LDL-C有显著疗效.对照组治疗后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2组治疗后睾酮(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灵术颗粒治疗PCOS胰岛素抵抗的临床效果肯定.
作者:孟君;黎小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其对血尿酸(UA)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选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或/和钙拮抗剂(CCB)等药,给予高血压病规范治疗,不煎服中药汤剂.试验组在对照组西药规范治疗基础上,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每天1剂.疗程均为6周.结果:血压疗效总有效率试验组93.3%,对照组90.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试验组90.0%,对照组73.3%,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后U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试验组U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有较显著的疗效,并能较明显降低UA水平.
作者:金卓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通络补肾法合人工周期防治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宫腔镜下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通络补肾法中药结合人工周期治疗;对照组放置宫内节育环及人工周期治疗.结果:术后再次宫腔镜检查,治疗组患者仅1例复发,治愈率90.0%,总有效率96.7%;对照组17例复发,治愈率30.0%,总有效率43.3%.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通络补肾法合人工周期是防治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世强;吴文清;李江;徐珍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靳三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靳三针组36例采用靳三针疗法治疗,康复组42例采用康复疗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评分值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值均有所提高,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FMA、ADL治疗前后差值2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疗法对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与康复疗法相当.
作者:郎建英;庄礼兴;贾超;贺君;周昭辉;柯丽萍;周丹;蔡小敏;陈子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脾肾两虚证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很常见.脾肾两虚证是一个大证候,其次级证候常见有四个:脾肾阳虚证、脾肾气阳虚证、脾肾气阴虚证、脾气不升兼肾虚证.这四个证候临床表现有差别,治疗选方用药自然也不相同.笔者临证以来,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脾肾两虚证有一定的心得体会,兹就个人对该证候的认识浅谈如下.1脾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多见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用激素治疗前,表现为重度水肿、大量蛋白尿,或经过激素治疗无效,激素撤减后,水肿、蛋白尿久不消退的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尿少,面色(白光)白,形寒怕冷,手足发凉,腰膝冷痛,纳差,喜热恶寒,大便溏薄,口淡不渴,舌体淡胖,舌边齿痕、苔白或水滑,脉沉迟或沉微,右尺脉沉微更明显.女性常兼见月经后期,经期延长,淋漓不尽,经量多,色暗淡,行经时腰腹冷痛.这一证候的实质就是脾阳虚兼肾阳虚.脾阳虚则不能运化水液,且统摄和升清无权;肾阳虚则气化、封藏失职,水气不化.所以,两方面因素导致水液停积不化,水肿,尿少,尿蛋白大量丢失.治疗宜采用温补脾肾法.选方用参芪真武汤加味: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制附子、白芍、生姜、干姜、巴戟天、淫羊藿、补骨脂、芡实、泽泻、大腹皮等.
作者:欧阳晃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羟基脲因其廉价、显效的特点,一直是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等骨髓增殖性肿瘤的首选药物[1].羟基脲引起口腔黏膜溃疡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往往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较为顽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在门诊应用玉女煎加减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口服羟基脲所致严重口腔溃疡1例,取得显著效果,结果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60岁,2011年2月23日初诊.病史:因“发现血常规异常近4月”,于2007年5月25日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示: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占0.94,红系占0.03,粒红比例为26.7:1,粒系增生明显;原始加早幼粒细胞比例<0.10,中幼粒细胞以下各阶段均可见;红系增生活跃,有核红细胞占0.015,细胞形态无异常;淋巴细胞比例减低;全片共见巨核细胞246个,血小板成簇、可见.血片:原粒0.01,早幼粒0.02,中幼粒0.18,晚幼粒0.02,杆状粒0.34,分叶粒0.26,嗜碱粒细胞0.01,淋巴细胞0.03,单核细胞0.04.染色体分析示:46,XX,t(9;22)(q34;q11).融合基因检查示:BCR/ABL(+).遂被诊断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以羟基脲口服治疗,白细胞控制在10~ 20×109/L,血小板控制在500~ 700×109/L,红系无明显异常.口服羟基脲治疗约3月后出现多发口腔溃疡,溃疡面大小不等,大者约如黄豆粒大小,多分布于双侧颊黏膜.溃疡面长期不愈合,且反复发作.自述每月口腔无溃疡时间不足10天,至今已有4年病程,严重影响进食和生活质量.无外阴溃疡,无其他系统损害,考虑为羟基脲所致,曾给予口服六神丸、甲硝唑及维生素B2等治疗,效差.遂至门诊求中西医结合治疗.查体:体温36.4℃,血压116/73mmHg;右颌下可触及一肿大淋巴结,活动度可,伴轻压痛;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伸舌居中;心、肺(-);脾大,左肋缘下2cm可及、质韧、无压痛;肝脏肋下未及.诊见:一般情况可,双侧颊黏膜及下唇内侧黏膜散在多个溃疡面,大小不等,大者如黄豆粒大小,伴局限性红肿,溃疡表面有脓苔覆盖,无明显渗血,触痛明显,舌暗、苔薄白,脉沉细.查血常规示:白细胞8.64×109/L,红细胞3.52 × 1012/L,血红蛋白112g/L,血小板686×109/L.西医诊断:①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②药物性口腔溃疡.中医诊断:口糜,证属阴虚火旺.治疗经过:羟基脲仍按原剂量(1.0g,每天2次,口服),以治疗原发病.中药以养阴清热,活血解毒为原则治疗,方用玉女煎加减.处方:生石膏60g,苇茎50g,知母、牛膝、丝瓜络、夏枯草、漏芦各10g,炒扁豆、浙贝母各20g,鸡血藤、白茅根各30g.14剂,每天1剂,水煎服.
作者:王新波;徐瑞荣;罗雅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笔者将复方南星止痛膏配合腰痹通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单纯采用腰痹通胶囊治疗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为门诊病例,共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20~ 65岁;一个节段突出36例,多个节段突出24例;影像学分型:膨出12例,中央型18例,侧面突出26例,巨大突出4例;22例为单纯的腰痛,经CT或MRI扫描证实均有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符的腰椎间盘出.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纳入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及《腰椎间盘突出症》[2]中相关诊断标准;存在非手术疗法适应症、宜保守治疗的病人;年龄20~ 65岁、性别不限,排除其他腰椎疾病和全身性疾病.
作者:郑轶;曹传慧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解建国是大连医科大学教授,现任大连大学附属市中心医院中医大科系(国家级重点示范学科)主任、辽宁省政府命名的“辽宁省名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重点示范学科带头人.解教授刻苦求知近40载,治病救人屡起沉疴,常以“良医同良相,用药如用兵”为座右铭.对疑难顽怪之疾治疗,见解独到,自成体系.笔者有幸侍诊于旁,现将其经验整理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张爱丽;解建国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