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芩苷抑制静脉桥术后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

王继勇;郭亚雄;庄晓玉;张雄;张子敬

关键词:黄芩苷, 静脉桥术后, 内膜增生, 动物实验, 兔
摘要:目的:研究黄芩苷抑制静脉桥术后内膜增生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通过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移植模型,实验过程中用黄芩苷(中药组)进行干预,同期用西药非诺贝特(西药组)进行对照干预.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并检测静脉桥内膜、中膜厚度.结果:中药中、高剂量预防组,中药中、高剂量治疗组与西药预防、治疗组比较,能有效降低TNF-α、IL-6的含量(P<0.05);中药预防各组,中药中、高剂量治疗组与西药预防、治疗组比较,静脉桥内膜增生厚度明显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关系,黄芩苷给药浓度越高,上述作用越明显.结论:黄芩苷具有减缓静脉桥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的细胞增殖,从而起到抑制静脉桥内膜增生的作用.
新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陈晓虎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经验介绍

    陈晓虎教授是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心血管科主任,大内科主任.陈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25年,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尤其擅长诊治心脑血管病,独具特色,辨证得当,每获良效.笔者有幸随师研习,聆听教诲,受益良多.兹将陈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陈教授认为,高血压病可归属于眩晕、头痛范畴.其病因主要分内因、外因.内因为精气虚衰,禀赋阳盛阴虚;外因为情志、饮食、劳倦及房劳.病机为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主要为肝肾阴阳平衡失调.病理因素主要为风、火、痰、瘀、虚.病位以肝肾为主,涉及脾、心.辨证分型根据《中医内科学》[1],多以肝阳上亢、痰湿内阻、阴虚阳亢、阴阳两虚4型为主.目前,对于高血压病的中医药治疗,根据阴阳失调学说,一般多重视平肝潜阳,滋补肝肾或阴阳双补,或从病理因素痰、瘀着手,而以化痰、祛瘀治法为主,或从调节气血和津液代谢角度,治以益气活血化瘀、健脾渗湿化痰、平肝活血利水等法.陈教授认为,高血压病的治疗无非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衰以治其本,清除风、火、痰、瘀等病理性致病因素以治标,达阴平阳秘,气行血运,血脉运行循环畅通,血压调和之目的.其中辨证论治是关键.治疗时重视知肝治肝不忘肺肾,治肝用药不忘病因,未病先防注重摄生.

    作者:何云;陈晓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距下关节脱位17例临床观察

    距下关节脱位(subtalar joint dislocation,STJD),是指足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距舟关节与距跟关节同时脱位,但胫距关节和跟骰关节保持正常.该损伤一般由高能量的创伤所致,发生率低,仅占全身关节脱位的1%.笔者诊治距下关节脱位患者17例,效果满意,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为本院患者,共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17~55岁,平均33.6岁.车祸伤7例,高处坠落伤5例,压砸伤4例,摔伤1例.其中开放性脱位3例,闭合型脱位14例,合并骨折4例.脱位类型:内侧脱位13例,外侧脱位4例.受伤至就诊时间为1~15h,平均4.2h.手法整复12例,手术复位5例.随访时间:3月~6年,平均随访3年7月.

    作者:王剑文;叶勇光;黄柏辉;庾伟中;利云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精道排毒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精道排毒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蕴结型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病例10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服用精道排毒丸,对照组服用前列康.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及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为疗效评价指标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为6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NIH-CP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精道排毒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蕴结型,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陆江涛;孔珍珍;刘春保;王永凡;符俊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吴荣祖主任医师四季扶阳护阳治疗特点经验介绍

    吾师昆明市中医医院吴荣祖主任医师是云南省名中医,业医40余载,在临证时注重温扶阳气,以善用附子而闻名.治疗疑难杂证,多有良效,许多辗转求医多年乏效的疑难杂证经老师诊治,都取得了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的效果.笔者有幸伺诊多年,兹从四季用药这一角度,总结吴老师诊治疑难杂证的学术经验.1春季,温肝达木春季肝木主令,以疏达为用.对于体质虚寒的患者,由于阳虚不足以鼓动肝之用阳,升发不足则肝郁.这一时期吴老师注重温肝以应季节,使患者阳气充盈而肝主疏泄的功能得以发挥,常以吴萸当归四逆汤为主,随证加减治疗.

    作者:武鸿翔;姚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张德英教授论痰之治疗经验介绍

    河北医科大学张德英教授学术上主张以经典著作为起点,以临床实践为源泉.长于痰证的辨证论治,著有《痰证论》,对痰证之病因病机、治疗方药均有所创新.兹简要介绍张教授论治痰证的经验,以飨同道.1 明确提出痰属脾实张教授认为,痰生于脾胃,痰又为邪,邪盛则实,故痰为脾实.然近世多言脾虚,少言脾实,更有谓“脾无实证,肾无实证”者.至于谈到脾、肾无实证之理,诸家大多认为脾藏营,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肾藏精,为先天之本,为性命之根,精气血为人体之宝,自无“实”之说.其言似乎凿凿有据,但细思便会疑窦丛生,五脏皆“藏精气而不泻”,何以他脏皆有实证,唯脾肾独无?若言精、营为人之宝,则肺所藏之气、肝所藏之血,何者非宝?且五脏缺一,人必不生;五脏偏颇,人必疾病.肝肺既有太过,脾肾何能独见不足?且以天地而言,长夏之时,淫雨霏霏,连绵不休,岂非土之太过?天人合一,以人而言,膏梁美食,食欲旺盛,大腹便便,形体丰腴,乃至肉多而臃,岂非脾之实证?且《灵枢》有言:“脾藏营,营含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素问·天元纪大论》云:“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也.”由是观之,张教授认为,五脏皆有虚证,皆有实证.痰在脾胃,是谓邪盛,邪盛则实,故痰浊为脾土之实证.

    作者:谷银强;韩红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病理性齿痕舌与临床常见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病理性齿痕舌与其临床常见证候的相关性.方法:用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及回归分析法,对病理性齿痕舌患者进行中医症状、体征及舌脉的评定,总结出病理性齿痕舌患者常见证型及相互关系.结果:病理性齿痕舌常见证候为肝胆湿热>脾肾阳虚>肺脾气虚>肝肾阴虚>肝脾血瘀>肾虚水泛>脾虚湿盛>脾胃虚寒>肝气郁结>痰湿阻肺,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其中肝与病理性齿痕舌的密切关系仅次于脾.结论:对于病理性齿痕舌患者,在辨证的基础上,可以参考上述证候特征,有重点的进行辨证治疗.同时不可忽视肝及心理因素与病理性齿痕舌的相关性.

    作者:李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灵术颗粒治疗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灵术颗粒治疗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于月经或黄体酮撤退性出血后连续服用灵术颗粒,对照组于月经或黄体酮撤退性出血后连续服用二甲双胍,1月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妊娠停药.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的胰岛素β细胞分泌(HOMA-β)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及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HOMA-β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显著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2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提示灵术颗粒降低TC、升高HDL-C有显著疗效,二甲双胍降低TG、ApoB、LDL-C有显著疗效.对照组治疗后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2组治疗后睾酮(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灵术颗粒治疗PCOS胰岛素抵抗的临床效果肯定.

    作者:孟君;黎小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通络补肾法合人工周期防治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通络补肾法合人工周期防治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宫腔镜下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通络补肾法中药结合人工周期治疗;对照组放置宫内节育环及人工周期治疗.结果:术后再次宫腔镜检查,治疗组患者仅1例复发,治愈率90.0%,总有效率96.7%;对照组17例复发,治愈率30.0%,总有效率43.3%.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通络补肾法合人工周期是防治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世强;吴文清;李江;徐珍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百慈解凝汤治疗肩凝症3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百慈解凝汤内服治疗肩凝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96例肩凝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对照组各32例,治疗A组内服自拟中药百慈解凝汤,结合治伤软膏局部外涂、按摩及功能锻炼治疗;治疗B组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秋水仙碱片,结合辣椒碱软膏局部外涂、按摩及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则单纯行局部按摩及功能锻炼治疗.用药第5、10、15天观察疼痛、压痛和关节功能等指标变化,比较3组疗效.结果:治疗A、B组治愈率分别为28.13%、21.88%,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90.63%;对照组治愈率为9.38%,总有效率为65.63%.治疗A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B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A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与治疗B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A组治疗第5、10、15天大体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B组治疗第5、10、15天大体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A组治疗第5、10、15天大体评分与治疗B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A组、治疗B组治疗第5、10、15天大体评分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自拟中药百慈解凝汤治疗肩凝症临床疗效肯定,有一定应用前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莫卫海;徐宁达;曹建斌;贾晓军;李显鹏;张梅刃;卜晗;林苗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平凉地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及临床用药特色简介

    现代化发展创新是中医药学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名老中医经验代表着当前中医药学术和临床发展的高水平,发掘、继承、研究、创新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甘肃平凉作为针灸鼻祖皇甫谧的故里,中医学氛围浓厚,尤其是近几十年来,成长起来不少誉满陇东的名中医,他们为当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0年在平凉市卫生局的组织和领导下,开展了“甘肃省平凉地区名老中医临床及学术经验”的搜集和相关文献的整理工作,笔者亦有幸参与其中,现将平凉地区部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及临床用药特色简介如下.

    作者:万健民;苗冲;赵中玮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中途脱落1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通过观察肝功能、HBV-DNA、乙肝两对半定量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同时观察外周血细胞毒性T细胞(Tc)、抑制性T细胞(Ts)水平改变情况.结果:2组临床疗效总应答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9.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结束后12月外周血Tc水平均有所提高,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2月2组均能明显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s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干扰素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其机制可能因足三里黄芪注射液穴位对慢乙肝Tc、Ts水平的影响.

    作者:黄晶晶;黄鸿娜;主撮常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调营卫 气和血法治疗脂溢性脱发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调营卫益气和血法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58例脂溢性脱发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8例予调营卫益气和血法(脱发方)治疗,对照组70例口服非那雄胺治疗.疗程3月,并在治疗前后随机抽取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12例,检测血清睾酮(T)、雌二醇(E2)、游离睾酮(F-TESTO)、二氢睾酮(DHT)等.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88.64%,对照组71.42%,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DHT、F-TESTO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DHT、F-TESTO差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调营卫益气和血法治疗脂溢性脱发疗效满意,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降低患者的二氢睾酮和游离睾酮.

    作者:吴国强;沈创鹏;李东海;陈晓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中医周期疗法配合加味桂苓丸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医周期疗法配合加味桂苓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乳腺增生病患者先中医周期疗法辨治1个月经周期,然后服用加味桂苓丸维持治疗,3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愈58例,治愈率63.0%;好转28例,好转率30.4%;未愈6例,未愈率6.5%.结论:中医周期疗法配合加味桂苓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满意.

    作者:杨燕贤;吴彤;林淑贞;谢孜;蔡牡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黄氏手法配合小夹板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黄氏手法配合小夹板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应用黄氏正骨手法配合小夹板三维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肱骨髁上骨折41例并获得随访29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伸直尺偏型21例,伸直桡偏型8例.结果:本组29例复位后获3月~2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8月.所有骨折均已骨性愈合,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优25例,良4例.结论:黄氏手法配合小夹板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疗效好、费用低及肘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作者:霍力为;王广伟;庾伟中;黄崇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耳穴贴压治疗海洛因依赖者稽延性戒断症状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及评价耳穴贴压疗法治疗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稽延性戒断症状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戒断耳穴治疗组、戒断耳穴对照组和脱毒耳穴介入组各30例.脱毒耳穴介入组在脱毒治疗开始的第2天,尿检仍为阳性时予耳穴贴压介入治疗.戒断耳穴治疗组、戒断耳穴对照组均在强制脱毒治疗后(即停止美沙酮治疗的第3天),尿检为阴性时予耳穴贴压介入治疗.戒断耳穴治疗组予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治疗,戒断耳穴对照组给予耳穴贴压胶布(不加王不留行籽)治疗,3组均治疗15次,用修订的《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定量表》评价效果.结果:首次评定2周后、30天后,脱毒耳穴介入组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定量表积分明显下降,分别与戒断耳穴治疗组、戒断耳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首次评定2周后,戒断耳穴治疗组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定量表积分明显低于戒断耳穴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耳穴贴压疗法能够有效缓解海洛因依赖者稽延性戒断症状,脱毒早期介入治疗能显著改善稽延性戒断症状;耳穴治疗在稽延性戒断症状发生的严重期发挥作用,并非仅仅是安慰作用.

    作者:韦良玉;赵利华;李飞;邱贞;韦林华;徐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蒲公英现代药理配伍规律及临床新用

    笔者就蒲公英的现代药理分析、配伍规律及临床新用做简单阐述.从药性分析展开到临床应用的配伍规律,从现代药理分析展开到在传统应用的基础上总结蒲公英的现代临床新用,使传统药物在临床应用更为广泛.

    作者:栗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张琪教授临证思想管窥——治病必求于本

    黑龙江中医药研究院国医大师张琪教授从医七十余载,活人无数,桃李满天下.张老亦为同济大学“中医大师传承人才培养项目”导师之一,笔者有幸参与师从学习,侍诊师侧.深感张老在临证中,四诊详参,辨证精准,用药上丝丝入扣、疗效卓著.探其原因,窃以为张老在诊疗过程中,始终如一地贯彻了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治病必求于本”首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它告诫医者要在错综复杂的证候中,探求其根本原因,以采取针对根本病因的正确治本方法.

    作者:陈煜辉;郭建文;兰智慧;王立范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盆腔炎治验5则

    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中医学古籍无盆腔炎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属于腹痛、癥瘕、带下、热入血室病等范畴.根据其发病特点,不外乎血气不调、湿热、寒湿、阳虚、痰浊等因素所致.兹举例介绍如下.1血气不调张某,35岁,1999年5月就诊.主诉:带下增多,伴小腹疼痛半年,加重半月.诊见:心情郁闷,不思饮食,月经先后不定期,量时多时少,大便不调,小便频,舌暗红、苔白微黄,脉沉弦.综其脉症,乃血气不调,气郁化热所致.治以清热解毒,行气活血止痛,方用金铃子散加味.处方:丹参、败酱草、蒲公英各309,赤芍、连翘各159,延胡索129,川楝子、枳壳、牡丹皮、桃仁、当归、香附各109.5剂,每天1剂,水煎服.服药后带下减少,腹痛减轻.守方继服15剂,诸症皆除.

    作者:吕淑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蜂胶总黄酮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蜂胶总黄酮滴丸的临床使用剂量及临床适应证型,初步评价蜂胶总黄酮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40例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方法,对照组予以蜂胶总黄酮滴丸模拟剂;试验1组予以蜂胶总黄酮滴丸,每次20丸加蜂胶总黄酮滴丸模拟剂,每次10丸;试验2组予以蜂胶总黄酮滴丸,每次30丸.均每天服用3次,疗程均为4周.结果:心绞痛综合疗效、心电图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综合疗效比较,试验1、2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在各项疗效比较中,气虚血瘀证均优于其他2个证型.结论:蜂胶总黄酮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是安全有效的,推荐临床使用剂量为每次30丸,临床适应证型为气虚血瘀证.

    作者:隋殿军;邱智东;陈雪松;董雪莲;董金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辨色探讨慢性重型肝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规律

    从观察面色、肤色变化入手,通过色诊,对慢性重型肝炎分阶段辨证,探讨其病因病机、证型的发展变化规律,为分阶段治疗提供依据.慢性重型肝炎从黄疸到黑疸,面色、肤色发生显著变化,应分早、中、晚三期进行分析,以心脾理论为指导,探讨慢性重型肝炎的病因病机、证型的发展变化规律.

    作者:王书杰;韦艾凌;毛德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新中医杂志

新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