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给药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屈霞;王连英;韩光;左小军

关键词:
摘要:我院儿科自1999年6月以来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肺炎,缩短了疾病疗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髁状突骨折的研究进展

    髁状突骨折对牙、颌存在重大影响,特别是可能妨碍儿童面部生长发育,并有发生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潜在危险性.因此,髁状突骨折一直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成为口腔界的焦点课题之一.本文对髁状突骨折的发病情况,分类、检查及治疗等研究状况综述如下:1髁状突骨折的发病情况髁状突是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之一,髁状突骨折占下颌骨的比例约为7-35%,各家报道有一定差异.Maclennan等[1]对180例髁状突骨折的统计中,占下颌骨骨折的7.8%.Fridrich等[2]对1067例1515处下颌骨骨折部位进行分析,髁状突骨折占28%.薄斌等[3]对581名交通事故伤颌面部骨折的回顾性研究表明,596处下颌骨骨折中,髁状突骨折占21.26%.郭家平等[4]对98例下颌骨骨折的统计分析表明,髁状突骨折占8.8%.

    作者:郭家平;余小平;王虎中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肺结核咯血几个重点环节的护理

    在肺结核病人中约有1/3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咯血,而咯血往往对患者危害很大,可引起窒息、失血性休克、肺不张等多种并发症,有的甚至引起死亡.所以,加强对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护理非常重要,它对降低肺结核咯血患者的病死率等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汇报了51例肺结核咯血患者护理的几个重点环节.

    作者:裘灵洁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对腹股沟斜疝 Shouldice法的手术体会

    腹股沟斜疝为外科常见病,我院自1996-1998年有选择地对12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行Shouldice法疝修补术,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耿继奎;马宝春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46例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早产儿或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体重不足2500g的活产新生儿.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形态和生理功能发育不够成熟,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各种感染及其它并发症,死亡率高.

    作者:杜爱清;王爱萍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与缺血性中风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IR)、血脂异常与缺血性中风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不同病程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脂蛋白(a)[Lp(a)]、胰岛素(RI)、载脂蛋白A1(apoA1)、空腹血糖(FPG)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在急性期组、高危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或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ISI、Lp(a)、apoAl在各组分别与各个监测指标无相关.在脑梗死不同发展阶段总胆固醇(CH0)、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载脂蛋白B(apoB)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或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IR、高Lp(a)血症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相互独立的危险因素,HDL下降、apoB水平升高均为缺血性脑血管病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廖俊龙;郭林翠;马竹仙;马坚;洪涤因;雷骄阳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米非司酮用于过期流产21例临床分析

    我们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过期流产,效果满意,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春香;李玉琴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牙龈环切术在扭转牙治疗后保持中的临床应用

    我们在扭转牙矫正治疗结束后采用牙龈环切术配合活动保持器保持,减少扭转牙的复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东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超短波加中药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15例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和Bell氏麻痹,俗称歪嘴风.我科自1997年10月至2001年5月,采用超短波加中药外敷穴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例,均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詹光宗;钟新民;洛桑曲珍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延期手术治疗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12例

    我院于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共对12例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施行近期手术,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勇;刘厚东;杜富波;郑建伟;汪萍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低血钾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例报告

    1 病例资料患者女,72岁.临床诊断:结肠癌,冠心病高血压.患者晨起小便后,突然出现心慌、心悸、胸闷并呼吸急促,继而呼吸困难,口唇紫绀,血压测不到,心跳骤停.未用任何药物,只是加大氧流量心跳恢复.测血压24/16KPa,心率130次/min,心律不齐.血钾低,血清钾2.01mmol/L,血清钙2.10mmol/L,心电图示:P-R间期0.16秒Q-Tc间期0.58s,T波倒置,U波明显增高.心电图上开始出现成对的室性早波,而后QRS波群振幅高低不一,形态不同,QRS波方向以基线为轴上下改变.心电图诊断:①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②低血钾.

    作者:郭小平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对社区妇幼卫生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切实保障妇女儿章的生命安全,提高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利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如何全血推进社区妇幼卫生保健,大力弘扬母乳喂养,完善社区妇幼保健工:作网络,让“爱婴爱母”行动深入家庭、深入社会,宝山区友谊街道一直在探索中前进,特别是近两年来随着健康促进项目在街道的实施,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妇幼保健的理论水平,实践技能都有很大幅度提高,形成了一定的工作思路.

    作者:杨兴堂;陆文英;王慧华;黄锡义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依那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血胰岛素和糖代谢变化,并探讨依那普利对CHF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CHF患者69例依那普利(n=37)10mg,1次/日和地高辛(n:32)0.25mg,1次/日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出FPG/FINS比例、IAI值[IAI=-1n(FPG×FINS)]作为机体胰岛素敏感性评价指标,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胰岛素敏感性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依那普利组CHF忠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显著增加,而地高辛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无显著变化.结论:依那普利有改善CHF患者IR的作用.

    作者:王晓洪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浅谈门诊护理工作中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现代护理的概念,不是单纯地护理某种疾病,而是对病人提供整体护理,要通过护理程序帮助人们适应环境,尽可能达到佳健康状态.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方法,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护理.与病人沟通是方法之一,成功的沟通使双方均可获得信息,在临床护理中如何与病人沟通关键的一步是能否抓住与病人沟通的契机及技巧.

    作者:魏力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和护理体会

    自1997年至2000年对48例AMI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THROM BOLYTIE THERAPY),并采取了积极的监护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靖;尹爱菊;李仁美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张氏架加加压螺丝钉治疗胫腓骨骨折体会

    我院自1993年至今,利用我科张世明老师自制的小腿牵引架治疗胫腓骨骨折,取得满意效果.特别对胫骨斜形、螺旋形骨折加小切口用一枚加压螺丝钉做内固定且效果好,经济实用,深得患者欢迎,分析体会如下.

    作者:王书山;张群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我科自1997年12月-2000年6月共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88例,治愈81例,治愈率达92.05%.现将治疗及护理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传霞;赵希俊;徐君;张婷;李晓红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动力性主动脉成形术辅助循环的研究进展

    动力性主动脉成形术(Dynamic aortormyoplasty,DAM)即以带蒂自体骨骼肌包裹升/降主动脉,经过抗疲劳训练后刺激其在心脏舒张期收缩,挤压所包裹的主动脉,以达到主动脉外反搏的目的,其适应症较宽,操作简单,在心衰的外科治疗中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者:高志;王天佑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黄韧带增厚所致的腰椎管狭窄脊髓造影的X线诊断(附20例分析)

    1 材料与方法收集本院从1996-2000年经手术证实的20例以黄韧带增厚为主要原因的椎管狭窄的病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3-69岁,平均48岁,病程4个月至20年.造影方法:采用国产XZ200A型X线机.造影剂为欧扔派克(300mgz/ml).患者取侧卧位腰穿姿势,双手抱膝,常规腰背部碘伏消毒,在L3 4或L1 间行腰椎穿刺.在1-2分钟内缓慢注入造影剂7ml.然后取俯卧位,在透视监控下侧X线床,观察碘水柱分布范围,待造影剂上升至t10 12平面后摄片,然后改取侧卧位,再摄腰骶椎侧位片.取常规摄前后位,后前位,侧位及左右斜位片.因欧扔派克在脑脊液内弥散性好,因而影像的对比率很高,能清楚地显示神经根鞘.欧扔派克对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甚轻,因而本组病例无严重不良反应.采用测量 1 4 5或L5-S1,椎间隙水平碘柱前后径,16例前后径<8mm(80%),4例碘水柱前后径在9-12mm之间(20%).

    作者:尹曰博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危重疾病早期抢救水平的提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治已得到多数人重视.1994年美国和欧洲研究者认为ARDS与急性肺损伤有密切关系,是急性肺损伤严重阶段,主张恢复“急性呼吸窘迫征”的名称,以强调ARDS并非局限于成人[1].目前认为ARDS是指各种原因直接或间接损伤肺实质,使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高,毛细血管内液体量渗入肺泡腔,影响肺内气体交换,从而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这一综合征在临床、X线和病理生理方面表现有独特之处,从而区别于其他不同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其主要特征是:①肺内血流右向左分流,导致严重的低氧血征;②肺顺应性降低,尤其是动态肺顺应性;③胸片广泛肺实质浸润.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改变是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学改变.近年来临床ARDS患者有增多趋势,早期表现极易被原发病掩盖,因此早期确诊ARDS较困难.由于ARDS起病急早期不易于诊断,治疗缺乏特异性手段,故其死亡率可达50一70%[1 2].

    作者:邓丕兰;马素明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先天性巨结肠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治疗方案,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对6例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例,女1例,有近半数在新生儿期误诊为胎粪堵塞综合征或其它疾病.结果:2例采用保守治疗,仅暂时缓解症状;1例行Swenson术,1例行Rehbein术,4例行Duhamel术,仅1例出现不全性肠梗阻,余随访1-2年.结论:传统的保守治疗仅作为术前准备阶段或暂时缓解症状,Duhamel术与其它术式比较创伤小,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作者:谢恩;徐燕军;郭静芳;万成茂 刊期: 2001年第16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