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1例的CT诊断分析

徐述德;张诚

关键词:
摘要:1 病例资料患者男,36岁,突发性剧烈腹痛,腹胀、呕血、便血,面色苍白、口干、气促入院,查体:右上腹压痛、叩击痛,腹水征阳性,有乙肝病史.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HBsAg(+)、血红蛋白60-92g/L.B超检查:肝内占位可疑肿块破裂出血,腹腔内积液.CT检查平扫显示:肝右叶下段见7.5×6.0×5mm大小肿块占位,边界不清楚,CT值46Hu,肝脾外缘见有环状低密度影CT值38Hu,小肠内见有均匀性稍高密度影,胃内见有大量液体,CT诊断肝癌自发破裂出血、腹腔内积液积血.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肋骨骨化性纤维瘤1例

    患者女,33岁,2000年5月在职工健康体检时,胸透发现右侧第6肋骨囊状阴影.追问病史,患者无任何症状,无压痛,查体:未触及明显肿块.胸部点片提示:X线号(10540),右第6肋骨中、后弓见长约8cm左右囊状改变.其中后弓见长条状低密度影(范围长约4cm左右),其边缘见密度致密带,向内膨出边缘光整;中弓见囊状低密度(约2×2.5cm)影,内密度稍欠均匀,边缘光整.中、后弓囊状低密度区内见较厚之假骨性间隔形成.中、后弓边缘骨皮质未见明显破坏性改变,周围未见明显软组织肿块.X线考虑:右第6肋骨纤维瘤.入院后,在全麻下行右第6肋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病理号(007522),骨化性纤维瘤.讨论:骨化性纤维瘤起源于成骨结蒂组织较少见的良性肿瘤.据国内新统计,占整个骨肿瘤发病率的1.75%[1].好发年龄以10-30岁多见,局部有肿胀和疼痛,发展缓慢时可无症状,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多见于胫骨上端、股骨、腓骨等.本例发生于肋骨,临床上少见.X线表现囊状,病变周围骨质硬化,假骨性间隔形成,与肋骨长轴走行相同[2].在治疗上,以手术切除为主,若手术不彻底,可能复发.

    作者:葛逸峰;孙波;邵伟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胸片与彩超对比评价室间隔缺损口径大小与心影增大关系

    目的:通过胸部平片与彩超对单纯性室间隔缺损(VSD)的测量对比评价VSD口径大小与心影增大的关系.材料与方法:30例单纯性VSD术前均经X线平片测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对缺损口径的测量.结果:缺损口径在0.6cm以下心胸比率在0.52以内者,胸片显示心影大小形态基本正常.缺损口径在0.6-1.0cm,心胸比率在0.58以内者,胸片显示轻度以上增大.缺损口径在1.0cm以上心胸比率在0.58cm以上者,胸片显示心影近高度增大.结论:彩超与X线平片的测量对比为X线平片判断VSD口径大小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杨效经;钱学江;杨军华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26例

    自1990年1月至2000年1月,我院骨科采用切开复位骨圆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26例,经随访120例,近远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孙旭海;蒲玉梅;范锡海;闫勇;杨德勇;周光林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火线烧伤初期分类、后送及救治探讨(附113例分析)

    目的:探讨战时烧伤的分类、后送及救治.方法:分析113例战时烧伤的原因、伤情、后送及治疗.结果:战斗烧伤63例,占55.75%,其中50.79%有合并伤;非战斗烧伤占44.25%.烧伤面积≤30%者占81.42%,31-50%占10.6%;>50%占8%.团师之间后送以回程车、救护车为主.师以后后送工具多样化.到达团、师救护所和后方医院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0.5h,16.7h和53.1h.结论:为了使伤员适时后送和救治,应确立伤情分类的方法和后送时限.伤情分类应以伤员对急救的迫切性为前提.伤员后送应就近与多方向后送相结合、逐级与越级后送相结合,后送工具以直升飞机为佳.平时和战前的预防烧伤科普教育和安全教育至为必要.

    作者:张宏;常明;拜和平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尤文氏瘤误诊炎症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女,10岁,左小腿疼痛半月且逐渐加重,随疼痛出现肿胀,触及有硬块压痛入院.X线片显示:左股骨上段两侧局限性骨膜反应,骨质无变化;X线诊断:急性骨髓炎早期改变.经抗炎治疗无效.1个月摄片显示:左股骨上段骨质破坏,呈斑点、斑片状溶骨性破坏,周围骨膜增生显著,呈层状增生的骨膜又有破坏,并见Codman三角,其下部有放射状骨针,软组织肿胀;X线诊断:尤文氏瘤.穿刺活检,病理报告为炎症.继续抗炎治疗无效,且症状加重.

    作者:刘在义;蒙子平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心电阶梯现象1例报告

    患者男,57岁,反复胸闷,心前区隐痛5年,加重15天,来我院就诊.体检:发育良好,BP16/10KPa,心界不大,心率61次/min,心律规整,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肝脾未触及,心肌酶检查正常.超声心动图显示各腔室瓣膜正常.心电图示:P-R间期0.14S,QRS间期0.08S2导联第3、7、8、11、12个QRS波群呈qRS波形,T波倒置0.15mv第1、2、4、5、6、9、10个QRS波群呈RS波形,T波直立0.20mv.

    作者:张登芳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自体骨髓移植治愈小儿复发急淋白血病1例

    患儿男,5岁.1994年5月16日入院行自体骨髓移植(ABMT).患儿于1991年9月因淋巴结肿大,发热在院外诊断为急性淋巴白血病(ALL),予CVP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共3疗程后缓解出院.1992年5月复发,经CVP等方案化疗未缓解于1992年12月入我院,诊断为ALL复发,予CODPL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柔红霉素、泼尼松、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后完全缓解,此后,定期来我院化疗.但患儿于1993年9月再次复发,予CODP方案治疗未缓解,改用VM-26(威猛)加阿糖胞苷(Ara-C)等治疗后于1993年12月完全缓解,此后定期化疗.入院时查体:体温36.0℃,发育正常,营养稍差,体重15公斤.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作者:吴学东;李春富;张玉明;谢立平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凝血分析仪应用中的质量控制

    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凝血分析仪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PT、APTT、FIB的自动分析已逐步取代原有不敏感的BT(Duke)和CT(玻片法),而成为手术前患者出血倾向初步判断的有效手段.但是我们在使用中体会到标本质量、试剂质量及操作技能3方面的因素对凝血项目测定中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仅做以下总结,供同行参考.

    作者:祁宏英;任甜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高龄胃癌31例围手术期的护理

    我院1994年6月-2000年12月共收治经病理证实70岁高龄病人38例,其中31例行手术治疗.现将手术31例高龄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

    作者:王静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浅谈临床护士在检验标本采集和送检中的注意事项

    在临床工作中,各种检验标本的采集和送检是临床护士的工作内容之一.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实践工作中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采取了一些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从而总结出在检验标本的采集和送检中几个注意事项,现报告如下,以供同行们参考.

    作者:赵秀荣;王丽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Nd∶YAG激光泪道重建术110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99年引进武汉康莱公司生产的Nd∶YAG激光治疗机以后,共收治110例不同部位泪道堵塞的患者,现将临床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贺玲;郑晓龙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14例黑蜘蛛螫伤急救与护理

    一般蜘蛛毒性不大,但产于亚热带地区的黑蜘蛛有毒性,其有一对角质螫,分泌少量神经毒素和坏死毒素,神经毒素主要刺激中枢神经,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1],患者除局部红肿,剧烈疼痛麻木,苍白外,全身症状明显,全身无力,肌肉痛,大汗淋漓,严重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心肌损害.我们自1998年6月至2000年10月共收治黑蜘蛛螫伤患者14例,将救治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连立红;王桂花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1例的CT诊断分析

    1 病例资料患者男,36岁,突发性剧烈腹痛,腹胀、呕血、便血,面色苍白、口干、气促入院,查体:右上腹压痛、叩击痛,腹水征阳性,有乙肝病史.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HBsAg(+)、血红蛋白60-92g/L.B超检查:肝内占位可疑肿块破裂出血,腹腔内积液.CT检查平扫显示:肝右叶下段见7.5×6.0×5mm大小肿块占位,边界不清楚,CT值46Hu,肝脾外缘见有环状低密度影CT值38Hu,小肠内见有均匀性稍高密度影,胃内见有大量液体,CT诊断肝癌自发破裂出血、腹腔内积液积血.

    作者:徐述德;张诚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高粘滞血症的影响

    自1993年来,我们应用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高粘滞血症80例,治疗前后进行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检测,以评价ILIB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伴高粘滞血症的疗效.

    作者:李冰;程树亮;杨敏清;刘永平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新鲜冰冻血浆析出纤维蛋白的原因与预防

    新鲜冷冻血浆(FFP)常因输注治疗时常因纤维蛋白的析出而影响输注或治疗效果,现就FFP析出纤维蛋白的原因与预防处理作一介绍.1 FFP析出纤维蛋白质的原因1.1 采血①抗凝剂:血袋抗凝剂量与采血量比例不合,如超量采血,使血袋中抗凝剂比例降低;其次如血袋不合格(抗凝剂不足量)等.②采血摇动不匀:此多见于外出采血而又无电子摇动称,或血流快血袋摇动不匀;其次采血称不合格也可使采血过量.③血流不畅:献(供)血者在献血前饮水少,或未进食、失水、疲劳、休息差等,致血液浓稠使采血时血流不畅,或血流缓慢.

    作者:尉开荣;唐光生;李慧文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持续感染乙肝病毒e抗原血清转换与基因变异的关系

    目的:了解乙肝病毒慢性持续感染e抗原血清转换中前C基因及C基因启动子变异的关系.方法:HBV-DNA阳性且e抗原/或e抗体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30例,以PCR结合微板核酸杂交-ELISA方法检测乙肝病毒前C基因(nt1896、nt1899)及其基本核心启动子(BCP,nt1762、nt1764)变异.结果:不论前C基因还是BCP变异,均与e抗原血清转换相关(P<0.05);不论e抗体阳性组还是e抗原阳性组,BCP变异均高于前C基因变异(P<0.05),但二者均不相关(P>0.05).结论:乙肝病毒C基因启动子与前C基因的变异是随机的,都可下调HBeAg的表达,前者更易于发生变异.

    作者:吕其军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中度妊高症并心衰的术中麻醉处理体会

    患者女,27岁,入院诊断:①孕1产0孕40-2周LoA待产,②中毒妊高症并心衰.血常规(-)、Pro(++)、心电图(-),术前病人已有心衰表现,不能平卧.入室后病人突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自述不能平卧、心慌、气短并大汗淋漓,口周发绀,面色青紫,剧咳并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伴有严重呼吸困难,心率160-180次/分,肺底可闻及湿鸣,积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给2%利多卡因4ml测试平面后,床头抬高并左倾20°消毒铺巾开始手术,静脉给西地兰0.4mg,安定10mg,速尿20mg入壶,此时血压153/107mmHg,SPO2为87%.

    作者:陈智慧;刘丽萍;李桂琴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腹壁硬纤维瘤100例诊治体会

    总结我院1964-2001年100例经病理证实腹壁硬纤维瘤病例的诊治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谢恩;谭效娣;徐燕军;王焰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甘露醇致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50例临床分析

    本文总结了我院1991-1999年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人,用甘露醇引起的ARF,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0例住院患者,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60--80岁,平均年龄70岁,原发病为脑出血26例,脑梗塞12例,颅脑外伤2例,脑肿瘤6例,高血压脑病4例.入院初查尿量、尿分析、血尿素氮、血肌酐均正常.既往无肾脏病史.颅脑外伤患者排除因脑组织损伤诱发的ARF.1.2 甘露醇剂量与结果全部患者均使用20%甘露醇250ml,每日3-6次,30分钟内快速静脉滴入.每日用甘露醇75g6例,每日用甘露醇150-200g14例,每日用甘露醇250-300g30例,连用3-10天.用甘露醇3-10天内均发生少尿或无尿,并有恶心、呕吐或恶心、呕吐较前加重.查尿常规,出现尿蛋白++-+++40例,尿红细胞+-++38例,管型尿10例.测血尿素氮为9.1-28.9mmol/L,血肌酐为220-707.4mmol/L.停用甘露醇后,经抢救并积极治疗原发病,恢复正常44例,死亡6例.其中死于高血钾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

    作者:杜文波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膀胱腺癌(附19例报告)

    目的:提高膀胱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对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19例膀胱癌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其中脐尿管腺癌2例,原发性膀胱腺癌17例.结果:19例中经尿道电切3例,膀胱部分切除术8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7例,姑息性尿流改道术1例.随访1年生存率45.5%,5年生存率16.7%.结论:提高膀胱腺癌的早期诊断,严格术式选择,术后辅助放化疗等全身性综合治疗对改善预后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马东;杨德全;秦荣良;印强 刊期: 2001年第15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