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6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的护理体会

辜燕;蒲桂蓉;杨宝霞;黄振佳;刘睿西;卢春兰

关键词:
摘要:我科于是1999年-2000年,对66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法行耳廓再造术,术后均取得满意效果,我们通过对此类患者实施全面、正确、细致的术前术后指导,达到了增进护患感情交流、帮助克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的认识以及积极配合手术、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橡皮圈结扎术的护理

    我科从1999-2001年采用静脉曲张橡皮圈结扎术,预防及治疗肝硬化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共结扎30例,无1例出现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潘君 刊期: 2002年第27期

  • 巨大脾囊肿1例

    患者,女,34岁,因左上腹隐痛、消瘦1年,发现左上腹包块半个月来诊,体检:T36.6℃,神志清,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左中上腹扪及一约25×20em的包块,质中,边缘利,无触痛,肠鸣音正常,肝区有叩击痛.初诊:肝巨大囊肿.

    作者:陈廷财 刊期: 2002年第27期

  • 导乐陪伴分娩对第一产程的影响

    导乐陪伴分娩是指由有经验的助产师或医师在分娩过程中给予心理指导和产程观察,并由一个家族成员陪伴的分娩,我院自1999年4月开展导乐陪伴分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减少了分娩对产妇心理和精神的影响,从而减少了产力异常的发生,加速了产程的进展,现将我院所做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吴凡;贺琦 刊期: 2002年第27期

  •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在急诊PTCA术前后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本文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前后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含量,探讨病人在急诊PTCA及支架术后血小板的活化状态及内皮损伤和修复情况.方法:选取在发病12h内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5例,分别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h及术后24h采静脉血,用免疫浊度法测vWF的含量.结果:PTCA及支架术前vWF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即刻较术前轻微增高(P>0.05),术后1h与术前相比显著增高(P<0.01),术后24h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PTCA及支架术前存在内皮损伤和血小板的活化,在PTCA及支架术后血小板的活化明显增强,24h后呈现下降趋势,损伤的内皮逐渐修复,血栓再形成能力下降.

    作者:于玲范;张莉;王凤梅;许佳花;于波;李学奇 刊期: 2002年第27期

  • HP污染胃镜的检测与消毒的佳时间

    自从1992年Marshaie和Warren从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的胃黏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旋杆菌(HP)之后,HP与消化道疾病之间的关系受到消化界学者及微生物专家的极大关注.

    作者:李茂莲;王丽萍;李秋龙 刊期: 2002年第27期

  • 无X线监视下的脊柱胸腰段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

    经椎弓根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在X线监视下一般医院普遍展开.我院自96年始经椎弓根固定方法治疗脊柱胸腰侧面骨折,并总结了术中不需X线监视的一套方法,完成手术23例,该方法操作方便,固定可靠,复位精确,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光龙;郑登权 刊期: 2002年第27期

  • 老年人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

    目的:探讨我国老年人随衰老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方法:进行全国流行病学调查,运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男性T淋巴细胞亚群在60岁前没有变化,而60岁后,CD3+、CD4+/CD8+比值随年龄增长明显降低,CD8则增高,CD4+在60-90岁组达到低,经双变量相关分析,CD3+、CD4+/C98+与年龄成负相关(γ=-0.139 P<0.01;γ=-0.334P<0.01),CD8+呈正相关(γ=0.151,P<0.01),CD4+相关性不明显.女性在60岁前亦没有改变,CD3+、CD4+在60岁后显著降低,CD8+则相反,相应CD4+/CD8+随年龄显著降低,CD3+、CD4+及CD4+/CD8+比值均与年龄呈负相关(γ=-0.305,P<0.01;γ=-1.31,P<0.01;γ-0.540,P<0.01),CD8+与年龄呈正相关(γ=0.210P<0.01).男女相同年龄段比较,在60岁前除女性CD4+明显高外,其余数值均无显著性差异,在60-69岁组与男性相比,女性CD4+、CD4+/CD8+均较高,具有明显差异,在70岁组,女性CD4+比男性的值高,其余数值无明显差异.结论:老年人免疫功能随衰老发生了改变,并与性别有关.

    作者:吴迎星;吴赛珠;谭家余 刊期: 2002年第27期

  • 小儿呼吸异物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总结397例临床资料,进行术前病情变化和术后护理分析.结果:一次性手术成功率为91.9%,二次手术成功率为6.9%,以支气管肺炎为主要并发症,术后感染率为12.1%,死亡率为1.8%.结论: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迅速建立有效通气道,是挽救患儿生命的可靠措施.精心护理能有效减少肺炎、喉头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减低死亡率.

    作者:庞激;刘庆好;黄江影;李青;张青;张学辉 刊期: 2002年第27期

  • 小儿急性中毒161例分析

    在基层,经常遇见各种小儿急性中毒,我院1998-2001年,共收治小儿急性中毒161例,经抢救158例治愈,死亡3例.

    作者:张明华 刊期: 2002年第27期

  • 巨大儿123例临床分析

    胎儿过度发育成为巨大儿常造成难产,本文就我院2000年间巨大儿发生及处理情况作一临床分析.

    作者:徐凤梅;马霞 刊期: 2002年第27期

  • 复方丹参、甘露醇治疗视网膜震荡疗效观察

    眼球挫伤后视网膜出现水肿、出血、渗出、视力下降称视网膜震荡.常发生在黄斑部.以往治疗多使用血管扩张剂及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我们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甘露醇注射液治疗视网膜震荡,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王衍 刊期: 2002年第27期

  • 点击“门诊护士”的道德修养

    门诊护理工作是保证医疗质量的第一环节,是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做好门诊护理工作,在某种意义上反映整个医院的道德水平.因此,做为门诊护士应具备特殊的道德修养.

    作者:李李 刊期: 2002年第27期

  • 两种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采用改良USPHS系统评估光凝单组分复合体(Dyract)和光固化复合树脂(TpHTM)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使用修复Dyract楔缺牙328颗,用TPHTM修复楔缺牙278颗.使用改良USPHS系统对1年及3年的随访结果进行评估.结果:Dyract组1年成功率91.15%,3年成功率88.41%;TPHTM组1年成功率60.07%,3年成功率57.19%.两组成功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按USPHS评估系统逐条分析发现两组仅在边缘着色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其他各项Dyract均优于TPHTM.结论:本项研究显示Dyract在修复楔缺方面明显优于TPHTM组.楔缺的程度对Dyract的修复成功率有显著影响,对TPHTM无显著影响.改良USPHS系统对临床疗效的评估极具价值.

    作者:文萍 刊期: 2002年第27期

  • 络泰对糖尿病病人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络泰对糖尿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观察糖尿病控制差的病人经络泰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络泰治疗后红细胞变形指数(TK)、红细胞刚性指数(IR)、红细胞聚集指数(ηr)明显降低(P<0.05);纤维蛋白原(FIB)、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4因予(PF4)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络泰能明显改善糖尿病病人血液流变学异常,从而能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作者:周承;钱久光;于艳波;王庆发;宋宪;张振权 刊期: 2002年第27期

  •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9例报告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常见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75-2001年三级医院的住院病例.结果:经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共9例.平均年龄52.6岁(26-74岁),男5例,女4例.腺癌5例,平滑肌肉瘤2例,恶性淋巴瘤2例.上腹痛、呕吐、出血和黄疸为主要表现,而平滑肌肉瘤多伴腹部包块.症状常与肿瘤所在部位有关.诊断手段主要有上消化道钡餐、纤维胃镜和CT,十二指肠镜诊断率虽高,但尚未普及.乳头周围的3例作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而另2例和乳头上下方的4例仅能行姑息性手术.3例根治性手术中2例存活5年以上.结论:本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疾病,可根据症状选择系列或联合应用诊断手段,手术切除肿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沈健;解小宏;冯流辉 刊期: 2002年第27期

  • 蝶骨电极描记技术的临床应用

    所谓在脑电图检查中增设蝶骨电极即将电极放于蝶骨表面进行描记的方法,此电极与常规电极联合应用可全面描记颞叶前部、内侧和底部的脑电活动,提高神经病患者脑电图检查的阳性率.本文对40名患者脑电图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洪蕊;朱云玲;魏丽芳;杨新忠 刊期: 2002年第27期

  • 多谱勒超声心动图在肺栓塞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肺栓塞是一多发常见且致残致死率颇高的疾病.目前肺栓塞的误诊、漏诊率极高,在国外高达60-70%,而我国则更高.然而,提高肺栓塞的诊断正确率,降低误诊、漏诊率,关键取决于两个方面[1]:第一,提高肺栓塞的诊断意识;第二,正确应用有关的诊断技术和方法.

    作者:张丽华;黄基荣;胡梅芬;翟丽;王岩;顾睛;何建国 刊期: 2002年第27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

    低T3综合征是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水平降低,而甲状腺激素(T4)水平正常或降低,但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正常.又称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低T3综合征可由多种非甲状腺疾病引起,被认为与机体处于严重应激状态或危重疾病时降低自身代谢,减少耗能有关.

    作者:徐丽平;石义霞 刊期: 2002年第27期

  • 不孕和反复自发性流产患者抗精子抗体及抗子宫内膜抗体分析

    不孕症、反复自发性流产病因除遗传、内分泌、感染及予宫的发育异常等因素外,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许多原因不明的不孕和流产与免疫因素密切相关,为此我们对这些患者的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进行检测,现分析如下.

    作者:陈巧芝;候建香;赵其景;李望 刊期: 2002年第27期

  •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其他部位损伤44例临床观察及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是脑外科救治工作中常见病.当合并其他部位损伤时,病情将更加复杂.我院自2001年1月10月救治此类患者44例,现将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玉梅 刊期: 2002年第27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