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塞氏病验案

闫向勇

关键词:白塞氏病, 中西医结合治法
摘要:白塞氏病是一种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累及多系统的慢性疾病,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解的交替过程 [1].部分患者遗有视力障碍,除少数因内脏受损死亡外,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本病临床不多见.笔者临床治疗 1例,疗效较佳,介绍如下.
新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健脾益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 C-反应蛋白 (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 α )的影响.方法:将 67例 (为观察组 )患者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33例,采用健脾益肾汤 (处方:黄芪、丹参、太子参、生地黄、熟地黄、茯苓、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猪苓、泽泻 )治疗;对照组 34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1周为 1疗程,共治疗 3疗程.另选择 3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对照组.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 CRP、 TNF-α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显效率治疗组分别为 72.7%、 45.4%,对照组分别为 41.1%、 20.6%, 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治疗前观察组 CRP、 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 0.01);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 CRP、 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5, P < 0.01).结论:健脾益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并能显著降低血清 CRP和 TNF-α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张美兰;廖文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肝癌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生化病理指标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肝癌中医辨证分型与肿瘤标志物、临床病理参数、肝功能 Child分级、靛青吲哚绿清除试验 (ICGR15)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 125例肝癌患者治疗情况,辨证分为肝郁脾虚型、气血瘀滞型、湿热蕴结型、肝肾阴虚型,检测各证型血液甲胎蛋白 (AFP)、α-L岩藻汤糖 (AFU)、肿瘤特异生长因子 (TSGF)、乙肝病毒感染 (HBV)、肝功能 Child分级、 ICGR15、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肝肾阴虚型患者肿瘤大小、数目、包膜、肝外转移和脾亢明显较肝郁脾虚严重 (P < 0.05),气血瘀滞型、湿热蕴结型门静脉高压和脾亢发生率则高于肝郁脾虚型 (P < 0.05). 4种辨证分型中肝功能 Child分级和 ICGR15变化为明显,随辨证分型演进而变差,肝郁脾虚型肝脏储备功能较好,肝肾阴虚型差.而 ICGR15其他 3型与肝肾阴虚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温热蕴结型 HB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 3型 (P < 0.05). AFP、 AFU、 TSGF等肿瘤标志物在各种辨证分型中变化不明显 (P > 0.05).结论:肝癌的中医辨证分型与 AFP、 AFU、 TSGF等肿瘤标志物关系不大,与肝功能 Child分级、 ICGR15密切相关,与肿瘤大小、数目、脾亢有关,而且随着病程演进而变化.

    作者:苏小康;周伟生;叶小卫;孙锋;林谋清;陈育忠;池建安;郑泽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参麦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4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92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各 46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参麦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 2周.观察心绞痛疗效及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的变化以及硝酸甘油用量情况,并检测治疗前后 C-反应蛋白 (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心绞痛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82.6%,对照组为 67.4%,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治疗后 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以及硝酸甘油用量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治疗后 2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治疗后 2组 CRP、 MMP-9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治疗后 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 UA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 CRP、 MMP-9水平以防止不稳定斑块破裂有关.

    作者:王大伟;陈超;孟繁甦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口疮散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乳蛾178例

    小儿乳蛾,临床一般以高热、咽痛、拒食、扁桃体肿大或伴脓点溃疡为主要表现.自 2003年 4月~ 2005年 10月,笔者采用口疮散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乳蛾,取得较好的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如红;毕美芬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跌打散治疗伤科肿痛

    笔者以自拟经验方跌打散治疗各种伤科肿痛,收到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药物组成与用法 当归、川芎、杜仲、红花、桃仁、苏木、土鳖虫、自然铜、续断、五加皮、木香、熟地黄、骨碎补、伸筋草、鸡血藤各 10g,没药、乳香、儿茶、血竭、怀牛膝各 6g,煅龙骨 12g.共为细末,装 0.3g胶囊.辨证加减:上肢损伤加桂枝;下肢损伤重用怀牛膝;腰部损伤重用杜仲、续断、熟地黄;头部损伤用本、蔓荆子.以黄酒为引,口服,每次 3粒,每天 3次.

    作者:李兴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疏利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0例

    目的:观察疏利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 90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50例采用疏利和胃汤治疗,对照组 40例采用雷尼替丁、果胶铋胶囊、吗丁啉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0.0%、对照组为 70.0%, 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1).结论:疏利和胃汤为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方剂之一.

    作者:胡卫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肺癌治验举隅

    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发病隐匿,早期不易诊断,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届中晚期,治疗困难且预后不佳.目前,多学科综合治疗,如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中医药已成为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笔者辨证治疗晚期肺癌,疗效显著,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尤建良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消异散灌肠液保留灌肠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消异散灌肠液保留灌肠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 60例,以中药消异散灌肠液保留灌肠,每天 1次, 15天为 1疗程,间隔半个月后进行第 2疗程,连用 3疗程;同时给予米非司酮口服,每天 1次,连服 3月.对照组 40例,单用米非司酮口服,每天 1次,连服 3月.结果:总有效率、痊愈率治疗组分别为 88.33%、 68.33%,对照组分别为 67.50、 47.50%;2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结论:消异散灌肠液保留灌肠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确切.

    作者:张翠兰;吴晓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血府逐瘀汤治疗LASIK术后黄斑囊样水肿16例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后黄斑囊样水肿的疗效.方法:对 16例患者 (21眼 )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结果:痊愈 8例 12眼,好转 4例 5眼,无效 4例 4眼,总有效率 80.9%;随访 12~ 18月无复发.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 LASIK术后黄斑囊样水肿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可避免长期应用西药产生的毒副作用.

    作者:付群;曹宪勇;朱晓谦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五苓散治疗精神性尿频症23例

    自2004年 4月~ 2006年6月,笔者用五苓散加味治疗精神性尿频症,疗效显著,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马永顺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祛瘀汤对药物流产患者绒毛及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祛瘀汤对药物流产患者绒毛及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影响,探讨祛瘀汤降低药流后不全流产的可能机制.方法:将自愿要求药物流产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早孕妇女41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1组13例,单纯采用药物流产治疗;对照2组17例,在对照 1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母草冲剂治疗;治疗组11例,在对照1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祛瘀汤 (由桃仁、益母草、丹参、莪术、川芎、大黄、黄芪、柴胡、地鳖虫、怀牛膝等组成)治疗.主要观察3组绒毛、血清 EGF的含量.结果:治疗后,对照 1组、对照 2组、治疗组绒毛 EGF含量分别为 1.5021μ g/L、 0.9963μ g/L、 0.6897μ g/L,血清 EGF含量分别为 1.5836μ g/L、 1.0959μ g/L、 0.7267μ g/L,经单因素方差分析, 3组中各组间总体均数不全相等.经 Newman Kenk q检验证实, 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01), 3组间 EGF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治疗组<对照 2组<对照 1组.结论:祛瘀汤与米非司酮具有协同作用,使血清中 EGF含量下降,进而作用于绒毛,使其难以维持正常的早孕状态.

    作者:边文会;杜惠兰;李艳青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小青龙汤与表面激素吸入对哮喘大鼠气道结构重建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对哮喘大鼠气道结构重建作用的影响.方法:将大鼠 40只,随机分为 4组:模型组、小青龙汤组、普米克令舒组、正常组,每组 10只.每组动物连续灌胃并雾化 2月后留取病理组织,制作病理切片,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其气管和支气管平滑肌、黏膜、基底膜的厚度;并剥取其气管平滑肌,匀浆后,用 ELISA法测定内皮素-1(ET-1)的水平.结果:各组气道壁厚度变化的比较,小青龙汤组、普米克令舒组、正常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1).小青龙汤组与正常组、普米克令舒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各组气管平滑肌 ET-1水平比较,小青龙汤组、普米克令舒组、正常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1);小青龙汤组与正常组、普米克令舒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结论:小青龙汤与普米克令舒均可能通过抑制哮喘大鼠气管平滑肌细胞分泌 ET-1,从而达到防治气道结构重建的作用.

    作者:惠萍;薛汉荣;范发才;钟春红;付向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中药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间期与康复期中医症状和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间期与康复期中医症状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化疗间期和康复期患者 50例,随机分 2组.治疗组 25例,给予生脉散合十全大补汤加减 (处方:人参、麦冬、五味子、川芎、肉桂、炙甘草、熟地黄、黄芪、茯苓、白术、当归、白芍 )治疗.对照组 25例,采用空白随访. 20天为 1疗程,共观察 3疗程.比较 2组观察前后生存质量调查问卷 (QLQ-C30)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QLQ-C30评分、中医症状积分治疗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1);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治疗后 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5, P < 0.01).结论:中药干预可明显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间期与康复期患者中医症状和生存质量.

    作者:张红;韩克;谈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走罐为主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20例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出现的一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综合征,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如潮热、出汗、心悸、头晕、失眠、浮肿、烦躁,甚至情志异常等.笔者自 2005年采用走罐为主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2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少辉;伦新;荣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痰证与细胞黏附因子在肿瘤转移机制中的相似性初探

    从痰毒流注学说、经络联属学说及细胞黏附因子的生物特性、细胞黏附因子表达与肿瘤浸润及转移,探讨肿瘤转移中细胞黏附因子与痰证的相似性.认为细胞黏附因子属于痰证,是痰证在细胞层次的存在形式,两者对肿瘤细胞逃逸、侵犯过程的调控非常相似,故从痰证角度探讨肿瘤转移.

    作者:梁玉莹;黎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塞氏病验案

    白塞氏病是一种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累及多系统的慢性疾病,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解的交替过程 [1].部分患者遗有视力障碍,除少数因内脏受损死亡外,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本病临床不多见.笔者临床治疗 1例,疗效较佳,介绍如下.

    作者:闫向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续命汤加减治疗脑梗死40例

    <古今录验>续命汤临床上多用以治疗表证咳逆上气者,亦可治疗肢体不遂、言语涩滞等表证兼虚者.临证中,笔者对症见体格素壮、少汗、半身不遂、知觉麻木、言语涩滞、项背酸痛、痰涎壅盛而面目浮肿等虚实兼杂之脑梗死患者,以续命汤加减治疗,收效颇佳,报道如下.

    作者:吕靖志;程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更年期综合征治验举隅

    1 心肾不交 李某,女,46岁, 2004年5月6日初诊.患者近3月来自觉常发热,但体温不高,伴恶寒阵作,随之全身出汗,每天发作数次,头晕耳鸣,心悸,夜难入寐,盗汗,面部烘热,纳少,口干尿赤,舌红中裂且有麻辣感、苔少,脉细数.血压正常;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缓, 54次 /分,心电图大致正常;胸部 X线透视检查示:双肺均未见异常;血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均正常.证属心肾阴虚,虚火上炎,治宜调和阴阳,交摄心肾.方选仙菟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味.处方:淫羊藿、知母、当归、黄柏各 9g,木通、生甘草各 5g,生地黄、浮小麦各 12g,菟丝子、竹叶各 10g,大枣、茯苓各 15g. 4剂,每天 1剂,水煎 3次,共取汁 750mL兑匀,早晚分服.另以知柏地黄丸每次 6g,早晚分服.二诊:心悸减,盗汗止,面烘热、口干溲赤、舌麻辣感均除,纳增.续服 6剂而愈.

    作者:刘竹凤;陈勋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黄芪建中汤治疗胃癌验案3则

    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由桂枝、白芍、黄芪、甘草、生姜、饴糖、大枣组成.具有温中健脾补气,缓急止痛功效,主治虚劳不足,腹中拘急,自汗或盗汗,短气,肢体困倦,脉虚大等症.笔者临证灵活加减,辨病与辨证结合,用以治疗胃癌,取效较佳.现举验案 3则如下.

    作者:花海兵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膀胱肿瘤保留膀胱围手术期的中西医处理与治疗

    膀胱肿瘤是泌尿生殖系肿瘤中常见的肿瘤,近来发病有增加的趋势.在尿路上皮性肿瘤中,膀胱上皮性肿瘤所占比例高, 98%的膀胱肿瘤来自上皮组织.膀胱上皮组织发生的肿瘤主要包括移行上皮性肿瘤、腺癌和鳞状上皮癌,膀胱移行上皮性肿瘤占 95%.膀胱移行上皮性肿瘤主要包括原位癌、乳头状瘤、乳头状癌及实体性癌,乳头状癌在移行上皮上皮性肿瘤中多见,实体性癌在移行上皮性肿瘤中为恶性,又称为浸润性癌.膀胱肿瘤的转移途径包括经淋巴道、经血行、经直接扩散及肿瘤细胞直接种植.肿瘤细胞直接种植可出现于手术过程中,术后在膀胱切口或皮肤切口下可发生肿块.膀胱内肿瘤的复发或出现多发性的肿瘤,有一部分也是由于肿瘤细胞种植所致.全膀胱切除术后尿道残端出现肿瘤也可能是手术种植的结果.

    作者:池建安;郑泽棠;陈育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新中医杂志

新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