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更年期综合征治验举隅

刘竹凤;陈勋

关键词:更年期综合征, 调补奇经, 女性
摘要:1 心肾不交 李某,女,46岁, 2004年5月6日初诊.患者近3月来自觉常发热,但体温不高,伴恶寒阵作,随之全身出汗,每天发作数次,头晕耳鸣,心悸,夜难入寐,盗汗,面部烘热,纳少,口干尿赤,舌红中裂且有麻辣感、苔少,脉细数.血压正常;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缓, 54次 /分,心电图大致正常;胸部 X线透视检查示:双肺均未见异常;血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均正常.证属心肾阴虚,虚火上炎,治宜调和阴阳,交摄心肾.方选仙菟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味.处方:淫羊藿、知母、当归、黄柏各 9g,木通、生甘草各 5g,生地黄、浮小麦各 12g,菟丝子、竹叶各 10g,大枣、茯苓各 15g. 4剂,每天 1剂,水煎 3次,共取汁 750mL兑匀,早晚分服.另以知柏地黄丸每次 6g,早晚分服.二诊:心悸减,盗汗止,面烘热、口干溲赤、舌麻辣感均除,纳增.续服 6剂而愈.
新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肺癌治验举隅

    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发病隐匿,早期不易诊断,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届中晚期,治疗困难且预后不佳.目前,多学科综合治疗,如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中医药已成为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笔者辨证治疗晚期肺癌,疗效显著,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尤建良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改良牵正膏治疗面神经炎56例

    目的:观察外贴改良牵正膏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 96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56例外贴改良牵正膏,对照组 40例予以泼尼松、地巴唑、维生素 B12及维生素 B1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 87.5%,总有效率 96.4%;对照组治愈率 30.0%,总有效率 70.0%. 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1).结论:外贴改良牵正膏治疗面神经炎疗效显著.

    作者:王成果;杨希森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疏利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0例

    目的:观察疏利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 90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50例采用疏利和胃汤治疗,对照组 40例采用雷尼替丁、果胶铋胶囊、吗丁啉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0.0%、对照组为 70.0%, 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1).结论:疏利和胃汤为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方剂之一.

    作者:胡卫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血府逐瘀汤治疗LASIK术后黄斑囊样水肿16例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后黄斑囊样水肿的疗效.方法:对 16例患者 (21眼 )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结果:痊愈 8例 12眼,好转 4例 5眼,无效 4例 4眼,总有效率 80.9%;随访 12~ 18月无复发.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 LASIK术后黄斑囊样水肿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可避免长期应用西药产生的毒副作用.

    作者:付群;曹宪勇;朱晓谦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生脉注射液对减轻化疗急性毒性反应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减轻化疗急性毒性反应作用的影响.方法:将 71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 35例,常规行化疗治疗;治疗组 36例,常规化疗联合应用生脉注射液治疗. 2组均观察 21天.主要观察白细胞 (WBC)、血小板 (BPC)下降情况以及恶心呕吐、口腔炎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 WBC、 BPC下降程度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轻,恶心呕吐、口腔炎发生率治疗组也较对照组低, 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能减轻化疗中白细胞、血小板的下降,并减少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减少口腔溃疡的发生,对化疗急性毒性反应有减轻作用.

    作者:王良花;戴安伟;王俐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温胆汤治疗焦虑症34例

    目的:观察温胆汤与多塞平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 68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34例予温胆汤加减治疗,对照组 34例予多塞平治疗,疗程均 6周.结果: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 79.4%、 88.2%,对照组分别为 76.5%、 85.3%, 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治疗后 HAMA评分 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结论:温胆汤加减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疗效肯定,副反应少.

    作者:周仁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祛瘀汤对药物流产患者绒毛及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祛瘀汤对药物流产患者绒毛及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影响,探讨祛瘀汤降低药流后不全流产的可能机制.方法:将自愿要求药物流产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早孕妇女41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1组13例,单纯采用药物流产治疗;对照2组17例,在对照 1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母草冲剂治疗;治疗组11例,在对照1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祛瘀汤 (由桃仁、益母草、丹参、莪术、川芎、大黄、黄芪、柴胡、地鳖虫、怀牛膝等组成)治疗.主要观察3组绒毛、血清 EGF的含量.结果:治疗后,对照 1组、对照 2组、治疗组绒毛 EGF含量分别为 1.5021μ g/L、 0.9963μ g/L、 0.6897μ g/L,血清 EGF含量分别为 1.5836μ g/L、 1.0959μ g/L、 0.7267μ g/L,经单因素方差分析, 3组中各组间总体均数不全相等.经 Newman Kenk q检验证实, 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01), 3组间 EGF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治疗组<对照 2组<对照 1组.结论:祛瘀汤与米非司酮具有协同作用,使血清中 EGF含量下降,进而作用于绒毛,使其难以维持正常的早孕状态.

    作者:边文会;杜惠兰;李艳青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成无己辨证论治思想探析

    中医辨证论治思想体系的创立是张仲景<伤寒论>伟大的贡献,但这一体系的补充、完善、发展,则是后世历代医家逐步完成的.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和<伤寒明理论>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营卫辨证、经府病辨证等方面的创见,是在总结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思想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辨证论治体系的补充与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其在临床辨证论治思想的核心部份.笔者对此探析如下.

    作者:刘志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塞氏病验案

    白塞氏病是一种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累及多系统的慢性疾病,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解的交替过程 [1].部分患者遗有视力障碍,除少数因内脏受损死亡外,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本病临床不多见.笔者临床治疗 1例,疗效较佳,介绍如下.

    作者:闫向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劳绍贤教授治疗脾胃湿热证经验介绍

    劳绍贤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脾胃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劳教授擅长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病,有很高的造诣,临证注重证、症、病相结合,辨证灵活,组方严谨,用药不拘泥于补法.笔者有幸随师应诊,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脾胃湿热证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马剑颖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黄芪建中汤治疗胃癌验案3则

    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由桂枝、白芍、黄芪、甘草、生姜、饴糖、大枣组成.具有温中健脾补气,缓急止痛功效,主治虚劳不足,腹中拘急,自汗或盗汗,短气,肢体困倦,脉虚大等症.笔者临证灵活加减,辨病与辨证结合,用以治疗胃癌,取效较佳.现举验案 3则如下.

    作者:花海兵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跌打散治疗伤科肿痛

    笔者以自拟经验方跌打散治疗各种伤科肿痛,收到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药物组成与用法 当归、川芎、杜仲、红花、桃仁、苏木、土鳖虫、自然铜、续断、五加皮、木香、熟地黄、骨碎补、伸筋草、鸡血藤各 10g,没药、乳香、儿茶、血竭、怀牛膝各 6g,煅龙骨 12g.共为细末,装 0.3g胶囊.辨证加减:上肢损伤加桂枝;下肢损伤重用怀牛膝;腰部损伤重用杜仲、续断、熟地黄;头部损伤用本、蔓荆子.以黄酒为引,口服,每次 3粒,每天 3次.

    作者:李兴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一次性使用脱敏贴治疗过敏性鼻炎160例

    自2003年 2月~ 2005年6月,笔者采用一次性使用脱敏贴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鹏;刘有利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消异散灌肠液保留灌肠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消异散灌肠液保留灌肠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 60例,以中药消异散灌肠液保留灌肠,每天 1次, 15天为 1疗程,间隔半个月后进行第 2疗程,连用 3疗程;同时给予米非司酮口服,每天 1次,连服 3月.对照组 40例,单用米非司酮口服,每天 1次,连服 3月.结果:总有效率、痊愈率治疗组分别为 88.33%、 68.33%,对照组分别为 67.50、 47.50%;2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结论:消异散灌肠液保留灌肠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确切.

    作者:张翠兰;吴晓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林毅教授治疗顽固性呃逆验案

    林毅是广东省中医院教授,全国名老中医,中华全国中医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医 40余载,德艺双馨,学验俱丰,在诊治疑难杂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侍诊,现撷其治疗 1例长达 20余年顽固性呃逆验案,介绍如下.

    作者:司徒红林;洪宋贞;聂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龙氏手法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龙氏手法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方法分为 2组,治疗组采用龙氏手法结合针刺,对照组采用单纯龙氏手法.观察 2组临床疗效及简化 McGill疼痛问卷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7.23%,对照组为 88.57%, 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但在疼痛分级指数 (PRI)、视觉模拟量表 (VAS)及疼痛强度 (PPI)评分上 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1),治疗组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或显著性意义 (P < 0.01, P < 0.05).结论:龙氏手法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减轻临床症状和缓解疼痛方面疗效显著.

    作者:何锦添;周晓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健脾益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 C-反应蛋白 (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 α )的影响.方法:将 67例 (为观察组 )患者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33例,采用健脾益肾汤 (处方:黄芪、丹参、太子参、生地黄、熟地黄、茯苓、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猪苓、泽泻 )治疗;对照组 34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1周为 1疗程,共治疗 3疗程.另选择 3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对照组.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 CRP、 TNF-α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显效率治疗组分别为 72.7%、 45.4%,对照组分别为 41.1%、 20.6%, 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治疗前观察组 CRP、 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 0.01);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 CRP、 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5, P < 0.01).结论:健脾益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并能显著降低血清 CRP和 TNF-α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张美兰;廖文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补肾活血方对PCO大鼠瘦素、胰岛素和睾酮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自拟补肾活血方对多囊卵巢 (PCO)大鼠的作用机理.方法:将 60只大鼠随机分为 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各 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孕激素加 HCG进行造模.采用放射免疫法对补肾活血方干预后的 PCO大鼠进行血清瘦素 (Leptin)、胰岛素 (INS)和睾酮 (T)的测定.结果:用药后,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及西药对照组大鼠体重均明显降低,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及西药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降低空腹血清 INS水平,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在降低血清 Leptin和 T水平上,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补肾活血方能有效降低 PCO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瘦素及睾酮水平,用药后大鼠体重明显降低.结论:补肾活血方可对 PCO大鼠 Leptin、 INS及 T等激素进行良性调节,此可能是其临床治疗 PCOS高 INS血症、高 T血症和高 Leptin血症的机制之一.

    作者:谈珍瑜;邹芝香;尤昭玲;付灵梅;冯光荣;熊利;唐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胡录庭老中医辨治热痹经验介绍

    胡录庭副主任医师乃甘肃白银地区名老中医,年近七旬,业医近 50载,学验俱丰.擅长诊治内科、妇科各种杂症,对热痹的治疗尤有独到之处,临床疗效颇佳.笔者有幸跟师侍诊,兹将其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胡春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中药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间期与康复期中医症状和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间期与康复期中医症状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化疗间期和康复期患者 50例,随机分 2组.治疗组 25例,给予生脉散合十全大补汤加减 (处方:人参、麦冬、五味子、川芎、肉桂、炙甘草、熟地黄、黄芪、茯苓、白术、当归、白芍 )治疗.对照组 25例,采用空白随访. 20天为 1疗程,共观察 3疗程.比较 2组观察前后生存质量调查问卷 (QLQ-C30)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QLQ-C30评分、中医症状积分治疗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1);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治疗后 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5, P < 0.01).结论:中药干预可明显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间期与康复期患者中医症状和生存质量.

    作者:张红;韩克;谈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新中医杂志

新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