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 9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分别采用手法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优 66例 (手法治疗 53例,手术治疗 13例 ),良 18例 (手法治疗 11例,手术治疗 7例 ),可 7例 (手法治疗 3例,手术治疗 4例 ),差 4例 (手法治疗 1例,手术治疗 3例 ),优良率为 88.4%,总有效率为 95.8%.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首选手法治疗,具有复位准确,固定可靠,创伤小,骨折愈合好,功能恢复快的优点;对手法整复不满意或对位较差的陈旧性骨折,可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作者:冯兴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将 69例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 34例,对照组 35例.治疗组采用痰热清注射液 20mL加入 5% GS 500mL内,静脉滴注,每天 1次;同时应用 NP方案化疗,共用 3周期判定疗效.对照组单用 NP方案化疗 3周期.结果:有效率治疗组 58.8%,对照组 57.1%, 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治疗第 2周期及第 3周期生活质量治疗组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化疗可有效改善肺部症状,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安军海;潘华;张向前;袁彩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羚羊角超细粉末治疗外感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98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68例,采用羚羊角超细粉末治疗;对照组 30例,采用羚羊角粗粉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 (包括发热、恶寒、倦怠、泛恶 )等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92.6%和 86.7%,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结论:羚羊角在超细粉碎后可达到提高疗效、起效加快的作用.
作者:黎家楼;梁雪;何钜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间期与康复期中医症状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化疗间期和康复期患者 50例,随机分 2组.治疗组 25例,给予生脉散合十全大补汤加减 (处方:人参、麦冬、五味子、川芎、肉桂、炙甘草、熟地黄、黄芪、茯苓、白术、当归、白芍 )治疗.对照组 25例,采用空白随访. 20天为 1疗程,共观察 3疗程.比较 2组观察前后生存质量调查问卷 (QLQ-C30)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QLQ-C30评分、中医症状积分治疗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1);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治疗后 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5, P < 0.01).结论:中药干预可明显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间期与康复期患者中医症状和生存质量.
作者:张红;韩克;谈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结合胰岛素治疗妊娠期 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将 82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基础治疗一致.治疗组 46例,采用葛根素注射液结合胰岛素治疗;对照组 36例,单纯采用胰岛素治疗.尽量推迟妊娠到胎儿成熟、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 (FBG)、餐后 2小时血糖 (P2BG)、糖化血红蛋白 (HbAlc)及甘油三酯 (TG)、胆固醇 (TC)、 C肽等指标及 2组并发症、母儿结局情况.结果:治疗后 2组空腹血糖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5, P < 0.01);其中治疗组 P2BG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治疗后 2组 TG、 C肽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5, P < 0.01),其中治疗组 TG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 (P < 0.05).治疗后 2组 TC值虽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 2组并发症总发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 2组均无围产儿死亡,妊娠结局良好.结论:葛根素注射液结合胰岛素治疗妊娠期 2型糖尿病对控制血糖、血脂等指标效果明显,疗效肯定.
作者:秦佳佳;李瑞满;顾家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减轻化疗急性毒性反应作用的影响.方法:将 71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 35例,常规行化疗治疗;治疗组 36例,常规化疗联合应用生脉注射液治疗. 2组均观察 21天.主要观察白细胞 (WBC)、血小板 (BPC)下降情况以及恶心呕吐、口腔炎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 WBC、 BPC下降程度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轻,恶心呕吐、口腔炎发生率治疗组也较对照组低, 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能减轻化疗中白细胞、血小板的下降,并减少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减少口腔溃疡的发生,对化疗急性毒性反应有减轻作用.
作者:王良花;戴安伟;王俐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 C-反应蛋白 (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 α )的影响.方法:将 67例 (为观察组 )患者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33例,采用健脾益肾汤 (处方:黄芪、丹参、太子参、生地黄、熟地黄、茯苓、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猪苓、泽泻 )治疗;对照组 34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1周为 1疗程,共治疗 3疗程.另选择 3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对照组.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 CRP、 TNF-α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显效率治疗组分别为 72.7%、 45.4%,对照组分别为 41.1%、 20.6%, 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治疗前观察组 CRP、 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 0.01);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 CRP、 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5, P < 0.01).结论:健脾益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并能显著降低血清 CRP和 TNF-α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张美兰;廖文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92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各 46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参麦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 2周.观察心绞痛疗效及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的变化以及硝酸甘油用量情况,并检测治疗前后 C-反应蛋白 (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心绞痛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82.6%,对照组为 67.4%,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治疗后 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以及硝酸甘油用量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治疗后 2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治疗后 2组 CRP、 MMP-9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治疗后 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 UA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 CRP、 MMP-9水平以防止不稳定斑块破裂有关.
作者:王大伟;陈超;孟繁甦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消异散灌肠液保留灌肠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 60例,以中药消异散灌肠液保留灌肠,每天 1次, 15天为 1疗程,间隔半个月后进行第 2疗程,连用 3疗程;同时给予米非司酮口服,每天 1次,连服 3月.对照组 40例,单用米非司酮口服,每天 1次,连服 3月.结果:总有效率、痊愈率治疗组分别为 88.33%、 68.33%,对照组分别为 67.50、 47.50%;2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结论:消异散灌肠液保留灌肠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确切.
作者:张翠兰;吴晓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抗病毒止泻液结合液体疗法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200例患儿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100例,采用抗病毒止泻液 (由葛根、黄芩、石榴皮、藿香、茯苓、山楂等组成 )结合液体疗法治疗;对照组 100例,单纯以液体疗法治疗.疗程为 3天.观察综合疗效及用药 24、 48、 72小时后体温、呕吐、大便次数及性状的改变、脱水纠正及电解质平衡等情况.结果: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9.0%,对照组为 84.0%, 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1).治疗后 72小时内大便恢复正常有效率治疗组为 74.0% (74/100),对照组为 23.0% (23/100), 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1). 48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有效率治疗组为 96.3% (78/81),对照组为 79.2% (57/72), 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1).结论:抗病毒止泻液结合液体疗法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优于单纯液体疗法.
作者:潘瑞芳;朱南方;何婉儿;李蔷华;梁文青;区文玑;陈宝心;公亮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祛瘀汤对药物流产患者绒毛及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影响,探讨祛瘀汤降低药流后不全流产的可能机制.方法:将自愿要求药物流产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早孕妇女41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1组13例,单纯采用药物流产治疗;对照2组17例,在对照 1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母草冲剂治疗;治疗组11例,在对照1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祛瘀汤 (由桃仁、益母草、丹参、莪术、川芎、大黄、黄芪、柴胡、地鳖虫、怀牛膝等组成)治疗.主要观察3组绒毛、血清 EGF的含量.结果:治疗后,对照 1组、对照 2组、治疗组绒毛 EGF含量分别为 1.5021μ g/L、 0.9963μ g/L、 0.6897μ g/L,血清 EGF含量分别为 1.5836μ g/L、 1.0959μ g/L、 0.7267μ g/L,经单因素方差分析, 3组中各组间总体均数不全相等.经 Newman Kenk q检验证实, 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01), 3组间 EGF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治疗组<对照 2组<对照 1组.结论:祛瘀汤与米非司酮具有协同作用,使血清中 EGF含量下降,进而作用于绒毛,使其难以维持正常的早孕状态.
作者:边文会;杜惠兰;李艳青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肝癌中医辨证分型与肿瘤标志物、临床病理参数、肝功能 Child分级、靛青吲哚绿清除试验 (ICGR15)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 125例肝癌患者治疗情况,辨证分为肝郁脾虚型、气血瘀滞型、湿热蕴结型、肝肾阴虚型,检测各证型血液甲胎蛋白 (AFP)、α-L岩藻汤糖 (AFU)、肿瘤特异生长因子 (TSGF)、乙肝病毒感染 (HBV)、肝功能 Child分级、 ICGR15、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肝肾阴虚型患者肿瘤大小、数目、包膜、肝外转移和脾亢明显较肝郁脾虚严重 (P < 0.05),气血瘀滞型、湿热蕴结型门静脉高压和脾亢发生率则高于肝郁脾虚型 (P < 0.05). 4种辨证分型中肝功能 Child分级和 ICGR15变化为明显,随辨证分型演进而变差,肝郁脾虚型肝脏储备功能较好,肝肾阴虚型差.而 ICGR15其他 3型与肝肾阴虚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温热蕴结型 HB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 3型 (P < 0.05). AFP、 AFU、 TSGF等肿瘤标志物在各种辨证分型中变化不明显 (P > 0.05).结论:肝癌的中医辨证分型与 AFP、 AFU、 TSGF等肿瘤标志物关系不大,与肝功能 Child分级、 ICGR15密切相关,与肿瘤大小、数目、脾亢有关,而且随着病程演进而变化.
作者:苏小康;周伟生;叶小卫;孙锋;林谋清;陈育忠;池建安;郑泽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周仲瑛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著名中医学家.行医近 60载,学验俱丰,擅长治疗内科杂症,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对糖尿病治疗颇具特色.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良多.现将周教授从三热治疗糖尿病验案介绍如下.
作者:晁梁;周仲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劳绍贤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脾胃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劳教授擅长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病,有很高的造诣,临证注重证、症、病相结合,辨证灵活,组方严谨,用药不拘泥于补法.笔者有幸随师应诊,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脾胃湿热证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马剑颖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胡录庭副主任医师乃甘肃白银地区名老中医,年近七旬,业医近 50载,学验俱丰.擅长诊治内科、妇科各种杂症,对热痹的治疗尤有独到之处,临床疗效颇佳.笔者有幸跟师侍诊,兹将其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胡春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张玉珍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著名中医妇科学家罗元恺教授学术继承人,兼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妇科学>主编.张教授从医 30余年,治学严谨,在临床与科研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尤擅长治疗卵巢早衰,疗效卓著.笔者有幸侍诊,受益颇深,现将其临床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庞震苗;梁菁;辜学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彭培初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主任医师,上海市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彭老师行医 50载,治疗疑难杂症有丰富临床经验,尤擅长治疗前列腺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疗效卓著.现将其治疗前列腺增生尿潴留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要全保;彭煜;彭培初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后黄斑囊样水肿的疗效.方法:对 16例患者 (21眼 )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结果:痊愈 8例 12眼,好转 4例 5眼,无效 4例 4眼,总有效率 80.9%;随访 12~ 18月无复发.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 LASIK术后黄斑囊样水肿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可避免长期应用西药产生的毒副作用.
作者:付群;曹宪勇;朱晓谦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笔者采用愈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显著,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郝福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外贴改良牵正膏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 96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56例外贴改良牵正膏,对照组 40例予以泼尼松、地巴唑、维生素 B12及维生素 B1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 87.5%,总有效率 96.4%;对照组治愈率 30.0%,总有效率 70.0%. 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1).结论:外贴改良牵正膏治疗面神经炎疗效显著.
作者:王成果;杨希森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自2003年 2月~ 2005年6月,笔者采用一次性使用脱敏贴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鹏;刘有利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疏利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 90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50例采用疏利和胃汤治疗,对照组 40例采用雷尼替丁、果胶铋胶囊、吗丁啉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0.0%、对照组为 70.0%, 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1).结论:疏利和胃汤为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方剂之一.
作者:胡卫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加味瓜蒌薤白桂枝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 2组,对照组 38例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 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加味瓜蒌薤白桂枝汤治疗.结果:心绞痛缓解率治疗组为 92.5%、对照组为 76.3%,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缺血性心电图改善率治疗组为 77.5%、对照组为 57.9%,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黎晋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尿毒症期合并营养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60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各 30例, 2组均给予高蛋白饮食及充分血液透析,治疗组加用参苓白术散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白蛋白前体、白蛋白、转铁蛋白的水平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1), 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结论:在充分血液透析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尿毒症期合并营养不良症有较好的疗效,可作为该病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余新跃;丘水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法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阴虚肠燥型老年习惯性便秘 65例,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47例服用自拟益气养阴润肠方,对照组 18例服用便秘通口服液.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 20例,显效 15例,有效 10例,无效 2例,总有效率为 96.0%,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养阴润肠方治疗老年习惯性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文锋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小儿乳蛾,临床一般以高热、咽痛、拒食、扁桃体肿大或伴脓点溃疡为主要表现.自 2003年 4月~ 2005年 10月,笔者采用口疮散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乳蛾,取得较好的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如红;毕美芬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温胆汤与多塞平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 68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34例予温胆汤加减治疗,对照组 34例予多塞平治疗,疗程均 6周.结果: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 79.4%、 88.2%,对照组分别为 76.5%、 85.3%, 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治疗后 HAMA评分 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结论:温胆汤加减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疗效肯定,副反应少.
作者:周仁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宣肺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经体外碎石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98例,对照组 94例, 2组均给予碎石后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宣肺排石汤 (乌药、川芎、白芷、干姜、桂枝、麻黄、枳壳、瞿麦、金钱草、海金沙、牛膝、车前子 ). 10天为 1疗程,连续治疗 3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 85.71%,总有效率 94.90%;对照组治愈率 69.15%,总有效率 77.66%. 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1).结论:宣肺排石汤可促进体外碎石后结石的排出.
作者:何淑娴;廖育芬;庄荀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慢性肥厚性喉炎是喉部黏膜因一般性细菌感染或用声不当所引起的慢性增生性炎症,为耳鼻喉科的常见病之一.本病多见于职业用声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自 1999年以来,笔者运用自拟化痰逐瘀汤为基本方,随症加减治疗本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林丹娜;郭雄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古今录验>续命汤临床上多用以治疗表证咳逆上气者,亦可治疗肢体不遂、言语涩滞等表证兼虚者.临证中,笔者对症见体格素壮、少汗、半身不遂、知觉麻木、言语涩滞、项背酸痛、痰涎壅盛而面目浮肿等虚实兼杂之脑梗死患者,以续命汤加减治疗,收效颇佳,报道如下.
作者:吕靖志;程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自2004年 4月~ 2006年6月,笔者用五苓散加味治疗精神性尿频症,疗效显著,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马永顺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对哮喘大鼠气道结构重建作用的影响.方法:将大鼠 40只,随机分为 4组:模型组、小青龙汤组、普米克令舒组、正常组,每组 10只.每组动物连续灌胃并雾化 2月后留取病理组织,制作病理切片,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其气管和支气管平滑肌、黏膜、基底膜的厚度;并剥取其气管平滑肌,匀浆后,用 ELISA法测定内皮素-1(ET-1)的水平.结果:各组气道壁厚度变化的比较,小青龙汤组、普米克令舒组、正常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1).小青龙汤组与正常组、普米克令舒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各组气管平滑肌 ET-1水平比较,小青龙汤组、普米克令舒组、正常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1);小青龙汤组与正常组、普米克令舒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结论:小青龙汤与普米克令舒均可能通过抑制哮喘大鼠气管平滑肌细胞分泌 ET-1,从而达到防治气道结构重建的作用.
作者:惠萍;薛汉荣;范发才;钟春红;付向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自拟补肾活血方对多囊卵巢 (PCO)大鼠的作用机理.方法:将 60只大鼠随机分为 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各 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孕激素加 HCG进行造模.采用放射免疫法对补肾活血方干预后的 PCO大鼠进行血清瘦素 (Leptin)、胰岛素 (INS)和睾酮 (T)的测定.结果:用药后,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及西药对照组大鼠体重均明显降低,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及西药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降低空腹血清 INS水平,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在降低血清 Leptin和 T水平上,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补肾活血方能有效降低 PCO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瘦素及睾酮水平,用药后大鼠体重明显降低.结论:补肾活血方可对 PCO大鼠 Leptin、 INS及 T等激素进行良性调节,此可能是其临床治疗 PCOS高 INS血症、高 T血症和高 Leptin血症的机制之一.
作者:谈珍瑜;邹芝香;尤昭玲;付灵梅;冯光荣;熊利;唐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龙氏手法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方法分为 2组,治疗组采用龙氏手法结合针刺,对照组采用单纯龙氏手法.观察 2组临床疗效及简化 McGill疼痛问卷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7.23%,对照组为 88.57%, 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但在疼痛分级指数 (PRI)、视觉模拟量表 (VAS)及疼痛强度 (PPI)评分上 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1),治疗组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或显著性意义 (P < 0.01, P < 0.05).结论:龙氏手法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减轻临床症状和缓解疼痛方面疗效显著.
作者:何锦添;周晓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出现的一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综合征,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如潮热、出汗、心悸、头晕、失眠、浮肿、烦躁,甚至情志异常等.笔者自 2005年采用走罐为主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2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少辉;伦新;荣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三参清心合剂为主联合西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 3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以三参清心合剂 (由苦参、丹参、玄参、赤芍、炙甘草、生地黄、麦冬、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组成 )配合西药治疗.结果:痊愈 16例,显效 8例,有效 5例,无效 3例,总有效率为 90.63%.其中胸闷憋气、乏力、胸痛、咽红肿痛、咳嗽等症状改善明显.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能迅速有效地控制症状,缩短疗程,减少长期服药引起的药物反应.
作者:肖达民;吴艳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将经胃镜下活检胃窦黏膜组织确诊为 HP感染的 81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 42例以奥美拉唑 40mg+克拉霉素 500mg+阿莫西林 1.0g,口服,每天 2次,疗程 1周;治疗组 39例,药物用法同对照组,疗程 1周结束后继续给予由吴茱萸、黄连、白及按比例研末分装成 0.5g的胶囊,每次 4粒,每天 2次,疗程 4周. 2组分别于疗程结束 8周后,分别活检胃窦、胃体黏膜组织以观察 HP根除 (胃窦、胃体黏膜组织活检 HP均为阴性 )情况.结果:治疗组 HP根除率 94.87%,对照组 HP根除率 80.95%, 2组根除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率,并且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
作者:田波;张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婴幼儿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04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25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并口服思密达;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藿香正气水调黑胡椒粉敷脐.疗程 3~ 5天.结果: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84.61%、 96.15%,对照组 59.61%、 80.77%. 2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平均治疗天数,治疗组 (2.39± 0.86)天;对照组 (3.47± 1.35)天. 2组平均治愈天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非感染性腹泻安全、迅速、疗效确切.
作者:焦化琴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肺癌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等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法,将 59例肺癌合并感染患者分为 2组,抗肿瘤治疗方案相同.治疗组 30例,用加减百合固金汤口服联合利君派舒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 29例,单用利君派舒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临床综合疗效和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生活质量改善以及肿瘤瘤体变化情况,并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象、血清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外周血 T细胞亚群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临床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后卡氏评分总有效率及瘤体稳定率治疗组分别为 90.00%、 96.67%、 86.67%,对照组分别为 68.97%、 72.41%、 62.06%, 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治疗后 2组症状积分及 IL-10、 TNF-α均明显下降,而治疗组 IL-2、 CD3、 CD4、 CD4/CD8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1);各项指标 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1).治疗后 2组白细胞 (WBC)、中性粒细胞 (N)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1);但治疗后 2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结论:以加减百合固金汤联合利君派舒治疗肺癌合并感染,可通过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和抑制炎性反应等途径,对肺癌患者的整体病情发挥有利影响.
作者:李东芳;田道法;黎月恒;何迎春;刘书静;李红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笔者以自拟经验方跌打散治疗各种伤科肿痛,收到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药物组成与用法 当归、川芎、杜仲、红花、桃仁、苏木、土鳖虫、自然铜、续断、五加皮、木香、熟地黄、骨碎补、伸筋草、鸡血藤各 10g,没药、乳香、儿茶、血竭、怀牛膝各 6g,煅龙骨 12g.共为细末,装 0.3g胶囊.辨证加减:上肢损伤加桂枝;下肢损伤重用怀牛膝;腰部损伤重用杜仲、续断、熟地黄;头部损伤用本、蔓荆子.以黄酒为引,口服,每次 3粒,每天 3次.
作者:李兴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金匮要略> 262方中,运用虫类药有 7方,即下瘀血汤、抵当汤、土瓜根散、鳖甲煎丸、大黄虫丸、滑石白鱼散和蜘蛛散.涉及虫类药物有土鳖虫、虻虫、水蛭、鼠妇、蛴螬、蜣螂、露蜂房、蜘蛛、白鱼 (即衣鱼,又名蠹鱼,乃衣帛、书纸中蠹虫 [1]).所用虫类药物不过 9味,但剂型有丸、散、汤剂,制方有大、小、缓、急,可谓选药准确,配伍精当.其中张仲景选用的鼠妇、蛴螬、蜣螂、白鱼、蜘蛛等药,或因价格昂贵或因药源稀缺,已少有医家采用,但其方配伍严谨,功效卓著,至今仍值得临床借鉴.现将<金匮要略>虫类药方配伍规律浅析如下.
作者:朱美香;吴小明;连建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由桂枝、白芍、黄芪、甘草、生姜、饴糖、大枣组成.具有温中健脾补气,缓急止痛功效,主治虚劳不足,腹中拘急,自汗或盗汗,短气,肢体困倦,脉虚大等症.笔者临证灵活加减,辨病与辨证结合,用以治疗胃癌,取效较佳.现举验案 3则如下.
作者:花海兵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疼痛是许多患者就诊时的主诉,也是很多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过程中的一个主要临床症状.诊治疼痛,临床治法颇多,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笔者根据辨证,对慢性疼痛从湿瘀进行论治,获得满意的疗效.浅谈体会如下.
作者:陈光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膀胱肿瘤是泌尿生殖系肿瘤中常见的肿瘤,近来发病有增加的趋势.在尿路上皮性肿瘤中,膀胱上皮性肿瘤所占比例高, 98%的膀胱肿瘤来自上皮组织.膀胱上皮组织发生的肿瘤主要包括移行上皮性肿瘤、腺癌和鳞状上皮癌,膀胱移行上皮性肿瘤占 95%.膀胱移行上皮性肿瘤主要包括原位癌、乳头状瘤、乳头状癌及实体性癌,乳头状癌在移行上皮上皮性肿瘤中多见,实体性癌在移行上皮性肿瘤中为恶性,又称为浸润性癌.膀胱肿瘤的转移途径包括经淋巴道、经血行、经直接扩散及肿瘤细胞直接种植.肿瘤细胞直接种植可出现于手术过程中,术后在膀胱切口或皮肤切口下可发生肿块.膀胱内肿瘤的复发或出现多发性的肿瘤,有一部分也是由于肿瘤细胞种植所致.全膀胱切除术后尿道残端出现肿瘤也可能是手术种植的结果.
作者:池建安;郑泽棠;陈育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干咳是临床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之一,病因复杂,病情顽固,迁延不愈,治疗颇为棘手.笔者根据其发病时间特点以及证候学特征,针对病因进行特异性中、西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仅就干咳常见因理证治探讨如下.
作者:崔红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1 心肾不交 李某,女,46岁, 2004年5月6日初诊.患者近3月来自觉常发热,但体温不高,伴恶寒阵作,随之全身出汗,每天发作数次,头晕耳鸣,心悸,夜难入寐,盗汗,面部烘热,纳少,口干尿赤,舌红中裂且有麻辣感、苔少,脉细数.血压正常;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缓, 54次 /分,心电图大致正常;胸部 X线透视检查示:双肺均未见异常;血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均正常.证属心肾阴虚,虚火上炎,治宜调和阴阳,交摄心肾.方选仙菟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味.处方:淫羊藿、知母、当归、黄柏各 9g,木通、生甘草各 5g,生地黄、浮小麦各 12g,菟丝子、竹叶各 10g,大枣、茯苓各 15g. 4剂,每天 1剂,水煎 3次,共取汁 750mL兑匀,早晚分服.另以知柏地黄丸每次 6g,早晚分服.二诊:心悸减,盗汗止,面烘热、口干溲赤、舌麻辣感均除,纳增.续服 6剂而愈.
作者:刘竹凤;陈勋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林毅是广东省中医院教授,全国名老中医,中华全国中医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医 40余载,德艺双馨,学验俱丰,在诊治疑难杂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侍诊,现撷其治疗 1例长达 20余年顽固性呃逆验案,介绍如下.
作者:司徒红林;洪宋贞;聂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发病隐匿,早期不易诊断,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届中晚期,治疗困难且预后不佳.目前,多学科综合治疗,如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中医药已成为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笔者辨证治疗晚期肺癌,疗效显著,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尤建良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白塞氏病是一种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累及多系统的慢性疾病,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解的交替过程 [1].部分患者遗有视力障碍,除少数因内脏受损死亡外,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本病临床不多见.笔者临床治疗 1例,疗效较佳,介绍如下.
作者:闫向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从痰毒流注学说、经络联属学说及细胞黏附因子的生物特性、细胞黏附因子表达与肿瘤浸润及转移,探讨肿瘤转移中细胞黏附因子与痰证的相似性.认为细胞黏附因子属于痰证,是痰证在细胞层次的存在形式,两者对肿瘤细胞逃逸、侵犯过程的调控非常相似,故从痰证角度探讨肿瘤转移.
作者:梁玉莹;黎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中医辨证论治思想体系的创立是张仲景<伤寒论>伟大的贡献,但这一体系的补充、完善、发展,则是后世历代医家逐步完成的.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和<伤寒明理论>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营卫辨证、经府病辨证等方面的创见,是在总结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思想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辨证论治体系的补充与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其在临床辨证论治思想的核心部份.笔者对此探析如下.
作者:刘志龙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