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彭培初主任医师治疗前列腺增生尿潴留经验介绍

要全保;彭煜;彭培初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 尿潴留, 辨证论治, 彭培初
摘要:彭培初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主任医师,上海市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彭老师行医 50载,治疗疑难杂症有丰富临床经验,尤擅长治疗前列腺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疗效卓著.现将其治疗前列腺增生尿潴留经验介绍如下.
新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生脉注射液对减轻化疗急性毒性反应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减轻化疗急性毒性反应作用的影响.方法:将 71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 35例,常规行化疗治疗;治疗组 36例,常规化疗联合应用生脉注射液治疗. 2组均观察 21天.主要观察白细胞 (WBC)、血小板 (BPC)下降情况以及恶心呕吐、口腔炎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 WBC、 BPC下降程度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轻,恶心呕吐、口腔炎发生率治疗组也较对照组低, 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能减轻化疗中白细胞、血小板的下降,并减少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减少口腔溃疡的发生,对化疗急性毒性反应有减轻作用.

    作者:王良花;戴安伟;王俐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39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将经胃镜下活检胃窦黏膜组织确诊为 HP感染的 81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 42例以奥美拉唑 40mg+克拉霉素 500mg+阿莫西林 1.0g,口服,每天 2次,疗程 1周;治疗组 39例,药物用法同对照组,疗程 1周结束后继续给予由吴茱萸、黄连、白及按比例研末分装成 0.5g的胶囊,每次 4粒,每天 2次,疗程 4周. 2组分别于疗程结束 8周后,分别活检胃窦、胃体黏膜组织以观察 HP根除 (胃窦、胃体黏膜组织活检 HP均为阴性 )情况.结果:治疗组 HP根除率 94.87%,对照组 HP根除率 80.95%, 2组根除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率,并且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

    作者:田波;张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化痰逐瘀汤治疗慢性肥厚性喉炎57例

    慢性肥厚性喉炎是喉部黏膜因一般性细菌感染或用声不当所引起的慢性增生性炎症,为耳鼻喉科的常见病之一.本病多见于职业用声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自 1999年以来,笔者运用自拟化痰逐瘀汤为基本方,随症加减治疗本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林丹娜;郭雄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口疮散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乳蛾178例

    小儿乳蛾,临床一般以高热、咽痛、拒食、扁桃体肿大或伴脓点溃疡为主要表现.自 2003年 4月~ 2005年 10月,笔者采用口疮散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乳蛾,取得较好的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如红;毕美芬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龙氏手法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龙氏手法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方法分为 2组,治疗组采用龙氏手法结合针刺,对照组采用单纯龙氏手法.观察 2组临床疗效及简化 McGill疼痛问卷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7.23%,对照组为 88.57%, 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但在疼痛分级指数 (PRI)、视觉模拟量表 (VAS)及疼痛强度 (PPI)评分上 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1),治疗组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或显著性意义 (P < 0.01, P < 0.05).结论:龙氏手法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减轻临床症状和缓解疼痛方面疗效显著.

    作者:何锦添;周晓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塞氏病验案

    白塞氏病是一种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累及多系统的慢性疾病,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解的交替过程 [1].部分患者遗有视力障碍,除少数因内脏受损死亡外,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本病临床不多见.笔者临床治疗 1例,疗效较佳,介绍如下.

    作者:闫向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浅析《金匮要略》虫类药方配伍规律

    <金匮要略> 262方中,运用虫类药有 7方,即下瘀血汤、抵当汤、土瓜根散、鳖甲煎丸、大黄虫丸、滑石白鱼散和蜘蛛散.涉及虫类药物有土鳖虫、虻虫、水蛭、鼠妇、蛴螬、蜣螂、露蜂房、蜘蛛、白鱼 (即衣鱼,又名蠹鱼,乃衣帛、书纸中蠹虫 [1]).所用虫类药物不过 9味,但剂型有丸、散、汤剂,制方有大、小、缓、急,可谓选药准确,配伍精当.其中张仲景选用的鼠妇、蛴螬、蜣螂、白鱼、蜘蛛等药,或因价格昂贵或因药源稀缺,已少有医家采用,但其方配伍严谨,功效卓著,至今仍值得临床借鉴.现将<金匮要略>虫类药方配伍规律浅析如下.

    作者:朱美香;吴小明;连建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黄芪建中汤治疗胃癌验案3则

    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由桂枝、白芍、黄芪、甘草、生姜、饴糖、大枣组成.具有温中健脾补气,缓急止痛功效,主治虚劳不足,腹中拘急,自汗或盗汗,短气,肢体困倦,脉虚大等症.笔者临证灵活加减,辨病与辨证结合,用以治疗胃癌,取效较佳.现举验案 3则如下.

    作者:花海兵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补肾活血方对PCO大鼠瘦素、胰岛素和睾酮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自拟补肾活血方对多囊卵巢 (PCO)大鼠的作用机理.方法:将 60只大鼠随机分为 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各 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孕激素加 HCG进行造模.采用放射免疫法对补肾活血方干预后的 PCO大鼠进行血清瘦素 (Leptin)、胰岛素 (INS)和睾酮 (T)的测定.结果:用药后,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及西药对照组大鼠体重均明显降低,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及西药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降低空腹血清 INS水平,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在降低血清 Leptin和 T水平上,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补肾活血方能有效降低 PCO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瘦素及睾酮水平,用药后大鼠体重明显降低.结论:补肾活血方可对 PCO大鼠 Leptin、 INS及 T等激素进行良性调节,此可能是其临床治疗 PCOS高 INS血症、高 T血症和高 Leptin血症的机制之一.

    作者:谈珍瑜;邹芝香;尤昭玲;付灵梅;冯光荣;熊利;唐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抗病毒止泻液结合液体疗法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10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抗病毒止泻液结合液体疗法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200例患儿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100例,采用抗病毒止泻液 (由葛根、黄芩、石榴皮、藿香、茯苓、山楂等组成 )结合液体疗法治疗;对照组 100例,单纯以液体疗法治疗.疗程为 3天.观察综合疗效及用药 24、 48、 72小时后体温、呕吐、大便次数及性状的改变、脱水纠正及电解质平衡等情况.结果: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9.0%,对照组为 84.0%, 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1).治疗后 72小时内大便恢复正常有效率治疗组为 74.0% (74/100),对照组为 23.0% (23/100), 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1). 48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有效率治疗组为 96.3% (78/81),对照组为 79.2% (57/72), 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1).结论:抗病毒止泻液结合液体疗法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优于单纯液体疗法.

    作者:潘瑞芳;朱南方;何婉儿;李蔷华;梁文青;区文玑;陈宝心;公亮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中药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间期与康复期中医症状和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间期与康复期中医症状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化疗间期和康复期患者 50例,随机分 2组.治疗组 25例,给予生脉散合十全大补汤加减 (处方:人参、麦冬、五味子、川芎、肉桂、炙甘草、熟地黄、黄芪、茯苓、白术、当归、白芍 )治疗.对照组 25例,采用空白随访. 20天为 1疗程,共观察 3疗程.比较 2组观察前后生存质量调查问卷 (QLQ-C30)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QLQ-C30评分、中医症状积分治疗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1);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治疗后 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5, P < 0.01).结论:中药干预可明显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间期与康复期患者中医症状和生存质量.

    作者:张红;韩克;谈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一次性使用脱敏贴治疗过敏性鼻炎160例

    自2003年 2月~ 2005年6月,笔者采用一次性使用脱敏贴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鹏;刘有利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改良牵正膏治疗面神经炎56例

    目的:观察外贴改良牵正膏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 96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56例外贴改良牵正膏,对照组 40例予以泼尼松、地巴唑、维生素 B12及维生素 B1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 87.5%,总有效率 96.4%;对照组治愈率 30.0%,总有效率 70.0%. 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1).结论:外贴改良牵正膏治疗面神经炎疗效显著.

    作者:王成果;杨希森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益气养阴法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47例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法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阴虚肠燥型老年习惯性便秘 65例,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47例服用自拟益气养阴润肠方,对照组 18例服用便秘通口服液.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 20例,显效 15例,有效 10例,无效 2例,总有效率为 96.0%,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养阴润肠方治疗老年习惯性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文锋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手法整复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9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 9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分别采用手法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优 66例 (手法治疗 53例,手术治疗 13例 ),良 18例 (手法治疗 11例,手术治疗 7例 ),可 7例 (手法治疗 3例,手术治疗 4例 ),差 4例 (手法治疗 1例,手术治疗 3例 ),优良率为 88.4%,总有效率为 95.8%.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首选手法治疗,具有复位准确,固定可靠,创伤小,骨折愈合好,功能恢复快的优点;对手法整复不满意或对位较差的陈旧性骨折,可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作者:冯兴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痰证与细胞黏附因子在肿瘤转移机制中的相似性初探

    从痰毒流注学说、经络联属学说及细胞黏附因子的生物特性、细胞黏附因子表达与肿瘤浸润及转移,探讨肿瘤转移中细胞黏附因子与痰证的相似性.认为细胞黏附因子属于痰证,是痰证在细胞层次的存在形式,两者对肿瘤细胞逃逸、侵犯过程的调控非常相似,故从痰证角度探讨肿瘤转移.

    作者:梁玉莹;黎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温胆汤治疗焦虑症34例

    目的:观察温胆汤与多塞平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 68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34例予温胆汤加减治疗,对照组 34例予多塞平治疗,疗程均 6周.结果: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 79.4%、 88.2%,对照组分别为 76.5%、 85.3%, 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治疗后 HAMA评分 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结论:温胆汤加减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疗效肯定,副反应少.

    作者:周仁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非感染性腹泻5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婴幼儿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04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25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并口服思密达;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藿香正气水调黑胡椒粉敷脐.疗程 3~ 5天.结果: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84.61%、 96.15%,对照组 59.61%、 80.77%. 2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平均治疗天数,治疗组 (2.39± 0.86)天;对照组 (3.47± 1.35)天. 2组平均治愈天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非感染性腹泻安全、迅速、疗效确切.

    作者:焦化琴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参麦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4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92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各 46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参麦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 2周.观察心绞痛疗效及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的变化以及硝酸甘油用量情况,并检测治疗前后 C-反应蛋白 (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心绞痛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82.6%,对照组为 67.4%,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治疗后 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以及硝酸甘油用量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治疗后 2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治疗后 2组 CRP、 MMP-9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治疗后 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 UA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 CRP、 MMP-9水平以防止不稳定斑块破裂有关.

    作者:王大伟;陈超;孟繁甦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周仲瑛教授从三热治疗糖尿病验案

    周仲瑛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著名中医学家.行医近 60载,学验俱丰,擅长治疗内科杂症,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对糖尿病治疗颇具特色.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良多.现将周教授从三热治疗糖尿病验案介绍如下.

    作者:晁梁;周仲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新中医杂志

新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