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疗效观察

林秀珍

关键词:子宫附件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投药, 口服, 灌肠
摘要: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0例.对照组单纯以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内服和灌肠等综合疗法治疗.2组均以10天为1疗程,共治疗1~3疗程.主要观察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愈49例,显效22例,有效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治愈14例,显效25例,有效23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77.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且内外兼治,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无副作用,安全可靠.
新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尿石通配合西药治疗肾、输尿管结石69例疗效观察

    笔者采用尿石通丸配合西药治疗肾、输尿管结石6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礼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李清文教授治疗眼内出血证经验介绍

    李清文教授认为眼内出血证应针对病因以止血为先,滋阴降火、育阴潜阳、行气活血、补气摄血为常用治法;血止后用行血法为主,消除瘀血促进视力恢复.临床辨病与辨证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疗效显著.

    作者:白世淼;戎曙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挑针疗法治疗颈椎病5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挑针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58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挑针治疗组56例,采用挑针疗法治疗;局麻对照组47例,采用利多卡因皮下注射治疗;针刺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挑针治疗组与局麻对照组、针刺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对照组与局麻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证属气滞血瘀型疗效挑针治疗组与局麻对照组、针刺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后疼痛指数(PRI)评分变化挑针治疗组与局麻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挑针疗法治疗颈椎病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疗法.

    作者:符文彬;张洪来;樊莉;李滋平;朱晓平;米建平;李伟雄;郭元琦;蒙昌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清热软坚合剂治疗反复发作肠系膜淋巴结炎5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清热软坚合剂治疗反复发作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用清热软坚合剂(处方:蒲公英、金银花、连翘、败酱草、鱼腥草、延胡索、川楝子、昆布、天花粉、甘草)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鱼腥草注射液、头孢曲松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B超影象学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对照组为72%,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肠系膜淋巴结大小、减少程度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清热软坚合剂治疗反复发作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显著.

    作者:樊永凤;杨亚超;白红梅;王媛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药治愈乳腺癌术后卵巢囊肿1例报告

    陈锐深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肿瘤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广东省中医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将其以中医药治愈乳腺癌术后卵巢囊肿1例,报告如下.

    作者:黎壮伟;陈锐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并哮喘2例报告

    支气管哮喘是妊娠期常见合并症.本病据临床表现属中医学胎气上逆、子嗽范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妊娠合并哮喘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林玲;夏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五芩散新用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由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组成.具有通阳化气,利水渗湿,健脾化湿,解表散寒之功效.笔者临证应用五苓散治疗疑难杂病,疗效颇好,现举例如下.

    作者:冯大千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挂线加中药治疗肛瘘25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改良挂线加中药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0例肛瘘患者采用改良挂线加不定时橡皮筋取出术治疗,并配合中药内服及外敷.结果:250例全部治愈,1次挂线治愈216例,2次挂线治愈34例.随访2年未见1例复发.疗程短12天,长33天.结论:改良挂线加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肛瘘疗效可靠.

    作者:陈映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经方治验3则

    1手汗李某,女,23岁,2002年5月初诊.手汗5年,伴口渴引饮,每天饮水超过2 000ml,仍觉口干口渴,小便量少,每天1~2次,手汗甚多,四季皆如此,恶寒,两手发凉,饮食可,二便调,舌暗、苔白,脉紧.证属肾阳不足,卫阳不固.治以温阳化气利水.方用栝萎瞿麦丸合当归四逆汤加减.处方:炮附子、通草、炙甘草各6g,黄芪、瞿麦各12g,茯苓15g,知母、当归各10g,桂枝8g,赤芍、白芍各5g,细辛3g,浮小麦30g.7剂,每天1剂,水煎服.药后渴减尿增,手汗明显减少,守方又进7剂,病愈.

    作者:郑虎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杨豪教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验介绍

    杨豪教授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病机以气虚为本,痰、瘀为标,治疗以益气为主.根据气虚的类型及标本缓急辨证论治,在益气升阳基础上,分别采用利水渗湿、化痰行水、辛润通络、逐瘀破结、化痰行瘀法,临床以经验方颈康细粒剂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程少丹;安丙辰;杨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从中医文献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辨证分型论治、专方专药、针灸、按摩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中医药在防治IBS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还须提高研究和设计的科学性.

    作者:曾益宏;战晓农;陈志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徐蓉娟教授辨治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浸润性突眼经验介绍

    徐蓉娟教授认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浸润性突眼应按活动期、非活动期分期辨治.活动期中医分为风毒肝火,上攻眼目型;肝郁脾虚,痰饮积聚型;阴虚火旺,气滞痰凝型辨证;非活动期分为气阴两虚,痰瘀阻滞型;阳气亏虚,痰瘀阻滞型辨证.结合心理治疗以增加疗效.

    作者:李红;葛芳芳;徐蓉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浅议疳证多为脾阴虚

    疳证为儿科四大证之一,多因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功能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根据疳证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笔者认为疳证多为脾阴不足,主张以滋脾养阴法贯穿于治疗始末,辅以消食导滞、益气诸法,浅析如下.

    作者:董秀兰;吉训超;章文平;陈治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肺癌中医体质辨证探讨

    肺癌整个病程中体质对其病机的形成和变化有着重要作用.从体质类型决定肺癌的易感性;体质因素决定肺癌的证候类型;体质决定肺癌变化转移规律;体质类型与肺癌的预防等方面进行阐述,对肺癌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同宝;张征;蔚敏;黎敬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鳖甲煎丸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鳖甲煎丸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明显异常的慢性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鳖甲煎丸组用鳖甲煎丸治疗;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强力宁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3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及层粘蛋白(LN)及鳖甲煎丸组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治疗后鳖甲煎丸组HA、PCⅢ、LN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鳖甲煎丸组治疗后肝脏组织病理学显示肝纤维化组织增生程度显著减轻.结论:鳖甲煎丸具有抗纤维化作用,可用于临床.

    作者:赵治友;姚真敏;钟庆平;朱飞燕;吴彩珍;吕圭源;汪国运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活血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活血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以活血益胃汤(处方:黄芪、白术、山药、北沙参、丹参、三七、莪术、川芎、蒲黄、延胡索、香附、枳壳、白芍、甘草)治疗;对照组30例以胃复春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及胃镜下胃黏膜的病理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70.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愈显率治疗组为73.33%,对照组为23.33%,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经胃镜病理检查比较:胃黏膜萎缩、异型增生、肠化生的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活血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叶慧宁;关趣婷;曾冬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药敷脐法治疗慢性细菌性痢疾3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敷脐法治疗慢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用中药敷脐法治疗(药物组成:党参、黄芪、大黄、白芍);对照组32例,予氟哌酸、复方新诺明联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2.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中病程长短与疗效无相关性,对照组中呈负相关性.2组同病程总有效率比较,病程长短与疗效的关系呈正相关性.结论:中药敷脐法治疗慢性细菌性痢疾,疗效满意,且患者病程越长,应用中药敷脐法越显得必要.

    作者:高庆华;王成华;叶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郝小波教授辨证治疗干眼症经验介绍

    郝小波教授认为干眼症多因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津液亏损;或风热郁久伤阴化火,上攻于目,灼津耗液;或嗜烟酒肥甘厚味及辛辣之品,致脾胃蕴积湿热,气机不畅,目窍失养.治疗上应益气养阴,生津润燥,清利湿热为主,重建完整泪膜,治愈形成上皮.分为3个证型辨证论治.

    作者:张彩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用圆形统计分析法探讨出血性中风发病及死亡与时间的关系

    目的:观察出血性中风发病及死亡与时间的关系.方法:对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用圆形统计分析法,分析其中263例非死亡病例的发病时间及90例死亡病例的发病时间与死亡时间.结果: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发病时间在中午11~13时间段有明显集中趋势(P<0.01),发病高峰时间点在12时11分21秒.其中90例死亡病例发病时间在中午末时13~15时间段有一定集中趋势(0.05<P<0.1),发病高峰时间点在13时59分31秒,死亡时间在上午6~8时间段有相对的集中趋势(P>0.10),死亡高峰时间点在7时5分35秒.263例非死亡病例发病时间在中午11~13时间段有明显的集中趋势(P<0.01),发病高峰时间点在11时46分12秒.结论:日中午未时是出血性中风的发病易发时段,出血性中风患者相对死亡高峰期在上午6~8时间段,提示应加强该时间段的治疗和护理.

    作者:高振和;何明丰;梁章荣;莫少庸;张继平;张英俭;申放;陈子星;蔡丽云;香卫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补肾调轴汤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5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补肾调轴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更年期综合征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或肾阳亏虚型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以自拟补肾调轴汤(组成:生黄芪、生龙齿、生牡蛎、夜交藤、酸枣仁、鹿角胶、紫河车、枸杞子、菟丝子、山茱萸、杜仲、太子参、当归、川芎、白芍、柴胡、石菖蒲、远志、炙甘草)加减治疗:对照组30例以谷维素、安定治疗.观察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组治疗前后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等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0%,对照组为53.33%,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FSH、LH大多高于正常值,E2大多低于正常值;治疗后,E2水平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FSH、LH水平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肾调轴汤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并有提高E2水平的作用.

    作者:李桂华;李灵芝;陈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新中医杂志

新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