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霞
从中医文献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辨证分型论治、专方专药、针灸、按摩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中医药在防治IBS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还须提高研究和设计的科学性.
作者:曾益宏;战晓农;陈志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敷脐法治疗慢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用中药敷脐法治疗(药物组成:党参、黄芪、大黄、白芍);对照组32例,予氟哌酸、复方新诺明联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2.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中病程长短与疗效无相关性,对照组中呈负相关性.2组同病程总有效率比较,病程长短与疗效的关系呈正相关性.结论:中药敷脐法治疗慢性细菌性痢疾,疗效满意,且患者病程越长,应用中药敷脐法越显得必要.
作者:高庆华;王成华;叶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开心胶囊对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5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例,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溶栓治疗、静脉点滴硝酸甘油、口服肠溶阿斯匹林、倍他乐克、开博通、降脂药等);治疗组2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开心胶囊(由西洋参、黄芪、麦冬、蒲黄、川芎、山楂、白芥子、浙贝母、栀子等组成).疗程为3周.主要观察治疗前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内皮素(ET)等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变化,并经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舒张及收缩末期容积(LVEDV及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EF)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AngⅡ、ALD、ET等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尤以AngⅡ和ET较为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ET的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以LVDd、LVESV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开心胶囊通过抑制AngⅡ和ET释放的作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神经内分泌失调,具有一定的抗心室重构作用.
作者:赵静;刘南;左俊岭;黄小平;陈镜合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给予口服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更年益肾汤(药用熟地黄、菟丝子、枸杞子、山药、山茱萸、当归、白芍、泽泻、茯神、女贞子等).结果: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52.38%、90.47%,对照组分别为31.58%、71.0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
作者:张松林;潘启明;伍彩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陈锐深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肿瘤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广东省中医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将其以中医药治愈乳腺癌术后卵巢囊肿1例,报告如下.
作者:黎壮伟;陈锐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阿霉素穴位注射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阿霉素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无水酒精亚甲兰复合液穴位注射治疗.结果:近期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2年,治疗组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7.7%;对照组有12例复发,复发率为50.0%.2级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阿霉素穴位注射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东雁;陶玉东;贺天喜;张国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由人参、黄芪、白术、陈皮、当归、升麻、柴胡、炙甘草组成.主治脾胃气虚下陷所致之发热、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等病症.笔者临证灵活运用此方治疗各种杂病,均获良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熊竹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出血性中风发病及死亡与时间的关系.方法:对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用圆形统计分析法,分析其中263例非死亡病例的发病时间及90例死亡病例的发病时间与死亡时间.结果: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发病时间在中午11~13时间段有明显集中趋势(P<0.01),发病高峰时间点在12时11分21秒.其中90例死亡病例发病时间在中午末时13~15时间段有一定集中趋势(0.05<P<0.1),发病高峰时间点在13时59分31秒,死亡时间在上午6~8时间段有相对的集中趋势(P>0.10),死亡高峰时间点在7时5分35秒.263例非死亡病例发病时间在中午11~13时间段有明显的集中趋势(P<0.01),发病高峰时间点在11时46分12秒.结论:日中午未时是出血性中风的发病易发时段,出血性中风患者相对死亡高峰期在上午6~8时间段,提示应加强该时间段的治疗和护理.
作者:高振和;何明丰;梁章荣;莫少庸;张继平;张英俭;申放;陈子星;蔡丽云;香卫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方法:将54例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26例单用西药治疗.结果: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42.9%、75.0%,对照组分别为30.8%、53.9%,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平均缓解时间(5.0±2.2)月,对照组平均缓解时间(8.0±3.6)月,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总复发率治疗组为19.1%,对照组为78.7%,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毒副作用发生率治疗组为32.1%,对照组为61.5%,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作者:陈秋月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疳证为儿科四大证之一,多因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功能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根据疳证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笔者认为疳证多为脾阴不足,主张以滋脾养阴法贯穿于治疗始末,辅以消食导滞、益气诸法,浅析如下.
作者:董秀兰;吉训超;章文平;陈治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予以常规控制颅内压、调控血压、防治感染等西药治疗;治疗组8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活血通络方(药用黄芪、当归、石菖蒲、赤芍、地龙、红花、甘草、水蛭等)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8%,对照组为72.5%,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全血比黏度低切值、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全血比黏度低切值、红细胞比积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全血比黏度高切值、低切值、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等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TG、TC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
作者:邹先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法治疗男性抗精子抗体(AsAb)不育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男性AsAb阳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以口服化痰祛瘀方药(由丹参、赤芍、川芎、三棱、莪术、穿山甲、皂角刺、胆南星、柴胡、茯苓等组成),对照组30例口服强的松.疗程为30天.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好转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痊愈4例,好转1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5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化痰祛瘀法治疗男性AsAb不育症安全有效,无副反应.
作者:李凯英;姚艺雄;莫玉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徐蓉娟教授认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浸润性突眼应按活动期、非活动期分期辨治.活动期中医分为风毒肝火,上攻眼目型;肝郁脾虚,痰饮积聚型;阴虚火旺,气滞痰凝型辨证;非活动期分为气阴两虚,痰瘀阻滞型;阳气亏虚,痰瘀阻滞型辨证.结合心理治疗以增加疗效.
作者:李红;葛芳芳;徐蓉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笔者运用中药青黛合中成药西瓜霜混合药末局部喷涂治疗慢性直肠炎,疗效满意,介绍如下.方药组成与用法取西瓜霜喷剂1支,按1:1比例与青黛混匀,取一内径0.5cm、长约17cm的硬质导管连于喷嘴上.嘱患者治疗前排空大便,在直肠镜下充分暴露病变部位,用0.1%新洁尔灭棉球反复消毒3次,导管头对准病灶将药末直接均匀喷于病变部位,每天1次.7次为1疗程,一般治疗2~3疗程.
作者:肖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慢性咽炎中医学称之虚火喉痹.多因脏腑亏损,耗伤阴液,虚火上炎于咽喉,或因风热喉痹,风热乳蛾失治或治疗不彻底,令阴液耗损,虚火上炎所致.笔者根据前人经验,结合临床体会将慢性咽炎分为5个证型辨治,伴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者,配合外治烙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谢瑞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对实验性哮喘豚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将40只Hartly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穴位敷贴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采用鸡卵白蛋白致敏制作豚鼠支气管哮喘模型,用中药(麻黄、细辛、甘遂、延胡索、白芥子各药按比例研成粉末,老姜汁调成糊状,并撒适量麝香)穴位敷贴,并与地塞米松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比较.主要检测各组豚鼠血清TGF-β1水平.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穴位敷贴组、地塞米松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穴位敷贴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可降低支气管哮喘豚鼠血清TGF-β1水平,这可能是其治疗哮喘获效机理之一.
作者:唐纯志;赖新生;张毅敏;杨君军;林锦泉;冼志红;李焕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子宫内膜异位性不孕症患者66例随机分为2组各33例.治疗组用中药周期疗法治疗:经前期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经期治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经后期治以补肾温阳、活血化瘀.对照组用丹那唑治疗.结果:治疗组不孕症治愈14例,治愈率42.42%;对照组不孕症治愈6例,治愈率18.18%.2组不孕症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对缓解盆腔疼痛、盆腔包块等症状、体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确切,尤其对内异性不孕症效果较好,且无毒副作用.
作者:李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笔者应用白及连冰粉治疗口疮,效果显著,介绍如下.方药组成与用法白及15g,黄连9g,冰片2g.上药碾成极细粉末,过130目筛后装瓶备用.令患者先用蒸馏水或淡盐水漱洗口腔后,取药粉约2g,分撒在口腔溃疡处,每天1~2次,5天为1疗程.
作者:张秋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糖尿病肾病(DN)肾小球硬化由肾消迁延日久发展而来,提出肾小球硬化的病理改变与中医学积证相类,可归属肾积范畴.认为气阴两虚、肾络亏虚日久,化生痰瘀,变生肾积,为肾小球硬化之本.痰瘀痹阻肾络,为肾小球硬化之质;痰瘀互生互结,又为病情恶化之因.临证防治宗且攻且补之则,立益气养阴、祛瘀泄浊之法,以康肾片治疗收到较好疗效.
作者:冯天保;谢桂权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由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组成.具有通阳化气,利水渗湿,健脾化湿,解表散寒之功效.笔者临证应用五苓散治疗疑难杂病,疗效颇好,现举例如下.
作者:冯大千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