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君;彭植锋;谢春回;叶笑妮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补肾法治疗妇女更年期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5例,以六味地黄汤(处方: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照组15例,以复方丹参滴丸治疗.4周为1疗程.结果:心绞痛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心电图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3.3%,对照组为4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消耗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补肾法治疗妇女更年期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起效快、持续时间长,对缓解心绞痛、减少发作以及心电图ST段回升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张洁 刊期: 2005年第08期
1不完全性肠梗阻邢某,女,48岁,2003年10月5日初诊.曾行阑尾切除术6年余.术后2年每年腹痛发作1~2次,痞满,不思饮食,予以灌肠、输液治疗,疼痛可缓解,此次突发腹痛,急诊入院.诊见:腹胀痛拒按,心烦,发热,大便3天未解,舌红、苔黄燥,脉浮紧.腹部X线透视示:中腹有胀气,少量液平.
作者:李玲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益气祛瘀法治疗创伤致失血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闭合性股骨干骨折术后贫血且辨证为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术后以常规抗感染、止血等处理;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加味补中益气汤(由黄芪、党参、丹参、仙鹤草、金银花、大枣、白术、三七、土鳖虫、柴胡、当归、升麻、陈皮、甘草等组成)治疗.主要观察术后第1、4、8、14天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恢复情况.结果:RBC、Hb治疗组术后第4天开始明显升高,对照组术后第8天才有明显升高,分别与术后第1天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第4、8天RBC、Hb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术后14天仅Hb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科创伤致失血性贫血的患者应用益气化瘀法治疗,对RBC、Hb有明显改善作用,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李伟强;郭跃明;邹勇根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改良小切口手术方法配合中医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6例,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方法,术后配合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的壮筋养血汤(处方:当归、川芎、白芷、生地黄、牡丹皮、杜仲、三七、桃仁、续断、川牛膝、红花、乳香)加减治疗;对照组59例,单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方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3%,对照组为81.36%,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采用改良小切口的手术方法配合中医药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确切,并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赖建平;赖艳娴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0例(120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均选用达美康、美迪康控制血糖水平,并根据病情选用降血压、降血脂药物,配合血栓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加用活血祛瘀、益气养阴中药(处方:熟地黄、黄芪、山药、生地黄、玄参、泽泻、桃仁、赤芍、大黄、丹参、甘草).观察治疗后6~12月患者视力、眼底病变、眼底荧光造影及血管内皮因子(VEGF)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3%.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视力提高比对照组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VEGF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较好疗效.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减少和避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严重视力损害和致盲.
作者:蔡国华;李光;洪雪云;陈启诚;李宁榕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综述近年来有关乳腺癌术后中医证型研究的文献,分别从术后放、化疗期间及随访期,术后并发、复发转移等几个时期探寻乳腺癌术后中医证型研究思路,发现目前关于乳腺癌术后中医证型研究的不足之处是尚无统一中医辨证和证型量化指标,影响了疗效判定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作者:赖熙雯;陈前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的含量对控制六味地黄丸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的含量,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甲醇-水-醋酸铵(68:12:20:0.5)为流动相.结果:熊果酸平均回收率为101.58%,RSD为2.62%.结论:应用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的含量,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
作者:刘东辉;黄意甜;袁捷;熊艺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三七片配合三苯氧胺(TAM)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子宫内膜及血液黏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服用TAM治疗,治疗组加服三七片.2组治疗前后均检测血纤维蛋白原浓度、红细胞比积,每6月行妇科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结果:完成治疗情况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诊刮次数较对照组少,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均未发现子宫内膜癌.治疗组治疗后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浓度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且纤维蛋白原浓度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无显著增厚,但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增厚明显(P<0.05).结论:三七片配合TAM治疗能减轻和延缓绝经后乳腺癌患者服用TAM子宫内膜增生,减少子宫内膜病变,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减少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黄梅;杨海燕;谢丹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是一组因化学、生物、物理因素及不明原因所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贫血性疾病.临床以血细胞减少,进行性贫血,出血及反复感染为主要表现.
作者:于天启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关节通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332例患者按就诊时间分为2个时段,并随机分为4组.治疗1、2组均以关节通(处方:独活、桑枝、透骨草、薏苡仁、三七、丹参、乳香、没药、沉香、木香、丁香、当归、川芎、赤芍、生地黄、土鳖虫、骨碎补、蛇床子、牡丹皮、大黄、怀牛膝、甘草)治疗,疗程分别为1月、3月;对照1、2组均以布洛芬治疗,疗程分别为1月、3月.结果:1月后疗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治疗1组分别为91.25%、81.25%,对照1组分别为79.17%、62.5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3月后疗效: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2组分别为90.00%、100%,对照2组分别为80.00%、91.67%,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停药10天后疗效: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2组分别为80.83%、97.50%,对照2组分别为66.67%、81.67%,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关节通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叶建勋;叶伟洪;蔡立民;黄中强;张懿;骆家伟;廖国强;李伟;蓝桂森;陈伟东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蠲痹汤联合肩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采用蠲痹汤(处方:羌活、姜黄、防风、桂枝、当归、赤芍、黄芪、党参、杜仲、海风藤、伸筋草、续断、徐长卿、乳香、没药、附子、生姜、大枣、甘草)联合肩关节内注射玻璃钠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消炎镇痛药物戴芬胶囊或西乐葆胶囊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肩关节前曲、外展、后伸功能均明显改善,并可明显减轻关节疼痛,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也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蠲痹汤联合肩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肩周炎,可明显减轻关节疼痛,对肩关节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刚;李继云;袁忠治;汤晨逢;杨昀焯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施治配合中药癌痛宁散外敷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3例中晚期肺癌患者辨证分为阴虚痰热型、痰瘀蕴结型、脾虚痰湿型、气阴两虚型4型,分别以百合固金汤、导痰汤、苓甘五味姜辛汤、生脉散加减治疗,并均配合中药癌痛宁散(基本方:乳香、没药、三七、生蒲黄、白花蛇舌草等)外敷.观察生活质量评分、体重、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及近远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较治疗前卡氏评分提高与稳定病例数为30例,占90.9%;体重增加与稳定病例数为27例,占81.8%;症状稳定与好转病例数亦占大多数.近期总有效率为15.2%,总稳定率为90.9%;1年生存率达到42.4%.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施治配合中药外敷对改善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和主要症状、控制肿瘤的增长、延长生存期有较好疗效.
作者:孙玉冰;史清华;李霞;王少青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欧阳惠卿教授认为,崩漏病机在于肾虚血瘀,肾虚封藏失职,冲任气血不固,因虚致瘀,虚、瘀生热,热可动血亦可耗血,且经血受热煎熬则瘀结更甚,而形成恶性循环.治疗针对虚、瘀、热病机特点,自创宫血饮(由续断、山茱萸、龙骨、牡蛎、党参、白术、茜根、海螵蛸、蒲黄、三七、马齿苋等组成)治疗.并强调补益清化并施,忌苦寒刚燥、滋腻滞涩;擅用通因通用之反治法,止血而不留瘀;佐以清热凉血,行瘀散结止血;非经期重视调补脾肾以复旧等治法.
作者:李坤寅;王慧颖;黄洁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牵引配合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牵引配合腹针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单纯牵引治疗.结果: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6.0%、98.0%,对照组分别为34.2%、92.7%.2组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治愈平均天数治疗组为(10.66±3.12)天,对照组为(14.55±5.12)天,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牵引配合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佳,见效快.
作者:陈博来;王羽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6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显效率治疗组为71.43%,对照组为57.6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mPAP、血液流变学(除红细胞压积外)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肺动脉高压能降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黄东晖;何德平;辛瑾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颜德馨教授认为,胸痹主要病机为阳微阴弦,阳气虚衰,气化功能障碍,瘀血痰浊使心之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胸闷、胸痛、心悸等症.自拟益心汤益气化瘀,活血通脉,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多能较快地缓解症状.
作者:严夏;李际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调肠逆挽汤组成:柴胡、桔梗、川芎、木香各10g,炒白芍、炒枳壳、炒苍术、茯苓各15g,黄连、炒防风各6g,败酱草30g,党参20g,甘草3g.每天1剂,水煎3次,取汁分2~3次口服.
作者:王春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出自<伤寒论>,由半夏、厚朴、生姜、甘草、人参组成.具有健脾温运,散滞除满功效.原用于治疗发汗后腹胀满症.笔者用于治疗胃炎、胆囊炎、慢性前列腺炎等具有腹胀满症者,多获良效.介绍如下.
作者:曹生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笔者临证多年,以自拟半夏陈皮米醋汤(也称苦酒汤)治疗急、慢性咽炎,方法简便易行,疗效满意,介绍如下.方药组成与用法半夏60g,陈皮30g,米醋500ml.用米醋浸泡半夏、陈皮,24小时后即可饮用.
作者:苏保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肺炎汤治疗肺炎球菌肺炎(痰热壅肺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1例,口服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的肺炎汤(基本方:生石膏、麻黄、枳实、紫菀、款冬花、厚朴、法半夏、茯苓、桔梗、苦杏仁、黄芩、瓜蒌皮、莱菔子、橘红、甘草)配合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49例,口服头孢拉定胶囊配合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2组均以14天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04%,对照组为88.7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肺炎汤口服加清开灵注射液治疗肺炎球菌肺炎证属痰热壅肺型疗效显著.
作者:赵仕伟;莫激勤;赵小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