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肺动脉高压28例疗效观察

黄东晖;何德平;辛瑾琛

关键词:肺心病, 肺动脉高压,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丹参注射液, 肺动脉压, 血液流变学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6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显效率治疗组为71.43%,对照组为57.6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mPAP、血液流变学(除红细胞压积外)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肺动脉高压能降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提高临床疗效.
新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0例(120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均选用达美康、美迪康控制血糖水平,并根据病情选用降血压、降血脂药物,配合血栓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加用活血祛瘀、益气养阴中药(处方:熟地黄、黄芪、山药、生地黄、玄参、泽泻、桃仁、赤芍、大黄、丹参、甘草).观察治疗后6~12月患者视力、眼底病变、眼底荧光造影及血管内皮因子(VEGF)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3%.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视力提高比对照组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VEGF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较好疗效.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减少和避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严重视力损害和致盲.

    作者:蔡国华;李光;洪雪云;陈启诚;李宁榕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中医辨治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浅识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是一组因化学、生物、物理因素及不明原因所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贫血性疾病.临床以血细胞减少,进行性贫血,出血及反复感染为主要表现.

    作者:于天启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新制如意金黄膏治疗外眼感染1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新制如意金黄膏治疗外眼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0例针眼、20例风赤疮痍患者,以新制如意金黄膏(组成:大黄、黄柏、紫草、甘草、天南星、绿茶、新鲜牛胆汁、冰片)外涂患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针眼为90%,风赤疮痍为100%.结论:新制如意金黄膏治疗针眼、风赤疮痍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余惠玲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改良小切口手术方法配合中医药治疗股骨颈骨折12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改良小切口手术方法配合中医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6例,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方法,术后配合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的壮筋养血汤(处方:当归、川芎、白芷、生地黄、牡丹皮、杜仲、三七、桃仁、续断、川牛膝、红花、乳香)加减治疗;对照组59例,单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方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3%,对照组为81.36%,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采用改良小切口的手术方法配合中医药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确切,并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赖建平;赖艳娴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杨培根主任医师治疗不寐症经验介绍

    杨培根主任医师治疗不寐症,归纳为抓主症,辨虚实,注重调心肝脾及辨神色情志等.并喜用经验方丹龙枣寐汤(由丹参、地龙、炒酸枣仁、鸡内金、乌药组成),临床辨证加减,疗效显著.

    作者:李艳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含量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的含量对控制六味地黄丸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的含量,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甲醇-水-醋酸铵(68:12:20:0.5)为流动相.结果:熊果酸平均回收率为101.58%,RSD为2.62%.结论:应用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的含量,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

    作者:刘东辉;黄意甜;袁捷;熊艺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乳腺癌术后中医证型的研究概况

    综述近年来有关乳腺癌术后中医证型研究的文献,分别从术后放、化疗期间及随访期,术后并发、复发转移等几个时期探寻乳腺癌术后中医证型研究思路,发现目前关于乳腺癌术后中医证型研究的不足之处是尚无统一中医辨证和证型量化指标,影响了疗效判定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作者:赖熙雯;陈前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鱼腥草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感染期(痰热阻肺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鱼腥草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感染期(痰热阻肺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鱼腥草注射液超声雾化治疗;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生理盐水超声雾化治疗.2组均以14天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分析、6分钟步行距离(6MWD)以及呼吸系统问卷(SGRQ)评分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完成观察治疗组78例,对照组29例.总有效率、显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4.9%、57.7%,对照组分别为93.1%、34.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肺功能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百分率(FEV1/FVC%)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6MWD、SGRQ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鱼腥草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COPD急性感染期(痰热阻肺型)患者,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肺脏通气功能,改善组织器官的缺氧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劳卫国;李燕;张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采用中药补肾解毒汤(处方:黄芪、党参、白花蛇舌草、菟丝子、补骨脂、熟地黄、重楼、黄精、三七)治疗,西药根据分型以激素及小剂量化疗治疗.结果: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3例,进步3例.治疗后外周血中血红蛋白(Hb)、血小板(BPC)数均明显上升,骨髓原粒细胞比例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有效减少骨髓中幼稚细胞比例,促进骨髓正常增生.

    作者:戴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牵引配合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牵引配合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牵引配合腹针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单纯牵引治疗.结果: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6.0%、98.0%,对照组分别为34.2%、92.7%.2组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治愈平均天数治疗组为(10.66±3.12)天,对照组为(14.55±5.12)天,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牵引配合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佳,见效快.

    作者:陈博来;王羽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裴正学教授治疗眼球后海绵状血管瘤验案1则

    裴正学是甘肃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首席专家,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全国首批500名著名老中医之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裴教授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疑难杂症.现撷其治疗眼球后海绵状血管瘤验案介绍如下.

    作者:李薇;李象霖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肺癌的病因病机与临床治疗

    痰瘀是肺癌的基本病机,贯穿于整个病程的始终,临床治疗以除痰祛瘀为基本治则,根据肺癌的早中晚期进行辨证施治,以加味苇茎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同时就肺癌的化、放疗与中医药疗法相结合以及手术后抗转移、防复发的中医药疗法进行探讨.

    作者:吴玉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口服法莫替丁片、吗丁啉片治疗;治疗组6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调胃降逆汤加减(基本方:柴胡、旋覆花、枳壳、黄连、吴茱萸、白术、白芍、白及、海螵蛸、党参、生甘草、代赭石)治疗.12周为1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胃镜检查改善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8%,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胃镜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35%,对照组为64.4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胡凤林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活血化瘀补肾法治疗妇女更年期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1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补肾法治疗妇女更年期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5例,以六味地黄汤(处方: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照组15例,以复方丹参滴丸治疗.4周为1疗程.结果:心绞痛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心电图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3.3%,对照组为4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消耗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补肾法治疗妇女更年期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起效快、持续时间长,对缓解心绞痛、减少发作以及心电图ST段回升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张洁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益气祛瘀法治疗创伤致失血性贫血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祛瘀法治疗创伤致失血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闭合性股骨干骨折术后贫血且辨证为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术后以常规抗感染、止血等处理;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加味补中益气汤(由黄芪、党参、丹参、仙鹤草、金银花、大枣、白术、三七、土鳖虫、柴胡、当归、升麻、陈皮、甘草等组成)治疗.主要观察术后第1、4、8、14天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恢复情况.结果:RBC、Hb治疗组术后第4天开始明显升高,对照组术后第8天才有明显升高,分别与术后第1天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第4、8天RBC、Hb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术后14天仅Hb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科创伤致失血性贫血的患者应用益气化瘀法治疗,对RBC、Hb有明显改善作用,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李伟强;郭跃明;邹勇根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脊柱定点旋转椅整脊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脊柱定点旋转椅整脊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脊柱定点旋转椅上进行端坐整脊,然后以俯卧理脊手法治疗.疗程为3月,随访6月~5年.结果:临床治愈102例(85%),显效12例(10%),有效6例(5%).结论:运用脊柱定点旋转椅整脊法能使局部炎症吸收,促进血运,并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物的自然吸收回纳,改善椎间盘对硬膜囊和神经的压迫,从而缓解疼痛和酸痹.

    作者:李伟居;王少伟;郑洵;吴明忠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中医体质学说实验研究进展

    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辨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以来一直方兴未艾,并且由于生化、遗传、免疫、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的介入,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本文就近年来的实验研究方面综述如下.

    作者:陈兰羽;姚乃礼;刘绍能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欧阳惠卿教授治疗崩漏经验介绍

    欧阳惠卿教授认为,崩漏病机在于肾虚血瘀,肾虚封藏失职,冲任气血不固,因虚致瘀,虚、瘀生热,热可动血亦可耗血,且经血受热煎熬则瘀结更甚,而形成恶性循环.治疗针对虚、瘀、热病机特点,自创宫血饮(由续断、山茱萸、龙骨、牡蛎、党参、白术、茜根、海螵蛸、蒲黄、三七、马齿苋等组成)治疗.并强调补益清化并施,忌苦寒刚燥、滋腻滞涩;擅用通因通用之反治法,止血而不留瘀;佐以清热凉血,行瘀散结止血;非经期重视调补脾肾以复旧等治法.

    作者:李坤寅;王慧颖;黄洁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冠周炎5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冠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主要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牙龈指数变化及疼痛缓解时间.结果: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1.43%,91.07%;对照组为45.24%,71.43%;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牙龈指数评分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疼痛及触痛缓解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冠周炎疗效显著.

    作者:蔡君;彭植锋;谢春回;叶笑妮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安神汤治疗失眠症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安神汤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安神汤(处方:炒酸枣仁、柏子仁、麦冬、桑椹、郁金、龟板、珍珠母、茯苓、五味子、川芎)加减治疗;对照组30例,予安定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停药2周后睡眠障碍及治疗前后主要伴随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睡眠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停药后第2周,睡眠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主要伴随症状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安神汤治疗失眠症疗效确切,并可显著改善患者主要伴随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黄淑玲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新中医杂志

新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