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梁乃津教授用虫类药治疗杂病验案3则

高雪梅

关键词:虫类药, 关节炎, 类风湿, 面神经麻痹, 帕金森病, 梁乃津
摘要:已故广东省名老中医梁乃津教授,治疗疑难杂病有独到之处.梁教授认为杂病的治疗要辨证准确,初病在经可行气活血,久病人络脉必化痰祛瘀通络,在治疗上配虫类药通窜搜络祛瘀,攻补兼施.笔者试举验案3则如下.
新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刀疗法配合局部药物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104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针刀疗法配合局部药物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4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运用小针刀疏通剥离疗法,配合局部注射2%利多卡因2ml、维生素Bt 50mg、维生素B12500mg及川芎嗪40mg,以行气活血止痛.结果:痊愈32例,好转72例,总有效率100%,经4月~2年随访,痊愈89例,好转15例.结论:针刀疗法配合局部药物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有可靠的疗效.

    作者:樊粤光;刘建仁;范光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穴位注射治疗尖锐湿疣50例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尖锐湿疣的远期疗效.方法:150例患者在用CO2激光消除疣体后,随机分为卡介菌多糖核酸穴位注射组、肌肉注射组、空白对照组,对其复发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卡介菌多糖核酸穴位注射组治疗3月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1).结论: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对防止尖锐湿疣的复发有显著疗效.

    作者:袁少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弄舌身摇验案

    叶某,女,63岁,1999年10月21日初诊.不自主咀嚼磨牙、弄舌、腰腹摇摆3年余.1996年下半年无诱因出现不自主地咀嚼磨牙,伤及牙齿,曾在当地(香港)西医诊所诊治无效.

    作者:邓铁涛;邓中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尿石通对肾、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及其抗炎镇痛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尿石通治疗肾、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尿石通抗炎镇痛的作用机理.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诊断标准和证候标准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尿石通治疗组和排石颗粒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给予尿石通口服;对照组给予排石颗粒冲服.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三烯B4(LTB4)、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4%,对照组总有效率67.4%,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的症状缓解率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能明显降低血CRP、IL-1β、LTB4和PGE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尿石通治疗肾、输尿管结石疗效确切,缓解临床症状显著,能明显抑制病灶局部渗出和增生等炎症过程,且具有较强的外源性镇痛作用.

    作者:于首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补阳还五汤新用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等组成.原为中风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下肢痿废等症而设.笔者辨证用于治疗各种杂症,疗效满意,现举例如下.

    作者:王义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电针治疗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25例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取穴中脘、天枢、足三里、太冲、脾俞、胃俞、胃管下俞等);对照组以西沙必利口服治疗.治疗3周后进行临床疗效和胃电功率及频率变化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在临床症状和胃电频率变化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胃电功率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是治疗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机理可能与针灸对自主神经的调节作用有关.

    作者:何永昌;刘剑辉;李泳瑶;吕世和;罗继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补中益气汤新用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由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

    作者:何红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促进腹部术后肠鸣音恢复137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肠复宁口服液促进腹部术后肠鸣音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251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37例在西药常规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应用肠腹宁口服液(由白术、大黄、木香、枳壳、槟榔、厚朴、乌药、沉香、党参、甘草等组成)治疗,对照组114例仅以西药常规处理.结果:治疗组2天内肠鸣音恢复总有效率为86.87%,对照组为58.7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肠腹宁口服液治疗术后腹胀,能促进肠蠕动,对腹部术后肠鸣音恢复有较好疗效.

    作者:徐志伟;王金霞;周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湿热证微量元素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为揭示湿热证的本质,探讨湿热证与微量元素锌(Zn)、铜(Cu)、铁(Fe)、硒(Se)和维生素E(Vit E)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综合因素造模,观察湿热证动物模型血清微量元素锌、铜、铁、硒及维生素E的变化情况.结果:湿热证动物模型血清锌、硒以及血浆维生素E含量明显下降(P<0.01,P<0.05),血清铜含量明显上升(P<0.05).结论:湿热证与微量元素及维生素E的变化有一定关系.

    作者:刘立;杨运高;吴仕九;文小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梁乃津教授用虫类药治疗杂病验案3则

    已故广东省名老中医梁乃津教授,治疗疑难杂病有独到之处.梁教授认为杂病的治疗要辨证准确,初病在经可行气活血,久病人络脉必化痰祛瘀通络,在治疗上配虫类药通窜搜络祛瘀,攻补兼施.笔者试举验案3则如下.

    作者:高雪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相关文献,综述了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肠动力(包括胃肌电活动、胃肠测压、胃排空等)和胃肠激素(包括胃动素、胃泌素等)关系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中医辨证分型与二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叶;罗云坚;黄穗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33例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的疗效.方法:将63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33例予常规西药加中药汤剂(由西洋参、桑螵蛸、麦冬、黄芪、益智仁、大黄、五味子、生地黄等组成)治疗.结果:多尿期持续时间及肾功能、尿常规复常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能明显缩短病程.

    作者:叶伟东;许维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从虚辨治原发性高血压病53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从虚辨证分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辨证,将53例高血压病分为脾虚痰湿型(药用党参、白术、天麻、茯苓、制半夏、钩藤、川牛膝、炙甘草、陈皮)、气血亏虚型(药用党参、白芍、何首乌、白术、天麻、茯苓、钩藤、鸡血藤、炙甘草)、肝肾阴虚型(药用熟地黄、山药、女贞子、白芍、钩藤、川牛膝、泽泻、茯苓、牡丹皮、天麻)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降压疗效总有效率为81.1%;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2.4%.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辨证除常见的(肝肾)阴虚型外,尚有脾虚(痰湿)、气血亏虚证型,只要辨证准确,不必顾忌使用补益剂.

    作者:黄雄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清热活血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33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清热活血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口服清热活血汤(生槐花、当归、三棱、莪术、红藤、鸡血藤、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制大黄),对照组30例口服复方青黛丸,疗程2月,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9%,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变化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除血浆粘度外,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证多属血热血瘀证.各项血粘度和血球压积增加反映了血液粘性,纤维蛋白原增多反映血液凝固性的增加.清热活血汤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治疗银屑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改善血液粘稠度的作用.

    作者:练春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补肾调冲法诱发排卵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补肾调冲法对治疗功能性无排卵患者的促排卵作用.方法:将60例无排卵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治疗组根据补肾调冲法则,以自拟补肾益冲汤(熟地黄、当归、白芍、山茱萸、黄精、紫河车粉、鹿角胶、续断、菟丝子、巴戟天、淫羊藿、香附)和活血调冲汤(当归、川芎、红花、桃仁、皂角刺、泽兰、赤芍、牡丹皮、穿山甲、党参、菟丝子、枸杞子、黄芪)按月经不同阶段治疗;对照组以克罗米芬、己烯雌酚、安宫黄体酮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经周期.B超观察排卵情况、血雌二醇(E2)、孕酮(P)及主卵泡增长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E2和P水平显著提高,主卵泡直径明显增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180个周期,出现排卵90个周期,痊愈率达76.7%;对照组180个周期,出现排卵92个周期,痊愈率达8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肾调冲法具有较好的促进E2和P正常分泌、使主卵泡直径增大和诱发排卵的作用.

    作者:王霞灵;单志群;叶燕萍;黄诚;曹大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治肝灵口服液合肝得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治肝灵口服液合肝得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8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治疗组106例,对照组75例.2组均先常规应用肝得健静脉滴注,后改口服,治疗组加用中成药治肝灵口服液(药物由丹参、茵陈、大黄、柴胡、白芍、郁金、田基黄、白术、川芎、五味子、甘草等组成),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肝功能复常率、肝纤维化指标改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治肝灵口服液合肝得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肝功能复常率,促进肝纤维化指标恢复正常,无不良反应.

    作者:张惠芸;李增奎;宋修光;韩少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四物汤合增液汤加味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致便秘3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四物汤合增液汤加味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用四物汤合增液汤加味治疗;对照组30例用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0.01);2组治疗后肛管静息压、肛管排便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括约肌功能长度显著缩短(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气滞血亏是盆底失弛缓综合征形成的主要病机,四物汤合增液汤加味能明显改善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症状.

    作者:余苏萍;哈楠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清酮解毒汤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清酮解毒汤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方法:将4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治疗组用清酮解毒汤加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2组患者血酮转阴所需的时间和5天内酮症的复发率、治疗前后血清生长激素、皮质醇水平的变化以及服药后的副反应.结果:2组血酮转阴所用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5天内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生长激素(GH)、皮质醇(CS)水平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而治疗组GH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清酮解毒汤能明显降低生长激素水平,提高胰岛素生物效应,调节体内物质代谢,减少酮体生成,降低复发率.

    作者:刘南;左俊岭;张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乳房疾病治验4则

    1 行气化瘀治乳癖张某,女,35岁,2000年4月11日初诊.双乳房结块胀痛3月余,经前尤甚.

    作者:杨小清;黄俭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蒲辅周辨治小儿腺病毒肺炎经验介绍

    蒲辅周对小儿腺病毒肺炎的辨治有独到见解.诊断上,重视辨发热,求病本;察舌象,辨病性;守病机,辨病证.用药效法叶天士,擅长轻灵,立求纯正.同时,药不避辛温,对甘草、苦杏仁、法半夏、橘红等辛温类药物的运用独有心法.治疗上,依发病季节、天时寒温的不同及病程之发展变化,随机立法遣方,极尽变化之妙.恢复期调理侧重肺胃.

    作者:李德珍;杨铭;王志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新中医杂志

新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